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一般染色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27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细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染色使细菌在显微镜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
细菌染色通常分为简单染色、阴性染色和阳性染色三种方法。
一、简单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是最基础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染色剂来染色所有类型的细菌。
常用的染色剂有墨汁、甲基蓝、伊红等。
简单染色的步骤如下:1.取一片细菌涂片,将其干燥。
2.在涂片上滴加染色剂,覆盖整个片面。
3.将染色剂置于片上一分钟,用水冲洗。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简单染色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斑点或条纹状,并能够区分一些基本形态和结构,但不能提供更多细菌信息。
二、阴性染色方法:阴性染色可使细菌显现为透明,而背景呈色的方法。
常用的阴性染色剂有阿里兹红、印度墨等。
阴性染色的步骤如下: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使其成薄层。
2.滴加阴性染色剂到涂片上,使其均匀覆盖涂片表面。
3.用水冲洗染色液,并用纸巾擦干涂片。
4.镶片并观察。
阴性染色使背景呈色,使细菌透明,从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阳性染色方法:阳性染色可以使细菌显现为有色的圆点或杆状,常用的阳性染色剂有甲基蓝、伊红等。
阳性染色的步骤如下: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
2.将染色剂滴加到涂片上,使其完全覆盖涂片。
3.置片5-1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染色剂。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阳性染色可以染色细菌,使其呈现有色的形态,便于观察和鉴定。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法、氢酒精酸快速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经典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不同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性质来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该方法使用革兰紫染色剂和碘液,以及酒精和碳酸盐条件溶液进行染色处理。
氢酒精酸快速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染色方法,将细菌用甲基蓝染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用酒精和酸性酒精进行洗涤和脱色,最后用伊红染色液着色。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细菌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WOIRD格式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分支杆菌属,诺卡放线菌属。
石炭酸复红染色,金永染色。
芽孢染色:用于区分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
结果芽孢染成绿色,营养细胞为红色。
晶体染色:观察苏云金杆菌不同变种的晶体形状大小。
结果晶体染成紫色,芽孢为透明椭圆形,仅见具有轮廓的折光体。
鞭毛染色:有赖夫生染色法、银盐染色法,西萨-基尔染色法等。
一般以西萨-基尔(Cesares-Gill)染法效果最佳。
异染颗粒染色:用于白喉棒状杆菌染色,直接涂片或改良阿伯特法染色。
墨汁荚膜染色:观察菌体有无荚膜,如新型隐球菌。
碳素墨汁。
镀银染色:螺旋体吉姆萨染色:螺旋体荧光染色魏申染色(wayson)染色:鼠疫耶尔森杆菌。
铬酸P、A、S真菌类染色。
结果:曲霉菌、念球菌属、细胞浆菌属、隐球菌属为红紫色。
曲霉菌丝周边紫红色,弹力纤维紫色,背景绿色。
Mann氏甲基蓝伊红染色法:病毒包涵体染色。
Negri氏小体红色。
Nacchiavello氏染色:病毒包涵体染色。
结果:包涵体、立克次氏体均染红色,其余组织呈蓝色。
Crocott-Gomori氏六胺银法:新型隐球菌碘染色法吉姆萨染色:衣原体乳酸酚棉蓝染色,糖原染色:真菌,前者适用于所有真菌,呈蓝色。
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鞭毛虫,滴虫,锥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原虫。
三色染色,碘染色:阿米巴等原虫。
荧光素吖啶橙染色:疟原虫。
金胺-酚染色:隐孢子虫。
甲苯胺蓝,四胺银染色:耶氏肺孢子虫。
专业资料整理。
细菌常用染色方法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
1. 革兰氏染色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组成,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该方法使用革兰氏紫染料染色,然后使用碘酒处理和洗涤,最后用洋红染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 厌氧杆菌染色法:用甲基蓝和碘溶液混合物染色,可以区分厌氧杆菌和其他菌种。
3. 浓缩染色法:用詹氏菲洛染料染色,然后用酒精淋洗和乙醚蒸发,最后用洋红染色。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等细节。
4. 封闭染色法:将细菌培养在带有染色剂的琼脂上,细菌会吸收染料并形成深色颗粒。
5. 微胞溶解染色法:将细菌培养在含有亚甲蓝的琼脂平板上,细菌会吸收染料并产生颜色。
6. 阴离子染色法:使用负电染料如酸性染料贾氏深蓝染色或卡尔巴查染色,细菌细胞呈现颜色。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组成,辅助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细菌形态学
检查中,染色方法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
容易观察和分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先用紫普鲁士蓝染色,然后用碘液固定,再用酒精脱色,最后
