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品质分析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87.81 KB
- 文档页数:16
作物品质分析是介绍作物产品的品质性状指标及其分析测定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课程。
作物品质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检测技术,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粮食、油料等农作物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测定。
作物品质概念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优质农产品——能够在质量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要求的各种农产品作物的物理品质指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态。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是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作物营养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2、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3、蔬菜、果品的糖分及维生素含量4、饲料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利用率等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作物的蒸煮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米、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出饭率、糊化温度等2、小麦粉蒸馒头、制面条、包饺子等的品质作物品质的主要指标: 外观形态、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及脂肪酸、维生素、有害物质水分的测定方法:常压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蒸馏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快速水分分析法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自动定氮仪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总量测定(指示剂甲醛滴定法、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氨基酸的层析、色谱仪测定氨基酸)脂肪的测定方法:索氏提取法、碱性乙醚法、酸水解法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淀粉的测定方法:酸水解法、氯化钙—醋酸浸提 -旋光法、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碘蓝比色法)纤维素(粗纤维)的测定方法:质量法、容量法、中性洗涤纤维素法、酸性洗涤纤维素法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稻米品质:指水稻稻米的质量表现,包括多种品质指标:加工品质(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商业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等稻米加工(碾米)品质:指将稻谷加工后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的高低稻米加工(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个指标稻米糙米率指糙米占供试稻谷重量的百分率(取决于供试样品的谷壳厚度和谷粒充实度)糙米率(%)=(整粒糙米重+1/2碎粒糙米重)/样品重*100%稻米精米率:指将糙米经精白碾磨除去米糠及胚、或直接将稻谷经精米机加工得到的精米占供试稻谷重量的百分率稻米精米率取决于糠层厚度、胚的大小及其脱落难易程度、米粒的易碎性以及纵沟深度等方面精米率(%)= 精米重/稻谷样品重*100%稻米整精米率:指整精米(包括长度≥完整精米4/5的非完整精米)在精米中所占比率整精米率(%) = 整精米重/稻谷样品重*100%我国稻米的糙米率一般为78%~82%,精米率为60~70,整精米率变幅较大稻米外观品质(商业品质):是指米粒外表的物理特性,如籽粒大小、形状、色泽、垩白、透明度和裂纹等外观品质是当前我国商品米定级的主要依据稻米外观品质(商业品质)包括透明度和光泽、粒型 (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裂纹稻米透明度可根据稻米横切剖面的状况分为全透明:玻璃质,无垩白、亮晶透白半透明:半玻璃质,有少量垩白、稍有透明光泽不透明:粉质,垩白较大,无透明光泽稻米粒型:指精米的长与宽度之比(长/宽),依此可将粒型分为:长度(mm)长/宽超长粒: >7。
农作物品质检验结果报告单1.项目概述本报告单是对农作物进行品质检验的结果总结。
农作物的品质检验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农作物的样品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和结论,以便大家了解农作物的品质和适应性。
2.样品信息样品名称:_______________样品批次:_______________样品来源:_______________样品数量:_______________样品采集时间:_______________3.检验方法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方法和标准,本次农作物品质检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外观检查:对样品的外表进行观察,包括大小、颜色、形状等。
2.生理性状检测:对样品进行品质感官评价,包括口感、气味等。
3.化学成分检测: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对样品中的营养成分、残留农药等进行分析。
4.功能性检测:测试样品的功能性指标,如维生素含量、抗氧化能力等。
4.检验结果根据上述检验方法,以下是本次农作物品质检验的结果:1.外观检查结果:大小: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_____2.生理性状检测结果:口感:_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其他:_______________3.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_______________碳水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___脂肪含量:_______________农药残留:农药A:_______________农药B:_______________农药C:_______________4.功能性检测结果:维生素含量:_______________抗氧化能力:_______________其他:_______________5.结论根据对农作物的品质检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农作物的外观符合标准,大小、颜色、形状等与预期一致。
作物品质分析要点
作物品质分析是对各种农作物质量的检测和评估,是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发
