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指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材料的抗压能力,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以及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
其中,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压力时的抵抗力,一般用于评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一般用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2. 试样制备和养护: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比例的试样,并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样的养护;3. 抗压强度评定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规定,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抗折试验;2. 试样制备和养护: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比例的试样,并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样的养护;3. 抗折强度评定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规定,评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和使用。
各国和地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中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建筑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和《建筑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技术规程》(GB/T 50080-2002)。
总而言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对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旨在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标准。
2.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混凝土强度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非破坏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
其中,非破坏性试验主要用于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而破坏性试验则用于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包括超声波检验、电阻率检验、渗透率检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或测量混凝土的声波、电阻等物理特性,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
破坏性试验方法主要包括施加压力检验、拉力检验、弯曲检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需要对混凝土进行破坏性测试,通常会在混凝土上施加一定的力或弯曲混凝土,然后通过测量样品的变形和破坏情况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标准,二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评定标准。
3.1 抗压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是指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对混凝土样品进行破坏性试验,通过测量样品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评定:•每个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应进行6个样品的试验。
•每个样品的试验结果应取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抗压强度值。
•每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所有样品强度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评定。
3.2 强度等级评定标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的方法,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和其它技术指标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和GB/T 50082-2009《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允许偏差》的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评定:•每个等级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值范围。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O目的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0评定方法2.1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mfcu≥fcu z k+0.7δ0fcu z mi∩≥fcu z k-0.7δ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fcu z min≥0.85fcu z k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工要求:fcu z mi∩≥0.90fcu z k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fcu z 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δθ——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fcu z 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o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Afcuj——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2.2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mfcu-λlSfcu≥0.9fcu z k(N∕mm2)o当Sfcu的计算值小于0.06fcu z k时,取Sfcu=0.06fcu z k;入Lλ2——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取用:试件组数10〜1415~24≥25λl1.701.651.60λ20.900.8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cu z 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m2);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一、概述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评估混凝土性能的有效依据,它决定了混凝土是否能够符合用途规定的要求。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的混凝土强度的定量标准,历史悠久,发展技术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一般包括力学性能指标、剪切性能指标、抗压性能指标、抗拉性能指标、耐久性能指标以及料配比性能指标。
2、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抗切强度等性能指标,它们反映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与受力效应的稳定程度。
3、剪切性能指标:指的是混凝土的压弯曲率、圆弧曲率、拉伸曲率等性能指标,反映混凝土在施加剪切载荷时所产生的剪切变形量。
4、抗压性能指标:指混凝土在施加抗压载荷时所受的压力,以及混凝土承载抗压载荷时所产生的变形。
5、抗拉性能指标:指施加拉力时,混凝土应力及变形状态,以及其承载现象和特性,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6、耐久性能指标:反映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主要指标有抗弯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的抗湿性能及抗冻性能;热变形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限制热膨胀及热裂纹的能力;抗气候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的耐温抗久化性能。
7、料配比性能指标:性能指标主要由混凝土的结构成分以及进行配料时使用的原料构成,比如膨胀剂、粉煤灰、矿物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料配比与加工。
三、检验方法1、实验室抗压强度检测:这是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一种小型实验室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利用水泥架和压力机,产生压力,以判断混凝土压入抗压强度的水平。
2、室外温度考核:采用特殊抗压强度检测器,利用可视化仪器,以确定室外混凝土样本受外界低温影响时形成的强度变化,以判断混凝土是否能够满足耐冻条件。
3、其他技术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检测(NDT)等技术,通过使用近红外技术、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等技术,可以检测不同部分的拉应力、抗压强度变化情况,测试混凝土的内模情况。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 一般要求(一)砼的强弱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二)砼混凝土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三)砼不应有收缩裂缝。
(四)砼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尤其是抗渗性和耐久性。
2 抗压强度(一)试块制作:用施工时所使用的配合比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试块,将其恰当地处理(如浇注、压实、无气孔充填等),也可以用已确定配合比的试块。
(二)试验要求:试验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块的抗压强度等。
3 抗折强度(一)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试验温度不低于10℃,湿度不超过85%。
