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3
- 格式:pdf
- 大小:873.81 KB
- 文档页数:9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时圆的面积(3)第5课时圆的面积(3)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实际问题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半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半圆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l.半径是2厘米,直径是多少?圆周长是多少?圆面积是多少?2.半径是多少?直径是5分米,圆周长是多少分米?圆面积是多少分米?二、新授(一)问题情境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
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这个蒙古包是个圆形的。
这个蒙古包占地面积是多少呢?这个蒙古包有多高呢?这个蒙古包的直径是多少呢?这个蒙古包能住几个人呢?……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
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师:对。
测量出直径就能求出它的面积。
大家来观察这个图片,这个蒙古包的直径好测量吗?生:不好测量。
师:对,从外面没法测量。
从里面测量一方面屋子里有东西不好量,另外也不容易测量准确。
测量直径不行,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
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二)解决问题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圆的面积第3课时圆的面积(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7~49页。
◆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转化能力,因此在本节课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可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经历估算飞镖板面积、动手操作、讨论等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可行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感受转化和无限分割等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师:如果我们要估算一下飞镖板表面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生1:把飞镖板的表面看作是由20个小三角形组成,每个小三角形的底约是圆周长的元,高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
先求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出20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生2:我们把飞镖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约为圆周长的一半,宽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师: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呢?二、新授I探究公式。
(1)确定策略。
师:我们知道,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猜测的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来想办法验证一下。
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生:我们是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生:都是通过转化,把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应用旧知类比迁移。
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地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尝试转化。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生:看是否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69~70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2~73“练习十五”中第9、10、13题。
▶教学目标1.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图形中圆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设计上也追求文化底蕴和内涵。
大家请看。
课件演示鸟巢、水立方、精美的雕窗等。
师:认识这些建筑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这些建筑的名字。
师:你觉得这些建筑怎么样?〖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觉得很精致、设计很好,有的学生会觉得很有文化气息。
二、提出问题,探寻策略1.观察图形,呈现问题。
课件呈现两幅雕窗。
〖教学提示〗如果学生从美观角度说两个雕窗的联系与区别,也要给予肯定。
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是的,我国建筑非常讲究文化美。
这两幅图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在生活中都能经常见到。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研究与圆和正方形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2.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3。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能读出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要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三节——《圆的面积》二、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所以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三、学情分析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红岸公园为了减轻工人们的负担,在公园的草坪上安装了许多个自动喷水头,它喷射的距离为5米,喷水头转动一周是什么图形?(生回答:圆形)师: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呢?(课件演示喷射的过程)这个面积就是谁的面积?(圆的面积)(板书:定义: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同学们会求圆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3.圆的面积(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3.圆的面积(第2课时)》主要介绍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如圆的周长等。
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实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圆的模型、计算器等。
2.教学素材:教材、PPT、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的面积计算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给出一个圆的半径为5cm,让学生计算这个圆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3 圆的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圆的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和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圆的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实例;2. 圆的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面积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圆的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并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利用圆的模型和练习题,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答案:2. 题目:运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知识。
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圆的面积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三)》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套,圆片。
学具准备:分成十六等分的塑料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r)2.出示教具圆,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求圆的面积。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怎样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来计算呢?(学生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把圆平均分成了16等份,剪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