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一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电子课本_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回顾拓展八教案含教材分析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忆·拓展八。
二教学目标1、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
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
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课时安排25.自己的花是让别看的2课时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27.与象共舞1课时28.彩色的非洲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回忆.拓展八2课时机动4课时总计《回忆·拓展八》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一是交流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二是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三是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本学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21名,经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能力、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但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
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稳步以专题非政府单元,共八组,分别就是:第一组“来到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使我敬佩”,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来到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选曲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就是建议重新认识的个字。
至此,顺利完成小学阶段重新认识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就是建议写下的个字,至此总计写字量为个。
(二)教材特点:1、强化目标意识,全面、精确地全面落实语文自学目标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3、专题设置更加有效率,选曲形式在承继中又存有发展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5、迎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出现一定的变化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三)单元重点、难点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
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
理解重点句子
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回顾拓展二《童年》教学设计一、导入沐浴着初春的阳光,我们行走在书香的道路上。
结合第二单元多彩童年的学习,我们历时一个多月,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畅所欲言吧!二、主要内容伴着这雄浑的音乐,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副著名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瞧,在烈日酷暑之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
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
这就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在封建势力的压迫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而高尔基的童年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
通过阅读,你知道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呢?是啊,这本书就讲述了作者高尔基的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
请大家再读一读,回忆一下。
三、感受人物形象(一)瞧,在本书中我们结识了很多鲜活的人物,你还记得吗?下面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猜一猜?1.外祖母你抓住的人物的外貌描写看出来了。
大家同意吗?这样细致的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了外祖母鲜明的人物特点,所以我们一下就猜到了。
看,这就是慈祥温和的外祖母,他是阿廖沙精神的支柱。
再来,这个又是谁?2.外祖父你也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的。
看,同样是外貌描写,但不同的描写却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人物性格。
瞧这样的外祖父,让人看了都不禁望而生畏。
继续猜3.母亲看到这段文字,你就想到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书读得真好!你不仅熟悉故事情节,还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真了不起。
瞧,这就是乐于助人的阿廖沙。
加大难度喽!这又是谁?4.母亲这就是他命运不济的母亲。
你们太棒了!我们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生动的故事情节,判断出了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针对外国名著人物众多,人名难记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方法来理清人物关系,那就是?思维导图。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画了一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的思维导图最清晰?逐个汇报自己的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三、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四、教学建议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会流利读外国的名字。
2、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受孩子舍与不舍的心理。
4、感受孩子们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对法西斯的恨。
教学重点: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舍与不舍的心理。
教学难点:自主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感知大意。
1、课件演示,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我就知道你们的生活肯定很幸福,无忧无虑,然而世界并不太平。
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这张张图片,因为它诉说着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当你看完之后,想一想,你觉得该为他们做些什么?2、导入:是啊,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懂得应该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我们这里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善良孩子,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3、出示课题,师:首先我们来认识这里六个孩子。
板书人名:甫兰杰克安东尼依沃塞夫罗达??还有两个没名字的孩子,(读人名)。
4、师:一天,这些爱玩游戏的孩子们被一张报纸给吸引了,这是怎样的一张报纸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学习继续事件“起因”的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一份报纸?出示句子。
(1)师: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尤其是读准词语:爱里哥埃德。
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3)说说读后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读通下面的句子。
(1)导语:六个孩子看了报纸后,他们知道——,他们想——,他们用什么来帮助西班牙人民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男生分别读第5至10节;女生分别读第1至18节(4)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大意: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些什么。
(5)师小结并过渡:是啊,为了西班牙人民,他们捐出了自己的玩具,在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举动深深打动了我们,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往下读。
五年级下册回归拓展七成语故事——入木三分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张艳玲教学目标:1、读懂成语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理解成语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课外搜集、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复述成语故事并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课型:回顾拓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0分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日积月累,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等的词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成语典故。
1、板题,读题。
2、介绍王羲之。
二、初读故事1、自由朗读成语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成语故事,检查字音并及时纠正、指导。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书断》张芝三、读文感知1、默读故事:1、想想哪一自然段讲了入木三分这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划出相关语句,交流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4、交流体会。
5、现在请谈一谈你对入木三分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
6、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概括: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书法、写作、表演等各个领域,赞誉人们认识深刻,分析透彻,技艺炉火纯青。
)四、总结拓展1、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2、课外搜集成语故事,多读书,多积累。
五、作业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力透纸背》《可见一斑》。
板书:入木三分王羲之笔力强劲见解深刻力透纸背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少年时曾拜张旭为师。
有一次他向张旭请教书法用笔的道理,张旭说:“曾经听褚遂良说过,用笔要像印泥画沙一样。
”当时一直无法悟得其中的道理。
后来在一个岛上,有一个布满沙土的地方,因为平坦干净,让人看了,心里就感到愉悦,想要拿起笔来书写。
于是用锐利的锥子在沙地上画出劲拔峻险的形状,也因此领悟了其中用笔的道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整体备课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
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 16人,男生19人。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风气比较浓。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较差。
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尚未养成,造成了读不懂文章和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现象。
尤其是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
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所有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上升。
二、语文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14篇,选读课文8篇。
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4—5篇课文,每组课文由“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要求会写的字150个,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括号标明。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
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要求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