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亭、廊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厅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
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榭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舫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廊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
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
【古建智库】详述“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2017-01-06 13:38:14评论(70)阅读(6839)收藏(8)举报据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都是笼统地称呼为pavilions或者buildings,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此类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几乎都是相似的,功能基本差不多。
但其实不然,在古代建筑中,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之间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其功能也根据所处的位置、规模的大小、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观赏美感也不一样。
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对造园有深厚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在园林设计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有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即是说,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
「古琴台」古琴台,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发源之处,又名俞伯牙台。
据说两人在此相遇,后人为纪念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所建。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原本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
复建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造园手法亭榭廊轩园林建筑最主要的的艺术特征是变化与统一。
变化者,楼堂馆斋亭榭廊轩等,各有其特征,可谓类型多样,但论其形式,却是统一的。
例如苏州留园,其建筑类型几乎应有尽有,但形势十分统一,都属江南传统建筑形式,素雅秀美空灵。
这其实是建筑艺术之至要者。
如今有的园林,其中有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中国古典式建筑,还有现代派建筑,这就不伦不类,有失园林整体的和谐。
在此,再说园林中的亭榭廊轩等建筑。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亭也。
人所亭集也。
”《释名》园中之停,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
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讲究艺术形式的。
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也就十分美而多样了。
《园治》中说,亭“造势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这许多形式的停,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苏州沧浪亭以其亭名为园名。
此亭其实很简单,是一座方形檐歇山顶之亭,也可以说是标准的江南园林之亭。
此亭之艺术,不靠华丽取胜,补考怪诞引人,而是靠朴实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筑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韵致及色调等取胜。
这也是建筑艺术之根本。
与此同时,它之的名,还在于建筑文化内涵。
北宋诗人苏舜钦购得此园。
修后取名“沧浪”,这是取自《孟子》中之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见其高洁之精神。
后来欧阳修对此有题咏:“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钱。
”这后一句似不雅,所以没有写在亭柱上,空着。
据说后来还是一位渔夫接句:“近水远山皆有情”。
正中苏舜钦之意,于是完成此联。
可见园中建筑,不但要与偶形式美,而且也要文化内涵。
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
如上所说,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设在视线交接处。
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
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
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 亭(Pavilion):一种小型、独立的建筑物,通常有楼阁般
的外观,常用于观景或休憩。
2. 庭院(Courtyard):是中式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元素,由四
面围合的建筑物和花草树木组成的中心空地。
3. 廊(Gallery):一种长廊式的建筑物,通常由一系列连续的柱子或柱廊组成,常用于连接各个建筑物或划分区域。
4. 桥(Bridge):作为园林中的交通连接,桥是传统园林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有拱桥、牌楼桥等不同样式。
5. 楼阁(Tower):多层的建筑物,常用于观赏风景或提供俯
瞰园林的视野。
6. 亭台楼榭(Pavilion and Terrace):是传统园林中的观景台,可以提供休憩和观赏园林的场所。
7. 垂花门(Archway):一种拱形或方形的门道,常用于区分
和连接不同的园林区域。
8. 围墙(Wall):作为园林的边界和保护,围墙通常由砖石或木材建造。
【古建文化】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尽显古韵之美!你走过很多园林,见过不少美景,然而风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却不一定都认识。
比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亭】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兰亭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兰亭镇兰渚山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
现存兰亭为清代重建,景色宜人。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
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
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
