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环评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65 MB
- 文档页数:231
东胜区柴登至伊旗台格庙一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一次公示我单位拟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建设东胜区柴登至伊旗台格庙一级公路,推荐方案起点于折家梁向北与规划改造的解柴公路相接,路线向南跨G109,并设互通式立交;继续向南经宗兑、乌尔图、讨壕漫、乔家村、李家梁至蝉赤庙上跨荣乌高速,于杨家壕路线偏向西南;经敖包庙西绕过敖包格台林场路线转向东南,于乌尔掌三社路线偏向西南与阿四公路平交,路线南折于光胜八社东南跨越一条河床;经毛盖图、喇嘛敖包至白格针六社依次跨红庆河、东乌铁路,于白格针一社与乌阿公路平交,经楚鲁图、林家圪堵,至独嘎敖包庙西路线偏向东南,经新庙梁,于贵勒斯太四队路线南折至高勒庙七队,路线向东南布设至高勒庙六社跨南部铁路(在建),于高勒庙五社东跨S313(在建),并设置互通;路线继续向东南终点于黄盖希里设简易互通与G210内蒙段合流(远期实施),跨包茂高速后终点于蒙陕界接G210陕西段。
全长102.368公里。
本项目现已委托北京华夏博信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按照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有关规定,现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内容进行如下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胜区柴登至伊旗台格庙一级公路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建设内容: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02.368Km,采用双向四车道开放式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全线设计时速采用V=80Km/h,路基宽度24.5m。
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436.0928万m3,特殊路基106.2186万m2,排水防护工程25.6114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210.36万m2,大、中桥共954米/9座,涵洞169道,互通式立交2座,分离式立交1205米/5处(不含互通主线跨线桥),平面交叉34处,主线收费站2处,管理分中心1处,服务区2处,停车区1处,养护中心1处,查超点2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02.368Km,永久占地8138亩。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如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影响: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这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施工过程中的填方、挖方、取土、弃土等活动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公路建设可能会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噪声环境影响: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运营期间,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也会对沿线居民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靠近公路的居民区,噪声污染可能会较为严重。
大气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物料运输、搅拌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车辆尾气排放也会增加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运营期间,车辆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水环境影响:施工期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水体。
桥梁建设过程中,水下施工可能会对河流、湖泊的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运营期间,路面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也可能会对沿线水体造成污染。
孝感市316国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简本1.1项目概况本项目起点在孝南区境内毛陈镇焦湖村的老316公路上,垂直老316向西南跨越县河,转向西北方向跨越滚子河渠,在卧龙乡万家河村跨越澴水河后转向北方,经三集管理区、伍洛镇东转向西北,经曲湖镇西南向北,在云梦县城东穿越云陂线,在杨店村穿越云梦高速连接线,在曾店乡西约2.5公里处上跨福银(汉十)高速公路,在安陆城区东北角的十塘村穿越县道安广线,再转向西北在城北的黄家湾接回老路,然后利用老路加宽,经洑水镇至三陂岗,在三陂岗顺老路直线方向离开老路,在毛家岗接回老路至终点孝感与随州交界处(广水市平林镇毛庙)。
本项目路线全长76.175km,其中扩建路段K17+000~K18+000,K66+200~K71+700,共6.5km;新建路段K0+000~K17+000,K18+000~K66+200和K71+700~K76+175.24,共69.675km。
本方案主要的城镇控制点有起点(国道316)、孝南区规划、澴水河大桥、伍洛镇、倒店乡、云梦城市规划、安陆城市规划、福银(汉十)高速公路、洑水镇等。
项目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新建路段路基宽度24.5m,扩建路段路基宽度21.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沥青砼路面。
全线永久性占地4232亩,拆迁房屋面积74082m2,拆迁电力通讯1703根,全线设置桥梁6028.2m/13座,平面交叉48处,涵洞246道。
路基土石方总量265.8×104m3。
项目总投资为160948.71万元,估算建安费106173.44万元,平均每公里2112.88万元。
项目环境保护投资约2683.64万元,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1.67%。
推荐本项目的计划工期为3年,2012年1月开始建设,2014年12月建成通车。
1.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2.1自然环境拟建项目地处湖北省中部,项目所经区域海拔19~65.6米,主要为大洪山余脉的构造剥蚀堆积岗地区和河湖冲洪积平原区,区内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沿途地势较为平坦,起伏较小。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清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清发改[2011]24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721占地面积(平方米) 179258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433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0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月内容及规模:1、建设项目概况清丰县位于濮阳市北部,近年来县城建成面积由8.5平方千米扩大到16.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8.5万人。
目前清丰城区主干道格局为“四纵六横”,其中朝阳路和南箕街、政通大道分别是其中的一横两纵,由于建设已久,路面凹凸不平,雨季积水严重,已不能满足当前清丰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影响了城区形象和经济发展。
因此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对南箕街、政通大道、朝阳路进行升级改造。
南箕街、政通大道、朝阳路升级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总长度为9000米,改造总面积为17925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332万元。
本项目为改扩建性质,目前已开始施工,属于补办环评性质。
已经清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清发改[2011]24号),经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十二类“城市基础设施”中第3项“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清丰县城总体规划,以及县领导“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将清丰县城构建成一个内外相连、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产城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是清丰县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城建开发的需求。
