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模型——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20
综合评价决策模型首先,建立决策目标体系。
决策目标体系是决策问题的根本依据,它是由决策的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
在建立目标体系时,需要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研究。
其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方案的一个系统,它由各个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所组成。
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客观性、可测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等特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设计模糊评价函数。
模糊评价函数是用来将评价指标转化为模糊数的函数。
在设计模糊评价函数时,需要考虑到指标的意义和权重,以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用的模糊评价函数有三角模糊数、梯形模糊数和高斯模糊数等。
最后,进行决策。
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将各个方案的评价指标代入模糊评价函数中,得到相应的模糊数,然后利用模糊数的运算规则对各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结果可用来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并选出最优方案。
综合评价决策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处理决策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它不像传统的决策模型那样需要准确的数据和明确的输入,而是允许输入为模糊数或者不完全的信息。
这种灵活性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然而,综合评价决策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糊评价函数的设计需要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其次,模糊评价函数的运算过程可能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推理,这给模型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总的来说,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尤其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较强的决策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糊评价函数和运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该模型解决决策问题。
综合评价方法一、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一)概念综合评价方法是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再据此择优或排序。
综合评价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按一定意义进行排序从中挑出最优或最劣对象。
对于每一个评价对象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也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如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等,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二)特点1、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2、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3、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
(三)构成综合评价的要素1、评价目的。
对某一事物开展综合评价,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综合评价,评价事物的哪一方面,评价的精确度要求如何等等。
2、评价者。
评价者可以是某个人或某团体。
评价目的的给定、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模型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都与评价者有关。
因此,评价者在评价过程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3、被评价对象。
随着综合评价技术理论的开展与实践活动,评价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各行各业经济统计综合评价拓展到后来的技术水平、生活质量、小康水平、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竞争能力、综合国力、绩效考评等方面。
这些都能构成被评价对象。
4、评价指标。
所谓指标是指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能够确定地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特征依据,每个评价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刻画对象所具有的某种特征。
所谓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它能够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综合反映出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
指标体系不仅受评价客体与评价目标的制约而且也受评价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
5、权重系数。
相对于某种评价目的来说,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权重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
方案动态评价方法引言为了确保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方案实施之前,必须进行评价。
然而,传统的方案评价方法往往只能针对静态的方案进行评估,而对于动态的方案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动态方案的评价方法,以提高方案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动态评价方法的概述动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和事件触发机制的评价方法。
在动态评价方法中,方案的评价周期较短,评价过程更加灵活和及时。
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动态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方案的实施情况,并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动态评价方法的关键要素在动态评价方法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实时数据收集、事件触发和自动化分析。
1. 实时数据收集:动态评价方法依赖于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能够实时获取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资源利用情况、效益指标等。
这些实时数据为方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事件触发:动态评价方法采用事件触发机制,即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事件触发条件,当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方案的评价过程。
这些事件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的。
通过事件触发,能够实时监测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自动化分析:动态评价方法利用自动化分析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适合方案要求的模型和算法,能够从大量的实时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自动化分析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
三、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案例下面以一个交通拥堵缓解方案的动态评价为例,介绍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
在该方案中,设立了交通监测点,并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道路通行速度、车流量等数据。
在事件触发机制上,设置了当道路通行速度低于某一阈值或车流量超过某一阈值时,自动触发方案的评价过程。
通过自动化分析,计算出评价指标,如交通拥堵指数、交通效率等。
根据评价指标的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模块在数学建模⽐赛和数据分析中,综合评价模型的出场率还是⽐较⾼的,实际应⽤也确实⽐较⼴泛。
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对综合评价模型的总结。
1 综合评价的⽬的综合评价⽆外乎两种:对多个系统进⾏评价和对⼀个系统进⾏评价。
对多个系统进⾏评价的⽬的基本上有两种:这东西是谁的——分类;哪个好哪个差——⽐较、排序。
对⼀个系统进⾏评价的⽬的基本上就是看它达没达标、及不及格——实现程度。
对⼀个系统的精确评价往往对它进⾏进⼀步的预测起着决定性的参考作⽤。
因为如果我们需要对某⼀系统进⾏预测的话⼀个良好的评价系统也⾮常关键。
2 综合评价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模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者。