用洋红染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
则会呈粉红色。
2. 厌氧染色法,厌氧染色法是专门用于观察厌氧菌的染色方法。
它与革兰氏染色法类似,但在脱色步骤中使用氢氟酸而不是酒精,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厌氧菌的形态特征。
3. 阳性染色法,阳性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形态
特征。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通常使用甲基蓝或结晶紫等染料,可以
使细菌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4. 阴性染色法,阴性染色法也是用于观察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法。
与阳性染色法不同的是,阴性染色法使用印度墨染料,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浅红色或粉红色。
除了上述列举的染色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折射染色等,它们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菌种类、研究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等因素。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
1.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ing):将细菌样品先用碘溶液固定,然后依次涂抹上紫色染料(紫薄荷)和红色染料(碱基红),最后用酒精洗去多余染料。
革兰阳性菌会呈紫色,而革兰阴性菌会呈红色。
2. 酸忍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用高温和浓酸染料如石蜡-费劳丁(carbol-fuchsin)对细菌样品进行染色,然后用酸洗去多余染料。
酸忍阳性菌会呈红色,而其他菌则无法保留染色。
3. 吉姆萨染色法(Giemsa staining):将细菌样品用吉姆萨染料染色,然后用溶液洗去多余染料。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用于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4. 霍乱弧菌染色法(Cholera vibrio staining):将细菌样品用霍乱弧菌碱性溶液、大草胺D染料和酒精进行染色和洗去多余染料,从而观察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
5. 肉眼法:将细菌样品放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然后通过眼睛观察细菌是否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大的菌落,如某些肠道细菌。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细菌染色方法,不同染色方法适用于观察不同的细菌特征和结构。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细菌的染色和涂片观察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的方法。
一、细菌染色方法:1.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染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细菌可以被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步骤:(1)取一块玻璃片,将细菌涂布于玻璃片上。
(2)用火炬预热玻璃片,使玻璃片夹持菌液返燃。
(3)在火焰中反复将菌液加热,使其彻底干燥。
(4)将干燥的玻片放在青霉素醛固定液中,固定细菌片。
(5)用生理盐水将玻璃片在微生物操作台上反复冲洗,去除青霉素醛固定液。
(6)将玻璃片放在碘酒液中浸泡3-5分钟,使菌液变成深度蓝黑色。
(7)洗净玻片,以去除碘酒液。
(8)将玻片放入95%乙醇中,进行除膜操作,1-2秒钟后取出。
(9)玻片反复在试管中加乙醇,直至洗涤液基本为无色,然后将玻片放入流动水中漂洗。
(10)用草绿素溶液染色,将玻片浸泡5分钟。
(11)用水漂洗片面,直至玻片颜色基本不变。
(12)用纤维纸轻轻拍去多余的水分,放在显微镜载物玻片上中间,覆盖一层玻璃标本纸,压平,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3)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或紫蓝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粉红色。
2.肥湖水染色法:肥湖水染色法也是常用的细菌染色法之一,可以用来观察鞭毛、纤毛等细菌结构。
步骤:(1)取一块玻璃片,将细菌涂布于玻璃片上。
(2)用火焰热熔玻璃片,使其保持与菌液接触状态,避免菌液干燥。
(3)将玻璃片放在肥湖水溶液中浸泡2-3分钟。
(4)用生理盐水将玻璃片反复冲洗,去除肥湖水溶液。
(5)用希森润湿法将玻璃片上覆盖一层希森润湿剂。
(6)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鞭毛呈现鲜绿色,纤毛呈现暗蓝色。
二、涂片观察方法:1.涂片制备:涂片制备是观察细菌形态和结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涂片制备的步骤如下:(1)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涂布于玻璃片上。
(2)用火焰或紫外线灭菌,使其迅速晾干。
细菌的的染色原理
细菌的染色原理是通过在细菌细胞外层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上加上一层附着物质,使其能与染色剂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常见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格拉姆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等。
1. 格拉姆染色(Gram staining):格拉姆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将细菌分为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染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细菌样品固定在载片上,加上紫色的革兰氏染色剂,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色剂,再加上红色的唐纳染色剂,最后用水冲洗,使细菌样品显色。