育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程度,对各种农业生产因素做出调整和优化的基础。
下面介绍作物品质分析要点。
1. 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是作物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过低或者过高的水分含量均会影响该作
物的存储和加工。
不同作物其水分含量也各有差异,因此需根据作物种类安排合理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 品质成分
各种农作物的品质成分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重要的品质成分包括蛋白质、油脂、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通过对这些品质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作物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品质成分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指导种植策略和收获方式。
3. 其他品质指标
除了水分含量和品质成分,还需对其他品质指标进行检测,例如颜色、味道、
香气等。
这些指标与作物对外观和口感等方面的影响紧密相关,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外界环境、气候、肥料和种植策略等因素对作物的影响。
4. 检测方法
作物品质分析涉及到多重因素,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方法选择。
一般来说,检测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烘干法和电子秤法;品质成分的检测方法则包括常规化学检测法、光谱分析法等。
在检测过程中还需注意样本的准备、存储和处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语
作物品质分析是对各种农作物品质进行检测和评估的重要过程,对了解各种农
业生产因素的影响程度、调整和优化种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篇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作物品质分析的基本要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农产品六大品质: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haper1 农产品品质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含水量的测定取样:先称鲜样1 畜产品的取样同肥料样品的取样。
2 蔬菜瓜果样品:个体较小的如小白菜,葡萄,荔枝,龙眼和黄皮等,随机取若干个整体,切碎混匀,缩分到所需数量;对于体积较大的,如西瓜,萝卜,大白菜和菠萝蜜等,可按成熟度及个体大小的组成比例,选取若干个体,按生长轴纵剖分4分或8分,对角线取2份,切碎混匀,缩分到所需数量。
3 粮食样品:取每个个体的中间部分样品,也可整个取样,混匀后再分出样品。
蔬菜样品取150-250g(视水分含量而定),瓜果取1.5-2.5kg:籽粒样品取50-100g(注意去壳部分),取的样品为可食部分。
样品制备:籽粒样品:禾谷类一般只分析籽粒,带壳的如葵花籽,花生等只分析果仁;瓜果类:新鲜可食部分,打成匀浆备用;蔬菜等含水多的样品:剪(打)碎混匀备用。
一般也只分析新鲜的样品,特别是糖分和维生素类项目。
注意:要求制备-分析的过程尽量短(鲜样)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水分的损失新鲜样品要求在当天(24小时)分析完成。
不能立即分析的样品保存在密封洁净的低温(1-5℃)容器内,注意避光;对于含水量低需保存时间较长的样品可进行升华干燥。
不同的样品冰点不同,西红柿,-40 ℃,0.1-0.3mmHg (营养成分的保存).注意养分在器官中的转移(及时分离出农产品部分)风干或烘干的农产品样品要在封闭的玻璃瓶(试剂瓶)中保存,保存的时间不长于一年;新鲜的植物样品一般不主张保存。
同时要提醒的是不是保存的温度越低越好;农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同样要防止污染。
一般用玻璃研钵研细,不过筛。
水分测定的意义:1耐贮性的判断指标2口味的指标3营养价值比较的基础籽粒样品的水分测定方法同植物组织样品的水分测定方法;新鲜样品水分的测定一般采用二步烘干法:50-60 ℃鼓风3-4小时,压碎,转到100-105 ℃(不鼓风)干燥至质量稳定,(为使样品充分干燥和缩短干燥的时间,一般加入大颗粒洗净干燥的石英砂。
农作物评估方法分析农作物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评估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和发展趋势。
农作物评估方法的选择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策略和农作物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长状况评估、产量评估和品质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农作物评估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生长状况评估是农作物评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发育阶段和生长幅度。
可以通过测量和观测农作物的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发育等指标来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
采用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简单易行、效果明显、能够迅速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观测结果主观性较大、只能反映当前生长状态、难以量化。
产量评估是农作物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对作物的产量进行准确预测,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策略。
产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统计法和模型法。
调查法是通过调查农户种植的田块面积和产量数据,以及对农田的土壤、水分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观测,来预测作物产量。
统计法是通过对历史产量数据和环境因素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产量预测模型,预测作物产量。
模型法是通过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以环境因素作为输入,预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种类、地区环境和数据条件等因素。
品质评估是对农作物产品质量的评价,是综合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指标。
品质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性状评估、化学性状评估和感官性状评估。
物理性状评估是通过测量农作物的大小、形状、重量等物理性状指标来评估作物品质。
