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动物检疫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57 MB
- 文档页数:145
动物防疫检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检疫是指通过对动物进行检疫、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
以下将介绍动物防疫检疫的基础知识。
一、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虫媒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如交配、咬噬、亲吻等方式传播疫病。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病原体或病毒颗粒传播疫病。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或病毒传播疫病。
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虫等昆虫媒介传播疫病。
二、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检疫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非常重要。
动物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三、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隔离是指将疫病动物与健康动物分开,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消毒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病毒。
疫苗接种是指给动物注射疫苗,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
卫生管理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疫病的发生。
四、动物防疫检疫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在我国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基本法律,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动物防疫检疫的组织和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五、动物防疫检疫的国际合作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动物疫病的威胁。
国际防疫检疫组织(OIE)是全球动物卫生领域的权威组织,负责制定和推动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标准和合作。
各国可以通过加入OIE、参与国际防疫检疫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合作。
六、动物防疫检疫的意义和挑战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检疫知识问答1.什么是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在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境时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监管措施。
2.为什么要进行动物检疫?动物检疫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某些动物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如果不进行检疫,可能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3.哪些动物需要进行检疫?几乎所有的动物,在进出口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检疫。
主要包括家畜、家禽、宠物、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等。
4.动物检疫都检查哪些内容?动物检疫主要包括动物的健康检查、疫病的诊断和监测、疫苗接种、边境检查和隔离等措施。
5.动物检疫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动物检疫进行管理。
国际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发布的动物卫生准则是全球动物检疫的参考标准。
6.动物检疫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动物检疫可能面临的困难包括:疫病的传播途径复杂,有些疾病很难及时检测到;动物检疫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疫病可隐藏在动物体内,没有典型症状,难以诊断等。
7.动物进出口的检疫证明有哪些?动物进出口的检疫证明包括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实验报告等。
具体要求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有所不同。
8.动物检疫的过程是怎样的?动物检疫的过程包括检查申报文件、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进行疾病检测、实施隔离和监管等环节。
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进出境时符合相关要求。
9.动物检疫的责任单位有哪些?动物检疫的责任单位包括国家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兽医站、动物检疫实验室等。
10.动物检疫的措施有哪些?动物检疫的措施包括隔离、疫苗接种、治疗、销毁和消毒等。
具体的措施可能根据疫病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有所不同。
《动物检疫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动物防疫与检疫的认知1.1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定义和目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动物病理学、动物毒理学、动物疫病、动物卫生和动物临床诊断等多个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诊断、检验、控制和治疗动物疫病,如禽流感、动物瘟疫等。
此外,它还包括动物性食品的检验与检疫,以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检验。
1.2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与检疫对于维护动物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降低经济损失,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动物防疫与检疫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3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原则动物防疫与检疫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综合性防疫措施,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 早期发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动物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快速反应:对动物疫病疫情做出快速反应,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 科学防控:根据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1.4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内容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内容包括:- 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检验、控制和治疗;- 动物性食品的检验与检疫;- 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检验;- 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兽医消毒技术;- 免疫接种技术;- 药物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 动物检疫技术;- 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 主要动物疫病检疫。
1.5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法》、《兽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组织管理、职责权限、技术规范、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动物检检疫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动物检疫的目的和重要性:动物检疫是防止动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动物传染病可分为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
3. 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关的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和贸易的公平。
4. 动物检疫的常见措施:动物检疫常见的措施包括检疫封锁、隔离检疫、卫生监督、检疫证明、撤销检疫等。
5. 动物检疫证明和出入境规定:动物检疫证明是出入境动物产品必须的文件,规定了携带动物产品的相关要求。
6. 动物携带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动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物体传播等途径传播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强化卫生管理、接种疫苗、消毒、隔离等。
7. 动物检疫的重要工作:动物检疫包括动物疫病监测、疫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8. 国际动物检疫组织(OIE):国际动物检疫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旨在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并协助国家制定和实施动物检疫措施。
以上是动物检疫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检疫工作及其意义。
动物检疫检验知识1.能够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成分是氨基酸。
2.家禽副伤寒多发生于幼禽,该病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3.病毒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
4.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细菌的毒力减弱,这种变异称毒力变异。
5.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为阴性应表现溶血现象。
6.宰前检验如果发现有结核病可疑时,应进行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加以诊断。
7.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是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且畜群血清学检查为阴性。
8.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畜群免疫力的变化。
9.猪宰后剖检颌下淋巴结,重点检查猪炭疽病,其病变特点为颌下淋巴结呈现樱桃红色(砖红色)。
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温度、氢离子浓度、渗透压。
1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12.禽霍乱常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3.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的接种对象是2个月龄以上鸡。
14.鸡痘蛋白明胶活毒疫苗(鸽痘苗)接种后5~8天,应逐只检查接种效果。
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滴鼻或点眼或饮水免疫。
16.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可用来预防MD。
17.鸭瘟鸡胚化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各日龄鸭。
18.皮肤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痘疹,粘膜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流鼻汁和呼吸吞咽困难。
19.运载一般传染病动物及产品车船可用2%漂白粉消毒。
20.放线菌采取病料是破溃病灶。
21.抗体的主要存在部位为血清。
22.鸡新城疫属一类动物疫病。
23.羊体表检查淋巴结主要是肩前淋巴结。