▼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
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央。
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
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
此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
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
▼西湖夜色▼夏日风情“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风月石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
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亭中赏雪明代文人张岱作《湖心亭看雪》:“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更是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与高雅的生活方式。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亭子
我国园林建筑的形式和种类是非常丰富的。
其中常见的有亭、廊、花架、塔、楼肪等等多样的装饰建筑。
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园林建筑,园林绿地中还分布有不少小品性设置。
如景门、景墙、景窗园椅、园凳、园灯、以及园林雕塑小品等,这些装饰建筑虽然体积普遍较小,但是它们功能却很大,起着点缀环境丰富景观、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等作用。
下面让我们主要来了解亭子的一些类型和特点:首先,对于亭子的作用有这样一句话“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因此,在园林中亭子最多是用来远眺、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和赏。
其次,亭的形状和类型也有很大的研究,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乎顶、歇山顶、卷棚顶等;从布设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
不同地方设置的亭子有不同的名字,并且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一种类型的亭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作用,与周围环境的衬托搭配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廊”的空间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摘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线条——“廊”在营造园林诗情画意的自然境界和怡然成趣的丰富空间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采用造园手法与现代理论的相通之处;同时通过以上结论及实例来探究如何将“廊”的空间价值和艺术价值运用于当代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古为今用,使人们在现代建筑中产生对丰富有趣的“廊”的空间及艺术享受。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廊;空间价值;现实意义廊,中国古典园林这幅画卷中的线条。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本着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中国古典园林似是造园者绘制饱含意境美的一幅空间山水画,而本文所要探讨的“廊”就像是这幅画中的钢劲有力的线条,本文对廊的空间价值的研究以其在园林中造园手法起到的作用为依据,同时讨论其与现代理论的联系。
一、廊的基本特征1.廊的概念“廊者,庑出一步也。
”(计成《园冶》),此处指的是附属于房屋四周的檐廊,在园林中还多用脱离于建筑的廊——独立廊,这便是园林中廊的两种形式。
基本功能是作为交通要道,遮阳防雨供人小憩。
2.廊的形态从平面形态来看,分为直廊和折廊(直廊转折接合而成);从与地形结合看,分为平地建廊、爬山廊(建于有一定高差的地形上)和水廊(与园中水体结合,依水而筑)。
3.廊的尺度廊的高度往往不大,一般天花净高不大于3m;廊的宽度变化大一些,一般在1.1m到2m之间;廊的长度通常达到数十米,即使有转折,在可视范围内不被遮挡的长度也至少有数米,大大超过其宽度,这种窄而长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二、廊在园林中的空间价值1.适应地形建造园林的初步便是相地,“相地和宜,构园得体。
”(计成《园冶》),以再现自然山水美景为原则的园林通常会选择地势变化明显,有水体存在的基址,则可“山则山之,池则池之”。
对于这样的地形,廊,结构简单,构件尺寸小,组合灵活,因而不仅从平面上可以任意转折,从高程上也可以起伏自如。
2.蜿蜒曲折中国古典园林,既鄙薄功利,又不夸耀气魄,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
亭、廊在园林建筑中的运用作者:马卫红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1期摘 ;要: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极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体形小巧玲珑剔透、造型优美、亭亭玉立。
不争奇,而千姿百态。
不夺雄,但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亭;廊;园林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一、亭(一)亭的运用亭子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
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或是在建国后新的公园及风景游览区,都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亭子。
或屹立于山岗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漂浮在水池之畔。
以玲珑美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亭子成了为满足人们“观景”与“点景”的要求而通常选用的一种建筑类型。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亭子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在造型上,亭子一般小而集中,有其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亭的立面一般可划分为屋顶、柱身、台基三个部分。
柱身部分一般作得很空灵;屋顶形式变化丰富;台基随环境而异。
它的立面造型,比例关系比其他建筑能更自由地按设计者的意图来确定。
因此,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去看它,都显得独立而完整,玲珑而轻巧,很适合园林布局的要求。
2、亭子的结构与构造,随繁简不一,但大多都比较简单,施工上也较方便。
过去建亭,通常以木构瓦顶为主,亭体不大,用料较小,建造方便。
现在多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用预制构件及竹、石等地方性材料的,也都经济便利。
亭子所占地盘不大,小的仅几平方米,因此建造起来比较自由灵活。
3、亭子在功能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在游赏活动的过程中,驻足纳凉避雨、纵目眺望的需要,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严格的要求。
