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复习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3.82 KB
- 文档页数:5
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由于地域和历史的不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东方有着很大的差异,其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
本文着重从中西婚礼文化差异就中西文化作一个比较,从而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传统婚礼却因国家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1.1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有关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
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进行的。
1.2 造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
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
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1.3 中西婚礼文化的具体差异。
1.3.1 中国传统婚礼在中国传统社会,婚礼大体上要经过和履行下列法定或约定的程序:第一步叫“纳彩”,俗称“说婚”,即先由媒人往女方家中称述男家求婚之意,询问待字之女的年岁和生肖,然后由男家请术士“合婚”,卜算生肖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双方同意了,男方就送一只雁给女方,作为“献纳彩择”之礼。
所以又叫“委禽”。
第二步叫“问名”,俗称“订婚”即双方正式交换庚帖,甚至详细到两到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
第三步叫“纳吉”,俗称“小聘”,既男家向宗庙问卜祖先,如果得到吉卜就往女方家,并致送订婚礼品,女方家也致答礼,婚约即告成立。
第四步叫“纳征”,俗称“聘礼”,即于迎娶前几日,男方将议定之聘金,并布帛、衣服、首饰、礼饼等物,如数以盛大仪仗送之女家。
第五步叫“亲迎”,俗称“择吉”即由男方家择定迎娶之吉日,并通知女方家。
第六步叫“亲迎”即在喜结良缘之日,新郎躬率鼓乐、仪仗、花轿,到女家以礼迎娶新娘,并一同归家。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
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
但是,婚礼的形式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本文将试从四个方面来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中西传统婚俗礼仪的差异古代中国,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特定的步骤,称之为"三书六礼";。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
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
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典型的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为凤冠霞帔中西方的婚宴也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
传统的婚宴的酒席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
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对于新郎的父母而言,更是要宴请其所有的亲朋。
宴席上,人们只是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
在西方国家,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
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
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
新人会在家人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婚俗更为开放、浪漫、自由,而中国的婚俗更为严谨、庄重、繁琐。
但是,中西方的婚俗也有相似的地方。
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throw an embroidered ball)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从中西方婚礼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婚礼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其他国家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千年文化的传承,逐渐形成一种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
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但在文化大一统的环境中,婚礼大同小异。
这里我们就以中西方的婚礼中较为普遍的婚礼习俗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婚礼,中国的婚礼按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习俗,这里我们以传统婚礼为例。
传统婚礼程序颇为复杂,但每一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婚礼前的准备聘礼: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一般来说除了礼金还有包含一些寓意美好的事物,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礼金则象征着娶方财厚,暗示着新娘嫁过去可以享福,让女方家放心。
回礼:收到聘礼女方要给回礼,一般情况下,包含礼金和一些日常用品。
安床: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个家庭和睦、父母双全、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核桃、莲子、红枣、花生铺在新床上面。
嫁妆:女方家会给新娘准备带去婆家的嫁妆,全部放在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
开箱子的一般是新娘的弟弟。
上头:婚礼举行前一晚,要选择一个吉时拜神求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个时间在自家那边拜。
梳头: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圆美满,祝福新人可以圆满成婚。
婚礼当天的仪式迎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接新娘绝对算得上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首先要“入门”。
新郎要想顺利接得新娘归,可不是进门带出那么容易,要通过姊妹群的考验,不光是智力要好,体力要好,若有要求还得唱情歌,说情话,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给红包才有可能打动新娘的姊妹们,这就是所谓的开门红包。
而且新郎还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找红鞋:新郎进门后也不能马上带走新娘,还要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准备好给新娘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后才可以带走新娘。
