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技能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 格式:doc
- 大小:30.01 KB
- 文档页数: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áo xiáng)璀璨(cuǐ càn)翻涌(fān yǒng)B. 谦逊(qiān xùn)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蹉跎(cuō tuó)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D. 调剂(tiáo jì)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通过这次培训,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结识了许多朋友。
C.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得好好商量一下。
”他说。
C. 她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明天要出差,可能回不来。
”D. “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他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在业余时间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B. 他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语文仿真模拟题(四)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题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恫吓(dòng)择菜(zhái)模棱两可(líng)B.提供(gōng)闷热(mèng)翘首远望(qiáo)C.犒劳(kào)悭吝(qiān)开门揖盗(yī)D.渐染(jiān)慑服(niè)灵巧成拙(zhuō)【答案】:C【解析】:A 项中的“棱”应该读“léng”,B 项中的“闷”应该读“mēn”,D 项中的“慑”应该读“shè”。
本体的考查点有三:一是声调,如 B项中的“闷”;二是认字只读半边弄错:如 D 项中的“慑”;三是常见的形近字:如 A 项中的“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骄阳针贬集思广益B.观摩光彩凭心而论C.原委邻座不加思索D.九州销售包罗万象【答案】:D【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项。
A 项“针贬”中的“贬”应为“砭”,探究源头,古人用石针给人治病,故为“砭”。
B 项中“凭心而论”中的“凭”应为“平”,平心是“平心静气”之义,故为“平”。
C 项“不加思索”中的“加”应为“假”,是“凭借”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了。
(2).这部影片给了我们有益的。
(3).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 90%A.消逝启事截止 B.消失启示截至C.消逝启示截至 D.消失启事截止【答案】:C【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项。
“消失”和“消逝”:前者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后者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的过程,(1)句应选“消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息息相关(xī)B. 纷至沓来(tà)C. 恣意妄为(zì)D. 振聋发聩(k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C.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那些动人心弦的古典音乐。
D.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导致了很多悲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但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C. 她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D.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双方争夺得非常激烈。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机灵鬼。
B.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C. 他的讲话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像泉水般流淌。
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那个女孩美丽动人,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
B. 他身材高大,像一座巍峨的山峰。
C. 那只小鸟欢快地歌唱,像一首动听的歌谣。
D. 那片枫叶红得像火一样,美丽极了。
6.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不负众望,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B. 她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深受大家的喜爱。
C. 他为人正直,敢作敢当,深得领导的信任。
D. 这场雨下得很大,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7. 下列各句中,使用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你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B.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我们不能去公园玩。
C. 即使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D.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看完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万变惊愕不已B. 比喻气喘吁吁C. 耀武扬威振聋发聩D. 息息相关遮天蔽日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有了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硕果累累的果实。
B. 由于他身体不适,所以请假休息一天。
C. 这本书不仅畅销,而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D. 她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B. 这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C.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作品颇具观赏价值。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4.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
B. 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C.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D.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B.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非常喜欢。
C. 你这个主意太好了,我完全赞同。
D. 你这个做法太不合适了,请你重新考虑。
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的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我要写白杨树,就先得想到它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是平凡而伟大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力求上进的精神。
它没有一般树所具有的妖艳的外表,却有着崇高的内心。
它不像杨柳那么妩媚,也不像桃李那么艳丽,它只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折不挠,对抗一切外来的压力,祖祖辈辈,茁壮地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混沌(hùn)源远流长(yuán)颠簸(bǒ)B. 沉默(mó)轻歌曼舞(màn)惊愕(è)C. 气瘁(cuì)起舞弄清影(nòng)翠色欲流(liú)D. 水滴石穿(chuān)雕梁画栋(diāo)沧海一粟(sù)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增强。
B.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教师的考核力度。
D. 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当代书坛巨匠”。
B.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原本宁静的夜晚变得一片狼藉。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充满了激情,让人深受鼓舞。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这本书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C. 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D.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洞察一切。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愿意为祖国献出一切!”他大声喊道。
B.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好人。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月亮的描写可谓丰富多彩。
