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合并财务报表
- 格式:ppt
- 大小:657.00 KB
- 文档页数:52
合并报表一、财务报表概述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综合收益。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
附注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二、合并财务报表概述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1.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①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②编制者是母公司,但所对应的会计主体是由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③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的立场上,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考虑了特殊交易事项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旨在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合并范围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3.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①统一母公司、子公司的会计政策;②统一母公司、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③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④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4.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①设计合并工作底稿;②将母子公司个别报表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计算出汇总数;③编制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个别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调整抵销;④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⑤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工作底稿基本样式项目母公司子公司 1 子公司 2 ……合计数抵销分录合并数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例题】B 公司是 A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 将存货销售给 B,售价 100,成本 80,B 对外销售价格为 150,当年尚未售出,不考虑增值税。
【精编推荐】合并财务报表详细概述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和壮大,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截止目前,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跻身于世界500强。
在新的形势下,客观上需要通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可状况的财务报告,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的需要。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与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或编制主体是母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以下简称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
本章着重讲解了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等问题。
一、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一)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控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不是两方或多方。
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要征得其他方同意,就可以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
2.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严格限制董事会、受托人或管理层对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如规定除设立者或发起人外,其他人无权决定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
3.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或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4.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为了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和壮大,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截止目前,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跻身于世界500强。
在新的形势下,客观上需要通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可状况的财务报告,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的需要。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与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或编制主体是母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以下简称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
本章着重讲解了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等问题。
一、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一)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控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不是两方或多方。
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要征得其他方同意,就可以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
2.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严格限制董事会、受托人或管理层对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如规定除设立者或发起人外,其他人无权决定特殊目的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
3.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或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4.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为了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合并财务报表知识点总结一、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
1. 定义。
-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2. 合并范围的确定。
- 控制的定义。
-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 具体判断标准。
- 投资方直接或间接持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的表决权,通常表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控制权。
但是,有证据表明投资方不能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除外。
- 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通过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之间的协议能够控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也表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控制权。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1. 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
-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汇总和调整。
个别财务报表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
2. 一体性原则。
- 合并财务报表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将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等进行抵消,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重要性原则。
- 对于重要的项目,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单独列示;对于不影响决策的不重要项目,可以进行简化处理。
三、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1.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如果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
-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如果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3. 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