中西方婚俗文化差异(1)婚前差异择偶差异: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在选择配偶方面,中国传统婚礼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双方的当事人并没有选择配偶或拒绝配偶的权利,父母才是婚姻的真正主导者。
In terms of choosing a spouse,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s is "arrange a match by parents' order and on the matchmaker's word. ". The persons to the marriage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or reject a spouse. Parents are the real masters of the marriage.西方国家中,结婚有着高度自由,他们认为婚姻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福利,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的权利,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
In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in marriage has a high degree of freedom. They think that marriage is the right given by God, and a right that no one can be deprived of, not even parents.订婚仪式差异:Difference in engagement ceremony古代中国, 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有特定的步骤, 称之为“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通过“三书六礼”我们可以略窥一斑,中国古代婚礼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繁琐, 十分注重礼节, 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1. 引言1.1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背景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各自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婚礼被视为家族的重要事件,是传承血脉和延续家族的方式。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订婚、过大礼、举行婚礼等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而在西方,婚礼则强调个人的幸福和爱情,婚礼仪式更加注重新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和承诺。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求婚、订婚、举行仪式、举办晚宴等环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婚礼习俗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频繁。
新人们常常会从两种文化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婚礼体验。
中西方婚礼习俗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研究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各自的文化传统,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2 研究意义研究中西方婚礼习俗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认知,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
通过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比较分析,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拓展跨文化交流的视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婚姻制度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婚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探讨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还可以拓展我们对于人类婚姻制度多样性的认知,丰富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仪式形式的差异中西方婚礼的仪式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于婚姻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在西方婚礼中,通常会有一段由牧师主持的宗教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包括交换誓言、交换戒指、祈祷和领取结婚证书等环节。
而在中国传统婚礼中,主要的仪式是过门仪式和敬茶仪式。
过门仪式是新娘进入新郎家庭的仪式,而敬茶仪式则是对长辈致敬的仪式。
在西方,新娘通常会穿着白色的婚纱,象征着纯洁和圣洁。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杜文燕(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中西方在传统婚前习俗$婚礼服饰$婚礼仪式及婚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中西婚俗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关键词:婚俗;文化;差异一中西传统婚前习俗比较传统中式婚前礼即为“成妻之礼”,主要体现为三书六礼,须经过六个步骤:一是纳彩,即通过媒妁之言,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前往女方求婚,是说媒成功的标志;二是问名,由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氏和名字,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生;三是纳吉,又称订盟,即男方将卜得吉兆的结果告诉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四是纳征,又称大聘过大礼,即男方下聘礼,是成功达成婚约的标志;五是请期,即定日子,男方请人占得吉日,请媒人告之女方,请女方定夺;六是亲迎,即迎娶,新郎前往女方家,在女方的祖庙,郑重地拜两次,新娘行至门口,新郎迎接,至大堂拜岳父母,拜女方亲戚长辈至此,六礼成,为婚礼做好了准备传统的西方婚前礼是国教婚礼,如在英国,其婚前礼也分为六步:首先是求偶,取得父母同意,男女才能恋爱,感情成熟了,告之双方父母;然后是订婚,女方在报纸上登出订婚启事,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由女方安排宴席,男方则要买一枚戒指,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戴在女方左手的中指上;接下来是办结婚证和发布结婚预告,英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在婚礼天前到婚礼登记处进行登记,发布结婚预告;结婚预告期满,双方向大主教提出申请颁发结婚证,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即可获得结婚证书;再就是发请柬,女方的父母以他们的名义发请柬通知双方亲友,请柬一般为白色,配以金色的字和图案以示圣洁高贵;最后是婚礼前夜的告别单身仪式,准新郎和准新娘分别与各自的同性好友举行欢叙会和送礼会,庆祝告别单身。