其中,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最为著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突兀(wù)纷至沓来(tà)雅俗共赏(shǎng)B. 漫不经心(màn)纷繁复杂(bāo)翩翩起舞(piān)C. 美轮美奂(huàn)恍若隔世(huǎng)风和日丽(rì)D. 潇洒自如(xiāo)落英缤纷(bīn)赏心悦目(shǎng)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B.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D. 他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使得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接连不断地到来)B.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C. 漫不经心(形容做事不认真)D. 赏心悦目(形容事物美好,使人心情愉快)4.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
B.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还要不断追求进步。
C. 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D.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题目:我们的村庄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群淳朴善良的村民。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每当夕阳西下,村民们便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聊天、下棋、品茶,享受着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村子里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热爱家乡,立志要为村民们谋福祉。
他努力学习,掌握了农业技术,回到家乡后,带领村民们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水果、蔬菜,养殖家禽。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小明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发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决定创办一个农业合作社,吸引村里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腹背受敌起死回生井井有条B. 遥相呼应画龙点睛胸无点墨C. 窃窃私语轰轰烈烈雪中送炭D. 融会贯通雕梁画栋贪天枉地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了一系列课外活动。
B.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C. 他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却很高。
D. 这场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还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3. 下列各句中,句式错误的一句是()A.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 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那个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次比赛他发挥得很好,一举夺得了冠军。
C.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的赞扬。
D. 他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引人入胜。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B.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C.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D. 他的讲话非常生动,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8. 下列各句中,句式错误的一句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9.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1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技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立足基础,脚踏实地搏击2018高考。
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技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仅供大家参考!技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独立学说、思潮或派系。
这是由于,尽管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手工匠作和农民仍大量地长期地存在,但已经没有像氏族结构彻底瓦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意识气氛。
特别在独尊儒术以及后来佛教东来之后,小生产劳动者文化落后,见闻闭塞,经年累月束缚在自己的狭小天地内,受着社会统治意识的控制和支配,很难从自身中再产生像墨子这样的思想家或思潮、学派。
只有在社会发生大分裂,即阶级对抗非常激烈、要求明确区分阶级界限的斗争时刻,那些力图表现本阶级独特利益、要求和理想的意识、思想、纲领、口号,才可能被突破出来并提上日程。
这个时刻主要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农民起义总说裹卷了各种手工匠作,由于这些手工匠作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纪律、组织训练,他们经常成为起义队伍的各方面的骨干或领袖。
中国历史上有频繁和巨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虽然有关文献大都无存,已经无法考察、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而且由于大都是“铤而走险”“官逼民反”,不一定都有条件和时间作真正的自觉思考或理论准备,然而,在极不完全的挂一漏万的残存材料中,也仍可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通之处。
最早的例子是陈胜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与墨子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在思想特征上似乎是可以相通的。
只是一个是在和平时期讲“尚贤”,认为从“贱人”中可以举拔贤能;一个是在起义时期认为“贱人”也可以做将相帝王。
它们在反对等级不能逾越和“富贵在天”的命定思想上,是同一种语言。
又如,保存在《太平经》里的少数字句,像强调“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反对“或多智反欺不足者,或力强反欺弱者,或后生反欺老者,皆为逆,故天不久佑之”等思想,也可与墨子主张“强力”、“兼爱”联系起来。
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语文模拟试卷(四)★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个人妥善保管试卷,以便考后老师评讲试卷以及学生分析总结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补jiào地壳.qiào泊.位pò恬.不知耻tiánB.粗糙.zào溃.烂kuì澎湃.pài咬文嚼.字jiáoC.衣襟.jīn河堤.dī湍.急tuā.n一曝.十寒pùD.哽咽.yān弥.高mí破绽.zhàn一叶扁.舟p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暇及此直截了当遗笑大方过犹不及B.一颗白菜虚无缥缈隐约其辞漠不关心C.日夜掂念自惭形秽好高骛远莫衷一是D.绵里藏针寻根究底名列前茅不可思议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般庙宇里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美的,又不象中国人。
(2)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3)“生存教育”的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提出的。
A.偶然心情慎重B.偶尔心情郑重C.偶尔心绪慎重D.偶然心绪郑重4.填入下列各句中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品味人生,写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鲜材料。
直接选材往往会受个人实践活动范围的制约,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有深切的体验,独特的感受,这些材料常常是最宝贵的、最生动的。
A.如果那么因为所以B.只要就虽然但C.只有才虽然但D.因为所以不仅而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B.为了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一大早就拼命地开始干起来。
高三语文综合试题(四)(90分)一、选择题(3×8)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帖(tiě)妥帖请帖字帖碑帖B、宿( sù)住宿一宿星宿宿根C、当(dān g)当家当地当代当真D、场(chǎng)场面冷场捧场场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与时具进振聋发聩夙兴夜寐引疚自责B、两全其美秣马利兵良莠不齐掉以轻心C、骨鲠在喉置若罔闻欢心鼓舞声名雀起D、风声鹤唳枉费心机改弦更张闲情逸致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印尼政府在难民营中临时搭建了教室,让无家可归的孩子在这里上学,一些受灾害影响较小的学校也______了不少学生。
②任长霞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从不_______自己的情感,她的泪总是为民而流,情总是为民所动,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③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_______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④自己的强大并不能保证获得很大的成功,唯有_______群体的力量,才能达到成功的峰顶。