项目已经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意,符合《清丰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
项目的建设,缓解了道路两侧污水随意排放情况,有利于环境的改善,道路的建设,美化了城市环境,方便居民出行,物流、人流、信息流更加快捷,本项目建设符合清丰县城总体规划。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清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天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1 总则、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
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
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
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 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 A3。
1.0.8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
1.0.9 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2.1 社区发展的影响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
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2.1.3.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的社区划分(以县或地、市为单位)、隶属管辖、地理位置、社区面积,评述建设项目对其影响。
目录附件:1、****计交字[2003]974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2、****环建字[2004]10号****省环境保护局文件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前言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公路起于****市,经营城、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公里。
该路是****省南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市与国道集锡公路的联系道路,是通化市、****县通往****的必经之路。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本段公路贯穿于****县北部,起点位于****的建国,与已建成的营城子至辽源一级公路连接,终点位于****县市政与公路界,全长53.3k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受****县交通局的委托,****省环科院环境评价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局、辽源市环保局、****县交通局、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总论项目建设的意义1)建设该段公路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功能的需要省道****至****公路起自****省省会****,主要经由伊通县、营城子镇、****镇、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km。
目前****至营城子段为高速公路标准,营城子至建国(辽源至营城子一级公路的重复路段)为一级公路标准,****(建国)至****段为二级公路标准。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作为通化市与省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路段,拟建的公路将使通化市、****县通往****市以及****省西北、北部地区以高等级公路的方式有效的连接起来,使行车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前言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该道路是汕尾市区西部出入市区的唯一通道,也是马宫镇联系汕尾市区的纽带。
汕尾市委、市政府对汕马路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市政府设立“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指导汕马路建设工程的全面工作。
2000年10月,由汕尾市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和汕尾市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完成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减轻道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指导工程环保设计,汕尾市城建局于2000年11月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汕马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作单位为汕尾市环境监测站。
2001年1月中旬在汕尾市环保局和汕尾市城建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汕马路工程沿线进行了新的深入的环境调查和现场踏勘,并由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详细搜集环境专题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建设意义汕马路是汕尾市区连接深汕高速公路仅有的二个重要出入口之一,是汕尾的窗口和门面,该道路的建设对改善市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市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推动市区西部一带岸线旅游开发和万吨港口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17号部长令];(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57号公告];(14)汕尾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汕马路工程环评大纲的审查意见》(2000年12月20日);(15)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汕马路市政道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1 工程概况按照“完善网络体系、改造网络节点、提升服务功能”的要求,常州构筑交通骨架,畅通区域交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重视管理,平衡供求关系,继续扩大供给;建立协调高小、富有弹性的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常漕路交通拥挤的状况,便捷南北向交通,武进区交通局决定建设滆湖路东延伸线。
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1 项目位置及走向滆湖路东延伸线路线起于常武路,经降子路、星火路、火炬路、夏城路、兴隆路等,终于青洋路。
道路全长4.25km,宽50m。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1,路线方案平面图见附图2。
1.2 交通量预测根据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本项目营运期各特征年的日平均交通量计算结果参见表1-2。
表1-2 滆湖路东延伸线交通量预测结果统计分析表1.3 建设规模本工程,自常武路开始,到青洋路结束,全长4.25km,道路红线宽度50m。
2005年3月开工,该年12月投产营运。
主要相交道路有:常武路、降子路、星火路、火炬路、夏城路、兴隆路、青洋路以及其他三条规划支路,共10条相交道路。
常武路交叉口已部分实施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要求全部挖除按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施;夏城路、青洋路交叉口不纳入本工程实施范围;其他规划道路近期均不实施。
本次主要构造物为新建两座16米桥梁,均为简支板结构。
本次实施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同步铺设雨水管线,设置适宜的交通工程设施和绿化。
