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241.75 KB
- 文档页数:22
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编码:130200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1、教学目标:(1)学历和职业技术等级:学生毕业获得中专毕业证,并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文化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基础、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基础知识。
(3)思想品德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必需的旅游管理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能从事导游、旅行社和酒店管理等工作的中级服务与管理人才。
2、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宾馆、旅游景点等行业从事导游和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及要求①、文化基础知识②、计算机应用知识③、掌握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工作。
④、掌握饭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⑤、掌握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⑥、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⑦、掌握与导游相关的职业道德、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
⑧、了解旅游服务与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及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汉语和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②、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
③、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
④、具有胜任客房服务和客房部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
⑤、具有胜任餐饮服务和餐饮部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
⑥、具有胜任前厅服务和前厅部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
⑦、具有导游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
⑧、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⑨、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1、语文(192学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导游业务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原则和职责。
(2)掌握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
(3)了解旅游团队的接待流程和服务规范。
2、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旅游团队的接待工作,包括接团、带团、送团等环节。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处理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
(3)能够熟练运用导游讲解技巧,为游客提供生动、有趣、富有文化内涵的讲解服务。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导游服务概述(1)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2)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和作用(3)导游服务的原则和职业道德2、导游人员(1)导游人员的概念和分类(2)导游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3)导游人员的培训与管理3、团队旅游接待业务(1)旅游团队的构成和特点(2)旅游团队的接待流程和服务规范(3)旅游团队的组织和协调4、散客旅游接待业务(1)散客旅游的概念和特点(2)散客旅游的接待流程和服务规范(3)散客旅游的市场营销和推广5、导游讲解服务(1)导游讲解的原则和方法(2)导游讲解的技巧和艺术(3)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讲解要点6、旅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1)旅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2)旅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3)旅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7、导游服务相关知识(1)旅游交通知识(2)旅游住宿知识(3)旅游餐饮知识(4)旅游购物知识(5)旅游娱乐知识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系统传授导游业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对导游服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导游服务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实训通过模拟旅游团队的接待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导游服务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一、导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的中职学生而设计的。
本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旅游行业中的相关岗位工作。
本文将介绍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内容和培养目标。
二、专业概述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的中职学生为目标的专业。
该专业涵盖了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学习旅游服务技术、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策划等课程,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2. 培养学生具备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和营销活动。
3. 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管理旅游项目和团队。
4. 培养学生具备旅游规划和开发能力,能够参与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工作。
四、教学内容1. 旅游服务技术:包括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服务沟通技巧、旅游服务案例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优质的旅游服务能力。
2. 旅游市场营销:包括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推广策划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和推广的能力。
3. 旅游管理:包括旅游企业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团队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和组织能力。
4. 旅游规划与开发: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评估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旅游规划和开发能力。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能力。
3. 项目实践:通过开展旅游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 Spot service and management考核方式:考查课程代码: 08开课学期:秋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概论 2学时(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难点: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教学计划模板9篇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旅游业是本世纪一新兴产业,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特别是现代旅游服务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旅游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导游服务,了解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与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促进同学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该课程学习,将为同学们进入旅游服务行业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当今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了解导游服务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导游讲解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牢固掌握导游服务规范和及导游的基本技能。
2、掌握导游服务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情况分析11级旅游管理班学生14人, 以女生为主。
本班学生在以前两学期学过了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对旅游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因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及实践操作,因此,对于导游服务的理论教学认可度不强,兴趣有待提升,部分同学的思想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因此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纠正学生错误的看法、提升学生基本素质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本学期将通过生活点滴、学习过程,以理论结合实践,讲授配合实操等方法提升学员素质与认识。
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
2、进行模拟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在教学课堂中模拟导游场景,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导游基础知识”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实训性教学课程,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掌握导游服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能通过各项实训操作,提升个人综合管理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管理方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晓旅游企业基本管理原理,导游理论丰富,导游技能娴熟,胜任出入境领队与国内外导游工作等相关岗位,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就业岗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胜任全陪、地陪、外联、计调等工作岗位,具体岗位群为:旅行社门市部、导游部、市场部、计调部以及景区接待工作。
(二)基本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有理想、懂政策、有法律意识,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勤奋上进。
2、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民俗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意志坚定、应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身心健康.4、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遵守行业有关规范。
