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9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9.68 KB
- 文档页数:2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作文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作文(精选2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作文篇1长征精神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照耀中华大地。
而有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人,记录下这场壮烈抗争史。
生而无畏“万千肉筑长城,同仇敌忾中国魂。
”今天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才明白什么叫毅力,什么叫顽强。
全书中有一段传奇佳话——长征。
顽强是勇敢,坚强的意思。
长征之路,艰难险阻。
红军转战大半中国,跨越14个省份。
沿途数千里,受着自然的任意肆虐。
“过草地,爬雪山,强渡大渡河”,这一桩桩,一件件英勇事迹,长征是多么不易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红军战士们凭借自己坚定信念和革命理想。
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走出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的气概。
我敬佩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
他们将一切事物置于精神之外,义无反顾完成理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就如长征一样有了第一步,才会有这数千里。
我们要从一个小目标到另一个小目标,最后完成理想。
书中的长征之难,以及信念之力都勉励着我。
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坚定信念投入到每件事情中去。
即使困难险阻,我也无所畏惧。
因为我在年少,肩负国家使命,心怀一颗炽热红星。
因而“生而无畏,战至终章。
”永垂不朽聆听窗外风儿呼啸,河水激流荡漾。
我仿佛又听见红军战士不惧艰难,拼搏冲锋的呐喊。
征程路上崎岖而又坎坷。
敌军有着90万余人,而我们只有十几万人。
敌人有着最先进的,最优良的武器,而我们的装备却是极其落后。
然而,红军终以超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
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奇迹。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红军的坚韧不拔以及他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是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精选17篇)红星照耀中国的篇1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
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
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5篇】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都对那段被活体实验被肆意滥杀的历史而愤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篇一】“读史使人明智。
”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作为中学生,我思潮翻滚,感慨万千!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首先,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
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能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__”“__”。
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
更甚者,毛同志曾被当做“__”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
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毛同志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
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
可想而知,毛同志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唯一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
故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其次,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
斯诺同毛同志、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
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
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
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通用1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炮火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情绪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
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
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望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立刻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
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
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之后人。
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从那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悬崖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蒋介石动员的“围剿”下,红军们不得不转移根据地。
但是蒋介石步步紧追。
不只一次想消灭我们红军队伍。
天上的飞机轰炸,地上的机枪乱扫。
在途中,红军不仅失去了大量的战友。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打败。
还是冲出了一次次突围。
最终,红军实现了目标。
红军装备远远不及于蒋介石的军队,小米加步枪。
但是他们还是成功的过了草地,雪山…因为他们拥有过人的毅力。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_学生读红星照耀中国感想2022《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重照耀,中华辉煌现。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
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乃红军气概。
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
”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
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吃食,普通。
衣着,简朴。
磨难,受尽。
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不为功名,只为百姓。
不求利禄,只求和平。
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
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2022《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在白匪的重重封锁下,一位老外“潜入”了一片红色地带,他记载了在红军中的一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精神。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话“任何反叛都是纸老虎”。
是啊,一切困难都是虚的,都抵不住中国前进的脚步。
红军与白军的抗战是多么激烈,在这本书上,我看见了白匪们的软弱无能。
“先统一后抗日的口号”是一个理由,是一个怕死的理由,白军的软弱,才是真正的反乱的原因,也是他们败于红军的原因。
在抗日期间,一位日本人说:“中国是一头大象,而日本则是一只蚂蚁”。
为什么一头大象连一只蚂蚁也打不过呢——因为这一头大象还在沉睡,为了唤醒他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多少革命演说家在演讲中过于激动挥刀自刎。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篇《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讲述的是美国著名记者,不畏艰险在1936年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是一部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希望以下的读后感对您有所帮助!《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地与作者斯诺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
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美丽、强大。
更钦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从1930年起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
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采取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
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读后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
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
学生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精选2019《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张张照片,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照片中的他满脸笑意,十分和蔼。
记得文中有写到朱德很爱护他的部下,他常常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并且十分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由此看出,朱德总司令是个平易近人的人。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朱德十分关心他人。
从他妻子的描述中更能看出朱德总司令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和蔼可亲。
他忠诚谦虚,服从指挥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
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
朱、毛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辅相成的。
朱德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