二中西婚礼服饰比较在中国,婚礼服装以红色为主,新娘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着红袄裙,当然也少不了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红礼帽红长袍$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这样的服装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在西方,白色是婚礼服装的首选#头戴白色花环$身穿白色拖地婚纱,手捧白色鲜花的新娘向神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中必须带五样东西:一样旧的(寓意新娘与娘家人及旧友的亲情和友谊将继续下去)一样新的(寓意新娘婚后生活会是幸福的)一样借的(向已婚女子借一件她婚礼上曾用过的物件,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一样蓝的(吊袜带上的蓝边或者佩戴蓝色的小饰品以示纯洁和忠诚)一枚便士在鞋里(以求婚后生活富裕和幸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我国新娘也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白色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美丽,小小的区别是中国新娘大多在白色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
从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分析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从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分析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婚姻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实现婚姻的关键部分。
中西方的婚礼习俗包括着各自的婚礼文化和婚礼特色。
中式的婚礼是传统和喜庆的,而相对来说,西式的婚礼则是比较随意和浪漫的。
这些传承已久的婚礼习俗是能突出中西方间文化差异的途径之一。
了解中西文化习俗,懂得如何融合中西文化,有利于减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中西方之间婚礼习俗的差异是由历史和文化差异造成的。
本文主要通过中西方婚礼的服饰与色调、婚礼地点和婚礼宴席等三个方面的差异,来对比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当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时候,两者就可取长补短、相互包容。
(一)婚礼的服饰与色调差异。
1.喜庆红色的中国婚礼。
在中国,红色是表示民族风采的象征,代表着幸福、喜庆与好运。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上,红色代表着日子红红火火,将美好的祝福送给新郎和新娘。
在古代,新娘的衣饰是头戴凤冠霞帔,盖红盖头,上身内穿红娟衫,外衣绣花红袍;下身着红裙、红裤、红锻绣花鞋。
新郎也是一身的红色,红冠红袍。
但只有名门望族才会穿这些高贵的衣服来显示他们的尊贵与荣耀。
而在一般的人家,新娘则会穿一套普通材质的大红色嫁衣和一双普通材质的红色绣花鞋,头上盖着一层红色的薄纱,坐上大红色的花轿被抬进新郎家中。
这都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以及对新郎新娘美好的祝愿。
在婚礼上,不仅新郎新娘的服饰以红色为主色调,婚礼的物件,如门联、剪纸、绣花等等都是红色。
在中国,最具有风俗习惯特点的便是双喜字了,新房中都会满满的贴上双喜字,两个排列的喜字对称、方正,骨架构造稳定,就像新郎新娘并肩携手而立,又有四个口儿,象征新郎与新娘婚姻建立的标志,也象征着新郎新娘欢喜,子孙满堂,家庭美满。
那一抹中国红就是中国风的传统婚礼上的一大标志。
2.纯洁的白色西式婚礼。
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在色彩的运用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别。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婚礼习俗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文化体系,他们的婚礼习俗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从结婚流程、仪式形式、婚礼礼品和婚礼风俗等方面,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同之处。
一、结婚流程中式婚礼从订婚、过礼、请期、迎亲、交杯酒、宴客、送子位等环节,中西方迥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婚礼前的仪式环节。
在中式婚礼中,订婚是婚礼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般是男方家先派亲友送聘礼给女方家,表示男方家对女方的真诚爱意。
而在西方婚礼中,订婚即已经是正式宣布结婚的仪式,一般在一家餐厅或者家中举行小型派对,同时向亲友告知这一喜讯。
二、仪式形式在婚礼仪式方面,中式婚礼注重家族祝福和传统习俗,一般在家中或者宴会厅举行,有长辈长辈以青币、茶叶等祝福新人,所谓交杯酒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代表着男女真挚的爱情。
而西方婚礼一般在教堂或者公园举行,有牧师主持婚礼仪式,新人在神父面前宣誓并互相交换誓言和戒指,最后握手亲吻以示对爱情的忠诚。
三、婚礼礼品在婚礼礼品方面,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传统。
在中式婚礼中,婚礼礼物一般是金银首饰、礼服、红包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红包,它是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福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而在西方婚礼中,常见的婚礼礼物是新房用品、家居装潢等生活用品,寓意新人的新生活将会幸福美满。
四、婚礼风俗中西方的婚礼风俗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如龙凤灯舞、点燃礼花等,都是为了祝福新人美满幸福的重要环节。
而在西方婚礼中,新人一般会举行花束抛掷和折钱舞等仪式,以及舞会和庆祝酒宴,以示对新人的祝福。
结语:通过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简要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婚礼习俗在结婚流程、仪式形式、婚礼礼品和婚礼风俗等方面的差异。
每种文化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和传统,而婚礼则是这些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中式婚礼还是西式婚礼,都是人们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一种庄严承诺和美好祝愿。
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2008.03HISTORICALFLOKCUSTOMRESERACH历史民俗研究2008年3月(总第85期)今日南国THESOUTHOFCHINATODAYNO.3,2008(Cumulatively,NO.85)一、前言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婚礼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围绕着婚礼,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的婚礼,都包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民俗特色,婚礼上的婚服、婚照、婚宴、婚俗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
纵观全球各地域的婚礼形式,大相径庭或是“殊途同归”?如果说西式婚礼神圣,那中式婚礼则是喜庆。
