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胺(固化剂)MSDS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6
二乙胺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amine中文名称2:二乙基胺英文名称2:N-ethylethanamine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环氧树脂固化剂。
生效日期:2012-06-11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腐蚀品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3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2.4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2.5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二乙胺109-89-7 99.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5.3 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DiethylamineCAS号:109-89-7分子式:C4H11N分子量:73.1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易燃!腐蚀!刺激!二乙胺diethylamineC4H11N CAS号:109-89-7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pH值:13(20℃,100g/L);熔点/凝固点(℃):-50;初沸点和沸程(℃):55.5;闪点(闭杯,℃):-28;易燃性:易燃;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10.1;下限1.8;辛醇/水分配系数:0.58;自燃温度(℃):312。
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与氧化剂,酸酐,金属,金属氧化物/高锰酸钾,金属盐,硝基化合物接触发生燃烧或爆炸。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咽喉痛,咳嗽,呼吸短促,胸腔灼烧感,呼吸困难。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咽喉和胸腔有灼烧感,腹部疼痛,腹泻,呕吐,休克或虚脱。
发红。
疼痛。
水疱。
严重的皮肤烧伤。
发红。
疼痛。
烧伤。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漱口。
不要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二氧化碳、水或抗溶泡沫灭火剂;大火:水、水雾或抗溶泡沫灭火剂。
禁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未制定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乙胺;二乙基胺化学品英文名:diethylamine;N-ethylethanami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二乙胺109-8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二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 276 CAS No.: 109-89-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二乙胺≥98.0% 109-8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二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276 CAS No.:109-89-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二乙胺≥98.0%109-8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名称:二乙胺化学品登记注册号:应急电话:二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amine企业名称: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英文名称:Shandong Kunda Biotechnology Co. Ltd.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经济开发区邮编:276400电子邮件地址:sd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002生效日期:二○一○年十月八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二乙胺有害成分含量CAS No.二乙胺≥99.5% 75-07-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气可引起肺水肿。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虚弱和虚脱。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现场不能有汞(水银)出现。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二乙胺的化学性质二乙胺(Diethyl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11N,为水白色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有强烈氨臭,主要用于制造医药、农药、染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纺织助剂以及金属防腐剂、乳化剂、阻聚剂等,也用作蜡的精制溶剂、共轭双烯乳液聚合时的活化剂以及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等。
基本信息化学式:C4H11N分子量:73.137化学性质无色、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有强烈氨臭。
能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
理化性质密度:0.71g/cm3熔点:-50℃沸点:55.5℃临界压力:3.758 MPa临界温度:226.8℃闪点:-15℃(OC)引燃温度:312℃饱和蒸气压:25.9kPa(20℃)外观:水白色液体爆炸上限(V/V):10.1%爆炸下限(V/V):1.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1] 分子结构数据摩尔折射率:24.17摩尔体积(cm3/mol):103.3等张比容(90.2K):219.2表面张力(dyne/cm):20.2极化率(10-24cm3):9.58 [2]计算化学数据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氢键供体数量:1氢键受体数量:1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互变异构体数量:0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2重原子数量:5表面电荷:0复杂度:11.1同位素原子数量:0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共价键单元数量:1 [2]用途编辑播报主要用于制造医药、农药、染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纺织助剂以及金属防腐剂、乳化剂、阻聚剂等,也用作蜡的精制溶剂、共轭双烯乳液聚合时的活化剂以及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等。
二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amine中文别名: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 1 -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乙胺化学品英文名:diethylamine化学品别名:-CAS No.:109-89-7EC No.:203-716-3分子式:C4H11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尤其是长期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偶尔出现呼吸窘迫。
二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胺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 276 CAS No.: 109-89-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二乙胺≥98.0% 109-8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
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