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57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课题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授课班级 初二4班教学用时1课时授课时间3月22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突破措施 学生自学讨论结合教学方法 探究性和问题意识教学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堂类型新授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音像资料还需进一步整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请同学看展示的图学生准备: 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片,来猜一下,这是哪两座城市。
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幕幕历史的画卷,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新授:画卷一:沧桑的历史(展示)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1)(展示香港被侵占示意图)学生交流,回答出相关史实后,教师通过展示简单说明过程。
(2)(展示澳门示意图)了解澳门问题和哪个国家有关。
教师出示葡占澳门过程。
(3)提出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为理解后面祖国强大,实现港澳回归,埋下伏笔。
】师:多灾多难的祖国母亲,眼含泪水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离她而去。
同学们,你们想到哪一首诗歌倾诉了对祖国母亲的怀念?(生答《七子之歌》)(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歌曲,先酝酿再跟唱。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课程中,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史背景、回归过程以及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回归后两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难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和影响,理解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引入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教师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研究报告。
2.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本课主要研究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包括“一国两制”的构想、回归的经过以及历史意义等问题。
这段历史发生在学生出生之前,因此学生对其历史根源不是很清楚,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也比较陌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采用自主研究、阅读史料、课堂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并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然后介绍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曾经遭受的屈辱历史以及面对列强严酷的殖民统治,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一国两制”构想的相关问题,如提出者、含义、实施前提和目的等。
通过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最后,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回归是如何顺利实现的。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等基础知识,增强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一: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讨论二: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讨论三:从香港和澳门被割占到顺利回归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归纳总结: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材料总结归纳,积极思考并提高了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意识到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本课的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升华,巩固了新知识。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板书的规范和清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也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以此激发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中国怀抱的?2.“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新课导入】(情景式导入)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讲述: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即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比作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眷眷的情谊。
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其中二子——香港、澳门的回归。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活动一出示图片,思考:(1)请分别归纳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过程。
答案提示: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
至此,香港问题形成。
②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浸水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从此,我们丧失了对澳门的主权。
(2)近代香港、澳门遭遇“噩梦”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清政府腐败。
第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手写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谈判历程;“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回归历程,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国家统一大业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让学生简要介绍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谈判历程。
(3)“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立一个情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中方谈判代表,如何在中英、中葡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4. 例题讲解以1997年香港回归为例,分析“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澳门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探讨“一国两制”政策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强调香港、澳门回归对国家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 内容:(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2)中英、中葡谈判历程(3)“一国两制”政策及其成功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2)谈谈你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
(3)分析香港、澳门回归对国家统一大业的贡献。
2. 答案:(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历史原因,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香港、澳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属于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对于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掌握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演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回归过程和政策演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港、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3课,讲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视频、文字材料、图片学习运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澳门》提问:歌词中的“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MACAU”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政策?(二)讲授新课1、香港的由来:播放香港问题由来的视频这节课学习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那么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回归,之前是怎么丢失的呢?我们来观看香港问题由来的视频回答这些问题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一区;1898年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
2、澳门问题的由来:显示澳门地图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澳门定居权,后面先后占领氹仔岛和路环岛。
3、提问:假如你是港澳居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4、讨论: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么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武力解决、和平解决5、和平解决符合祖国大陆和香港的发展,邓小平找到了一种和平解决的创新方法,提出了一个什么政策?一国两制6、请学生找出“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出发点、基本含义、意义和前提7、讲述“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8、香港回归:播放中英谈判的视频。
提问邓小平谈判为什么会有这个底气?1978年,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以及我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认识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
2.史料和图片: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方便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目标】1.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3.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学习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学习过程】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综合国力增强。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 1997 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 年12月20日对澳门复行使主权。
5.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合作探究1、说说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原因:①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④全国人民的支持(2)、启示:①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②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现在除了台湾,“七子”都回归了母亲的怀抱,对于台湾,我国政府作了许多努力。
讨论: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1)我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2)原因: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③祖国大陆经过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④“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三、练习巩固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A.台湾B.香港C.澳门D.威海卫2.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A.1984年、1987年B.1997年、1998年C.1996年、1997年D.1997年、1999年3.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实验中学石国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
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
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新课探究】
一、屈辱的过往
过渡:有过失去才会叫回归,那历史上港澳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呢?
(展示《沧桑回顾》课件,介绍港澳被侵占历程)
过渡: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这个耻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香港、澳门早日回归。
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现在我们来看其中的两首。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香港》(请一学生带领朗读)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澳门》(学生聆听歌曲)
过渡: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他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侵凌,渴望
重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二、创新的构想
过渡:香港、澳门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提问: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结果?
过渡: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必须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小讨论: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怎样?怎样才能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呢?
过渡: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回归的喜悦
过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创造了条件。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香港回归时机日益成熟。
中英之间就主权问题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谈判历程。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坦率的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2年9月24日)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在收回香港问题上的态度如何?
2.在这一态度的指引下,中国与英国展开谈判,结果如何?
3.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共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我会议上的讲话》
(1984年10月22日)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2.香港问题的解决对解决澳门问题有什么影响?澳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录象,一起感受香港、澳门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集体朗读: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同意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前景的展望
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强占了,骨肉分离了;百年后,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归祖国
母亲的怀抱。
中国人民终于雪洗了百年的耻辱,扬眉吐气了。
今昔对比,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
【课堂小结】
香港和澳门如今已经回归了,但是,台湾至今仍然与大陆隔海相望。
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们希望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台湾也能回归祖国的怀抱,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大团结。
板书设计:
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屈辱的过往
二创新的构想
三回归的喜悦
四前景的展望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