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自交系类型一、籽粒性状和组成成份按籽粒性状可将自交系分为9类,即:1.硬粒型(Zea mays indurate Sturt)也称燧石型。
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顶部和四周由致密、半透明的角质淀粉所包围,中间充满疏松的粉质淀粉。
2.马齿型(Z.m indentata Sturt)籽粒近长方形,顶部凹陷成坑状,棱角较分明,似马齿。
四周是一薄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所填充,成熟时因粉质淀粉收缩而粒顶下陷。
3. 粉质型(Z.m amylacea Sturt)也称软质型。
籽粒表面暗淡无光泽,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
是较古老类型。
4.爆裂型(Z.m everta Sturt)果穗小。
籽粒小而坚硬光滑。
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
遇热爆烈膨胀,有的可达原体积的20倍以上。
有圆形和尖型两种,分别称为珍珠型和米粒型。
5.甜质型(Z.m saccharata Sturt)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较多,淀粉较少,成熟后皱缩或凹陷。
1)普通甜玉米颖果皮较薄,胚乳由角质淀粉组成,成熟后半透明。
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8%左右。
2)超甜玉米完熟的干籽粒皱瘪凹陷,不透明。
乳熟期采收,含可溶性糖18%~20%。
6.糯质型(Z.m sinensis Kulesh)也称蜡质型。
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外观蜡状。
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
7.甜粉型(Z.m amylacea,saccharata,Kulesh)籽粒上部为富含糖分的皱缩状角质,下部为粉质。
只在南美一些地方能找到。
8.有稃型(Z.m tunicata Sturt)果穗上的每个籽粒都分别包在几片长稃壳中,整个果穗仍像其他玉米一样包在大苞叶中。
受第4染色体上显性基因Tu控制。
9.中间型即半硬型和半马齿型。
二、粒色按粒色大致可把自交系分为红、白、紫、黄、杂色五大类型。
三、全生育期叶片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通用标准,把玉米分为7种类型。
1.超早熟型植株叶片数 8~11片,生育期70~80天。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1、改良REID杂优群本群系以中粗较长穗为主,株型好,耐密植,茎干坚硬,抗倒伏,多中间型或半马齿型,花粉量较少,制种产量高,宜做母本。
主要代表系铁7922,郑32、U8112、掖478、5003及其改良系均属此群。
2、兰卡斯特杂优群分为两个亚群;一是MO17亚群,本群系多长穗,制种产量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宜做母本,有些系花粉量较多,亦作父本,用适宜的种质进行改良以提高配合力、抗病性和自身产量;主要代表系以C103的二环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主,如齐302、77、杂C546、1324等;二是自330亚群:本群系多粗穗,适应性强,花粉量多,宜做父本,有些系亦可做母本;主要代表系以自330改良系为主,如3H-2、Oh43、200B、龙系17等;可用黄改系、墨黄9系等种质进行改良,也可用一些农家种或综合种选系改良;3、四平头杂优群本群系多为硬粒型,株型好,抗病性强,耐旱而瘠,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黄改系为主,如黄早四、H21、吉853、掖502、京7、昌7、黄野四、四自四、196、404;可与旅大红骨群系、Suwan系、自330亚群系进行改良;4、旅大红骨杂优群本群系多粗穗、半硬粒或中间型,株型和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旅9改良系和杂交种选系为主,如旅9、旅9宽、旅28、丹340、E28、丹黄02等;可用黄改系、Suwan系和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等进行改良;5、其他杂优群(1)外杂选亚群多为国外杂交种和品种选系及其改良系,有些与Reid群和MO17亚群种质有一定关系,如掖107、J7等;可用于改良Reid群和MO17亚群,并可对其余适宜种质进行改良;(2)综合种选亚群主要为群选种、农家种、综合种等选系,遗传基础复杂,如群选亚种综31、混517、集2911、东237等,农家品种选系如获白、吉63、白鹤43、甸11等,应作为四大类群种质的补充种质改良利用;(3)Suwan亚群新的低纬度种质,如S37、S73、S2-4、Q3012等;此群品质好、抗病耐旱、但偏晚熟;宜与黄改系和旅大红骨系及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相互改良;(4)Tuxpeno群低纬度种质亚群,以墨西哥综合种选取为主,如墨黄9、SC12、ETO等;。
玉米自交系的概述蒋明明【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1概念玉米自交系是指从一个玉米单株,连续自交多代,最终选择出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称为自交系。
利用育成的优良自交系相互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F1)表现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其生活力明显提高,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
玉米自交系是培育优良杂交种的基础材料,选用自交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以及品质的改良。
同一株玉米经多代自交,从分离后代中可以选育出多个自交系,由于其来自共同的亲本,所以互称为姊妹系。
自交系与天然授粉品种或杂交种相比,生长势显著下降,植株变矮,果穗变小,产量降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由于基因型相对纯合化和选择的作用,同一自交系的株型、果穗等性状整齐一致。
通过不同自交系间的杂交,杂交种就能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
