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排桩基础沉降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单桩排桩基础沉降计算单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建筑物的单独柱子或者小型构筑物的基础设计。
当基础承受外部荷载时,由于基础本身刚度有限,会产生沉降。
沉降是指地基下沉的现象,是地基在承受荷载后由于自身变形引起的。
沉降可分为初始沉降和重新调整沉降。
初始沉降是指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后的初始阶段的沉降,即基础首次接触地基时的沉降。
重新调整沉降是指基础在荷载作用下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后的沉降。
单桩基础沉降计算涉及到土壤力学、结构力学和水文地质等知识。
主要的计算方法有传统的经验预测法、理论计算法和现场观测法。
1.经验预测法:通过历史建筑的实测数据,总结出经验公式,以预测单桩基础的沉降。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观测压力法、法布里根方程法和比坤公式等。
观测压力法是一种适用于砂土的经验预测法。
它根据砂土的荷载传递机制,以及实测基桩的总沉降和桩底承载力将荷载分配到桩侧壁和桩底的情况,得到一个压力指数,以此估计桩侧壁的压力。
进而根据经验关系将挤压沉降转换为桩端沉降。
法布里根方程法是一种适用于黏土的经验预测法。
它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分析桩端沉降与桩顶载荷的关系,得到一个系数,然后根据桩顶荷载和系数,计算桩基础的沉降。
比坤公式是一种适用于一定荷载条件下的经验预测法。
它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来,利用荷载-沉降曲线对沉降进行估计。
2.理论计算法:通过土壤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理论,以及对土壤和基础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来预测单桩基础的沉降。
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弹性地基反分析法和有限元法。
弹性地基反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测定的实测沉降曲线和荷载信息,反推土层和基础的刚度和弹性参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沉降计算结果。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土-结构系统离散为简单的有限元单元,通过计算来模拟单桩基础的沉降。
3.现场观测法:在基础施工和使用阶段进行现场观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来预测单桩基础的沉降。
使用水平仪、坐标仪、沉降仪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精确的沉降数据。
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桩基础计算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应按下式确定: Ra=Quk/K 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
5.2.3 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0 。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一:原位测试1.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2.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4方法二:经验参数法1.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2.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5.3.6 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 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1.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特殊条件下的考虑液化效应: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 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 8.5 桩基础(一)8.5桩基础8.5.1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 3 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 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
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 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 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 m 。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
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 ;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 0.65% (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 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
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
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8.2.6 条高杯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
一方案比选优化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应当考虑到结构上可能出现的多种作用,例如桥涵结构构件上除构件永久作用(如自重等)外,可能同时出现汽车荷载、人群荷载等可变作用。
《公路桥规》要求这时应该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合相应的设计状况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并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作用效应组合。
(1)基本作用效应组合。
基本组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的组合,基本组合表达式为(1-1)或(1-2)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结构设计安全等级采用,对于公路桥梁,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为1.1、1。
0和0。
9;γGi-第i个永久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
分项系数是指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结构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
当永久作用效应(结构重力和预应力作用)对结构承载力不利时,γGi=1.2;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时,γGi=10;其他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详见《公路桥规》;γQ1-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γQ1=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用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效用时,则该作用取代汽车荷载,其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门为承受某种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时,其分项系数也与汽车荷载取同值。
γQj-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以外的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γQ1=1。
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Q1=1.1;S gik、S gid-第i个永久作用效应的标准值和设计值;S Qjk-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标准值;S u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组合设计值,作用效应设计值等于作用效应标准值S d与作用分项系数的乘积。
