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文学概论e试卷(推荐)
- 格式:docx
- 大小:26.35 KB
- 文档页数:10
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1分)A:象征主义B:写实主义C:自然主义D:抽象主义2、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1分)A:文学观念的出现B:文学形式的成熟C:文学概念的提出D:文学著作的出版3、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这句话指()(1分) A:接受者的思想水平影响审美效果B:接受者的道德素质影响审美效果C: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影响审美效果D:接受者的接受心境影响审美效果4、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A:社会情感B:艺术情感C:道德情感D:自然情感5、认为诗人在创作时会因神灵凭附而陷入“迷狂”状态的理论家是()(1分)A:柏拉图B:贺拉斯C:叔本华D:狄德罗6、刘勰所说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指的是()(1分)A:思想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B: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C:知识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D:意志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7、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理论家是()(1分)A:钟嵘B:曹丕C:刘勰D:陆机8、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1分)A:抒情性B:艺术性C:普遍性D:独创性9、文采指作品中的()(1分)A:表现手法B:主题特征C:结构特色D:言语色彩1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使用的主要修辞策略是()(1分)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1、在西方,提出“交感说”并确立了象征主义抒情原则基调的是()(1分)A:波德莱尔B:魏尔伦C:马拉美D:瓦莱里12、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1分)A:艺术灵感B:艺术想象C:艺术感觉D:艺术情感13、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第三章开头说:“他一夜没睡好,次日醒得很早。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
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2.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科学主义、人文主义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声音、画面、情感经验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__。
《文学理论》参考试卷《文学理论》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_、沟通和_____________。
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寓意性、___________和朦胧性。
6、戏剧结构的组织一般是非常严密的,这种严密的结构主要呈现为三种方式,包括开放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和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主要有形象性、__________、音乐性和__________。
8、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将文学作品区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字音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再现的客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它是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2、文学的惟一源泉是社会生活,所以艺术家一般说来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文章形象。
()4、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论家是康德。
()5、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一般只包括语音层面和修辞层面。
()6、在叙事学中,叙述内容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叙事聚焦、叙事方式等。
()7、蒙太奇是影视的思维原则和结构手段。
()8、中国古典诗学将诗歌本文区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
()9、普列汉诺夫明确将“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作为社会结构的“五项式”之一。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2.文学传播3.社会历史批评4.创作个性5.意象二.名言分析(每题4分,共20分)1.“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2.“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
”3.“种族、环境、时代”。
4.“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5.“我所评论的就是我!”三.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四.详细阐述题(每题10,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学批评特点多样性的理解。
2.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表现在哪里?3.举例说明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表现。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参考答案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特有的一种状况,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
原因。
艺术原因。
情感原因:观念相通、情感经历相似、意志愿望相近等。
共同美。
类型: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于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3.社会历史批评: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C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佛学B.诗学C.文学D. 神学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B )。
A. 反映论B.文化论C. 意志论D.信息论3.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D )。
A. 表志B.表象C.表情D.表意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D )文本。
A. 象征型B.创意型C.再现型D.表现型5.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6.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怪异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B )。
A. 指意性B.独创性C.随意性D.特殊性7.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D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 席勒B.培根C. 歌德D.蒙田8.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 传奇B.话本C. 志人志怪小说D. 章回体小说9.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C )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拟念读者B. 意识形态氛围C.个体体验D.创作过程10. 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 )模式。
A. 心理分析批评B. 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E )。
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1. 【单选题】狭义文化概念的含义是()A(江南博哥). 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B. 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 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 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2. 【单选题】“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语言的此定义出自()A. 索绪尔B. 但丁C. 黑格尔D. 萨丕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有个著名定义:"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这个定义突出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旨在表达意义(观念、情绪和欲望)的符号系统。
3. 【单选题】对于声调和语调之间的关系,提出著名的“代数和”的是()A. 陈望道B. 赵元任C. 汪曾祺D. 老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赵元任提出了著名的“代数和”论,认为声调(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就像海浪上的微波,即滚滚浩荡的波涛之上还有轻微起伏的小波,二者达成“音高运动的代数和”,从而有助于形成汉语音律美。