2. 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ing):抗酸染色是用于检测结核菌等抗酸杆菌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由于这些细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不易被常规的染色剂染色,因此需要使用酸性染色剂,如红染色剂或甲基蓝染色剂,加热或加上异丙醇等处理,使细菌样品在显微镜下呈红色或蓝色。
3. 吉姆萨染色(Giemsa staining):吉姆萨染色法是广泛用于细菌和寄生虫的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根据染色剂吉姆萨染料中的碱性成分能与细胞中的酸性成分结合,使细菌呈现特定的颜色。
吉姆萨染色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及细胞内结构,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细菌的染色方法范文细菌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从复杂的细菌群体中提取有关其结构、形态和一些特定性质的信息。
它是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差异染色和特殊染色。
1.简单染色简单染色是最基本的细菌染色方法,使用一种染色剂将细菌细胞全部染色。
最常用的染色剂是碘蓝和甲基蓝。
染色方法如下:(1)将细菌涂片固定在玻片上,可以使用热固定法或化学固定法。
(2)在涂片上滴加碘蓝或甲基蓝溶液,让其渗透细菌细胞。
(3)用水冲洗玻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4)用纸巾将玻片上的水分吸干。
(5)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细菌。
2.差异染色差异染色是通过使用多种染色剂及/或特定条件,使不同种类或部分细菌以不同颜色呈现。
主要的差异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和酸性忍受染色。
(1)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用于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染色方法如下:-将细菌涂片固定在玻片上。
-滴加革兰氏紫素,让其渗透细菌细胞。
-用碘液固定染色,形成染色颗粒。
-用乙醚或酒精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滴加脱色剂,使革兰氏阴性细菌脱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染色。
-用水冲洗玻片以去除脱色剂。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细菌。
(2)酸性忍受染色酸性忍受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具有特殊的抗酸性结构的细菌,如结核菌和其他抗酸杆菌。
染色方法如下:-将细菌涂片固定在玻片上。
-滴加浓硫酸,让其固定和脱水细菌。
-滴加酸性忍受染色液,让其渗透细菌细胞。
-冲洗玻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细菌。
3.特殊染色特殊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细菌的特定部分或结构,以使其更清晰可见。
一些常见的特殊染色包括荧光染色、胞外多糖染色和内孢子染色。
(1)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如荧光素和荧光素同系物染色细菌的方法。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给细菌标记上特定的荧光标记物,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
荧光染色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2)胞外多糖染色胞外多糖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染色细菌细胞表面的胞外多糖。
细菌染色技术一、细菌的革兰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是细菌学上最经典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染色方法.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Christian Gram)于1883年创立.细菌染色后,不仅可以观看其形态,而且可依据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1、原理:(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G-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2)G+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坚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G-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3)G+菌等电点比G-菌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阴电荷要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坚固,不易被乙醇脱色.2、应用革兰染色法的实际应用意义有三:(1)根据革兰染色法可把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2)G+菌和G-菌的致病性不同,所致疾病各异;(3)对G+和G-菌,选择不同抗菌物治疗.3、材料(1)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培育18~24h后的混合菌液.(2)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或沙黄染液.(3)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等.4、方法标本片制备(1)载玻片预备:取一张清洁载玻片,用蜡笔在其背面画出二个有肯定间隔、直径约1~2cm的涂抹范围,用数字或符号做好标记. (2)涂片: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菌液直接涂布在标记的涂抹范围内.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3)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对上,置于离酒精灯火焰约半尺高处缓慢烘干,切不行放在火焰上烧干.