这是革命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正如文中所说的,“反正朱德不是圣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间——在穷人,毕竟他们占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
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的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
”2019《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心得《红星照耀中国》应该属于一本记实文学,斯诺开篇抛出了80多个未获得解答的问题,估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斯诺,也吸引着他开始这场冒险之旅,从北京到西安,按照周恩来给他规划的路线行进,接触到当时几乎所有的高级领导人,并逐一采访,积累了详尽的资料,这些资料解答了斯诺的所有疑问。
斯诺是为宣传和报道中国革命而生的,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1936年6月,斯诺带着无法理解的关于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无数疑问,开始了西北红色区域探险之旅。
经历4个月的旅行,斯诺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魅力所折服,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深厚的感情,以至于用了后半生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继续探索和报道:1939年再次回到延安,1942年回到中国、解放后三次来到中国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接见,1972年,他在弥留之际对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说了一句:“我爱中国!”,经历井冈山斗争和万里长征的共产党人,已经非常成熟,革命斗争经验丰富。
七年级《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七(10)班何黄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红军·勇士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七(10)班何黄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红军·勇士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 __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节·感悟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
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 __!是啊,长征的数据 __,长征的经历 __,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 __!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 __?哪一个细节不 __?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传奇·致敬__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假期在西安参观华清池时,本是奔着《长恨歌》的凄美故事,却被参观了“西安事变”的旧址。
这可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事变,竟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幽静的蔽所发生了。
屋舍间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残留的弹孔痕迹令人心惊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狰狞的向外扩散着填满了玻璃窗。
前方的山,当年的蒋介石便是惊慌的在险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却终遭囚禁在此。
《红星照耀中国》的开头与结尾便均有提及,这消息着实令作者惊鄂,他在苏区与红军们共同生活,观察记录,与他们相伴。
在那段岁月里,他遇到许多被他戏称为“拥有天价人头”的红军将领们。
他们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与农民们友好相处。
那份真挚与朴实,也感动着埃德加。
斯诺的心。
不难看出,作者的态度也在无形间变化着。
刚到此地时,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怀疑,那份疑惑在谈话中不断加深着。
他时常问询将士们的生平,却越发困惑,这群狂热的革命者们为何将革命视若珍宝,与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献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线,与那出身入死,在前线奋战之人深切交流,才终是得了些思绪。
斯诺是绝对的中立者,他不时与民众们争讨他们对共产党的看法,他听见一致的回答,“还是共产党好啊!”一路上,共产党所到之处,兴建工厂,兴办学校,农民们安定的过着他们的日子,士兵们日复一日刻苦的锻炼。
而国民党所过,却尸横遍野,浓烟滚滚是烧毁的房屋。
土地、牲畜被夺走,沉重的负税令农民们不堪重压,无论干何事,总有道税压在心头,令人胆寒。
斯诺思索着,他总是认为共产党也总该干过抢夺压榨似的事儿,但那开始时的讥讽却是烟消云散。
虽不能断言他的心已归属于红军,但最终离去时,那句“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却不难看出此时的他,心中孰轻孰重。
我尤对书中那群少先队员们颇有好感,与我们一般大的年纪,却在为他们心中的革命事业一丝不苟的尽一份力量,那勇敢与自尊令人钦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大学生(通用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大学生篇1 十月份,我读了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美国记者,也就是埃德加·斯诺,他克服国民党的阻碍,来到苏区,采访了红军领袖,也记录了红军的生活和他们的行军过程。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红军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原因。
首先,红军纪律严明。
斯诺——那个美国记者在记叙的采访毛泽东的章节中,就曾提到过红军的纪律,比如“一、上门板;二、捆铺草……”虽然关于红军日常生活的纪律只有短短八条,但红军们还是每天背诵。
另外,毛泽东等红军军官也定了三项准则,让红军遵守:“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底;第二,要武装群众;第三,要筹款帮助斗争。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纪律、守则;正是因为有了红军的每天背诵,严格遵守;才成就了这样一支军队,才成就了红军最后的胜利。
其次,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心。
团结就是力量,击败红军中的一个人或许很容易,但击败一群团结的人却是不容易。
在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我总能感觉到一种向心凝聚力,或许有的人参加红军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妻儿;或许有的人是为了救国;但,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解放中国。
而且红军里不会发生内斗,要说几个士兵打起来那也只是开开玩笑而已;而国民党却不同,或许那些国民党士兵只是蒋介石和那些上位着用来争夺权利,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
而红军却是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哪怕是总司令也好,参谋长也好,吃的住的都是一样的。
这样的红军,又怎么会不团结呢最后,红军很得民心。
不管是从红军的日常生治、作战以及真极事态展来说来都是十分令人敬佩。
光是靠那八条纪律中的几条来说,都足以让老百姓们对红军有好感,比如“六、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就连在红军长征途中那些少数民族们也是对红军心服口服。
这可比那些一占领欺压百姓的军队好多了。
同时,红军的得民心,可不仅体现在对老白姓方面,还体现在对敌人的态度上。
《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900字
通过读这本《红星照耀中国》,可以从历史中看出红军的真实面目,能够感受到他们那一种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9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跟随作者走进1936年的“红色中国”,探寻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目,赞美党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纪实作品,向我们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和敢于斗争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而其中更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那次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所留下的远大意义。
毛泽东的诗句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道出了红军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和草地等,长征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也说不尽红军一路的艰辛。
长征保留了革命的火种,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更是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之中,但仍要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不可忘记老一辈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的牺牲奉献与英勇奋战。
长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代青少年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祖国未来的强盛繁荣,与当代青少年有着莫大的责任。
所以传承长征精神也是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老一辈的人们为我们带来了和平稳定的生活,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当代青少年要传承长征精神,就要培养自身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敢于面对困难,并坚持与困难作斗争,锻造坚强意志。
在为人处世上,我们更要懂得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国家的关系,将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查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也是传承长征精神的一大途径。
在和平时代里,我们也要怀有忧患意识,与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作斗争,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安宁稳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努力传承长征精神,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贯彻于生活实际当中。
长征精神是支撑党一直以来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发展以来,其实一直走在长征的路上。
面对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勇于拼搏,敢于奋斗,不辜负先烈们“闯”出来的一个美好年代,勇敢前行,才有实现国家强盛的未来。
让我们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