4. 【单选题】构成意境论的“两大因素”是()A. 意与境B. 情与景C. 意与情D. 情与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我国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大致在唐代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5. 【单选题】意境的美感特征是()A. 情景交融B. 虚实相生C. 呈现生命律动D. 韵味无穷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6. 【单选题】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A. 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 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 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 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黑格尔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文学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A)活动。
– A. 艺术– B. 科学– C. 商业– D. 运动答案:A2.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指(B)。
– A. 作者的思想– B. 故事中的事件发展– C. 文学作品的风格– D. 作品的结构答案:B3.下面哪个选项是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D)。
– A. 忠诚于现实– B. 追求利润– C. 不关注读者反馈– D. 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答案:D4.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C)。
– A.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 B. 文学语言和商业语言– C. 实际语言和艺术语言– D.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答案:C5.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的基本类型(A)。
– A. 报告– B. 小说– C. 诗歌– D. 戏剧答案:A第二部分: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答: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并以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一种人文活动。
它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用于表达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2.文学作品的要素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包括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
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是故事中的事件发展,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
3.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形式来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内容来分类,比如科幻文学、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等。
4.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什么?答:文学作品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最后,文学作品也可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
5.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答:欣赏文学作品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尽量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其次,要注意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最后,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共鸣,思考和个人经历的联系,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1分)A:象征主义B:写实主义C:自然主义D:抽象主义2、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1分)A:文学观念的出现B:文学形式的成熟C:文学概念的提出D:文学著作的出版3、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这句话指()(1分) A:接受者的思想水平影响审美效果B:接受者的道德素质影响审美效果C: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影响审美效果D:接受者的接受心境影响审美效果4、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A:社会情感B:艺术情感C:道德情感D:自然情感5、认为诗人在创作时会因神灵凭附而陷入“迷狂”状态的理论家是()(1分)A:柏拉图B:贺拉斯C:叔本华D:狄德罗6、刘勰所说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指的是()(1分)A:思想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B: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C:知识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D:意志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7、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理论家是()(1分)A:钟嵘B:曹丕C:刘勰D:陆机8、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1分)A:抒情性B:艺术性C:普遍性D:独创性9、文采指作品中的()(1分)A:表现手法B:主题特征C:结构特色D:言语色彩1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使用的主要修辞策略是()(1分) 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1、在西方,提出“交感说”并确立了象征主义抒情原则基调的是()(1分)A:波德莱尔B:魏尔伦C:马拉美D:瓦莱里12、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1分)A:艺术灵感B:艺术想象C:艺术感觉D:艺术情感13、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第三章开头说:“他一夜没睡好,次日醒得很早。
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1分)A:象征主义B:写实主义C:自然主义D:抽象主义2、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1分)A:文学观念的出现B:文学形式的成熟C:文学概念的提出D:文学著作的出版3、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这句话指()(1分) A:接受者的思想水平影响审美效果B:接受者的道德素质影响审美效果C: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影响审美效果D:接受者的接受心境影响审美效果4、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A:社会情感B:艺术情感C:道德情感D:自然情感5、认为诗人在创作时会因神灵凭附而陷入“迷狂”状态的理论家是()(1分)A:柏拉图B:贺拉斯C:叔本华D:狄德罗6、刘勰所说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指的是()(1分)A:思想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B: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C:知识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D:意志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7、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理论家是()(1分)A:钟嵘B:曹丕C:刘勰D:陆机8、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1分)A:抒情性B:艺术性C:普遍性D:独创性9、文采指作品中的()(1分)A:表现手法B:主题特征C:结构特色D:言语色彩1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使用的主要修辞策略是()(1分) 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1、在西方,提出“交感说”并确立了象征主义抒情原则基调的是()(1分)A:波德莱尔B:魏尔伦C:马拉美D:瓦莱里12、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1分)A:艺术灵感B:艺术想象C:艺术感觉D:艺术情感13、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第三章开头说:“他一夜没睡好,次日醒得很早。