【总页数】1页(P83-83)【作者】蒋明明【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建边农场黑龙江嫩江 16141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标准及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探讨 [J], 王越人;张健;李福林;徐宝峰;许正学;曲海涛2.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J], 段智利;杨晓婷;陈洪梅;希从芳;汪燕芬;王晶;李建宾3.Suwan系列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J], 黄爱花;韦新兴;吴永升;陈国品;郑德波;莫润秀;邹成林;黄开健;谭华4.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概述 [J], 胡颖; 杜相飛; 王冬雪; 冯汉宇5.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云南地方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J], 李勇成;番兴明;胡云;乐自祥;谭静;陈洪梅;张云波;邵思全;王增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五大血缘类型特点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遗传学的研究,玉米可以分为五大血缘类型,分别为精细造种(Inbred)、复交群体(Population)、改良种(Hybrid)、自交系(Open-pollinated)和畸变(Mutant)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以下是对每种类型特点的详细介绍。
1.精细造种(Inbred):精细造种也被称为纯系育种或纯系选育。
它是通过连续多世代的自交实现了基因的纯合。
在培育过程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自交,去除不良基因,使得后代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精细造种的特点是杂交优势的实现、稳定、遗传性强。
这种类型的玉米种子适合于大规模商业种植和高品质种子生产。
2.复交群体(Population):复交群体是指将多个不同的精细造种杂交而成的群体。
由于复交群体中杂交的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以复交群体的后代在遗传性上比精细造种更加丰富。
复交群体还可以增加基因的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这种类型的玉米种子广泛应用于地方适应性育种和优质玉米的选育。
3.改良种(Hybrid):改良种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或纯系杂交得到的种子。
这种种子具有杂种优势、丰产性好、抗性强的特点,通常比纯系种子更有生长力。
改良种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改良种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需求。
4.自交系(Open-pollinated):自交系是通过连续多年的自花授粉或近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种子。
自交系的特点是遗传稳定,种子保存性好,可以自由保存和再利用。
自交系适用于对玉米品质和性状有特殊要求的小规模栽培和种子保存。
5.畸变(Mutant):畸变类型是指在玉米的育种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变异特征的个体。
这些变异个体可以是由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导产生的。
畸变类型玉米种子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性状,可以用于特定的实验室研究或特殊用途。
常见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据老师课堂讲课内容总结,出处不知)一、Reid群1.该类群特点:多为美国杂交种系,遗传基础较丰富,植株叶片较上冲,抗病抗倒性较好,果穗较长,略粗,籽粒长,马齿形,多中熟,配合力高,但近年来该类群感染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较多。
2.包括的自交系:掖478,郑58(该类群代表自交系),郑32, 8112,7922,郑653,黄C,L105,新白503,琼42,济223,掖107,沈219-1, 52106, 独321,3184,郑13, 153等二、唐四平头群1.该类群特点:该类群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籽粒中长,硬粒或半硬粒型,早熟或中早熟,多为浅黄色,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2.包括的自交系:黄早四,昌七-2(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安152,京7,K12,黄选522,浚152,获选A60, 5237等三、旅大红骨群1.该类群特点:叶片较宽,上冲,抗病性好,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马齿或半马齿型,生育期较长,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毒病和黑穗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E28,丹340(该类群代表自交系),360选,郑22,8340,选4-1, 340-5,F349, 53,选3, 868,811等四、Lancaster群1.该类群特点:植株较高,叶片平展或中间型,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果穗长,中粗,籽粒长,马齿或半马齿型,中熟,株型松散,根系欠发达,易感条锈病,近年来育种应用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2.包括的自交系:Mo17(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商27-263,维矮141,许052,漯12,HZ32五、P78599群(简称P群或78599群)1.该类群特点:该群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具有高产、优质和抗倒的特点,茎叶青绿,保绿度好,活秆成熟,秆强不倒,抗叶斑病和茎腐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P178,P138,丹599,丹3130,齐319, 89-1, 87-1,599-3,齐318,济533,丹598,早318等六、综合群1.该类群特点:不大明显2.包括的自交系:综3,综31,N808, 374等。
精心整理改良Reid、唐四平头、lancaster、旅大红骨、p群
改良Reid
该群自交系具有以下特点:一般配合力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穗位较低,茎秆坚硬,花粉量偏小,果穗较长,子粒较长,中间或偏马齿,轴粗适中,根系发达,高抗倒伏,耐密植,制种产量高,较抗丝黑穗、大斑病等病害,适应性广,但近年来感染SCMV、茎腐病、锈病、粗缩病、纹枯病,应重点改良其抗病性(大斑、茎腐、SCMV、穗粒腐、锈病、纹枯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及抗倒伏性,适当增加穗粗,增加穗长,提高自身产量(该群常作母本).