单体式亭与其他建筑物之间也没有什么必须的内在的联系。
因此,就可以主要从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的需要出发,自由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园林艺术特色。
(二)亭的造型与类型亭子的体量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
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的区别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
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
厅:聚会或招待客人的大房间。
堂:正房,旧时官府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
馆: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
楼: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
舫:有房屋的船。
亭《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
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
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
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
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
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榭水边的敞屋称水谢。
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
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
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里面的建筑就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建筑的奥秘,咱就开始了这次调研之旅。
二、调研目的。
1. 探寻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2. 了解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和功能。
3. 感受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调研地点。
[具体园林名称],这可是个很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呢。
四、调研内容。
# (一)建筑类型。
1. 亭。
一进园林,最先看到的往往就是亭子。
亭子那造型可真是多种多样,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就拿四角亭来说,它方方正正的,像个规规矩矩的小卫士站在那儿。
亭子的顶也很有讲究,有的是攒尖顶,尖儿朝上,就像个小塔尖似的。
它的作用可不小,一方面是供人休息,走累了在亭子里坐一坐,吹吹风,看看周围的景色,那叫一个惬意。
另一方面,亭子也是园林中的一个点缀,就像画龙点睛一样,让整个园林更有韵味。
2. 廊。
廊子就像一条丝带,把园林里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有直廊、曲廊、回廊之分。
直廊就比较干脆,直直地通向远方;曲廊就像个扭着腰肢的美女,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特别有情趣。
回廊呢,它是绕着一个院子或者一片水域的,你沿着回廊走,能看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而且廊子还有遮风挡雨的功能,下雨天在廊子里漫步,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看着园林里被雨水打湿的花草树木,别有一番诗意。
3. 榭。
榭一般是建在水边的建筑。
它就像个优雅的水榭佳人,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
榭的平台伸到水面上,人站在榭里,可以近距离地欣赏水景,看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看水面上的波光粼粼。
而且榭的建筑风格也很独特,它的门窗设计很巧妙,有的是镂空的花窗,透过花窗看外面的景色,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4. 轩。
轩给人的感觉比较小巧精致。
它的空间不大,但是很温馨。
轩的位置通常比较灵活,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林子里。
轩的屋顶坡度比较缓,看起来很柔和。
在轩里,适合读书、品茶,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和空间的层次感,其中廊道是园林中常见的设计元素。
本文从园林廊道的起源、类型、基本组成、设计理念、实现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廊道设计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廊道设计;组成;设计理念;实现方法一、廊道的起源和类型廊道是指连接各个建筑物的有顶走廊通道,既能隔离室内外环境,又能为人提供阴凉遮阳。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廊道可分为阳廊、过廊、回廊、长廊、抱厦、潇湘馆、雨廊、走廊、赤壁廊等多种类型。
阳廊: 阳廊是在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指悬于室外院落外的供人休息、观景的建筑物,其结构一般以木材为主,屋顶用瓦片铺成。
阳廊的设计遵从“过境生情”理念,以传达情调为主要目的。
过廊:过廊是指汉朝以来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一般位于建筑物与院落之间,形式简单,以节约空间。
过廊外向空旷环境,在葱郁的植被下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
回廊:回廊是园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使用砖石或木材搭建,其特点在于以弯曲回旋的形式连接各个独立的建筑物,它也是众多建筑之间的交通枢纽。
长廊:长廊是由一系列相同或相似形式的屋面建筑物组成,通常位置较高,内部设有凉亭、阁楼、连廊等,使得整个建筑成群。
抱厦:抱厦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它是由三座或四座建筑物围成的庭院式建筑群,中央为天井,四面环绕,依次为正房、左右厢房、山墙等。
抱厦结构严谨、特点鲜明,在代表园林风格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廊道的基本组成廊道涉及多个方面的设计元素,包括构造、形式、造型和装饰等。
1. 构造廊道的构造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稳定性、足够的承重能力等能够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廊道的构造通常使用木材、砖石、花岗石等材质,或者是类似于金属钢筋的材料。
2. 形式廊道的形式是指它的空间形态,包括平面布局、形式的形态和建筑的旋转角度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廊道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形态取决于其建筑物所处空间的环境、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