”从叙述时间角度看,这种叙述属于()(1分)A:省略B:概述C:减缓D:停顿14、从表意方式的角度,文学象征意象可分为()(1分)A:寓言式象征意象与符号式象征意象B:寓言式象征意象与抽象式象征意象C:抽象式象征意象与具象式象征意象D:抽象式象征意象与符号式象征意象15、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基本层面指()(1分)A: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B:气韵层面、格律层面、文法层面C:想象层面、辞格层面、语音层面D:经验层面、想象层面、文法层面16、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1分)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17、从作品的角度看,文学是()(1分)A:一种语言艺术B:审美意识形态C:作家体验的凝结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18、“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1分)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家与作品的关系C:作家与读者的关系D:读者与作品的关系19、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这句话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1分) A:无解性B:求解性C:可解性D:荒诞性20、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1分)A:模仿B:巫术C:游戏D:劳动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文学流通领域包括()(2分)A:印刷B:发行C:宣传D:传播E:反馈22、艺术想象的类型主要有()(2分)A:相似性想象B:再造性想象C:创造性想象D:抒情性想象E:叙事性想象23、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是()(2分)A:互相依存B:双向建构C:情重于景D:景重于情E:妙合无垠24、对话语体的特征包括()(2分)A:动作性B:抒情性C:典型化D:性格化E:口语化25、经作家艺术加工后可进入文学文本的语言形态有()(2分) A:口语B:土语C:方言D:文言E:白话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文学消费(3分)27、名词解释:表现说(3分)28、名词解释:“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4分)29、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5分)30、抒情的策略有哪些?(5分)31、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32、创作冲动有哪些特征?(5分)33、文学的文化意义是什么?(5分)34、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10分)35、论述文学期待视野的具体层次。
(10分)36、举例说明文学风格构成要素(15分)1510-全国-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
2、【考点】从不自觉到自觉答案:A解析:文学观念的出现标志着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
3、【考点】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答案:D解析:马克思的话说明美不是无条件的,审美作为一种活动必须有特定的心理时空的关系组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对不同的人,审美效果是不同的。
因而这句话指的是接受者的接受心境影响审美效果。
4、【考点】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艺术情感。
5、【考点】艺术灵感的特征答案:A解析:在西方,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人是柏拉图。
6、【考点】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的异同答案:B解析: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正是指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的重要作用。
7、【考点】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答案:B解析:“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此理论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把“气”与“体”相连,以文气论文体和风格,品评当时的作家作品。
8、【考点】文学风格的独创性答案:D解析: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独创性。
9、【考点】文采答案:D解析: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
10、【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答案:D解析: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的“似非而是”的语句。
抒情作品(尤其是抒情诗)不必处处合乎逻辑,因而常常具有悖论的性质。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就包含了这样的悖论。
11、【考点】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答案:A解析:波德莱尔以诗的形式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确立了基调,他提出了“交感说”。
12、【考点】艺术想象的含义答案:B解析:艺术想象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3、【考点】次序和频率答案:A解析:省略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
14、【考点】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答案:A解析:从表意方式的角度,文学象征意象可分为寓言式象征意象与符号式象征意象。
15、【考点】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答案:A解析: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基本层面指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
16、【考点】体验说答案:B解析: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17、【考点】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答案:A解析:(1)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2)从作家的角度看,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凝结。
(3)从读者角度看,文学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渠道。
(4)从作品构成的角度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8、【考点】体验说答案:D解析: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19、【考点】求解性答案:B解析:求解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哲理或观念,那么对象征意象艺术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的过程。
这种审美求解的过程有点近似猜谜。
艺术家有意隐瞒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
诚如黑格尔所说,象征(意象)到了极致就成了猜谜。
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
这句话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求解性。
20、【考点】游戏说答案:C解析:游戏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的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
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和斯宾塞,因此,游戏说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考点】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答案:BCDE解析: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宣传、传播、反馈。
22、【考点】艺术想象的类型答案:ABC解析: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艺术想象的类型主要有: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23、【考点】情景交融答案:ABE解析: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双向建构,妙合无垠。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这是描述情与景的辩证关系和意境中的艺术形象的情景交融的状态。
24、【考点】文体三层面答案:ADE解析:对话语体有以下特征: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25、【考点】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答案:ABCDE解析: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一般来说,各语言形态,如口语、土语、方言、书面语和文学语言,以及文言和白话等,都可以经过作家艺术加工后进入文学文本,成为其组成部分。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考点】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答案: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7、【考点】表现说答案: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
28、【主考点】“扁平”人物【副考点】“圆形”人物答案:“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29、【考点】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答案: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诠释式批评、评点式批评。
(1)印象式批评。
它是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
(2)诠释式批评。
这是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
(3)评点式批评。
即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
30、【主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副考点】抒情的语法策略答案:抒情的策略有两种: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
(1)所谓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