产潜力大,抗丝黑穗、大斑病等,具有高配合力、抗倒性强、适应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但多表现为晚熟、叶片宽大,粉质多,耐旱性不够好等不足。
应重点改良其配合力、抗病性(黑粉、大小斑、矮花叶病、锈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以及耐旱性和自身产量等,适当增加穗长,提高花粉耐高温的能力,可用黄改系、Suwan选系、
综台种选系等进行改良。
P群
该群自交系普遍具有品质优良、籽粒多硬质、抗倒伏、高抗小斑病、穗粒腐、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等优点,在提高玉米病害抗性和籽粒的商品性上都有新的突破,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出籽率低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和温光反应敏感等不足,可以直接进行利用,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目前国内骨干系的某些缺点进行改良。
精心整理。
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自育杂交是玉米育种中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配制,可以创造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杂交种。
本文将探讨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以及杂种的优势群分析。
杂交优势又称杂种优势,指的是杂种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一系列性状。
杂种优势群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通过这种分析,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配制出表现出最佳杂种优势的组合,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群分析:1. 自育玉米自交系A:这个自交系具有高抗病性和早熟性的特点。
经过配制杂交种,杂种A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
杂种A在干旱条件下也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种植。
2. 自育玉米自交系B:该自交系具有较高的耐寒性和耐盐碱性。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B表现出更强的耐寒性和抗盐碱性。
这使得杂种B适合于寒冷和盐碱地区的种植,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3. 自育玉米自交系C:该自交系具有高产量和较长的抽雄期特征。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C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较长的抽雄期。
这使得杂种C具有较高的籽粒品质和营养价值,适合于商业化种植。
4. 自育玉米自交系D:该自交系具有优良的品质特点,例如颗粒饱满、甜度高等。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D表现出更好的品质特征。
杂种D的籽粒颗粒饱满、味道甜美,非常适合于加工食品和食用市场。
5. 自育玉米自交系E:该自交系具有快速生长和丰富的叶绿素含量。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E表现出更好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这使得杂种E在生物质产量领域具有潜力,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对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自交系的配制杂交和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组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自育玉米自交系A适应于干旱地区的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杂交玉米的自交系和品种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上采用的玉米杂交种主要有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顶交种以及品种间杂交种,等等。
这里把杂交玉米的自交系和品种一并作简略介绍。
(一)玉米的自交种用人工套袋方法,使同一株的雄花和雌花授粉,称为自交。
通过4-5代自交,从中选出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株(穗),就称为自交系。
玉米自交后生长势和生产力都显著降低,如植株变矮,果穗变小,产量降低。
自交系是选配杂种优势更大的杂交种所必需的亲本材料。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的杂种优势,必须选用纯度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杂种优势大、性状整齐一致的杂交种。
(二)玉米的土品种又称地方品种,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和自然选择下逐渐形成的。
地方品种是一个遗传性比较复杂的群体,抗病性和抗旱力较强,适用性较广,果穗粗,籽粒大,千粒重高,稳产性好。
优良地方品种也是育种的宝贵原始材料。
(三)玉米的单交种单交种是两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植株整齐,生长健壮,杂种优势大。
因此,增产潜力也最大,一般比普通品种增产25%-30%,是当前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
(四)玉米的三交种三交种是一个单杂交种和一个自交系相杂交生产的杂交种。
通常以单交种作母本,自交系作父本。
三交种的整齐度和丰产性比不上单交种,但它的适应性较强,制种田产量也比单交种高。
(五)玉米的双交种双交种是用两个单交种相互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整齐度不如单交种,杂交优势亦较小,但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种增产20%左右。
由于双交种具有制种田产量高、种子成本较低的优点,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种植有一定面积。