(二)试验要求:验收试验砼抗折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
4 抗渗性(一)试验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
(二)试验要求:验收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1)评定砼的抗渗性时,每个试块的损失率不能超过设计值的规定;(2)若在测定抗渗性时,试块实测值超过计算值50%以内,则该块砼可以认为达到抗渗要求。
5 耐久性(一)试验要求:耐久性是指砼混凝土抗耐诱导剂、抗高温、抗冻融、抗风化、抗水侵蚀等损坏影响力的整体能力,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的要求。
6 节能评定(一)砼混凝土的节能评定,包括砼混凝土的综合节能合格率和能源节约指标的验证,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节能评定标准》的要求。
(二)能源节约指标:节能评定的能源节约指标应根据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计算,如原材料、料斗、设备、外建设等。
7 其他检测项(一)砼混凝土的均化系数验证:为确保砼混凝土为均化浇筑,应检测砼混凝土的均化系数,均化系数是指验收砼混凝土抗压强度在试块数据间的变化率,此变化率应属于正常范围;(二)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用肉眼观察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是检查砼混凝土质量的一项重要方法,根据质量要求图可以对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视综合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当混凝土试件组数少于14组时,采用直接评定法。
①设计强度R,高于设计强度Rm,低于设计强度Rn。
②选择出大于R×1.15的强度试件,小于0.95R的强度试件,去掉。
③将剩余的试件计算出平均强度,这个强度就是评定强度。
2、当混凝土试件等于大于14组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①计算出标准差b;
②查看变异系数(deta),如果deta≤0.06(即强度合格率大于94%)证明数据合理(否则数据离散率高,试验可靠度低);
③用平均数(u-b)≥R判断合格,否则不合格
举例C30的混凝土,强度分别为32,32,33,33,34,34,35,35,36,36.标准差是1.49. 平均值是34,把1.49和34带入公式就可以了,因为1.49小于2.5,所以带入公式的时候要选定2.5。
因为标准差小于2.5的话取值2.5MPa。
10组λ1取值1.15,λ2取值0.9 这样你还不会算吗?
以上计算公式中根号内的分母为n(即样本个数),因为真值通常是未知的,当测量次数无限大时,其平均值才等于真值,因此该公式适用于对总体的所有样本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GB50107-20102010-05-31 发布 2010-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
cn).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仁瑜韩素芳史志华艾永祥黄政宇张元勃陈尧亮尚建丽田冠飞李昕成周岳年路来军林力勋孙亚兰盛国赛王宇杰王淑丽王景贤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夏靖华陈肇元陈改新谢永江陈基发白生翔邸小坛牛开民 赵顺增 石云兴 龚景齐 杨晓梅 郝挺宇 杨思忠 高 杰1 总则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指根据其强度检测报告,综合分析及评定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坝堤及其他等工程建设物的强度。
一、评价准则
1、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混凝土中骨料及其组成情况;
(2)混凝土搅拌机容积、电压、速度和温度;
(3)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
(4)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参数和标准;
(5)试件的形态及大小尺寸;
(6)抗压强度实验缺点及处理结果;
(7)混凝土能耐久性评定;
(8)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报告。
2、强度评定
评定的重点结构即混凝土及其配件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检测如下:
(1)混凝土水泥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计算按照规定无误进行,并且抗压强度获得好成绩,越大越好,满足设计要求;
(2)钢筋拉伸试验:骨材钢筋必须拉伸试验,试件的抗拉强度达到规定水平;
(4)粘结试验:按照规定无误进行试验,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率计算,并且满足规范要求,是评价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性评价的基础。
2、根据实验结果评价混凝土力学性能,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受拉筋的抗拉强度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好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可靠性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耐磨性等。
4、在检验报告中,要比较全面地分析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以便对结构强度进行合理判断。
总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根据各项检测结果,综合评估混凝土的强度水平,此外,也要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仔细分析施工环境条件,以便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估混凝土的强度水平。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22一、目的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和程序,适合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各个阶段。
本标准不适合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评定,也不适合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二、引用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2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3-2022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规程GB/T 50164-202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三、术语和定义3.1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指在同一施工条件下,按同一设计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同一材料、同一施工工艺和同一养护条件生产的一定数量的混凝土。
3.2 标养试件 standard-cured specimen指按照GB/T 50081-2002规定的养护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3.3 同条件试件 same-condition specimen指按照GB/T 50081-2002规定的制作方法,在现场与结构体同步浇筑,并按照与结构体相同或者相近的养护条件养护的试件。
3.4 现场试件 field specimen指在现场从已浇筑的结构体中取出或者切割出的试件。
3.5 检验批平均强度 mean strength of inspection lot指一个检验批中所有试件强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3.6 检验批强度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rength of inspection lot指一个检验批中所有试件强度值与检验批平均强度之差的平方根与试件数之比的平方根。
3.7 检验批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inspection lot指一个检验批中按照一定概率水平确定的试件强度值,用于评定检验批是否合格。
3.8 强度评定 strength evaluation指根据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检测结果,按照一定方法和程序,判断混凝土结构或者其部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使用要求的过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用于评估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C30):这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浇筑成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圆柱体抗压强度试验(C40):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类似,但试块的形状为圆柱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柱、桩等构件的强度进行检验。
3.梁抗弯强度试验(C5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梁、板等构件的抗弯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弯曲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弯曲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抗拉强度试验(C6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构件的抗拉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拉伸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拉伸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5.抗剪强度试验(C7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剪切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剪切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在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制作试件: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制作相应形状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