1.4 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等级:城市主干路Ⅰ级标准;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行车速度:50km/h;行车道数:双向6车道;设计年限:30年(路面结构);设计轴载:BBZ-100KN;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1.5 主要工程数量根据武进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3。
表1-3 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的主要工程数量表2 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2.1.1 地理位置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沪宁铁路中段。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1 总则、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
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
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
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 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 A3。
1.0.8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
1.0.9 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2.1 社区发展的影响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
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2.1.3.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的社区划分(以县或地、市为单位)、隶属管辖、地理位置、社区面积,评述建设项目对其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濮塘至马鞍山一级公路收费站建设单位(盖章):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安徽师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106号二〇一七年五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濮塘至马鞍山一级公路收费站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公路管理局法人代表陈卫东联系人徐小卫通讯地址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243100 建设地点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立项审批部门马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马发改秘函[2009]119号及马发改秘函[2008]32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公路管理与养护[G5422]占地面积(平方米)12030绿化面积(平方米)1100总投资(万元)2313.252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7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不够时可附另页):一、项目的基本情况1、项目由来马鞍山市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交汇处,是安徽省的东部门户,具有承东启西、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是通向长三角地区最快捷的节点之一。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18年2月8日,泸州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在泸州市主持召开了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
参加会议的有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建设单位泸州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中水电泸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第一中心,设计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泸州江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成都久久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验收调查单位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18人,会议成立了环保验收组(名单附后)。
与会代表现场查看了该项目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汇报、验收调查单位关于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监测情况的汇报。
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国道321线在行政区划上经过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
是泸州市国省干道改造的重要项目。
该公路新建段起始于龙马潭区石洞镇(K1825+200),经双加、仁和、得胜、穿玉蟾山隧道、跨濑溪河后在泸县福集与G321 相接(K1858+795)。
本项目路线全长33.59公里。
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24.5米(其中K1825+200~K1834+095段8.895公里采用路基宽度40.0米双向八车道的城市道路设计)。
全线新建桥梁工程1450米/9座,隧道1288m/1座,涵洞及通道74道,平面交叉18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人行天桥2座。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该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12年11月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2013年2月,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川环审批〔2013〕94号”文件下达了该环评报告的批复。
孝感市316国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简本1.1项目概况本项目起点在孝南区境内毛陈镇焦湖村的老316公路上,垂直老316向西南跨越县河,转向西北方向跨越滚子河渠,在卧龙乡万家河村跨越澴水河后转向北方,经三集管理区、伍洛镇东转向西北,经曲湖镇西南向北,在云梦县城东穿越云陂线,在杨店村穿越云梦高速连接线,在曾店乡西约2.5公里处上跨福银(汉十)高速公路,在安陆城区东北角的十塘村穿越县道安广线,再转向西北在城北的黄家湾接回老路,然后利用老路加宽,经洑水镇至三陂岗,在三陂岗顺老路直线方向离开老路,在毛家岗接回老路至终点孝感与随州交界处(广水市平林镇毛庙)。
本项目路线全长76.175km,其中扩建路段K17+000~K18+000,K66+200~K71+700,共6.5km;新建路段K0+000~K17+000,K18+000~K66+200和K71+700~K76+175.24,共69.675km。
本方案主要的城镇控制点有起点(国道316)、孝南区规划、澴水河大桥、伍洛镇、倒店乡、云梦城市规划、安陆城市规划、福银(汉十)高速公路、洑水镇等。
项目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新建路段路基宽度24.5m,扩建路段路基宽度21.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沥青砼路面。
全线永久性占地4232亩,拆迁房屋面积74082m2,拆迁电力通讯1703根,全线设置桥梁6028.2m/13座,平面交叉48处,涵洞246道。
路基土石方总量265.8×104m3。
项目总投资为160948.71万元,估算建安费106173.44万元,平均每公里2112.88万元。
项目环境保护投资约2683.64万元,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1.67%。
推荐本项目的计划工期为3年,2012年1月开始建设,2014年12月建成通车。
1.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2.1自然环境拟建项目地处湖北省中部,项目所经区域海拔19~65.6米,主要为大洪山余脉的构造剥蚀堆积岗地区和河湖冲洪积平原区,区内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沿途地势较为平坦,起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