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一日游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2
游曾国藩故居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补脊,直隶武定(今山西吕梁)人,清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作为曾国藩的故居,被誉为中国晚清文化的活化石,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地方。
曾国藩故居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珠山镇,建于清道光年间,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
故居占地约8000平方米,分为内、外两个院落,整个建筑布局上承袭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从外观来看,曾国藩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庄园式建筑,以红墙黛瓦为主,建筑风格恢弘大气。
故居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主体建筑为三开间的重檐歇山顶,主楼高大宏伟,庭院布局合理有序。
一进入曾国藩故居的大门,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庭院内种植着苍翠的花草树木,值得一提的是庭院中的凤凰木,树龄已有四百多年。
在这里漫步,仿佛时光倒退到了曾国藩的时代,可以感受到曾国藩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伟大精神和重视教育的情怀。
故居内部的陈设格调古朴典雅,展示了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
曾国藩的书房是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房内陈设有书架、书桌和座椅,仍然保留着他当年亲自选择的书籍和字画。
这些书籍和字画都充满了古代文化的气息,给人以一种清静、安宁的感觉。
在曾国藩故居内还有一处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曾国藩的祖坟。
祖坟位于故居的后方,是一处非常庄重和肃穆的地方。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和祭祀,他个人的追求和家族的使命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故居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代器物。
这些文献和器物记录了曾国藩一生的事迹和成就,对于研究曾国藩的思想和晚清历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故居内的展览馆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文献和器物,并了解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教育的贡献。
曾国藩故居介绍作文
曾国藩的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四合院落。
现在,我们可以参观曾国藩故居。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像,上面描绘着曾国藩小时候的形象。
画像下面是一排整齐的椅子,人们坐在椅子上,聆听着曾国藩讲课。
门两边分别是两副对联:“惟勤惟俭,读书养性”、“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大门上面挂着一块牌匾——“曾
国藩故居”。
进入大厅,左边是曾国藩的卧室、书房、厨房和佣人居住的地方;右边是他平时读书、练字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他用来练习书法的书桌上有一把大烟枪。
在客厅里摆着一张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字伯涵)、曾国华(字季华)等人的合照。
曾氏家族六兄
弟中,他排行第五,人称“曾四长”。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往前走,就来到了二进院。
二进院是曾国藩晚年住过的地方。
院中间是曾国藩曾经读书和写字的地方;左右两侧是曾氏兄弟和下人居住的地方;后院是客厅和厨房等公共场所。
—— 1 —1 —。
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一)11月23日,我参观了曾国藩故居、唐群英故居、岳北农工会。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白玉堂,堂前的一个“帅”字吸引了所有游客的眼球,湘军统帅真的很“帅气”。
曾国藩故居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修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坐南朝北,砖木结构,覆小青瓦,四合院形制,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
为典型的轴对称、回廊式侯府建筑群。
故居建筑规模宏大虽令人称羡,但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其人更令人称奇,一个生长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又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全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下取得功名,踏上仕途,并官居一品。
这一切都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秘密。
曾国藩,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以勤俭廉劳,不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礼治为先,提出“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八本”,和“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宝”及“勤、俭、孝、友”“四字诀”等系列家教理论,集中国古今家教思想之大成,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曾氏后人。
这一理论对当今社会涉及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遗存的《曾国藩家书》更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家书内容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曾国藩故居介绍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酷的地方——曾国藩故居。
你要是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一路走过去,突然就会看到一片大气又有点古朴的建筑群,那就是曾国藩故居啦,它还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富厚堂。
刚到门口,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门两边的对联啊,字写得那叫一个苍劲有力,就像武林高手在比划着绝世武功一样。
走进院子里,好家伙,那可真是大得很呢!像一个小型的迷宫,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古代的大家族画卷里。
这些建筑的风格特别传统,飞檐翘角的,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鸟儿。
那屋顶上的瓦片,一块挨着一块,整整齐齐的,好像在接受着岁月的检阅。
再看看屋里的布置,简单又透着文雅。
桌椅板凳虽然不是那种超级华丽的,但是却有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想象一下,曾国藩当年就坐在这些桌椅前,读书写字,思考着天下大事,那场面是不是还挺酷的?墙上还挂着一些字画,虽然咱可能不是啥专业的鉴赏家,但是就看着那些笔墨在纸上舞动,也能感觉到满满的文化气息。
说到曾国藩,这个故居里到处都有他的影子。
比如说他的书房,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我就想啊,当年他肯定是个超级学霸,整天就在这个小天地里埋头苦读,把那些经典都翻了个遍。