A、吸纳掩盖防御依赖B、接纳掩饰防止依靠C、接纳掩盖防止依靠D、吸纳掩饰防御依赖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句子横线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A )小说家应尽可能地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以3︰1和2︰1分别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
B、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本市交管部门将根据本市情况,重点整顿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开车,逾期不年检、闯红灯等十种违章。
D、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制造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句是()A 、这,能说是荒唐吗。
B 、王国维有一首史诗:“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
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绝盛时”,这首诗颂的是唐代对外开放政策。
C、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增加动力。
D 、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语言,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宝库。
让我们都来掌握语言的规律,学会驾驭它的本领吧!7.选出修辞分类正确的一项()①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地说。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④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⑤中国共产党就下定决心,要挖掉两座大山。
A、③④⑤/①②B、①②④/③⑤C、①③⑤/②④D、①②③/④⑤8、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项链》——莫泊桑——法国——小说B.《窦娥冤》——关汉卿——明朝——散文C.《包身工》——夏衍——现代——报告文学D.《劝学》——荀况——战国时期——议论文二、综合题9、将下面句子改成被动句。
(4)海鸥把老人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围观。
10、在“春风归来”后面,任选三种景物,构成排比句,要求意思连贯。
(4)春风归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6)泾溪唐·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11.对上面这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泾溪上游多石险峻,所以人们都小心谨慎。
B.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正因为人们小心谨慎,所以一年到头也没有听说有人掉到河里去。
C.第三句转入描写下游与上游不同,水流平稳无礁石险滩。
D.最后一句提示全诗的深刻内涵:通常听说有人陷入罪恶痛苦的境界。
12.对上面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描写泾溪美丽的风光为主要内容。
写出了泾溪上下游不同的景色。
B.本诗前两句写泾溪上游“石险”,人们小心谨慎,后两句写泾溪下游“平流”,人们掉以轻心,形成鲜明对比。
C.本诗提示出一个生活哲理:凡事要谨慎,谨慎者方可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D.这首诗将泾溪行船的事实和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提示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发人深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9)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
性贞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
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
”即日命胄。
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
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
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③。
”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
德彝固执,帝将可。
胄曰:“不然。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若皆误,不得独死。
”由是与校尉皆免。
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④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
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
”帝大感悟,从其.言。
迁尚书左丞。
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注]①干局:才干气度。
②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
③刑:通“型”,典范、规范、规定。
④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13.对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校尉与无忌罪均.均:相同B.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当:判罪C. 陛下登.杀之登:立即D. 矜.其贫矜:怜悯,同情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帝大感悟,从其.言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B. 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大理,人命所.系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D.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5.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量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2)父亲肩上的书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60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
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
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
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
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
“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a)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
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
“嗨!”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
尤其是那个“嗨”字。
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
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
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b)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无论走到哪里。
(c)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6.对文中加线句子(a)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B. 做人要有良心,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报效家乡父老。
C. 做人不能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作敢为。
D人要图实惠,不虚荣,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17. 对文中加线句子(b)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是实写,在夜里,行人往往要借助星光走路。
B. “星星”是虚写;全句表现“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
C. “星星”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指“我”在父亲的激励下,借星光走路。
D. “像”是比喻词,表明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我”是本体,“星星”是喻体。
18. 对文中加线句子(c)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个比喻句,“春风”比喻书,“种子”比喻渴求知识的心田。
B. 这是个比喻句,用父亲挑书来比喻春风哺育种子。
C. 这是个比喻句,“春风”比喻父亲挑过的书,“种子”比喻“我”。
D. 这句话表明,在人生之路上,“我”要像春风一样跟父亲学习。
19. 对文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概括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 一位慈爱、勤劳,虽有点固执但善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民。
B. 一位勤劳、善良,对生活有独特看法的农民。
C. 一位慈爱、勤劳,遇事比较固执的农民。
D. 一位勤劳、善良,没有远见但非常实在的农民。
三、作文:请就本学期以来自己学习和行为表现等情况写一篇个人总结。
不少于500字。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