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658.00 KB
- 文档页数:6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语文【--个人简历模板】“资源管理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
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
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
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
两方面都重要。
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运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姓名电话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一年级邮件单位荷叶圆圆《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
文中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成了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夸姣。
本文在表达上也很有特点。
第一自然段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一句既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又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句式表达的多样性。
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话语“荷叶是我的()”这样的比喻句,让我们了解荷叶的样子和作用,然后再写小动物们在荷叶下做什么,让我们看到荷叶下生动的画面,语言表达也富有节奏感。
本课的插图色采明丽,情节性强,与课文的内容相映成趣。
有些画面还能匡助学生理解学生理解一些平时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如,蜻蜓如何“立”在荷叶上,小水珠如何满意地“躺”在荷叶上等。
本课可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教学过程要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1、认识 12 个生字和身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7 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夸姣。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 简 易 多 媒 体 教 学 环 境 √ 交 互 式 多 媒 体 教 学 环 境 网 络 多 □ □ □□ □媒 体 教 学 环 境挪移学习 其他本节课教学主要使用 PPT 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展 示生字词,便于学生学习。
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索、评价、 建构)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活动1、猜一猜,真奇 妙首先黑板上画 了大大小小的 圆 , 你 们 猜 一 猜,圆会变成什 么 ? 随后简笔 画 :这最大的 圆,跳进水里, 变成荷叶。
信息化教学设计--金色的草地
教材来源:小学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主题:留心观察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基于阅读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抓住主要的事件与人物。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五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
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
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
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11、导入新课: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
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
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
解决字词问题。
(3-5)(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
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1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特征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模式编辑本段开发模式教学目标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的技巧。
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自主查找和整理语文学习资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和问题解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2.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电子图书、多媒体教育资源等。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资源的检索、筛选和有效利用。
2.2 信息化阅读与写作: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信息化口语表达与交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和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视频会议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电子图书、多媒体教育资源等。
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方法。
3.2 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语文学习,如在线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3 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互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资源4.1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电子图书、多媒体教育资源等。
4.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五、教学建议5.1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5.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5.3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
3 分钟
诵读二、吟诵“诗之声”
师:(启发教学法)
以电子相册展示学
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将学生引入情境性学习
当中。
(引导语)秋季本来
就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
由酷暑走向严寒,在文学
作品中多是寂寥、清冷的
伤秋、悲秋之作,王维的
《山居秋暝》却被视为
“乐秋”之作,现在让我
们一起走入《山居秋暝》,
看看这钟南山下、莲花池
边、竹林深处到底是一个
怎样的世界呢?
安排四次阅读:
师:(示范)
料,拍摄秋之景,
描绘画面之意境,
将教学延伸到课
前。
教师通过问
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以直观可感
的秋景图片、视频
将学生带入情境
之中。
【媒体资源】摄像
机、照相机等信息
技术教具的使用,
让学生在校园学
习资源库的丰富
资源支撑下,以一
双发现美的眼睛
来了解秋天。
【设计意图】听
读、练读、比赛,
感受诗歌音韵节
感悟15 分钟
解读诗意10 三、品味“诗之意”
1.播放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示范。
生:(诵读法)
3.利用资源库中音
乐素材,进行配乐诗歌朗
诵的练习。
4.每组选派代表,进
行诵读比赛,评选“最美
男(女)声”。
师:用问题引导学生:
1.找出诗人笔下所
描绘的景物、人物、环境。
2.对景物的描绘表
达了何种心境呢?引导
学生找出全诗主旨。
生:小组讨论、交流,解
读诗意。
首联:紧扣诗题,点
奏之美,解决本课
重点目标一。
【媒体资源】利用
校园资源音乐库
功能,自选音乐配
乐朗读,实现助学
助教功能。
【设计意图】由小
组讨论完成诗歌
大意的解读,教师
点拨。
小组讨论法
促进学生积极参
与,让学生充分地
表达,锻炼口头表
达能力,活跃课堂
气氛。
【媒体资源】图
分钟
鉴赏意境10 分钟四、鉴赏“诗之魂”
五、“我的生活我创作”
出时间、地点、季节
景物:明月、松、清
泉、石
人物:竹、莲、浣女、
渔舟
主旨:田园生活的无
限向往之情,理解作者寄
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师:(启发点拨法)
播放3D水墨动画。
展现诗中有画、画中含
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就
是诗中的世界——意境。
师:(启发点拨法)
进一步深化,哪位同
学的作品最传神的体现
了诗中的意境?进入评
片、音频等直观可
感的多媒体手段,
调动学生视觉、听
觉等多种感官,解
读诗意,理解作者
情感寄托,解决重
点目标二。
【设计意图】深邃
的意境如古诗之
魂魄触动人心,也
是教学中的难点,
创新地借助3D水
墨动画展现跨越
千年的意境,突破
难点。
拓展迁移7 分钟价环节,评选“最美意
境”。
生:(小组讨论法)
畅所欲言:残荷营造
了秋之萧索的意境;缀满
果实的枝条,营造了秋之
丰硕的意境;湛蓝的天空
营造了秋之高远的意
境……
课程小结
师:(拓展迁移法)
请学生思考2个问
题,将学生从诗中带回生
活。
1.我们为什么在公
园里漫步,而不在菜市场
里?
2.如果你在专业课
上被要求以“秋韵”为主
题设计居室,你打算如何
表现情境呢?
【媒体资源】通过
教学广播系统讨
论组可以实现全
班同学同时点评
作品,将有限的课
堂时间无限丰富
延展。
【设计意图】意境
不但属于诗,也属
于生活。
从生活中
来,到生活中去,
是对学习的意义
的最好诠释。
【媒体资源】用图
片营造情境,启发
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