化学性状评估是通过测量农作物的含水量、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化学性状指标来评估作物品质。
感官性状评估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农作物的味道、色泽、香气等感官特征进行评估。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综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作物的品质。
综上所述,农作物评估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作物种类、地区环境和数据条件等因素。
对于生长状况评估,可以采用简单易行的测量和观测方法;对于产量评估,可以选择调查法、统计法或模型法;对于品质评估,可以综合运用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感官性状评估方法。
影响的因素及提高作物品质的方法和途径一、简介概述:作物品质(crop quality)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作物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
作为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作为衣着原料的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
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种指标,一是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二是物理指标,如产品的形状、大小、滋味、香气、色泽、种皮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作物品质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低,而且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分析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仪器种类:仪器的种类主要包括、、、、、、、、、、、、、、等,这些仪器将准确快速的辅助广大农民科研朋友。
二、影响的因素:2.1遗传因素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和蒸煮品质等,一般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例如稻米香味(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籽粒长度、垩白率等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受主效基因和多基因的控制,正因为如此,作物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产品品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作物品种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就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了。
2.2环境因素禾谷类作物籽粒(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黑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提高;而大豆是南高北低;同时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随纬度或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雨量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因此,地理条件严重影响着作物的品质。
季节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如南京的早稻和晚稻相比,一般是早稻的米质较差。
温度适宜有利于作物品质形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籽粒蛋白质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小麦在20-25℃条件下,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最高;水稻籽粒成熟期间的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当烟草成熟时,若在24-25℃昼夜平均温度下,持续30天左右,有利于提高烟草叶的品质。
玉米品质分析我国玉米地方品种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积累了广泛的遗传变异,作物品质分析就是要对不同作用与品种的玉米进行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蒸煮,烘焙等方面的品质分析,选择出能满足栽培者,消费者,禽畜养殖者等不同群体对于玉米各项品质的不同要求,适应生产以及市场的玉米品种。
一、玉米品质分析需要测定的指标1.1.食用玉米:食用玉米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生食,烹饪的一大类玉米,在此选择糯玉米和甜玉米两个品种作为例子来讲解其品质分析测定时所需要测定的指标:1.1.1.糯玉米:糯玉米是指玉米胚乳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的玉米品种,支链淀粉遇到碘会变色,其质地粘稠,所以也会叫做粘玉米。
糯玉米的籽粒多为硬粒型或者半马齿形,成熟干燥的糯玉米胚乳呈现蜡质状,蜡质状的玉米颜色暗淡,角质不透明。
糯玉米在我国主要是用于食用鲜穗,衡量其品质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糯玉米的食用品质以及其营养价值,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提高,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产量,高品质,高营养的优质玉米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应测定玉米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氨基酸含量以及其含水量,还有玉米种皮厚度质量指标。
1.1.2.甜玉米:甜玉米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新鲜果穗的市场供应以及后期食品加工的原料。
甜玉米的品种繁多,也因为口感和其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所以除了要测定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更要测定其糖分与含水量的最适比值,果皮柔软性,果肉香味等性质。
1.2.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是指在合适的收获时期将玉米植株,包括茎,叶,玉米穗在内的整棵植株全部收割下来,在经过切碎,加工,贮藏发酵过后作为禽畜养殖户在冬季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青贮饲料,或者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
青贮玉米与其他用于食用的玉米品种不同,青贮玉米的使用对象多为牛羊牲畜,因此对于其果穗的产量并无要求,更偏向于提高整棵植株的生物产量,应测定青贮玉米中脂肪,蛋白质,淀粉,纤维等干物质的含量。