(六)玉米的顶交科又称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间杂交种。
它是用一个玉米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因为在测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时,常用一个玉米品种作测验与自交系杂交,依其杂交种的产量测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
因此,顶交种也称测交种。
(七)品种间杂交种用两个玉米品种相互杂交而成。
杂交后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
通常采用高产的硬粒型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杂交。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引言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禽畜饲料、工业原料、餐桌副食、能源作物四位一体的多样化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再生能源(汽油醇)与精深加工(化工醇)领域赋予了玉米新的内涵,工业加工比例急速增长,多元需求使玉米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
近5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玉米品种完成了6次更新换代,并且使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n1。
我国玉米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加上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玉米产量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据测算,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按玉米占粮食份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一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玉米单产在1998年351公斤/亩的基础上,年均增长5公斤庙才能基本满足对玉米的需求乜1。
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1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1.1.1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种质资源(GermplamResources)Y..被称为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n1。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的复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玉米的自交系是指对自交繁殖有较高亲和性的品种,其通过自花授粉或人工授粉进行自交繁殖,逐代进行筛选和改良,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而杂种优势则是指在杂交后代中,相比于父本自交系,杂交优势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抗性等优点。
以下是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自交系1:产量高,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自交系2:抗病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但抗病性的改善程度较自交系1与自交系2单独杂交时的改善程度稍低。
自交系3:早熟性强,但耐旱性差。
与自交系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旱性,但对早熟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4:耐旱性强,但早熟性差。
与自交系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早熟性,但对耐旱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5:产量稳定,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6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产量稳定性略有下降。
自交系6:抗虫性强,但产量不稳定。
与自交系5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稳定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7:品质优良,但生长周期长。
与自交系8进行杂交,可以缩短生长周期,但品质有局限。
自交系8:生长周期短,但品质一般。
与自交系7进行杂交,可以提高品质,但生长周期略有延长。
自交系9:耐寒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0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耐寒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0:抗病性强,但耐寒性差。
与自交系9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寒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1:产量高,但适应性差。
与自交系1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适应性,但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自交系12:适应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但对适应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3:抗虫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14:抗病性强,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1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种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新品种是农业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基础,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增加的43%~60%是通过优良品种及其推广实现的。
