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佳作欣赏1、2023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中国青年报曹林)小陈: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
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
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
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
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
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
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
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
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
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3.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安排和论证方法。
4.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5.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修改和润色。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观点。
3. 示范:以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例,讲解其结构安排和论证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论证能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幅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论证方法等内容。
2. 作文范文:提供一些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反馈法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讲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技巧。
3. 示范:以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例,展示其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让学生动手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的运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七种写法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
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讲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新人教新人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或提供关键词、诗句名言),呈现相关或相对的问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表达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一、“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
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外表感性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
[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做的是读懂任务。
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根底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要读懂标志性事件(或标语口号)、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决定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的关键。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1] (XXXX·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XXXX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XXXX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XXXX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XXXX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XXXX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XX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近任务驱动型作文紫阳县毛坝中学童立英授课目标:1.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的定义,掌握任务指令的详细内涵。
2.初步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资料的特点,基本掌握怎样审题立意。
3.初步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步骤,提高写作能力。
授课重、难点:1.掌握任务指令的详细内涵,初步学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2.初步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步骤。
授课过程:环节一:巧导入同学们认为这盖头下面终究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第一我想请大家帮我解决我生活中碰到的一个小难题。
我很喜欢吃零食,有一天我买了一盒薯片放在办公桌上,同事们看见了,有人劝我不要吃,因为吃了有害身体健康,也有人说想吃就吃,只需不经常吃也没事。
我坠入了迷惑中,终究吃仍是不吃呢?我想请同学们帮我决定决定,并说明原因。
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渺小型任务驱动型口头作文。
那么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呢?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同揭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盖头”,看看它终究长什么样。
环节二:明定义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是 2019 年高考出现的新式作文,是命题人存心识地在多角度资料中,给学生创立出情境,展现对峙性、并列性问题,并提出指令性任务,经过任务的指令,让考生能够围绕资料的内容及含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看法的一种作文方式。
(结合导入事例简要分析)与传统作文不同样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拥有必然的关闭性,写作目的与要求更明确更详细。
它重点察看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想能力。
请阅读下面资料,找出资料中的任务指令。
(任务指令:指资料中暗含的写作要求)示例:( 2019 年全国卷一)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不得已,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经过微博私信向警方检举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分,并将这起检举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惹起一些思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或提供关键词、诗句名言),呈现相关或相对的问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一、“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
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
[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做的是读懂任务。
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要读懂标志性事件(或标语口号)、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决定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的关键。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1]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明任务)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里要注意的是“联想”与“思考”。
“思考”针对的是2000年至2018年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遭受的巨大灾难,这些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针对的是2018年以后至2020年以及2035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你能想到什么。
②选好角度。
这意味着可写的角度很多,考生要斟酌权衡,比较筛选,选择最契合材料又最能写好的角度,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阐述。
如从宏观的角度,展现新世纪以来的18年间,我国在灾后重建(汶川大地震)、体育(北京奥运会)、科技(天宫一号)、基础建设或美丽乡村建设(公路“村村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微观的角度,通过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具体呈现新世纪以来国家的巨大变化,将个人成长的小细节、小事件与国家发展的大跨越、大事件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明确地告诉考生,是如今长大成人的18岁的“我们”给2035年(未来)的18岁青年写的一篇文章,而且是放在“时光瓶”中,等待18年后再阅读的。
这里就有了“谁写?”“写给谁?”“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内容?”等思考点。
第二步:思(审材料)首先要读懂材料。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我们从两个维度审视材料:第一个维度是“大我”——国家。
编年事件:人类迈进新千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
18年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勤劳勇敢,不忘初心,不断开拓创新,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以“……”为分界,前半部分是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后半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愿景。
第二个维度是“我”,即“世纪宝宝”,也就是在考场上写作的这一代人。
与“大我”呼应,“我们”1岁、8岁、13岁、17岁、18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5岁。
18岁以前,“我们”的成长与国家发展同步进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神圣感。
18岁以后,祖国发展的愿景要实现,离不开“我们”参与,这就必然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三步:立(定观点)基于以上的分析,写作这篇作文时应注意:①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
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
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②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
18岁的青春必须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③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同步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④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对未来的展望。
⑤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
立意角度示例:①从“大我”——国家和时代的角度出发,写新世纪中国发展、时代变迁,体现“世纪宝宝”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②从“小我”——“世纪宝宝”的角度出发,写自己或身边人的成长过程,呈现其背后的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
③从“大我”对“小我”的影响出发,聚焦某一大事,写时代与个人的密切关系。
■佳作赏评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读懂命题者设置的任务,包括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其次要把握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环节。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明任务)①数量限制。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键词”是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②内容驱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则是敲定了写作的方向——“作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
③对象设定。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写作的目的,这句话说明了“你向谁介绍中国”,也就是不能随便介绍,要“帮助”“读懂”。
④思维驱动。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注意将关键词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介绍的内容。
第二步:选、组、立(定观点)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组合的角度:①正向思考组合。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②对比思考组合。
如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历史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相联系,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象征的封闭文化与当下的“一带一路”象征的开放合作相互对照。
③批判思考组合。
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性,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佳作赏评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审题流程模板]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任务指令中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与选择,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3]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综合所给材料,可以看到三者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有立志、热爱、坚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神。
但三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即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小刘,酷爱摄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步: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较多,包括以下内容:风采人物评选;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团队,学术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绝活,变普通为完美,“大国工匠”;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美景,赢得赞叹,更具风采。
根据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小刘(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是立意的关键。
第三步:选择①更欣赏抓科技以强国的大李。
因为他具有“笃学敏思”的个人品质,具有“矢志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率领团队”的合作意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出了“破解科学之谜”“跻身学术前沿”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