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品质分析
油菜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粮油作物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广
泛种植。
而湖北省作为油菜的主产区之一,其油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受到了广大消费
者的好评。
本文将介绍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的品质分析。
一、品种介绍
1. 丰平15号:该品种为黄矮花型,生长期90-96天,主要适宜于春、秋两季种植,
具有抗病、高产、耐寒性强等优点。
其籽粒呈圆柱形,颜色为黄色,油含量高达45-47%。
二、品质分析
1. 油质量方面: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的油含量一般在45-47%之间,其中秋兴14号的油含量达到了47%,属于较高标准。
此外,国际上公认的合格油脂酸价一般在2mg/g以下,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的酸价在1.5-
2.5mg/g之间,属于优质油品。
2. 蛋白质方面:油菜籽的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同时也是油菜籽中的质
量标志之一。
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39-47%之间,其中密丰3号和秋兴14
号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47%和46.5%,属于优秀品种。
3. 其他指标方面:湖北省油菜展示品种在其他指标方面也表现出色,例如坚果比率、吸水率、色泽等,这些指标对于油菜籽的品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均表明湖北省油菜展示
品种具备了高品质的特点。
综上所述,湖北省的油菜展示品种在品质方面表现优异,其中的秋兴14号、密丰3号等品种更是达到了优秀水平。
因此,这些品种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是油菜生
产的优良品种。
作物品质分析:运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检测技术,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粮食、油料等农作物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测定。
作物品质: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
优质农产品:能够在质量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要求的各种农产品称为优质农产品作物的物理品质:指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态。
作物营养品质: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小麦品质:指小麦品种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产品的适合和满足程度的评价小麦整齐度:指籽粒形状和大小的均匀一致性小麦饱满度:指籽粒内含物充实程度籽粒胚乳质地:指籽粒胚乳组织的紧密程度小麦营养品质:指籽粒中蛋白质、淀粉、维生素、脂肪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例小麦加工品质:磨粉工业、食品工业对小麦及其面粉提出的各种品质要求磨粉品质:小麦籽粒经碾磨、筛理变成面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食品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由面粉加工成各种面食品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出粉率:指单位重量籽粒磨出的磨粉与籽粒质量的比值,是磨粉品质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种皮的百分率:指种皮所占籽粒重量的百分比,即皮层的厚薄与出粉率密切相关容重:指一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
用容重器测量面粉灰分:各种矿物质、氧化物占籽粒或面粉的百分含量面粉色泽:指面粉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称为面粉色泽磨粉试验:指实验室用专门磨粉设备对供试小麦样品制粉品质进行评价的试验小麦面粉的理化特性:指小麦面粉具有的、与食品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化学性状,如面筋、面粉吸水率、沉降值、膨胀势、碱性水保持力等面粉吸水率(粉质仪吸水率):调制单位重量的面粉成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流变学特性:指面团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粘性、弹性、延展性、物理结构及吸水性等特性。
发酵:面团在酵母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及其他产物乙醇、酸、醛和酮等,使得面团多孔、松胀,和海绵组织结构相似并具有芳香等气味。
植物农学中的作物品质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物品质评价在植物农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了解作物的营养水平、生长状况以及产品的品质特性。
在植物农学领域,作物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检测方法的确立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植物农学中的作物品质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一、作物品质评价指标作物品质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评价作物品质和农产品品质的量化指标。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下面我们将就几种常见的作物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介绍。
1. 含水量作物的含水量是评价其保鲜程度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对于果实和蔬菜等植物性农产品而言,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味道、质地和风味。
因此,含水量的测定对于作物品质评价非常重要。
2. 营养成分含量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作物品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对于人类而言,摄取均衡的营养成分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对于评价其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 农药残留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药残留成为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要问题。
