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Ⅱ 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437.94 KB
- 文档页数:3
各种毛概的重点1.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经济资源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使供求自动趋于平衡。
(2)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生产和需求,利用供求调节使之趋于平衡。
消极作用:(1)生产流通中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追涨杀跌、大起大落,在至经济危机、资源巨大浪费。
(2)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下产能过剩、生产过剩。
2.市场经济的特征:(此点老师提到但并未给出明确的分点答案,这里简单列出要点)(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3.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如何结合:(1)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
(2)而政府的作用应得到更好的发挥。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两者相结合。
(3)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4.为什么要将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相结合:(1)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是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点的需要;(3)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4)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教科书)另外可加上书上的点,在P.144(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愈益显示出来,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P.145最上方和最下方一整段↑此处为一般性总结,是可能会碰到的题目的预测,下方老师口述版本↓(1)将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有效结合,有放有管,高效运作。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
2、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4、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5、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8、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9、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1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13、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4、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8、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谁控股的比重最大。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2、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
2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5、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26、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一篇: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后问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5-46】答:总路线的内容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49】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优点:①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②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③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2-54】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分三个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56-57】答:必然性是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同时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经济落后国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政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二)引言概述:期末毛概复习是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毛概知识的深入梳理和复习,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解析期末毛概复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思想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思想体系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党内生活4.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5.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路径2.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和教训3.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4. 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5.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影响和推广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四、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性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成果4.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5. 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要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和制度保障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展望和挑战总结:通过对期末毛概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详尽的解析和梳理,我们可以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优化教育结构。
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④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3.深化深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①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②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
④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
⑤积极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作用。
⑥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金。
⑦解决住房问题。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品。
①加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②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④坚持计划生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
①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监督。
⑤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党的建设有哪些?1.思想建设:思想上入党,学习型政党,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等。
2.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强化要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3.作风建设:党作风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以及党的生命,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
辨析: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画蛇添足。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抽象地讲市场经济,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就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一样的概念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主权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
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问题。
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4、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即有明显的公有性。
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增长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大大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考过】①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经济手段,不是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②两种经济手段各有优劣,现阶段条件(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经济关系)下市场经济更更有优势、更适应且更具效率;③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结合而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②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③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①按劳分配导致;【按劳分配后由于个人能力和家庭负担不同导致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②按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指生产要素)分配导致;【拥有不同社会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产生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导致;【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富裕程度不同】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首先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要警惕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和两极分化的现象。
毛概下册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的实践和创造的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思想文化工作理论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中胜利实践和发展起来。
毛泽东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彻底地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革命”。
毛泽东根据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土地革命和武装革命的路线,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没有什么大的反革命了,资本家基本上已经改造成工人的知识分子的多数,只是社会主义事业情况仍然很不稳固。
”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进行了理论指导。
3、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原则。
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中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了党的性质、任务和作风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
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8、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0、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1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3、《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定下来。
1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5、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
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里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基本特征p115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⑨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涵、意义p133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不确定):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意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理论上)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上)
三、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性,不知道对不对)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内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宏观调控: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五、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过,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全面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