(三)知识结构1、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熟悉旅游网站管理与维护的一般技术;2、熟悉并胜任常规旅游英语导游工作;3、掌握旅行社运作规程,熟悉各大旅游线路,拥有比较宽广的导游基础知识,语言流畅、解说流利、表述生动、服务规范;4、掌握旅游应用文以及信函的协作与表达知识;5、熟练掌握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为客人提供服务的知识和技能;6、掌握旅游企业各部门管理理论知识,具备旅游企业基层管理能力;7、熟练掌握旅游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旅游景区等基本知识;8、熟练掌握导游业务知识,熟悉旅游相关法规,考取旅游导游证书或其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具备导游资格;9、掌握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决策、购买等知识;10、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产品定价、营销推广、竞争策略等市场营销知识;11、具备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各种必备知识。
(四)职业能力结构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团队合作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作风和健康的体魄;2、能利用外语进行日常服务对话,比较熟练地处理英语商务函件;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熟悉旅游网站管理与维护的一般技术。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社会旅游酒店业管理、服务、建设一线急需的职业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
2、以人为本,面向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继续深造与终身学习的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适应社会工作、生活及学习的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管理能力。
3、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方案。
4、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原则,设计出“重实践教学、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具有鲜明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
二、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能适应各用人单位对旅游与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法规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讲究卫生,心身健康,人格健全。
2、具有一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协作。
4、掌握酒店管理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与前厅的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技能。
通过一体化教学和顶岗实习,动手能力强,专业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娴熟。
5、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继续学习和业务拓展与创新的能力。
本方案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学体系的“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及“校、企合作”的特点。
根据旅游与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以本专业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
三、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了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熟悉旅游服务、酒店服务、会展、休闲及其管理工作,能胜任旅游行业、酒店行业的服务、接待、带团管理等工作需要的中等应用型、复合型、以及技能型专业人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做好专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确定学生第3年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下厂实习1年,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准员工的角色转换。
按照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组织学生下企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二、实习目的1、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将顶岗实习与自身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荣,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2、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在艰苦条件下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思想准备,以辛勤劳动为荣。
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3、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个人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中,从而形成工作过程知识。
4、以思想建设、行为建设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安全意识。
注重仪容仪表,遵纪守法,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和教育;诚实守信,充分意识到自己在顶岗实习中的责任,加强与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交流和沟通,尽快融入到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中。
5、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精神。
工作中团结互助,注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互助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倡导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互帮互促,共同提高。
三、顶岗实习安排1、实习时间:每年7月15日至次年6月30日。
2、实习单位:上海虹桥宾馆、上海兴国宾馆、上海古象大酒店、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等企业。
四、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分为职业综合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训练两个部分组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优化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本专业以培养面向旅游、饭店、会展、休闲等企事业单位,具备导游资格、具有中级服务员劳动职业资格的四、五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以及星级饭店的主管领班为目标。
旨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改革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综合功能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德育优先,技能为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培养特色:本专业学生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既能在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和基层管理工作,也能在旅游饭店、会展公司、展览公司、展览馆、装饰装潢公司从事一线接待服务、展览、会议接待、随团活动等业务及基层管理工作。
四、主要课程:旅游基础英语、礼貌礼节、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旅游地理、主管领班管理技能训练等。
五、主要技能:掌握导游和饭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旅行社导游员带团能力,具备旅游饭店、会展一线服务接待能力,具备良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和基层管理技能和技巧.六、就业去向:景区导游、旅行社、旅游管理公司、旅游饭店、企事业单位的接待工作七、实训室建设意义和必要性:实训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建立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新体系。
真正从传授知识转化到能力培养。
旅游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实训室建设尤显重要.八、实训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为了满足旅游专业不同专业技能的需要建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提供校内实践条件,形成高素质的实训管理队伍和完善的校内实训实习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建设拥有设备基本完善的“客房、餐饮技能训练室"“多媒体导游训练室”.如:需要餐饮中餐、西餐宴会摆台的整套餐具三套,设备完善的客房,大屏幕、投影仪、投影工作台,网线。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旅游服务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如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等。
现在旅游业发展迅速,所需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
为了培养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够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人才,能够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变化。
3.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人才,能够与各类人员有效地进行合作。
4.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够遵循行业的规范和伦理。
二、培养方案:1.理论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如旅游规划原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等。
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一方面,学生可以参加实地考察,了解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流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实习,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需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方法。
学生可以模拟创业过程,提出自己的创新项目,并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
4.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需进行团队合作项目。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践项目,从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5.职业道德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需开设职业伦理课程。
学生可以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学会遵循行业规范,尊重客户和同事,维护行业的声誉。
三、实施措施:1.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