因此,农药残留的检测对于作物的品质评价尤为重要。
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4. 香气成分对于某些作物而言,其香气成分也是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
香气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作物的风味和口感,因此其检测对于作物品质的评价至关重要。
常见的香气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法和电子鼻等。
二、作物品质检测方法作物品质评价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将就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1. 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一种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例如,对于作物含水量的测定可以通过烘干法、电阻法、红外干燥法等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适用于快速评价大批作物样品的品质。
2. 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化学试剂与样品发生反应来测定作物品质的方法。
例如,对于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溶液浓度的测定、颜色反应的测定等方法进行。
作物品质分析汇总要点A作物品质概念: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作物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由多个品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合体”B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态。
C作物营养品质主要是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D作物营养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2、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3、蔬菜、果品的糖分及维生素含量4、饲料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利用率等E作物的蒸煮品质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米、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出饭率、糊化温度等2、小麦粉蒸馒头、制面条、包饺子等的品质F品质性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以品质性状分类为依据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作物品质分析知识体系。
品质性状分类1、根据理化性质物理品质(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化学品质(作物产品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平衡状态。
)2、根据结构特征外观品质内含品质3、根据产品用途食用品品质:营养品质(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对人畜的营养价值)、烹饪品质、蒸煮品质(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卫生品质。
饮用品加工品质工业用品质商用品质医用品质4、根据工艺流程一次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5、根据贮藏保鲜特点保鲜品质贮藏品质思考:作物品质分析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分类。
第一部分大豆品质及分析一、大豆籽粒外观品质1.1大豆籽粒外观品质的组成粒形、粒色、脐色、种皮光泽、整齐度、饱满度、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1.2大豆籽粒外观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栽培、野生)—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重迎茬—外因主要分析方法目测测粒长、粒宽和粒厚2、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1大豆营养品质的组成蛋白质、油分、氨基酸、异黄酮(0.12%-0.42%)、皂苷(0.62%-6.16%)、微量元素等2.1.2大豆营养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外因2.2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方法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仪、近红外测定油分含量、组份采用近红外、气相色谱分析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500氨基酸分析仪3、大豆籽粒食品加工品质3.2大豆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基因型加工条件一致时,不同品种加工出产品的品质差异较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作物加工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3.3豆腐的加工工艺:原料、称重洗豆、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剂、点浆、蹲脑、上脑、加压成形、出包与冷却**豆腐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1、原料:选择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新收获的大豆不宜加工豆腐,豆嫩出浆少,影响品质;2、加水量:浸泡时加水量大豆重量的2-3倍,用水量太少不利于吸水膨胀,大豆蛋白提取效率下降;磨浆时用水量大豆原料重的8倍,加水量太少豆腐产量低,品质下降;3、蹲脑过程中注意勿震动,震动不利于豆腐成型。
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
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因作物种类和用途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物品质评价指标:
1. 产量:衡量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单位面积收获的穗数、粒数或重量等。
2. 抗逆性:对于某些特定品种而言,其是否具有抵抗病虫害、环境压力(如干旱、高温、低温)的能力也是评价品质的重要因素。
3. 口感与风味:在许多食品领域中,作物产品的味道、香气和质地是决定品质的关键因素。
例如水果的甜度、酸度和水分含量,蔬菜的口感和香味等。
4. 营养价值: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有很大影响。