说不定那些书都被他翻得“直喊累”呢。
故居的周围环境也是美得不像话。
有郁郁葱葱的大树,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家园。
还有那小花小草,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的,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走在其间,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当年曾国藩在这里踱步思考的样子。
这里还有很多关于曾国藩家族的故事。
据说他们家族很重视教育,所以才出了曾国藩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而且他们家族的家风很严,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尺子,规范着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言行。
总的来说,曾国藩故居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不管你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单纯想感受一下古代大家族的氛围,来这儿走一趟,绝对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
游曾国藩故居曾国藩,字文谦,号楚臣,江苏丹徒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教育家、文化名人。
曾国藩故居位于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5.7亩。
整个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即内院、中院和外院。
内院是曾国藩的家庭起居区,也是整座建筑群的核心。
这里有曾国藩的住宅、家族祠堂和花园等。
曾国藩的住宅是一座两层砖石结构的楼房,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住宅平面呈"户"字形,有东、中、西三个部分。
东部是曾国藩的起居室和书房,中部是客厅和起居室,西部是家族祠堂。
这座住宅保存完好,展示了曾国藩当年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
中院是曾国藩的办公区,也是他处理政务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中院有一座三进式的宅院,宅门上方悬挂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形象地表达了曾国藩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志。
院中建有一座小型山石园,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四季景色怡人,给人以清静和宁神之感。
外院是曾国藩的军事训练和娱乐活动场所。
这里有一座练武场,是曾国藩及其门下子弟进行军事训练的地方。
场边有几座凉亭,供人休息和观看。
外院还有一座假山和一片花坛,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
曾国藩故居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群,更是塑造了曾国藩形象和家族地位的重要场所。
整个建筑群体现了曾国藩"勤学、守礼、勇毅、忠诚"的家训和家族的家风。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曾国藩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氛围,了解他的世家背景和教育理念。
曾国藩的故居在民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幸好经过修复和保护,现已对外开放。
游客可以参观内院、中院和外院,欣赏曾国藩的住宅和办公场所,了解他的一生事迹和贡献。
也可以领略到古建筑的精美和古人的生活方式。
曾国藩故居是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曾国藩故居,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曾国藩故居作文600字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湘乡派”创立者,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
怀着对曾国藩的敬仰,我们来到了他的故居。
刚进曾国藩故里,就被眼前一望无际的荷花惊呆了,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让人驻足惊叹。
顺着曲曲折折的荷田小道,我们几个小朋友边吹泡泡,边赏风景,其他游客却把我们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一面硕大的“帅”字旗下,仰望这庄严的旌旗,看着那醒目的“帅”字,我思绪万千,浮想着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当年带兵打仗,叱咤风云的场景。
绕过半月形的大型荷塘,我们从悬挂着“毅勇侯第”的大门口进入院内,这里宽敞明亮、前坪后屋,另有一番天地:古色古香的青砖碧瓦房屋一字排开,像列队的士兵等待我们的到来,两边沿中轴线对称。
听说这座侯府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乡间侯府。
跟着导游穿行在曾国藩和他家人曾居住过的各个屋子里,看到了皇帝亲笔赐予的“勋高柱石”的牌匾,毛泽东及蒋中正的题词,这些先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还看到了曾国藩写的家书,明白了他们家族百年长盛的原因;听着导游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地讲述往事,我和游客们都啧啧称赞;想着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轶事,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向他学习,几个小朋友的手握得紧紧的。
我怀着崇敬之情端详着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幅画,每一个字。
仿佛看到了曾国藩老先生在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曾国藩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一)11月23日,我参观了曾国藩故居、唐群英故居、岳北农工会。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白玉堂,堂前的一个“帅”字吸引了所有游客的眼球,湘军统帅真的很“帅气”。
曾国藩故居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修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坐南朝北,砖木结构,覆小青瓦,四合院形制,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
为典型的轴对称、回廊式侯府建筑群。
故居建筑规模宏大虽令人称羡,但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其人更令人称奇,一个生长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又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全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下取得功名,踏上仕途,并官居一品。
这一切都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秘密。
曾国藩,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以勤俭廉劳,不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礼治为先,提出“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八本”,和“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宝”及“勤、俭、孝、友”“四字诀”等系列家教理论,集中国古今家教思想之大成,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曾氏后人。