(4)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用片夹夹住,使涂抹面对上缓慢通过火焰3次,然后自然冷却.固定即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固着于玻片上,以免染色时脱落;又可使细菌蛋白凝固,而易着色.革兰染色法:(1)初染:在固定好并冷却了的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作用1min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2)媒染:滴加卢戈(Lugol)碘液数滴,作用1min后水洗.碘液是媒染剂,使结晶紫染液与细菌结合更坚固.(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酒精液无紫色为止(约需0.5~1min),流水冲洗.(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或沙黄)染液数滴,作用1min后流水冲洗.最终用吸水纸印干标本片或自然干燥后,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用油镜观看.5、结果G+菌染成紫色;G-菌染成红色.6、影响因素⑴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太薄,菌体分散不匀称,可影响染色结果.固定时避开菌体过份受热.脱色时间要依据涂片厚薄敏捷把握.⑵细菌因素:不同时间培育物,革兰染色结果有差异,如葡萄球菌幼龄菌染成紫色.而老龄菌被染成红色.细菌染色时最好用18~24h的细菌培育物.⑶染液因素:全部染色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殊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失去媒染作用.脱色酒精以95%浓度为宜,若瓶密封不良或涂片上积水过多,可使酒精浓度下降而减弱其脱色力量.二、细菌荚膜染色法(Hiss法)1、原理与应用细菌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纳负染色法染色,即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因此在菌体四周呈一透亮圈.由于荚膜含水量在90%以上,染色时一般不用热固定,以防荚膜皱缩变形.荚膜染色法用于有荚膜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2、材料⑴荚膜菌液⑵结晶紫酒精饱和液5ml,加蒸馏水95ml 混合液.200g/L⑶硫酸铜水溶液.3、方法将荚膜菌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不需加热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玻片上染液冒蒸汽为止,不要水洗,再用200g/L 硫酸铜水溶液冲洗染液,切勿用流水冲洗.用吸水纸吸干后油镜观看.4、结果细菌菌体呈紫色,荚膜呈淡紫色或无色.三、细菌鞭毛染色法1、原理与应用细菌鞭毛为细菌的运动器官.其形态瘦长,直径约10~20n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看到.若用特别染色使鞭毛增粗并着色,则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可观看到.鞭毛染色方法许多,但原理基本类似,即在染色前先经媒染剂处理,使鞭毛增粗,然后再进行染色.2、材料(1)变形杆菌6~8h血琼脂平板培育物.(2)染色液.A液:200g/L钾明矾液(加温溶解)20ml,50g/L石炭酸液50ml,200g/L鞣酸液(加温溶解)20ml.B液:复红酒精饱和液.取A液9份和B液1份混合后马上过滤.滤液放置6h后,使用最佳. (3)蒸馏水管3、方法(1)细菌标本制备:取变形杆菌血琼脂平板培育物,认真从菌膜伸展最远处挑取菌少许,轻轻放入蒸馏水管中,经数min使其自行分散,再3725℃~30min.(2)涂片:取上述菌液一接种环,轻轻滴于载玻片上,使成薄膜.涂抹时接种环随水滴移动,切勿与玻片相磨,以免鞭毛脱落.(3)染色:涂片自然干燥(勿用火焰固定)后,加染色液作用1~2min ,水洗、吸干、镜检.4、结果鞭毛呈淡红色,菌体呈红色.四、细菌芽胞染色法1、原理与应用芽胞具有高度的折光性,外膜致密,渗透性低,故一般染色法不易使其着色,芽胞染色法是依据芽胞既难以着色,而一旦着色又难以脱色的特点设计的.全部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采纳着色力强的染料,并加热以促进标本着色,然后使菌体脱色,而芽胞上的染料仍保留,经复染后,菌体和芽胞呈现不同的颜色.2、材料(1)破伤风梭菌48~72h培育物(2)石炭酸复红液、碱性美兰液、95%酒精3、方法(1)将破伤风梭菌培育物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并加温至产生蒸汽(不行煮沸)约5min,防止染液干枯,随时补充,待载玻片冷却后,水洗.(2)用95%酒精脱色2min,水洗.(3)滴加美兰染液复染30sec,水洗,待干,镜检.4、结果芽胞呈红色,菌体呈蓝色.五、抗酸染色法1、原理与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对苯胺染料一般不易着色,若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使其着色后,再用3%盐酸酒精处理也不易脱色,经此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呈红色,而非抗酸菌和细胞杂质等呈蓝色.2、材料(1)结核病人痰(2)抗酸染色液(3)玻片、片夹、滤纸片、竹签、空平皿、污物盆.3、方法(1)取干净的竹签沾取痰中血丝或脓性痰,在清洁无油脂玻片上涂开.涂抹区约拇指盖大.用过的竹签放到空平皿内待高压灭菌.(2)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片夹挟住玻片一端,通过火焰固定.(3)涂抹面用滤纸片盖上,然后往滤纸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使滤纸片完全被染液浸湿,持玻片在小火上加温片刻然后离开火焰,此时可见到玻片上冒出蒸气.待蒸气消逝后再加温,如此反复3~4次,约5min,加温时随时添加染液勿使纸片干枯.(4)玻片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去滤纸扔到污物盆内,流水冲洗玻片.(5)滴加3%盐酸酒精脱色,至涂抹匀称部位基本没有红色再脱下为止,水洗.(6)滴加吕氏美蓝染液30sec,水洗.(7)吸干、镜检.4、溶液配制萋-尼(Zichl-Neelsen)抗酸染色液(1)石炭酸复红液:硷性复红4g,溶于95%酒精100ml,作成饱和溶液,再取该饱和液10ml与5%石炭酸溶液90ml混匀即成.(2)3%盐酸酒精液.浓盐酸3ml加入95%酒精97ml中即成.(3)吕(Loeffer)氏美蓝染色液美蓝2g,溶于95%酒精100ml中,作成饱和液.再取该饱和液30ml与0.01%氢氧化钾水溶液100ml混合匀称即可.六、奈瑟染色法1、材料(1)染液甲第一液:美兰1g,95%酒精30ml,冰醋酸50ml,蒸馏水100ml.其次液:结晶紫1g, 95%酒精10ml, 蒸馏水300ml.以上第一液二份,与其次液一份混合之.(2)染液乙,黄叱精1或2g,热蒸馏水300ml,待溶解后过滤.2、染色法(1)涂片按常规法固定后,滴加奈瑟染液甲液数滴于涂片上,15~30 Sec,水洗.(2)用奈瑟染液乙液复染10~30秒钟.(3)快速用水洗,吸干、镜检.3、结果菌体呈鲜亮黄色、异染颗粒呈深紫兰色.。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
