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名言必背
- 格式:docx
- 大小:44.52 KB
- 文档页数:12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北朝乐府民歌8、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0、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1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9、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2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2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30、临患不忘国,忠也。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1.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2.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6. 轻诺必寡信。
――《老子》7.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8.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9.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12.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3.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14.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5.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16.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17.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1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9.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2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1.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3.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2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
1.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它。
——胡适
2.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传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黄宗羲
3. 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道德、美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人更加完善。
——梁启超
4.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要不断挖掘、弘扬和发扬光大。
——钱穆
5. 古人留下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李嘉诚
6.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的源泉。
——习近平
7. 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加以传承、弘扬和创新。
——马化腾
8.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茅盾
9. 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文化的血脉,要不断传承和发扬。
——鲁迅
10.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我们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 1 -。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言。
4.经典国学传千古,传统文化照万代。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6.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
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7.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智慧之源。
9.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中华文明。
10.传承经典,光耀未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1.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2.经典浸润人生,传统铸就未来。
13.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
德。
”——《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
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
”
14.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治国为末。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10、源洁则流清(next88),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1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13、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1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1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北朝乐府民歌1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1、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22、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2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导读: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4、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9、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10、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策林》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2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2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经典名言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以下是出国留学实用资料栏目为您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经典名言,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道法自然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
,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仁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1. “老祖宗的智慧可不能忘啊!”就像我们不能忘记回家的路一样。
比如学习中医知识,那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能帮我们保持健康呢!
2. “百善孝为先”,这不是空话呀!你想想看,父母辛苦养育我们,我们不孝顺他们怎么行呢?就像大树要回报大地的滋养一样。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好比跑步,只有不断努力向前,才能到达终点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咬牙坚持,不断奋斗。
4. “和为贵”呀,大家和谐相处多好呀!一个家庭要是整天吵吵闹闹,那不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摇晃不定吗?
5. “温故而知新”,不就像挖掘宝藏嘛!每次回顾旧知识都能发现新东西。
比如复习学过的课文,总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将心比心嘛!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呢?就像你不喜欢被嘲笑,那也不要嘲笑别人呀!
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不跟盖房子一样嘛!一砖一瓦慢慢积累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我们有梦想就要从现在开始行动。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多明显呀!身边的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在一个大花园里,各种花朵都有自己的美丽和长处。
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如同广阔的大海能容纳无数河流一样。
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才能接纳各种不同的人和事呀!
10. “诚信为本”,这简直就是做人的根基呀!没有诚信就像没有根基的房子,随时会倒塌。
做生意讲诚信,才能长久呀!
我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大家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扬呀!。
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名言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勤奋是智慧之母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涓滴之水可以穿石8.自强不息,厚德载物9.敬天爱人,礼仪之邦10.不怕慢,就怕停11.君子之教,乐以性命12.礼仪廉耻,立身之本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5.吃得盐多,长得见识广16.重在参与,不在获得17.路漫漫其修远兮1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9.以德服人,以言传心20.习惯成自然,修身养性21.打铁还需自身硬22.知人知面不知心23.团结就是力量2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5.天生我材必有用26.心有余力则无所不胜27.书山有路勤为径28.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9.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3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3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4.温故而知新3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6.和气生财37.吃一堑,长一智38.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41.浩如烟海的文字是人类最灿烂的瑰宝。
42.文化的重要性,方启智已有很好的诠释:谓之根基,则可以有长期之发展;有了文化,才能忍受并改造现实。
43.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4.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塑造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