这些成分包括糖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5. 外观特征:有些作物产品如谷物、水果等的形状、颜色和光泽度等外观特性也可以作为品质评价的依据。
6. 储藏性能:一些作物产品需要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新鲜度,因此它们的耐贮性和货架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
7. 加工特性:不同作物产品的加工特性也会影响其最终品质。
例如,面粉的筋度、淀粉含量等都会影响到面包的口感;果蔬汁的固形物含量和粘度则会影响到饮料的风味和稳定性。
8. 安全性: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评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制定出符合要求的作物品质评价体系,从而对作物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提高作物品质的方法和途径一、作物品质简介概述:作物品质(crop quality)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作物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
作为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作为衣着原料的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
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种指标,一是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二是物理指标,如产品的形状、大小、滋味、香气、色泽、种皮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作物品质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低,而且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分析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作物品质仪器种类:作物品质仪器的种类主要包括凯式定氮仪、粗纤维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精米机面筋测定仪、烟点仪谷物硬度计、降落数值测定仪、智能白度仪、淀粉分析仪、罗维朋比色计、圆形验粉筛、油脂测量仪、粘度测试仪、谷物容重器、磁性金属测定仪、粉质拉伸仪等,这些作物品质仪器将准确快速的辅助广大农民科研朋友。
二、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2.1遗传因素作物产品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和蒸煮品质等,一般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例如稻米香味(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籽粒长度、垩白率等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受主效基因和多基因的控制,正因为如此,作物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产品品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作物品种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就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了。
2.2环境因素2.2.1地理条件禾谷类作物籽粒(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黑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提高;而大豆是南高北低;同时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随纬度或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雨量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因此,地理条件严重影响着作物的品质。
2.2.2季节条件季节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如南京的早稻和晚稻相比,一般是早稻的米质较差。
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质量分析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关注,而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质量分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介绍农业分析报告的农产品质量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背景介绍农业分析报告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综合性报告,旨在为农业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农产品质量分析是农业分析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质量指标分析农产品质量分析主要围绕质量指标展开。
通过对农产品的外观、口感、香味、色泽、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客观评价农产品的质量优劣。
三、质量检测方法农产品质量分析依赖于一系列质量检测方法。
常见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
这些方法为农业分析报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产地环境分析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农业分析报告会对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水质等产地环境进行分析,以揭示农产品质量的原因与特征。
五、农产品加工分析农产品加工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农业分析报告会对农产品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关注食品安全、添加物使用等问题,以提供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建议。
六、农产品品牌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业分析报告会对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市场认知度、口碑等,为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七、质量风险评估农产品质量的变化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农业分析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农产品的质量数据,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预警和防控措施。