这一理论对当今社会涉及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遗存的《曾国藩家书》更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家书内容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访国藩故居,思曾氏智慧李鹏翔一直以来,曾国藩这个人我都有所印象。
这一位晚清重臣,一位成功的智者。
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过他。
自大三以来,系里面开设了湘中历史人物这样一门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曾国藩。
此次前去曾国藩故居,又让我更加认识这位传奇而伟大的“曾家人”。
前不久我随班级前去曾国藩故居。
秋风细雨,不免有些凉意,我们草草吃过早饭,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双峰县荷叶镇,来到曾国藩故居。
下车时已是秋风瑟瑟,细雨绵绵。
我们从曾国藩故居的“宅西门”进入,脚下是一条有两三米宽用石头铺成的路,左面是高高的白色院墙,右面是一大片已枯萎的荷花残叶,不免让人有点伤感。
听朋友讲我们来的时节不对,六七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也是极好看的,而九十月来此也就能看见“残枝枯叶,倒影斜山”了。
听他这么一说,更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那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门进入,只见一个有几亩面积大的草坪庭院,四周满是一层高的房屋,衬托出了庭院的宽大,也彰显出了曾国藩博大的胸襟与不凡的气质。
庭院的一侧有一个小山坡,长满了树龄有二三百年的香樟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站在坡顶放眼远眺,只见一面“帅”字大旗迎风飘动,宛如曾国藩在训练成百上千的湘军;接着从东面下坡,看见一栋有二层高砖木结构的楼屋,听导游讲这里曾国藩在家为母守孝时居住之所。
在房子正门挂着曾国藩亲书“思云馆”。
继续向下走又回到了之前的庭院——富厚堂。
虽说游览故居的工作结束了,但是颇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想这古宅的其中一定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
我之前说过,最初我了解曾国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智者。
曾国藩是一个好儿子,能宽父母心;他是一个好哥哥,能教导照顾弟弟妹妹。
曾国藩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之间渐渐疏远的社会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读读。
俗话说“贵不过两代,,富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几乎代代出英杰,出现了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官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优秀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
记曾国藩故居之行我很早就萌生了去曾国藩故居的想法,这个暑假刚好在娄底实习,就把这个想法写进了计划。
为了对曾国藩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不仅从网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还专门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曾国藩全典》仔细研读。
作为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除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争议,曾国藩可称千古第一完人。
然而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成就了自己,更在于他不遗余力通过家书家训缔造了长盛不衰的曾国藩家族。
从网上、书本上了解到的曾国藩可能不够立体,所以我安排了这次的曾国藩故居之行。
也为了能深刻记住这次很有意义的旅行,为了让身边的人对曾国藩有更多认识,为了我们能有更深入更真诚的交流,我写下了这篇杂文。
这次的旅行,我是一个人——孤独而有很多思考。
闭上眼,马上进入我脑海的是人,一个个旅行中的人,特别是那么几个人。
他们带给我很美好的故事,感动,深思,温暖,畅快。
我于26号下午从娄底市坐汽车出发前往双峰荷叶镇曾国藩故居,沿路观光。
2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下车走了不远就到了曾国藩故居,把故居周围转了一圈就回到镇上去找吃饭和住宿的地方,时间晚了,打算第二天早上才买票进去仔细参观。
正当我拍照时,一个小女孩过来问我买不买一种小果子(5元/10元的),叫我叔叔,用恳求的眼神看着我,我铁了心说不买,她再三恳求,我把口袋里仅有的5毛钱给了她说这样可不可以,她坚决不受,还是劝我买。
看她的眼神,我明白了一点什么,对她说5毛钱买一颗小果子可以吧,她犹豫了一下,说给我两颗吧。
我是属于穷游那种,兜里没钱,连吃饭住宿坐车都要精打细算,能走坚决不打车,也是无奈,要不然一定会买她一袋小果子的。
不过这个小女孩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的是思想很纯净、有原则。
回到镇上,走路转了大半个镇子都没有找到合适、便宜的旅社。
不时有人在我身旁按喇叭问我要不要坐(摩托)车,我不断挥手拒绝,你们工作不易,我也如此啊。
我想要自己按需求去找住宿的地方,顺便也转转这个镇子,发现很多店的名字都跟曾国藩有关联。
曾国藩故居一日游作文800字
娄底地区的景点有很多,比如新化的梅山龙宫、冷水江的波月洞、涟源的湄江风景区,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唯独双峰的曾国藩故居还没去过。
国庆节到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参观了曾国藩故居。
10月2日早晨,爸爸妈妈和我从娄底出发,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池荷叶,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香气四溢。
走过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是绿油油的草地,我们来到了富厚堂。
一进正堂,神龛上写着“石柱高勋”,导游说古时候的字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念的,所以应该念做“勋高柱石”,这是曾国藩60岁生日时皇帝赐给他的。
对面墙上挂着“肃雍和鸣”的匾,是曾国藩自己书写的,笔力刚劲有力。
从正堂往左走,可以看到蒋中正和毛泽东的题词,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国藩的敬佩之情。
再往左走,有曾国藩写的家书和百年家族的兴盛史。
走到大厅,我们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匾,上面写着“笃亲锡祜”,它的意思是要我们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上天就会赐予我们幸福的。
穿过大厅,我们来到无慢室。
无慢室是曾国藩接待客人的地方,他告诉家人不要怠慢别人。
最左边是藏书楼。
藏书楼里的吊书筐很有趣。
一个竹筐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吊在半空,拉动绳索,竹筐可以从一楼升到二楼,这个竹筐是为了方便搬运书本的。
曾国藩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从左侧出来,穿过绿树成荫的后山,我们来到了思云馆。
思云馆是一栋独立的房子。
曾国藩曾作了一幅对联挂在大门的两边,有“望云思亲”的意思。
站在门口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面大大的“帅”旗悬挂半空,一阵风吹过,“帅”旗迎风翩翩起舞。
从思云馆下来,我们实在太累了,就在水上凉亭休息。
那里柳树成荫,凉风习习,芙蓉花盛开,正是休息的好地方。
我们最后来到了富厚堂的右侧,参观了富厚讲堂。
富厚讲堂的门虚掩着,我们推门进去,里面摆满了靠椅,墙上挂着一幅竹子画,这里是用来宣传曾国藩精神的地方。
穿过富厚讲堂,我们来到了欧阳夫人的卧室。
卧室非常简单,里面放着木床、木桌,蚊帐上布满了灰尘……
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真是耐人寻味,意义深远,让我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