45.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46.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精神薪火,薪火燃烧,民族就更有希望。
47.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美学,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48.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思考人生价值,追求精神境界。
49.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50.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5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52.传统文化的美,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人的精神得到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金句1. 以德立身,以德行事。
2.君子行不言,言则必行。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仁者爱人,智者爱物。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7.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0.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2.知足者常乐。
1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4.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人生何处不相逢。
15.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16.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7.强龙难压地头蛇。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脱贫先读书。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3.观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
24.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世上的不公正,就是我没有做的好。
27.和气生财,和谐发展。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1.心有所畏者,人有所不敢为。
32.不怕虎一般的敌人,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33.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3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6.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7.万事开头难,凡事有始终。
38.人不知,不怪其过;人知而不改,可谓知过能改。
39.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40.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4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43.机会只对进取有准备的人开放。
44.心怀梦想,向着目标前进。
4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6.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47.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48.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49.失败是成功之母。
5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1.坚持就是胜利。
52.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5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导读: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黄鹤楼》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策林》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8、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2、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14、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1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1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8、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2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2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23、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扬雄《法言·君子》24、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北朝乐府民歌2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2.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5.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6.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7.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9.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10.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1.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
12.中华文化五千年,儒家思想永不变,改革创新美名传,水泊梁山曾记得一百零八好汉,中国辉煌在眼前。
13.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14.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15.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
明珠,传承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16.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17.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8.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9.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0.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1.唐代诗人领风骚,诗句里外醉逍遥;宋词流传有多少,衣带渐宽终不悔,人人都叫好。
元曲一传数千年,中国文化美名扬。
2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要继承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传统文化,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23.文化需要继承也必须继承,文化需要交融也必须交融,文化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要知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4.泱泱中华五千年,诸子百家奇葩妍。
虚名不慕利不贪,青云之志敢为先。
勤学不厌行不倦,静以修身习经典。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中华文化名言警句1. 中华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2.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精选200句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
名言的类型多样。
下面精选200句供参考1、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6、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7、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8、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扬雄《法言·君子》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
10、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1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1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5、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
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恩格斯16、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9、师以质疑,友以折疑。
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0、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
——罗曼·罗兰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2、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23、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说》2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25、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26、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传统文化名言
传统文化经典名言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6、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传》
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
11、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1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1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1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
1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1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列御寇》。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忠篇一(一)热爱祖国1.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先秦)《太公六韬》[译文]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是所有民众的国家。
2. [原文]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译文]祖国河山秀美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寸土寸金。