那么玉米育种有何特点呢?又该如何选育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玉米育种的特点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
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
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
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
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
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农艺性状好①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
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
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②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
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
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
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
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
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
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
12~14行的比较适中。
育种学(玉米)一、名词解说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拥有许多的有益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协力( GCA)、种质优秀的育种基础集体。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一样的杂种优势群之间拥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拥有较高的特别配协力( SCA),互相配对成为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进集体中选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辈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试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协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等,统称为测试种。
测交种: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二、填空1.美国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的种质根源能够概括为 4 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为 Reid Y.D 种质,第二群为 Lancaster 种质,第三群为爱阿华马齿( Iodent ),第四群为其余种质。
2.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根源可分为 4 个杂种优势群:改进瑞得、改进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3.从我国玉米育种的实质经验剖析,美国玉米带的各种玉米材料是此刻最有价值的外来种质,而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此后玉米育种中将起日趋重要的作用。
4.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资料有:地方品种、各样种类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进集体。
5.优秀的玉米自交系一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农艺性状好,配协力高,拥有适合生殖制种的性状。
6.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型: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品种×自交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当前生产上主假如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且以单交种为主。
三、试述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惯例方法答:①栽种原始资料,获取自交果穗。
依据育种目标选择原始资料,每个资料种一小区,在生长久间仔细察看,按育种目标选优株套袋自交。
收获行进行田间考评,裁减不良单株,收获的果穗经室内考种,入选的自交穗分别回收。
②自交后辈的直观选择。
将入选的自交(S1)果穗种成穗行在生长久间按育种目标对自交的要求进行直观性状的选择。
玉米2个特定的自交系杂交,其杂种一代的产量表现。
1.一般认为玉米的起源地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
在世界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2.传统的“五谷”指:水稻,小麦,谷子,高梁,大豆。
“六谷”即在五谷的基础上加上玉米。
3.栽培玉米类型: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
4.Hallauer与bauman对育种有关的9个重要性状的分析认为籽粒产量是最重要的,其次为抗病,抗虫以及熟期。
5.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质量性状(包括籽粒的类型和色泽、胚乳的品质、花丝的颜色、叶舌、及个别抗病性)、数量性状(包括产量、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株型。
)。
6.玉米育种目标的内容:高产性状、优质性状、稳产性状、适宜的生育期、适应机械化。
7.高油玉米育种目标:高油玉米杂交种,子粒中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病性同普通玉米。
