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十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8
《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十二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一、概念题1.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是指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
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2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l美元的全球同一贫困线。
2.实物收入(in-kind income)答: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所获得的收入。
如劳动者获得的实物报酬、自给性产品、来自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实物转移等。
3.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实物形式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实物转移又分为实物资本转移和实物经常转移。
前者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和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实物。
资本转移之外的其他以实物方式实现的所有转移称为实物经常转移。
其又分为实物社会转移和其他普通实物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单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以实物形式提供货物和服务。
实物社会转移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
除实物社会转移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均记录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中。
4.耐用品(durable goods)答:耐用品是指能够持续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货物。
耐用品既包括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又包括消费资料(如汽车、冰箱、电视机、家具等)。
5.功利主义(utilitarian)答:功利主义又称“边沁主义”,是指一种把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哲学,由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提出。
第一章P.164.a.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增加了。
如果政府规模是由其直接支出来衡量,这项法规不会直接导致政府支出的增加。
然而,这可能会导致较高的遵从成本,并在“规制预算”中得到体现。
b.这项法律可能不会增加政府支出,但遵从这些管制的高昂代价将会增加管制预算。
c.很难说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因为难以确定这一现象是反映了政府规模的扩大还是缩小。
一种可能是,GDP保持不变,而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减少;另一种可能是,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但增长的比率低于GDP同期增加的比率。
同时还应考虑同期联邦政府的信贷、规制活动以及州和地方的预算等。
d.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总体上可能并不改变。
如果联邦减少向州和地方政府的补助,联邦预算将要缩减。
然而,如果州和地方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抵消这一影响,把各级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规模并不会以想象的幅度缩减。
第二章P.327.利用相关软件可以得出结论:赤字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但仅仅5年的数据得到的检验结果并不可靠。
因为货币政策、经济活动的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率。
第三章P.494.a.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 UL+UA时,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斜率为-1的直线。
就整个社会而言,两人的效用对社会福利的边际贡献是相等的,即社会对二者的效用同等重视。
b. 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 UL+2UA时,社会无差异曲线是斜率为-2的直线。
这表明,与利维亚相比,社会两倍重视于奥古斯塔斯的效用。
c.结合效用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该种社会福利函数下的两种可能的最优解如下图所示。
ULUL8.当马克的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朱迪收入的边际效用时,社会福利最大化。
对已知条件中的两个效用函数求一阶导数,使MU M=MU J,则最大化条件为I J=4I M,因为固定收入是300美元,这意味着马克应该有60美元,朱迪应该有240美元,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10.a.错误。
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要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12.1复习笔记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1)国债的含义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以国家信誉为担保,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国债的产生与发展2.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1)国债的种类①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②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③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④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2)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①应债主体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实际上就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②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持有者是各应债主体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有国债的比例,又可称为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③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3)国债负担和限度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认购者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②政府负担,即债务人负担。
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③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
④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①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③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