3. [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译文] 国家的兴衰存亡,每个老百姓都是有责任的.4. [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南宋)陆游《病起怀书》[译文]虽然我地位卑微,也始终不敢忘记为国分忧。
5.[原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转》[译文]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家戍守四方,死于边境,并以马革裹尸为荣耀。
6. [原文]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南宋)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译文]我一心向着朝廷收复失地,统一中华;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也正是百姓翘首企盼的。
7. [原文]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译文]君子即使远在他乡,也常思念父母祖先的故居之地。
8. [原文]疾风知劲草,板当识诚臣。
——(唐)李世民《赐萧瑀》[译文]在大风来临之时,才能分辨出港进不折的草;在国家动荡之际,才能显示出忠诚勇敢的大臣。
9. [原文]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南宋)佚名《名贤集》[译文]在国家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0. [原文]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名本至今》[译文]为了国家而不惜牺牲,为了正义而不顾生死。
11.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明)夏完淳《别云间》[译文]即使自己死了,那不屈的魂魄也要返回故乡,将在空中注视后继者高举义旗,鼓舞他们从事地与外族侵略的大业。
(二)尽忠职守12. [原文]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
——(先秦)《礼记•表记》[译文]处在自己位上而不负起责任,社会就乱了。
(三)诚实守信13.[原文]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译文]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14. [原文]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先秦)《诗经•小雅》[译文]因为自身讲求诚心,所以对他人无所愧疚,对上天也是无所畏惧。
15.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选择。
16. [原文]不忠不信,何立于天地之间?[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求忠义诚信,那么怎能在世上立足呢?17.[原文] 凡出信,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 说话办事,诚心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18.[原文]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先秦)《礼记•表记》[译文]口头上给人以恩惠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怨恨和灾祸就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19.[原文]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唐)王梵志《全唐诗补逸》卷二[译文]为人处事要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金银财富。
20. [原文]梦中许人,觉且不背.——(汉)贾谊《新书•匈奴》[译文](人的诚信程度应该达到折中境界:)即使睡梦中答应过别人,醒来后也不失信。
21. [原文]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齐)《颜氏家训•名实篇》[译文]机巧虚伪不如质朴真诚。
22.[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言语动听,面目乖顺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3.[原文]人之贵朴讷诚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译文]为人最重要的是朴实忠厚,真诚实在。
24.[原文]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明)徐被稷《耻言》[译文]说话实在,办事实在,为人实在,没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
25. [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春秋)《论语•公治长》[译文]起初我对待别人,相信他会说到做到的;现在我对待别人,还会相信他的,但是要看他的行动。
26. [原文]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译文]孝敬父母是培养道德的开始,敬爱兄弟是培养道德的延伸,信用是道德培养的深度,忠诚是道德培养的表现.曾参恰恰是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7. [原文]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译文]诚信,是国家的宝贵财产,也是民众的依赖。
28. [原文]言必信,行必果。
——(春秋)《论语•子路》[译文]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落实。
29. [原文]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译文]对待别人以诚实的态度,即使原来关系疏远也会变得亲密起来;对待别人以虚伪的态度,及时原来关系密切也会变得疏远。
30.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春秋)《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求知态度。
不怕别人不了解我,而要怕我不了解别人。
孝篇二(一)孝敬父母1.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
2.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 [原文]首孝弟,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4. [原文]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5. [原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吴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原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7. .[原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先秦)《孝经》[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
8. .[原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以及推人9.[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上》[译文]孝顺自己的老人,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别人的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
10.[原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先秦)《孝经•天子章》[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智篇三(一)重教好学1.[原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译文]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能领会。
2.[原文]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先秦)《礼记•曲礼上》[译文]见闻广博、学问深广而又知道礼让,力行正道而又不知懈怠,这种人可称得上君子。
3.[原文]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先秦)《礼记•儒行》[译文]学问渊博而不知满足,脚踏实地而不知疲倦。
4.[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先秦)《礼记•儒行》[译文]广泛地学习,周详地询问,缜密地思考,清晰地思辩,坚定地履行。
5.[原文]不偾不启,不悱不发。
——(春秋)《论语•述而》[译文]不到学生急着要弄明白而不能之时,不去点拨他们;不到学生力图说清而做不到之时,不去启发他们。
6.[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译文]如果不积累起每一小步,就到达不好遥远的目的地;如果不聚集起每一细流,就不能汇成汪洋大海。
7.[原文]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译文]没有才能,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培养大才能。
8.[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译文]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9.[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古人做学问不遗力余力,少年时下的功夫到了老年就有成果了。
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不透彻的,必须要亲身实践。
10.[原文]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译文]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11.[原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译文]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专业人才。
12.[原文]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朝•齐)《颜氏家训•勉学》[译文]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能。
13.[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君子不刻意追求吃得饱、住得好,只是勤敏于事谨慎于言,接近有学问道德的人提高自己,才是真正的好学。
14.[原文]农商工贾,厮役奴肃,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译文]农夫工匠,行商坐贾,仆役下人,渔民屠户,牧人杂役,这些人中间都有前辈专家,可以作为学问品德上的榜样。
15.[原文]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南宋)朱熹《语录》[译文]做学问就像撑着逆水的船,连一篙也不能放松,不能骄傲不前,而要持之以恒。
16.[原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晃说之《晃氏客语》[译文]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
17.[原文]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唐)韩愈《师说》[译文]无论贵贱老少,只要掌握了真理,就是老师了。
18.[原文]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译文]学问会对人有所补益的,只要人还活着,学问就会用处无穷。
19.[原文]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先秦)《周易•乾•文言》[译文]用刻苦学习来集聚增长知识,用互相提问来明辩洞察真理。
20.[原文]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先秦)《礼记•中庸》[译文]要么就不学,学起来有一点不会就绝不罢休;要么就不问,问起来有一点不明白也不罢休。
21.[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先秦)《礼记•学记》[译文]对玉不进行雕琢它就成不了美器,人不学习就不知道道理。
22.[原文]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
——(北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译文]智慧多的人才能遍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仁爱深的人才能做到自尊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