八、质量改善建议农业分析报告会通过对农产品质量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生产技术改进、种植管理优化等,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九、质量溯源和认证质量溯源和认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农业分析报告会对质量溯源和认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产品质量的溯源和认证提供技术支持。
十、消费者教育与宣传农业分析报告也承担着消费者教育与宣传的功能。
通过科普农产品质量知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优质农产品,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
A 作物品质概念: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作物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由多个品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 合体” B 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 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 ^态0 D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粮食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2、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3、 蔬菜、果品的糖分及维生素含量4、 饲料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利用率等E 作物的蒸煮品质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米、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出饭率、糊化温度等2、 小麦粉蒸馒头、制面条、包饺子等的品质F 品质性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以品质性状分类为依据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作物品质分析知识体系 品质性状分类 1、根据理化性质 物理品质(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 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平衡状态。
)2、 根据结构特征 外观品质 内含品质3、 根据产品用途 食用品品质:营养品质 (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 及其对对人畜的营养价值)、烹饪品质、蒸煮品质(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4、 根据工艺流程一次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5、 根据贮藏保鲜特点 保鲜品质 贮藏品质 思考:作物品质分析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分类。
第一部分大豆品质及分析一、大豆籽粒外观品质1.1大豆籽粒外观品质的组成 粒形、粒色、脐色、种皮光泽、整齐度、 饱满度、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基因型(栽培、野生)一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重迎茬一外因C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是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化学品质(作物产品的 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卫生品质 用品质饮用品加工品质 工业用品质 商用品质 医 1.2大豆籽粒外观品质影响因素主要分析方法目测测粒长、粒宽和粒厚二、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大豆籽粒营养品质2.1.1大豆营养品质的组成蛋白质、油分、氨基酸、异黄酮(0.12% —0.42% )、皂苷(0.62%-6.16% )、微量元素等2.1.2大豆营养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一内因土壤、气候、病虫害一外因2.2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方法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仪、近红外测定油分含量、组份采用近红外、气相色谱分析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500氨基酸分析仪三、大豆籽粒食品加工品质3.2大豆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基因型加工条件一致时,不同品种加工出产品的品质差异较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作物加工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3.3豆腐的加工工艺:原料、称重洗豆、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剂、点浆、蹲脑、上脑、加压成形、出包与冷却**豆腐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1、原料:选择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新收获的大豆不宜加工豆腐,豆嫩出浆少,影响品质;2、加水量:浸泡时加水量大豆重量的2-3倍,用水量太少不利于吸水膨胀,大豆蛋白提取效率下降;磨浆时用水量大豆原料重的8倍,加水量太少豆腐产量低,品质下降;3、蹲脑过程中注意勿震动,震动不利于豆腐成型。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大于等于21.5%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45.0%双咼大豆指咼蛋白、咼油大豆品种。
蛋白质和粗脂含量大于等于63.0%且粗脂肪含量大于等于20.0%。
一、小麦外观品质及分析(一)品质概念指小麦品种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产品的适合和满足程度的评价。
具有综合性和相对性(二)外观品质指小麦籽粒外部形态特征及对其的评价(三)包含的内容1、籽粒形状2、整齐度3、饱满度4、籽粒颜色5、胚乳质地(角质率和硬度)6、籽粒硬度1、籽粒形状: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短圆形(1)分级:一般分为4级,长圆、卵圆、椭圆、短圆(2)对外观品质的影响:主要影响面粉的出粉率和人们的喜好越接近于圆形,出粉率越高,特别是腹沟浅的(3)测定方法:目测,或者千分尺测(4)测定指标:粒长、粒宽、长宽比2、整齐度(1)概念:指籽粒形状和大小的均匀一致性。
(2)鉴定方法:用一定大小筛孔的分级筛(3)分级:1级: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籽粒占总籽粒的90% 2级:70- 90%3级:低于70%饱满度(1)概念指籽粒内含物充实程度(2)分级目测分级1级胚乳充实、种皮光滑、腹沟浅2级较充实、种皮略褶皱3级不充实,种皮褶皱4级极不充实,瘪粒也有用千粒重来衡量4、籽粒颜色(1)概念:指小麦种皮的颜色(2)分类:红色、琥珀色、白色、及介于红一白间的过渡颜色。