归根求源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吗?二、中美婚礼之比较一)中美婚礼的总体形象我们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中美婚礼:红色和白色。
在我国,红色象征吉祥和兴旺。
在我国婚礼上,可以说红色是结婚那天主要的颜色,墙上、门上、各类物品上到处贴满了大红喜字;新娘的传统衣着也是一身红装,新娘能穿着自己母亲亲手制作的红棉袄出嫁被认为是一生带着母亲的祝福和保佑;婚礼当天使用的蜡烛、鸡蛋、花生、红包以及新房被褥等都装饰为红色,象征了新人的幸福吉祥。
美国婚礼也相当看重对颜色的选择,在美国流传着一种有关婚礼颜色的象征意义的说法,大概意思是:白色的婚礼中,你将一切如意;蓝色婚礼证明你选对了新郎;棕色婚礼预示你们将生活在小镇上;绿色婚礼预示你将羞与见人;红色婚礼是给自己下死亡咒语;黄色婚礼预示你找错了新郎;黑色婚礼,还是趁早取消。
他们把白色作为是结婚装饰色调的首选,因此,无论是在新房还是在婚礼教堂都装饰了白色系列的鲜花,给人以安静和祥的气氛;而新娘所穿的婚纱也一律是白色,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被认为是纯洁无暇的。
从声音上看,两个国家的婚礼也有着天壤之别。
在我国,越是嘈杂的声音越被认为热闹,新人们才能得到越多人的祝福,因此在婚礼那天是鞭炮声不绝。
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之婚俗礼仪【摘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
中西方在订婚习俗、婚礼仪式及婚后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西婚俗礼仪进行比较,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文化婚俗礼仪差异原因文化是人们生活积累的产物和社会现象,它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范畴。
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差异。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它会影响学习者的交流。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当中不可忽视的还有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婚俗礼仪的分析,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有利于教学。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沿传下来的文明规范。
婚俗礼仪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
对中西婚俗文化的独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更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一、中西方婚俗礼仪差异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西方形成了各自的嫁娶观和相应的婚俗礼仪,中西方在订婚习俗、婚礼仪式及婚后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中西方订婚习俗不同。
说到中国传统订婚习俗,从迎亲到归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回娘家”)有二三十种礼节。
其中尤其要提到的是“六礼”,它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每一项礼仪都有严格的标准,是中式传统婚礼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就会被称为不懂礼数。
纳采即六礼之首,就是现在说的“提亲”,男方托媒人带着礼品到女方提亲,女方答应提亲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是指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亦称纳成、纳币。
要纳聘财成婚礼。
教案中西婚礼教案:中西婚礼文化对比及实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婚礼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概念;2、掌握中西婚礼的异同点,培养文化敏感度和欣赏能力;3、通过实践模拟,加深对中西婚礼文化内涵和礼仪规范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中西婚礼文化概述;2、中西婚礼仪式及宴会对比;3、中西婚礼礼物与习俗介绍;4、中西婚礼策划与实践模拟。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西婚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异同点,激发学习兴趣。
2、中西婚礼文化概述:介绍中西婚礼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学生后续深入了解打下基础。
3、中西婚礼仪式及宴会对比:分别从中西婚礼的仪式流程、婚礼服饰、婚礼音乐、宴会布置、婚礼蛋糕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在不同方面的差异。
4、中西婚礼礼物与习俗介绍:通过对比中西婚礼中的礼物赠送、婚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两者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中西婚礼文化的理解。
5、中西婚礼策划与实践模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西婚礼案例进行策划,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中西婚礼文化内涵和礼仪规范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模拟实践,评估学生对中西婚礼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针对学生的中西婚礼策划方案,从文化内涵、礼仪规范、创意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和创新。
五、教学反思1、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他们在中西婚礼文化认知、礼仪规范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西婚礼文化。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有关中西婚礼文化的教材或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2、多媒体:准备一些中西婚礼的图片、视频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3、网络资源:提供一些有关中西婚礼文化的网站或在线资源,供学生自主查询和探究。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西婚礼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礼仪规范;2、重点:如何通过实践模拟,让学生掌握中西婚礼的礼仪规范和实际操作技巧。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
化差异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杜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中西方在传统婚前习俗$婚礼服饰$婚礼仪式及婚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
差异对中西婚俗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关键词:婚俗;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统婚前习俗比较
