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节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用直尺、小车、弹簧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力”,虽说我们是今天来学习,但是呢,“力”在我们生活中确是非常的常见呀,已经是老朋友了。
生活中处处是“力”,就跟我们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可惜呀,我们看不见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感觉到它的,就跟感受我们的空气一样。
【生】好神奇呀。
【师】那我们先来看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新知介绍一、力的存在【师】看图【师】我们看到上面的几幅图,人用力推车,车动了;小动物举重,很吃力;小人用力推箱子,箱子没动。
这些图中的内容,都能说明生活中有力的作用。
我们的前辈们就是从推拉提压等作用引起肌肉酸痛中感受到力的存在的,再脑补一些生活中情景:树被风吹弯;用力写字等。
【生】老师这样一说好像还真的是生活中处处有力。
【师】对,下面我们来看看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二、力的作用效果【师】下面我们来体验“力”的作用效果,那位同学能用一些器材来演示力的存在吗?【生】可以挤压气球(空可乐瓶、气球),气球变扁;两手拉或压弹簧,弹簧变长或短;手压直尺,尺变弯。
《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讲解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些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二力平衡的条件。
七、作业设计答案: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正确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A、B、C、D)答案:1. 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较好,但对力的三要素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1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兰西三中李宏伟情境导入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
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目标解读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课堂检测1.力的单位是()A.牛顿B.千克C.毫米D.秒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力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的作用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4.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力的特点。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5. 讲解力的三要素:讲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8. 作业设计:(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何影响?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力的知识?七、作业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有:提书包、推车、拉窗帘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7、1 力【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符号和单位。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
【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2、会用力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使用说明】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课本25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
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自学成才】1、力的概念:,其符号是。
单位,简称,用字母表示、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
3、力的三要素、、。
4、怎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板块一、什么是力观察下面4幅展示力的图(a)运动员杠铃举(b)大象跷跷板压(c)渔翁绳子拉(d)推土机土推↑ ↑ 物体1 物体2 作用【总结】所以,物理学当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现象都叫做力的作用。
【思考】要产生力,至少需要几个物体?『例题一』要有力存在,就一定()A 只有一个物体存在 B 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C 只有受力物体存在 D 只有施力物体存在1、力的理解物体1对物体2有力的作用,叫物体,物体2受到物体1的作用力叫做物体。
(a)图中对向上举。
所以,运动员是用了力,是物体,杠铃受到了力,所以杠铃是物体。
(b)图中对向下压,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
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c)图中对向上拉,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
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d)图中对向前推,所以,用了力,是施力物体,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例题二』手中提着一条用细绳穿着的鱼,提拉细绳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细绳C、鱼D、手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思考】上面的例子似乎说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总要互相接触,不互相接触有没有力的作用呢?版块二、力的作用效果1、看图并思考(a)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投球前,球是状态,投出后,力使球变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力、压力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拉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每组给出自己的例子和解释。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会变长。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3)物体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另一个力为15N,第三个力最大值为20N,求物体可能的平衡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目标(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前导学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
大量的事实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模块二整体预设模块三导案设计模块四学案设计模块五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顾生产或生活中的力现象并举例回答。
进行新课二、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让学生用给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让学生看课件图片,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7、1 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有关现象的解释。
3、情感目标: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XXXXX: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XXXXX: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预习案】I、知识准备1、人推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手提水桶,手对桶施加了力,手按墙,手对墙也施加了力。
2、上网查资料,了解牛顿的有关事迹。
II、教材助读1、力的作用效果(1)用教材图7、18中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自己坐的小船会向后退?针对训练3、弹簧秤的下端挂一质量为2、5千克的砝码,保持静止不动,砝码受到竖直向下的________力作用,它的大小是_______牛,砝码还受到竖直向上的________作用,它的大小是_______牛,所以砝码能静止不动。
(g=10牛/千克)我的知识网络图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训练案】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发生了或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2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对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对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3图中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5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6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7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8作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的力、(2)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车的力、【检测案】1、物理学巾,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就是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是力的作用效果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D、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3、公路上一辆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突然撞到石墩上,汽车车头被撞瘪了,汽车也停下来了,这种现象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4、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5、物理学中通常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即用一根_____________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的物体上沿着 __________________画一条线段,其中_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__________,在示意图旁边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标出力的大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_________、6、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船的重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水对桨的推力 D人对船的推力7、若甲、乙两物体相互吸引,则 ( )A、彼此所受的力大小是相同的 B彼此所受力的情况是一样的C甲、乙两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D尽管甲、乙两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但它们所受力的示意图是不同的8、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9、体育课上,只见小华同学将铅球沿斜向上的方向推了出去,铅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美妙的弧线后落到地面、将地面砸了一个坑、请问答下列问题:(1)出手时,铅球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铅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一个坑,这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湖面上有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只完全相同的甲、乙两条小船,船上各坐一质量相等的人,两船用绳子连接起来,当甲船的人用力拉绳时,将会出现 ( )A、乙船向甲船驶来B、甲船向乙船驶来C、甲、乙两船互相靠拢 D甲、乙两船一定静止不动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加一个力,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一个力、小明想: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了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以下实验:把两个弹簧秤A和B连在一起(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秤A,此时,弹簧秤A 对弹簧秤B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B弹簧秤秤可以读出,同时B弹簧秤对A弹簧秤也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A弹簧可以读出、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的大小,此时两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小明读出一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小明的实验。
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力【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重点】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特别提醒: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至少跟两个物体有关,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离开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方法技巧: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应从以下三点理解:(1)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方向不变;(2)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大小不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只要满足任何一个条件,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北京时间2016年__8__月__10__日在__里约__奥运会女子举重__69__公斤级比赛中,__向艳梅__以__261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__,为中国代表团摘得__金牌__。
问题:杠铃是怎样被举起来的?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符号是什么?答: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第1节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
力的概念的理解。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特别提醒: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至少跟两个物体有关,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离开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方法技巧: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应从以下三点理解:(1)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方向不变;(2)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大小不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只要满足任何一个条件,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情景导入生
成问题
北京时间2016年__8__月__10__日在__里约__奥运会女子举重__69__公斤级比赛中,__向艳梅__以__261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__,为中国代表团摘得__金牌__。
问题:杠铃是怎样被举起来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符号是什么?
答: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
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托起一本物理书的力大约为1 N,请感受手受力的大小。
3.请列举工农业生产中,有力存在的事例,并说出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范例: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推土机受力物体:土
答:起重机吊起货物施力物体:起重机受力物体:货物。
4.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运动状态发生改变__;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发生形变__。
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想想做做: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__大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大小__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使门打开和关闭。
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__不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方向__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__外边框__(选填“门轴”或“外边框”),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作用点__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大小__、__方向__和__作用点__有关。
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__三要素__。
方法点拨:
力的示意图的作图口诀:一定点,二画线,线段末端画尖尖,最后数值标尖边。
归纳总结:
力的相互性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它们的划分是相对的。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哪些疑惑?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答: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范例: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现用50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物块,画出物块所受拉力F的示意图。
自主阅读教材P4~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动手动脑:(1)用手掌拍击桌面,说说手掌的感觉,轻拍和重拍相同吗?
(2)双手互拍,手掌什么感觉?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怎样的?你能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吗?
答:(1)用手掌拍击桌面手会感觉痛,轻拍和重拍手的感觉不同;(2)双手互拍时两手都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
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图(a)、(b),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方向__有关;在图(c)、(d)中,人用扳手拧螺丝帽,图(d)所示方法比图(c)所示方法更省力,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作用点__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__大小__有关。
这三个因素叫力的__三要素__。
方案二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