现在已经培育出蓝粒和紫粒小麦。
(3)鉴定:目测(4)籽粒色泽的影响作用:白粒小麦出粉率较红粒高,白粒小麦面粉色泽较好5、籽粒胚乳质地(1)概念:指籽粒胚乳组织的紧密程度(2)分类:角质、半角质、粉质(3)测定指标:角质率(4)测定方法:观察籽粒横切面,目测角质面积占横切面的比例6籽粒硬度(1)概念:籽粒的软硬程度(2)测定方法:近红外法(NIR, SKCS)、研磨法、压力法、目测法(3)籽粒硬度的重要性:国际小麦贸易、品质评价及分类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影响面粉破损淀粉含量和吸水率。
二、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分析(一)营养品质概念指籽粒中蛋白质、淀粉、维生素、脂肪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例1、蛋白质:(1)胚中含量较高,24.3-30%胚乳中含蛋白质量多,占整个籽粒的70%以上。
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3%左右,面粉蛋白质含量在11- 12%略低于籽粒。
蛋白质含量不仅决定营养品质,也影响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
(2)小麦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组分比例分子量功能 _________ 部位___________ 肽链清蛋白9% 12-16kD 酶胚,糊粉层未知前2种蛋白属于功能蛋白,后2种属于储藏蛋白,其含量、比例决定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特别是谷蛋白的质与量。
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影响营养品质的优劣,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第一限制氨基酸),人体必须但无法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小麦中赖氨酸含量较低,其含量变化对营养品质影响显著。
(3)蛋白质测定分析方法凯氏定氮法—最基本,最准确方法(凯道尔,丹麦,1883)双缩脲法:蛋白质和双缩脲结合生成显色混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其吸光度与含量成正比。
近红外法(NR):在近红外区域,蛋白质有特定的吸收峰,吸收程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4)、面筋含量及强度分析方法面筋含量:水洗法获得面筋,称其干重和湿重,便得干面筋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大于13%为强筋粉,10—13%为中筋粉,低于10%为弱筋粉。
) 面筋强度:SDS 沉降值:以SDS和乳酸为介质。
Zeleny沉降值:以异丙醇的弱酸溶液为介质。
粉质仪和和面仪:面筋形成过程中其强度变化。
吹泡示功仪2、碳水化合物(1)组分:单糖(戊糖、己糖等)寡糖(双糖、三糖、四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等)2)淀粉含量:籽粒中:57 —67%面粉中:67%胚乳中:70%淀粉组分:直链淀粉:占淀粉含量的25%,易溶于热水,形成的淀粉胶体粘性不大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的75%,不易溶于水,但形成的水溶液较为粘稠。
两者的比例主要影响面粉的粘性和吸水性。
(4)、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总淀粉含量测定:水洗法,近红外法直/支淀粉含量测定:单波长法:620nm 双波长法:630nm/550nm(5)淀粉特性测定及分析膨胀势:反映淀粉的吸水和持水能力RVA粘度仪:反映淀粉糊化过程中粘度变化这两个指标与面条品质密切相关3、脂质(1)含量:一般在2. 94%左右(2)种类:磷脂、糖脂、固醇类、胡萝卜素和蜡质(3)分布:胚:28. 5% 糊粉层:8. 0% 麸皮:5. 4% 胚乳:1.5% 果皮:1. 0%(4)脂质的作用和影响:脂质中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等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在面粉中脂质易氧化变质,引起面粉劣变。
4、维生素(1)种类:V D, Ve,泛酸,Va很少,不含VC和Vd(2)分布:胚:水溶性Vb, Ve;糊粉层:Vb6,烟酸(3)面粉中维生素含量很低,加工时加入维生素有利于提高营养品质5、矿物质(1)种类:铁、磷、镁、锰、锌、钼、锶(2)分布:胚乳外层、胚中(3)含量指标:灰分含量(4)灰分含量与面粉等级特等粉:0.48% —等粉:0.86%低等粉1.93% 出粉率越高,灰分越高,等级越低。
三、小麦加工品质及分析(一)、小麦磨粉品质及分析(一次加工)1、加工品质及磨粉品质磨粉工业、食品工业对小麦及其面粉提出的各种品质要求,统称为加工品质。
小麦籽粒经碾磨、筛理变成面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称为磨粉品质。
由面粉加工成各种面食品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称为二次加工品质或食品加工品质。
2、磨粉品质分析及评价指标(1)出粉率指单位重量籽粒磨出的磨粉与籽粒质量的比值,是磨粉品质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根据商业部测定结果,我国小麦最大的出粉率为87. 1%最低为79.0%全国平均为84.6% (Bul ler磨生产的标准粉)影响出粉率的因素:1)种皮的百分率2)容重3)籽粒硬度1)种皮的百分率指种皮所占籽粒重量的百分比,即皮层的厚薄与出粉率密切相关。
一般占9—11%。
大而饱满的白粒品种,种皮较薄,出粉率高,受厂家的喜爱。
2)容重指一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
用容重器测量。
综合反映了籽粒大小、形状、整齐度、密度、含水量等性状。
籽粒饱满、形状一致、密度高、含水量少的籽粒容重高。
出粉率也相对较高。
国际小麦贸易中,小麦容重一般为800g/L,高的可达820g/L。
我国小麦容重较低,平均在770 —780g/ L之间。
重要的小麦评级指标,但不是很精确。
3)籽粒硬度硬质小麦,磨粉时胚乳易于种皮分离,剥离较干净,出粉率高,麸星少。
软质小麦,磨粉时麸皮中常粘有一定的胚乳,降低出粉率。
(4)面粉灰分各种矿物质、氧化物占籽粒或面粉的百分含量。
衡量面粉精度的重要指标。
(精米精面)发达国家:小于0.5%我国:富强粉小于0. 75%标准粉小于1.6%—以前修订后:面包小麦小于0. 6% 面条、饺子粉小于0. 55% 影响灰分的因素:1)出粉率与加工精度70〜75% : 0.4〜0.6%76〜85% 0.7〜0.91%86〜100% 大于1. 0%2)种子清理程度3)种子本身灰分含量(糊粉层、种皮)面粉灰分分析方法:高温灼烧法(5)面粉色泽与白度指面粉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称为面粉色泽。
白度是面粉色泽的主要指标之一。
(黄度、红度)影响面粉色泽的因素:1)小麦品种本身(种皮颜色、籽粒硬度)2)面粉粗细度3)面粉水分含量4)PPO舌性及色素含量(叶黄素、类胡萝卜素等)5)面粉储藏时间面粉色泽测定方法:白度计或比色计我国面粉白度性状特点:变异范围:63〜81.5%,平均75.5%1级粉:白度大于76%2级粉:大于75%3级粉:大于72%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4)磨粉试验指实验室用专门磨粉设备对供试小麦样品制粉品质进行评价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