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染色方法。
本文将介绍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
一、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差异来区分细菌的。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烘干,然后用碘酒浸泡,再用乙醇洗涤,最后用碱性颜料(如紫色染料)染色。
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能保持紫色,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易被乙醇洗去紫色染料,然后再染红色。
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酸染色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
这些细菌具有特殊的脂质组分,使它们不易被一般染色方法染色。
抗酸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加热,然后用碱性染料(如碱性红染料)染色,再用酸洗去多余染料,最后用蓝色染料(如甲基蓝)染色。
通过抗酸染色,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可呈现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蓝色。
这种染色方法对于抗酸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结核病等疾病。
三、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吉姆萨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用吉姆萨染料(由蓝色和红色组成)染色,然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吉姆萨染色,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吉姆萨染色在细菌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于揭示细菌的性状和特性非常重要。
细菌染色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细菌学的发展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介绍的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还有许多其他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格拉姆-玛尔基纳染色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细菌的常用染色技术简单染色法: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例如番红。
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7.镜检复染色:利用用两种以上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例如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需要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 )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而且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为番红。
1.载玻片固定。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细菌的染色方法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色法和特别染色法(包括英膜染色法,芽抱染色法,鞭毛染色法)1.革兰氏染色法:1)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0.4 %复红乙醇液,接种环,泗精灯,载玻片等。
2)方法:先制片,接着染色。
(1 )结晶紫染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2 )革兰氏碘液色1分钟;水冲洗;(3 ) 0.4 %复红乙醇液染色3秒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
2.抗酸染色法:1)器材:卡介苗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石炭酸复红,3 %的盐酸酒精,碱性美兰染液,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等。
2)先制片一,接着染色。
(1 )石炭酸复红染液先沸水浴1 0分钟,滴加2 一3滴掩盖菌膜染色5分钟,水冲洗;(2 ) 3 %的盐酸酒精脱色3 0秒钟,水冲洗;(3 )碱性美兰复染3。
秒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3.芽抱染色法:1)器材:破伤风杆菌厌氧培育物,5 %孔雀绿水溶液,0.5 %沙黄水溶液,载玻片,酒精灯等。
2)先制片,接着染色。
(1 )加孔雀绿染液2 — 3滴于小试管中,并使其与菌液混合匀称,然后将试竹放厂沸水浴的烧杯中,加热染色15分钟:(2 )涂片、固定:(3 )水冲洗,至到流出的水无绿色为止;(4)用0.5 %沙黄液复染2分钟,弃去多余的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此步骤不用水冲洗)。
4荚膜染色法:1)器材:肺炎球菌(小鼠腹腔液),石炭酸复红,9 5 %的乙醇,2 0 %鞅酸水溶液,0.8 %孔雀绿水溶液。
2)方法:(1 )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水冲洗:(2)95 %乙醇短暂脱色(几秒钟为宜),水冲洗(3 ) 2 0 %糅酸溶液染色1 0分钟,水冲洗;(4 ) 0.8 %孔雀绿溶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5.鞭毛染色法(镀银染色法)1)器材:变形杆菌新奇菌液,镀银染色法1液(糅酸5克,5 0%氯化铁2. 0ml, 1.5 %甲醛2. 0 ml, 1 %氢氧化钠1. 0 ml,蒸储水100 nd),糅银染色法2液(2 %硝酸银溶液,少量氨水)2)方法:(1 )糅银染色1液染色5分钟,水冲洗;(2 )糅银染色法2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包括革兰氏染色法、培养基染色法、酸碱快速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革兰氏染色分为四个步骤:固定、染色、洗涤和显色。