传统中式婚前礼即为“成妻之礼”,主要体现为三书六礼,须经过六个步骤:一是纳彩,即通过媒妁之言,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前往女方求婚,是说媒成功的标志;二是问名,由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氏和名字,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生;三是纳吉,又称订盟,即男方将卜得吉兆的结果告诉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四是纳征,又称大聘过大礼,即男方下聘礼,是成功达成婚约的标志;五是请期,即定日子,男方请人占得吉日,请媒人告之女方,请女方定夺;六是亲迎,即迎娶,新郎前往女方家,在女方的祖庙,郑重地拜两次,新娘行至门口,新郎迎接,至大堂拜岳父母,拜女方亲戚长辈至此,六礼成,为婚礼做好了准备传统的西方婚前礼是国教婚礼,如在英国,其婚前礼也分为六步:首先是求偶,取得父母同意,男女才能恋爱,感情成熟了,告之双方父母;然后是订婚,女方在报纸上登出订婚启事,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由女方安排宴席,男方则要买一枚戒指,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戴在女方左手的中指上;接下来是办结婚证和发布结婚预告,英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在婚礼天前到婚礼登
记处进行登记,发布结婚预告;结婚预告期满,双方向大主教提出申请颁发结婚
证,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即可获得结婚证书;再就是发请柬,女方的父母他们的
名义发请柬通知双方亲友,请柬一般为白色,配以金色的字和图案以示圣洁高贵;
最后是婚礼前夜的告别单身仪式,准新郎和准新娘分别与各自的同性好友举行欢叙
会和送礼会,庆祝告别单身。
二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在中国,婚礼服装以红色为主,新娘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着红袄裙,当然也
少不了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红礼帽红长袍$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这样的服装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在西方,白色是婚礼服装的首选#头戴白色花环$身穿白色拖地婚纱,手捧白色鲜花的新娘向神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中必须带五样东西:一样旧的(寓意新娘与娘家人及旧友的亲情和友谊将继续下去)一样新的(寓意新娘婚后生活会是幸福的)一样借的(向已婚女子借一件她婚礼上曾用过的物件,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一样蓝的(吊袜带上的蓝边或者佩戴蓝色的小饰品以示纯洁和忠诚)一枚便士在鞋里(以求婚后生活富裕和幸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我国新娘也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白色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美丽,小小的区别是中国新娘大多在白色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
三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为三叩九拜之礼新娘被新郎接回家中,就开始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至此,三拜礼成,表示得到了天地祖先及父母的同意,正式成为夫妻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整个婚礼过程都在鞭炮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进行而在西方,婚礼讲究神圣而简单,传统上为神前婚礼,因此婚礼一般是在宁静祥和的教堂举行,新人在牧师的主持下得到上帝的认可和祝福首先新娘挽着父亲的手在花童的引领下,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步入教堂,父亲郑重地把新娘的手交到站在教堂前部牧师左侧的新郎手中接着新人要在庄严的气氛中宣誓: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者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要彼此
相爱$珍惜,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然后交换戒指,亲吻,至此婚礼到达最高潮礼成后,当新人走出教堂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意为驱赶不祥之物,以保新婚夫妇好运一生。
四中西婚宴比较
我国的婚宴往往是男方出钱,但宾客所给的红包也足以支付婚宴开支新人要向家人朋友及宾客敬酒,感谢宾客的来临和祝福,人们往往也回赠许多美的祝福,如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而西方国家婚礼仪式过后,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英美国家经常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一般是自助餐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得很丰盛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所有宾客也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宾客参加婚宴一般不需要送礼金,只送实物在网络时代,宾客根据新人发布在网上的所需物品目录为新人选购礼物,一经选定,网络会自动删除该物品记录,避免重复送礼造成的浪费。
五中西婚礼文化之比较
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被融入了浓厚的封建色彩所谓天作之合(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五百年前结成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喜五行相生八字和谐忌三六九冲龙虎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融入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即使在世纪的今天,这些婚姻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于国人心中!西方婚姻观念是为爱而牺牲在基督徒的婚姻观中,婚姻是神赐予的礼物人们借助婚姻体验神的爱,实现神与人的盟约盟约是无条件地相互委身,而不是基于互惠的原则,这个不难从新人的誓言中看出西方婚姻观发展到今天,已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它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男女在生活中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因而甘愿将自我奉献给对
方,将生命贡献出来,为爱情而努力,为婚姻而牺牲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中式婚礼西方化和西式婚礼中国化的现象,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的表现,是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帮•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 •学术界,1996, (6).
[2]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1).
[3]钟小佩.英国国教婚礼]J].世界宗教文化,2003, (3).
[4]完颜绍元&婚嫁趣谈]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册)[M ]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6]潘晓梅.婚俗简史]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