2.养护试件:将试件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养护,以确保试件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
3.进行试验: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抗压、抗弯、抗拉或抗剪等试验。
4.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如试件尺寸、加载速度、最大应力等。
5.计算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6.评定标准:将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混凝土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22一、目的和适合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方法、评定原则和评定程序,以及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
本标准适合于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
二、引用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2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64-202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三、术语和定义3.1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按照本标准规定,按同一设计强度等级、同一施工部位、同一施工工艺和同一时间段划分的一批混凝土。
3.2 标养试件 standard-cured specimen按照GB/T 50081-2002规定,在现场制作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的试件。
3.3 同条件试件 same-condition specimen按照GB/T 50081-2002规定,在现场制作并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条件下养护的试件。
3.4 强度检验评定 strength test and evaluation对检验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并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对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判断的过程。
四、检验方法4.1 检验批的划分a) 同一设计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一检验批;b) 同一施工部位的混凝土为一检验批;c) 同一施工工艺的混凝土为一检验批;d)同一时间段内浇筑的混凝土为一检验批。
时间段应根据施工进度和浇筑量确定,但不应超过一个月或者1000m³。
4.1.2对于大体积或者连续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如基础、墩柱、梁板等,应根据结构尺寸、浇筑间隔和浇筑量,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的浇筑量不应超过1000m³。
4.2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4.2.1 试件应按照GB/T 50081-2002规定,在现场制作,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或者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条件下养护。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88年3月1日发布施行。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988年3月1日已经作废,新标准为《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3月1日关于发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计标〔1987〕114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施行后,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有关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和选择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有关条文自行废止。
该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七年七月九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十二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系统的试验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和进行试点应用后,经全国审查会议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和五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等。
在实施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年5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
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
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第3.0.3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
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
第3.0.4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考虑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组数。
第3.0.5条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第3.0.6条当检验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的混凝土强度时,其试件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应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相同。
第四章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第一节统计方法评定第4.1.1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σo——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
第4.1.2条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Δfcu,i——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注:上述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得少于15。
第4.1.3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式中:——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
当的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取 =0.06fcu,k;λ1,λ2——合格判定系数,按表4.1.3取用。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表 4.1.3第4.1.4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
第二节非统计方法评定第4.2.1条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所保留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第三节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判断第4.3.1条当检验结果能满足第4.1.1条或第4.1.3条或第4.2.1条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不合格。
第4.3.2条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
对不合格的结构或构件必须及时处理。
第4.3.3条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或构件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推定。
第4.3.4条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附录一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标号可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附表 1.1二、当按TJ10—74规范设计,在施工中按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u,k(N/m㎡)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由附表2.1确定。
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附表 2.1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
附录三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可根据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按附表3.1划分。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附表 3.1(二)在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N≥25;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o——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
(三)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m㎡)。
(四)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在混凝土搅拌地点连续地从15盘混凝土中分别取样,每盘混凝土试样各成型一组试件,根据试件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m㎡)。
2 当不能连续从15盘混凝土中取样时,盘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进行统计,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其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试件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