24.凡经宰前检验确诊为狂犬病、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应禁宰。
25.家畜屠宰前检验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等一般性传染病的,均要送往急宰间急宰。
26.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
27.败血症肉尸的特点是肾充血、髓质呈紫红色。
28.病畜死后,尸体禁止剖检的是炭疽病。
29.兔李氏杆菌病的临场检疫特征一般为突然死亡。
30.患部叩诊出现鼓音的,可能是黑腿病。
动物检疫检验基础知识一、动物解剖生理基础知识(一)构成动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动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组织一些起源、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动物体主要包括四大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主要分布于体表及消化道等腔状、囊状器官的内表面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外表面,执行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功能。
其特征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结构复杂。
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等,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其特征是细胞成分少,细胞间质发达。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分布于骨骼、心脏和消化道,分别称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执行运动功能。
其特征是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主要分布于大脑和脊髓,机体各部分由外周神经与大脑和脊髓相连。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3.器官由多种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外形,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称为器官,如胃、肝、肾、肺等。
该内容将在1.1.2节各生理系统中予以阐述。
4.系统由几种不同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这些器官就构成一个系统,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所有系统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动物生命个体。
(二)动物各主要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1.运动系统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型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包括直接骨连接和间接骨连接,间接骨连接就是通常说的关节。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骨骼肌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动物检疫讲义第一部分:动物检疫管理的相关知识1、动物检疫的概念: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相关概念:(1) 动物:动物防疫法所称的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2) 动物产品:动物防疫法所称的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3) 动物疫病: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4) 法定的检疫项目:动物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行为时依法检查的若干事项,称为法定检疫项目。
(5) 法定的检疫标准:指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动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订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的国家标准。
3、动物检疫的性质:(1) 检疫是一种以技术为依托的政府监督管理职能而不是职业行为或经营行为。
(2) 检疫是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而不是一种可做可不做,或愿做不愿做的行为。
(3)检疫具有技术方法标准和处理方式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力的时效性。
4、动物检疫的特点动物检疫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诊断,并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须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实施(3)须按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进行检查(4)须按照法定的检疫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5)须按照法定的处理方式处理检疫结果(6)须出具法定的检疫证、章及标志。
5、动物检疫的分类:根据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法律规定,我国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境检疫和国内检疫两大类。
1(1) 进出境动物检疫:是指对进出我国国境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的检疫,进出境检疫的管理、分类又具体划分为:A进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B出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C过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
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指对患有或疑似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或屠宰,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卫生处理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动物检疫,可以防止疾病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维持和提高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
2. 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动物检疫对农业、畜牧业以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动物检疫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防止疫病传播:动物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避免疫病在动物群体中扩散,并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人类社会。
•保护公共卫生:许多动物疾病具有人兽共患性,通过动物检疫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这些疾病,保护人类免受感染。
•维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检疫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持畜牧业的发展,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
3. 动物检疫的基本原则动物检疫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应进行全面检疫:对进出口动物、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制品、饲料、养殖用品等进行全面检疫,确保没有携带传染性疾病。
•应及时发现疾病:通过定期监测、早期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疾病。
•应采取必要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动物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应进行科学治疗:对患病动物及时进行科学治疗,减少疾病对动物群体的影响。
4. 动物检疫的实施机构动物检疫通常由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机构共同实施。
在国家层面,通常设有国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国家检疫检验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动物检疫政策、法规和标准,并进行动物检疫监测和控制工作。
在地方层面,通常有省级、市级和县级动物检疫机构,负责具体的动物检疫工作。
5. 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物检疫证明:动物进出口时需要携带经检疫机构签发的动物检疫证明。
•动物的隔离和观察:对疑似感染疫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和观察,确定是否携带病原体。
•疫苗接种:对疫苗预防性接种项目,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疫苗接种。
•动物场所的消毒:对动物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疫病的识别1. 动物疫病的定义及分类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危害动物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的动物种类,动物疫病可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四大类。
2. 动物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的动物疫病在感染动物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发热和体重下降,有的会引起消化道症状、腹泻和厌食等。
3.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链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制定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4. 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常见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动物是否患病。
二、动物检疫的法规及政策1. 动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动物检疫法规和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动植物健康和农业生产,规范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工作。
2.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动物检疫在国际贸易中,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换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并实施。
3. 动物检疫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检疫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各国之间的动物检疫合作越发密切,加强国际动物卫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检疫行业的工作范围1. 进出口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检疫人员要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和监管,防范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和本国疫病的输出。
2. 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人员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阻止动物疫病的扩散。
3. 动物检疫技术支持动物检疫行业还需要支持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动物检疫行业的发展趋势1. 取代疫苗预防传统防控动物疫病的方法是通过疫苗免疫,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疫苗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疫苗需求,因此,研发新型防控疫苗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