2.1被评价对象被评价对象就是综合评价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
这⾥将被评价对象记为2.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对系统的综合评价起着⾄关重要的作⽤。
可以说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出来的结论之间可能⼤相径庭。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主要以下⼏个原则:1. 独⽴性。
尽量减少每⼀个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即每个评价指标中包含的绝⼤部分信息在其他评价指标中应该不存在。
⽐如评价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如果选择了汽车的平均⾏驶速度和公路距离为评价指标后,就不要在选取汽车平均使⽤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了。
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在其他的评价指标中能反映出来。
2. 全⾯性。
所有评价指标包含的信息总和应该等于被评价模型的所有信息。
独⽴性和全⾯性可以类⽐古典概型中样本点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3. 量⼦性。
如果⼀个评价指标可以使⽤两个或者多个评价指标表⽰,那么将评价指标的进⼀步细化有助于我们实现指标之间的解耦和对问题的分析。
再分析清楚问题之后,在构建评价模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算法将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聚合。
4. 可测性。
保证选择的评价指标能直接或者间接的测量也⾮常重要。
评价指标我们⽤.表⽰。
2.3权重系数不同的评价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我们可以使⽤权重系数进⾏表⽰。
大气污染预报问题摘要本文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合理的空气质量评价模型,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研究了空气质量和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一中,考虑到污染物浓度这一评价指标的“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
首先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选取偏大型正态分布函数作为动态加权函数建立评价模型,从而对评价指标每天的观测值进行排序,最后用决策分析中的Borda数方法对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综合排序。
得到的最终排序结果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B城市,其次是C城市,排在第三位是D城市,而A 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问题二中,对于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关系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BP 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探讨。
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参数强弱主次关系,然后针对其复杂非线性关系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2009年7月26日至30日的污染物浓度。
最后用实际值对预测值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即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精度。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增大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比定常加权模型更科学合理。
其次,鉴于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讨论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经过检验分析知此模型是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动态加权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MATLAB一、问题提出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生活在大气里,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增长的急速增大,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其影响也日趋深刻,如由于一些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局部地区大气的污染,而且影响到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四大模型对应算法原理及案例使用教程:一、优化模型线性规划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实操非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时的最优化问题叫非线性规划问题,是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首先要选定适当的目标变量和决策变量,并建立起目标变量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目标函数。
然后将各种限制条件加以抽象,得出决策变量应满足的一些等式或不等式,即约束条件。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纯整数规划,记为PIP,它要求问题中的全部变量都取整数;另一类是混合整数规划,记之为MIP,它的某些变量只能取整数,而其他变量则为连续变量。
整数规划的特殊情况是0-1规划,其变量只取0或者1。
多目标规划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即把多目标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
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是一种用来进行含有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决策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线性规划的特殊类型。
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如下:设xj是目标规划的决策变量,共有m个约束条件是刚性约束,可能是等式约束,也可能是不等式约束。
设有l个柔性目标约束条件,其目标规划约束的偏差为d+, d-。
设有q个优先级别,分别为P1, P2, …, Pq。
在同一个优先级Pk中,有不同的权重,分别记为[插图], [插图](j=1,2, …, l)。
综合评价方法一、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一)概念综合评价方法是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再据此择优或排序。
综合评价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按一定意义进行排序从中挑出最优或最劣对象。
对于每一个评价对象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也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如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等,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二)特点1、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2、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3、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
(三)构成综合评价的要素1、评价目的。
对某一事物开展综合评价,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综合评价,评价事物的哪一方面,评价的精确度要求如何等等。
2、评价者。
评价者可以是某个人或某团体。
评价目的的给定、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模型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都与评价者有关。
因此,评价者在评价过程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3、被评价对象。
随着综合评价技术理论的开展与实践活动,评价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各行各业经济统计综合评价拓展到后来的技术水平、生活质量、小康水平、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竞争能力、综合国力、绩效考评等方面。
这些都能构成被评价对象。
4、评价指标。
所谓指标是指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能够确定地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特征依据,每个评价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刻画对象所具有的某种特征。
所谓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它能够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综合反映出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
指标体系不仅受评价客体与评价目标的制约而且也受评价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
5、权重系数。
相对于某种评价目的来说,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权重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