群桩沉降及周围土体沉降的计算群桩沉降及周围土体沉降的计算群桩基础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结构承载能力强、适应性广、可长期稳定等优点,因而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群桩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群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周围土体沉降问题。
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群桩沉降及周围土体沉降,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群桩沉降及周围土体沉降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和分析。
一、群桩沉降的计算方法1.排列方式对计算影响群桩沉降的计算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单桩计算法和组合力法。
在单桩计算法中,假定每个桩的受力状态相同,按照单桩沉降曲线进行计算。
组合力法则是将多个桩的受力状态同时考虑,采用较为复杂的组合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群桩之间的排列也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当桩排布的中心线距离相对比较小时,桩之间的互相作用会使桩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产生相互扰动。
在这种情况下,单桩计算法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会有较大影响。
2.单桩计算法单桩计算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单桩或者桩排布距离比较大的情况。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半经验公式进行,根据桩顶荷载、桩身周长等数据计算单桩的沉降变形。
其中,单桩沉降公式通常采用人工挖孔法或动探等方法采集的土质力学参数,可以采用约束模量法和弹塑性方法等进行计算,按照单桩受荷的弹性、弹塑性和塑性状态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单桩方法计算时,桩头和桩身沉降不能完全分开,必须在两者之间建立连接。
3.组合力法组合力法是将整个群桩看做一个整体,采用力平衡实现对整个体系的计算。
这种方法计算的准确性相对较高,适用于桩与桩之间距离较小、联合作用明显的情况。
在组合力法中,桩排布的形式和土层的性质对计算过程影响较大。
二、周围土体沉降的计算方法周围土体沉降是群桩基础中的另一个问题,其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有限元法和碟形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基于理论分析,将土壤划分为有限的单元,采用有限元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地基沉降量计算范文
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土层不稳定或建筑负荷过重引起的下沉现象。
地基沉降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地基类型
首先,在计算地基沉降量之前,需要确定地基的类型。
常见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基础(如筏基、板基)和深基础(如桩基、墙基)。
不同类型的地基对应着不同的沉降计算方法。
2.土层性质
3.土壤参数
4.荷载
荷载是地基沉降量计算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活载和附加荷载等。
荷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基的沉降量。
在计算中,需要确定荷载的大小并考虑它对地基的影响。
5.沉降计算方法
在得到以上参数和数据后,可以进行地基沉降量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等效应力法、计算机数值模拟法、经验公式法等。
其中,等效应力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计算有效应力和初次压缩度来确定地基沉降量。
总结:
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地基类型、土层性质、土壤参数、荷载等多个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地基沉降量。
该计算结果将有助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1.确定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2.确定单桩承载力;3.确定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4.进行复合桩基荷载验算;5.进行桩身和承台设计;6.进行沉降计算;7.确定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设计资料: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为2.1m。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根据场地的土层特征和勘查数据,确定了桩基持力层、桩型和桩长。
单桩承载力确定:通过计算,确定了单桩竖向承载力。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根据单桩承载力和建筑荷载,确定了桩数布置和承台设计方案。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进行了复合桩基荷载验算,确保了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身和承台设计:根据桩基的荷载情况,进行了桩身和承台的设计。
沉降计算:进行了沉降计算,确保了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确定了基础的构造要求和施工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预制桩的施工、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凝土预制桩的沉桩、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详细介绍了预制桩的施工、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凝土预制桩的沉桩、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总结了本次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了本次设计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考虑采用桩基础。
经过地基勘查,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同时,根据工程情况,承台埋深为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45㎜,桩长为21.1m。
为了确定单桩承载力,首先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在本工程中,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1.0m,镶入承台0.1m,承台底部埋深2.1m。
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桩直径d:1000mm
桩类型:摩擦桩
单桩极限承载力R:7000KN
永久组合桩顶的附加荷载Q:7000KN
桩长L:15m
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Ec:36000N/mm2
桩身截面面积Aps:0.785m2
L/d:15.0
桩身压缩系数ξe:0.667
桩身压缩Se: 2.5mm
水平影响范围内的基桩数m:2
承台效应系数:0.15
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33Kpa
承台底均布压力Pck:245Kpa
承台长度L:9m
承台宽度B:7.5m
极限总端阻力:1885Mpa
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α:0.27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 1.00
后注浆等修正系数:1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的桩基
由基桩引起的沉降Sp:17.2mm
总沉降S:19.7mm
附加应力σz+σzc:137.49
2、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自重应力0.2σc:193.56
沉降计算长度Zn判断:OK 由基桩引起的沉降Sp:35.3mm
总沉降S:37.8mm
土层沉降计算表格
Mpa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