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26.11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比较两首诗词加着重号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夕”都相同,而“月”则不同。
B“夕”不同,而“月”则相同C“夕”都不同,而“月”也不同。
D“夕”都相同,而“月”也相同(2)《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委婉细腻的神情思念的句子是:《水调歌头》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是:(3)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念亲人的名篇,但产生的时代不同,怀念的对象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3、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下面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田园诗: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行旅诗: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第二部分:题型分析古诗词考查内容简析古诗词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曲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古诗词曲相关格律知识;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创作风格;诗词曲的内容大意;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中考古诗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唐(宋)诗、宋词上,以爱国、离愁、送别、立志、爱自然、爱生活等题材为主,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这一命题趋势。
归纳:一、诗词各占半壁江山,唐诗、宋诗、宋词三分天下。
二、所选诗词皆是名家名篇,学生比较熟悉,重视课文作者。
三、所考查的诗词全是写景抒情类。
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初中生阅读。
四、考查诗歌时,善用比较阅读。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和诗歌意境2、,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第三部分:解法指导赏析三会其一会密码密码一诗词题目1.“送”、“别”——()2.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3.咏(题、赞、赠)+物象——()4.“塞”、“军”、“征”、()()()()——边塞诗《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______的诗?密码二、作家风格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贺知章:李贺:王勃:刘禹锡:《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读这首诗(也可结合你平时读过的白居易的诗歌),你感受到了白居易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答:密码三、解释小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比较两首诗词加着重号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夕”都相同,而“月”则不同。
B“夕”不同,而“月”则相同C“夕”都不同,而“月”也不同。
D“夕”都相同,而“月”也相同(2)《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委婉细腻的神情思念的句子是:《水调歌头》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是:(3)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念亲人的名篇,但产生的时代不同,怀念的对象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3、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下面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1 / 6 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2)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
这两个分别是和。
(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外两句诗,。
他们都运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
6、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点题,点时间,赏析重点应该落在一个“好”字上。
C.颔联盛赞春雨,点出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
D.尾联实写春雨后春色满城、繁花似锦的景色。
(2)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新的含义。
请仿照例句举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例:“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海满面春风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
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7、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困境,也蕴含了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重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的感慨。
8、对王昌龄的《出塞》,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的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2 / 6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11、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刘禹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的“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歌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13、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的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
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理解分析:3 / 615、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按要求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2)给其中一种景物添上色彩。
(3)给这个景物添上动感。
示例:竹→翠竹→翠竹摇曳16、下面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9、古诗赏析填空。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
(杜牧《江南春》)(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 “但愿“的意思是,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感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简答。
(1)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有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请就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答:。
4 / 6(2)“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
21、赏析下列这首短诗,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A.诗中“掷”字,写出了秋风的劲吹,枫叶零落之状;“脚跟前”暗含了作为抒情的主人公的“我”,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感受。
B.“噢”字委婉曲折地引出诗人的一番领悟,这领悟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一般人都有的感受,第二层蕴含了诗人独有的感受。
C.“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绿”一般象征和平、蓬勃生长,“红”一般象征流血、奋斗、牺牲,诗人道出了二者内在的联系的必然。
D.诗人说是在“经霜”后才发现这一真谛的。
“经霜”语涉双关,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又是暗喻在坎坷曲折的人生中所经受的考验。
2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胜簪,浑欲书家抵万金头。
白不搔更短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参考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苟无饥渴!1、(1)C(2)君子于役(3)开放性试卷。
学生能参照题干提示的几个方面,简要讲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得分。
如有学生认为两首都喜欢或两首都不喜欢,也不必苛责,只要能讲出理由,也算正(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1)B(2)C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