首先,用热炙或炉火将菌液固定在载片上。
然后,将菌液投入到革兰染色液中,革兰染色液包括紫罗兰晶体染液和碘溶液。
之后,用乙醇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最后,用苏木精染液进行显色,细菌会变成紫色,而波尔多红会成为背景颜色。
通过这种染色方法,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染色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
革兰阳性菌会显色为紫色,革兰阴性菌则在淡粉红色或红色。
2. 培养基染色法:培养基染色法是一种将细菌培养在含有染料的培养基上的染色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培养基的颜色来判断细菌的类型,而不需要进行染色操作。
通常会根据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来判断不同菌种。
例如,大肠杆菌产生灰绿色的金属光泽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金黄色菌落等。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常用于常规实验室工作中。
3. 酸碱快速染色法:酸碱快速染色法又称为朗斯快速染色法,是一种通过酸碱反应来进行细菌分类的染色方法。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结合酸碱染色原理,可以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酸染菌和碱染菌。
酸染菌在酸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碱染菌在碱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蓝色、紫色或黑色。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快速分类细菌,特别是在細菌在临床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
4. 特殊染色法:特殊染色法包括Ziehl-Neelsen染色、抗酸杆菌染色、吉姆萨染色、印度墨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抗酸杆菌等。
其中,Ziehl-Neelsen染色是一种用来检测酸快杆菌的染色方法,通过使用染色剂将细菌显色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则显色为蓝色。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结核病。
细菌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目的和需要。
常用细菌染色法汇总细菌的染色是染料分子与细菌成分相结合的化学过程。
细菌蛋白质是兼性电解质,pH在2~5之间。
在近于中性环境中,细菌多带阴电荷,易与带阳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着色,因此细菌染色,多用带阳电荷的碱性苯胺染料,如美兰、碱性复红、龙胆紫等。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下列几种。
一、单染色法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如碱性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将细菌染成兰色或红色,可供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但不能鉴别细菌。
[材料]1.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18~24h液体培养物2.美兰或石炭酸复红稀释液3.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染色架、滤纸等[方法]1.涂片用灭菌接种环取菌涂于载玻片上,薄厚均匀,直径约1cm面积。
如为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菌,则应于洁净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再用接种环取菌少许混于其中并混匀,涂成菲薄的菌膜。
2.干燥一般置涂片于室温中自然干燥,还可将涂膜向上,放于温箱中或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热空气中干燥。
3.固定一般用加热法,手持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目的是使菌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
4.染色将涂片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葡萄球菌滴美兰,大肠杆菌滴石炭酸复红)以覆盖涂抹的菌膜为度,不宜过多,染色时间为1~2min。
5.水洗、干燥、镜检用自来水轻轻水洗涂片,除去染液,夹于滤纸间,吸去水份,完全干燥后镜检。
[结果] 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被染成兰色和红色,前者呈葡萄状排列,后者散在排列。
二、复染色法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的颜色。
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所以也称鉴别染色法。
(一)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细菌学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1884年由Gram创立,故得名。
革兰染色法不仅可鉴别细菌,而且可以辅助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见表7-l。
[材料]1.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2.革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芦戈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3.其他材料同单染色法[方法]涂片、干燥、固定按单染色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