8.甜玉米育种目标: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不低于8%,超甜玉米则要求达18%,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kg/h㎡以上。
9.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大类,特点是含糖量高,油分、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品质较优良。
10.优质蛋白玉米是指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的玉米11.青饲玉米:按植株类型分:单秆和分枝;按用途分:青贮专用型和粮饲兼用型。
12.玉米的籽粒品质(甜度、糯性、不透明性组成成分)、植株的形态持征(如矮秆、无叶舌、褐色主叶脉)是由单一主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性状。
还有许多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且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经济性状(果穗长度、穗粒行数、粒重、单株果穗数)基本都是数量性状遗传。
13.玉米产量是数量性状,产量因素包括穗长、穗粒行数、行粒数、粒重、单株果穗数等。
14.果穗长度的遗传是多种遗传效应互作的结果,在决定穗长的遗传中,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所占的比重较小。
改良Reid、唐四平头、lancaster、旅大红骨、p群改良Reid该群自交系具有以下特点:一般配合力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穗位较低,茎秆坚硬,花粉量偏小,果穗较长,子粒较长,中间或偏马齿,轴粗适中,根系发达,高抗倒伏,耐密植,制种产量高,较抗丝黑穗、大斑病等病害,适应性广,但近年来感染SCMV、茎腐病、锈病、粗缩病、纹枯病,应重点改良其抗病性(大斑、茎腐、SCMV、穗粒腐、锈病、纹枯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及抗倒伏性,适当增加穗粗,增加穗长,提高自身产量(该群常作母本).唐四平头四平头杂种优势群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般配合力较高,叶片窄短上冲,株型半紧凑,灌浆速度快,中早熟,花粉量大,散粉集中,硬粒,结实性好且遗传力较高,双穗率高,抗旱耐瘠,抗矮花叶病等,综合抗病性好,但近年来易感丝黑穗病、褐斑病、锈病、弯孢菌叶斑病等病害,好多还具有籽粒淡黄(黄白顶)的不足。
改良重点是提高或保持配合力,提高抗倒伏性、抗病性(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茎腐、锈病等),改善籽粒颜色,并适当增加穗长。
从唐四平头天然杂株穗行中选优株连续多代自交,成功地育成了黄早四。
该系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穗部性状好,株型紧凑,叶片挺立,组配的杂交种多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开创了中国紧凑型玉米大面积种植的局面lancaster该群具有以下特点:叶片数目较少,株型收敛,耐密植,果穗细长,轴细,粒长,马齿型偏多,宜作母本,制种产量高,熟期适中,抗倒性好,抗丝黑穗病、大小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玉米螟等,耐旱耐瘠,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但由于其不抗矮花叶病,根系欠发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利用日渐减少。
但在山西、陕西等干旱瘠薄地区应用较多。
改良重点增加穗粗,提高配合力和自身产量,注意改良株型(耐密性)、病毒病、青枯病和穗粒腐病抗性等能力。
旅大红骨特点:果穗较粗穗行数多,株型半紧凑,雄穗发达,花粉量大,单株大穗,子粒半马齿型,增产潜力大,抗丝黑穗、大斑病等,具有高配合力、抗倒性强、适应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但多表现为晚熟、叶片宽大,粉质多,耐旱性不够好等不足。
常见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据老师课堂讲课内容总结,出处不知)
一、Reid群
1.该类群特点:多为美国杂交种系,遗传基础较丰富,植株叶片较上冲,抗病抗倒性较好,果穗较长,略粗,籽粒长,马齿形,多中熟,配合力高,但近年来该类群感染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较多。
2.包括的自交系:掖478,郑58(该类群代表自交系),郑32, 8112,7922,郑653,黄C,L105,新白503,琼42,济223,掖107,沈219-1, 52106, 独321,3184,郑13, 153等
二、唐四平头群
1.该类群特点:该类群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籽粒中长,硬粒或半硬粒型,早熟或中早熟,多为浅黄色,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2.包括的自交系:黄早四,昌七-2(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安152,京7,K12,黄选522,浚152,获选A60, 5237等
三、旅大红骨群
1.该类群特点:叶片较宽,上冲,抗病性好,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马齿或半马齿型,生育期较长,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毒病和黑穗病等
2.包括的自交系:E28,丹340(该类群代表自交系),360选,郑22,8340,选4-1, 340-5,F349, 53,选3, 868,811等
四、Lancaster群
1.该类群特点:植株较高,叶片平展或中间型,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果穗长,中粗,籽粒长,马齿或半马齿型,中熟,株型松散,根系欠发达,易感条锈病,近年来育种应用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2.包括的自交系:Mo17(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商27-263,维矮141,许052,漯12,HZ32
五、P78599群(简称P群或78599群)
1.该类群特点:该群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具有高产、优质和抗倒的特点,茎叶青绿,保绿度好,活秆成熟,秆强不倒,抗叶斑病和茎腐病等
2.包括的自交系:P178,P138,丹599,丹3130,齐319, 89-1, 87-1,599-3,齐318,济533,丹598,早318等
六、综合群
1.该类群特点:不大明显
2.包括的自交系:综3,综31,N808, 37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