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7
解析“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理念摘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来到中国,在千千万万个教师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组织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技能。
本文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解析“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理念。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 培训理念正确定位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国引进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来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该培训的目的是:使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科教师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与学;使教师初步掌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使教师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
近几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开展得红红火火,但培训者必须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理念有正确的定位。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方便快捷的Internet,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学生的知识不再仅仅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得。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使教学环境成为信息对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且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以跟上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理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教材成为教学的主宰;教师的教成为钻研教材内容,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只能是围绕着感知、理解、记忆教材展开,最终导致教学过程封闭、僵化、死板。
最后,教师成为“讲师”,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折射出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鲜明的特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本”,教材仅仅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载体。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大型的国际性教师培训项目,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英特尔教育创新”行动的一部分,旨在推动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目标是在3年内,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挑选并培训40万名一线授课教师。
但这个教师培训项目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培训,更注重给学科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使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不只是制作教学课件,为教师服务,而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现有课程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习内容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在周斌老师的指导下,我制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单元计划,制作符合单元计划的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的范例及其评价工具;在宽松的气氛中与同行进行讨论、交流;并不断地修改、完善单元计划及评价工具。
二、学习收获经过几天的培训,使我对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技术、教育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受培训后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不仅学会了制定单元计划而且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多次的、多种手段的课堂讲座和交流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认识。
1、我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更新。
在今后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研究所学的知识的来源和结论,不能被传统的教学内容所约束,学生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内,拘泥于某一门学科,而是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多种知识相综合。
课堂教学首先涉及到的应是通过何种手段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是将教科书上的现成答案,即教科书上的内容原原本本的灌输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答案的权利。
建构主义的先驱者皮亚杰就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进行学习,最好是自己找到和发明自己的答案,如果每样事情都教给学生,就会妨碍他发明。
英特尔未来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英特尔(Intel)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和革新。
近年来,英特尔围绕着“未来教育”这个主题,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教育领域的创新项目和解决方案,同时也积极推动数字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本文将对英特尔未来教育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概念与价值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指基于科技的教育变革,旨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优化教育品质并提升学术成果。
行业内普遍认为,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三大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英特尔未来教育通过科技的应用,让教育师生及各种教育机构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教育的创新和革新。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未来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1. 个性化:未来教育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就感。
2. 效率:未来教育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效率的提升,例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全面和深入学习。
3. 全球化:未来教育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全球化。
学生和教师可以共享全球各地的知识和资源,加速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认知。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相关项目和解决方案为了推广未来教育的理念,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并参与了一系列相关的项目和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学习平台儿童学习平台是英特尔推出的一款专为6-12岁儿童设计的学习软件,以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为儿童提供全面的科学、数学和社交教育。
通过该平台,孩子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科学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够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个项目的推出、持续的发展,有效的预示了一个“新拓展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优势摘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带来的新鲜的视觉和开放的视野。
不论给予教师的,还是给予学生的,都是全面的知识覆盖和心理覆盖,使他们再一次把精力集中到新的感觉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实现独立的自我。
本文分析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优势。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中国的基础教育,不管有着怎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或是怎样沉重的历史包袱:不管在半个世纪来做了多少旨在改革的努力亦或是走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它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国际现代教育同步发展的轨道。
熟悉“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人们对此都会有颇多的感受:一种直觉告诉我们,“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我们的(不仅是)基础教育带来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对于教师来讲,我们要感谢“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创造的先进工作平台,它让我们有机会接受科技带来的进步,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变得善于与学生一道交流那些远远超出课本的东西。
从此之后,教学工作中也多了几许浪漫的写意——更加关注学生所提问题的意识,强调为学生学习搭建的学习支架的全面合理性。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未来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伙伴们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在对此单元计划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把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而教师汇总班级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后。
总会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今后研究的中心,根据学生的探究需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单元计划模板……如此形成师生互动沟通的良性循环。
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教,是未来教育的精髓——学生是问题的发现人,学生是疑问的解决人,学生是演示的操作人,学生是作品的创作人,学生是作品的剖析人。
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协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指导,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真正的实践者、探究者、总结者。
第一讲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简介一、英特尔英特尔是Intel公司的中文名。
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创新、开发技术、产品和计划领域领先厂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产品的领先厂商。
创立于1968年,具有40多年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地位。
自成立以来,英特尔持续不懈的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科技极限。
特别是自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后,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因特网等IT产业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今天数字经济正引导信息产业朝着计算与通讯以及3G融合的方向迅速发展。
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他将致力于整合公司的一切资源,推动基于英特尔产品的完全技术平台开发的策略,将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5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评为“全球百佳最具持续性发展的企业”之一。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背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英特尔ACE(Applying Computers in Education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项目的更新项目。
它帮助全世界无论是职前还是在职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促进21世纪技能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开展。
项目背景:在1998 年和1999 年,英特尔ACE 项目在有英特尔公司主要机构设施的社区以及英特尔积极参与支持公立学校的社区培训了超过3300 名教师。
英特尔的ACE 项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项目的参与者做出了2300 多份教案,这些教案都很好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与教学之中。
同时,在各个培训点95% 以上的参与者报告他们学到了新的可以直接使学生受益的技能。
在ACE 项目的基础上,英特尔公司开发了这套新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标准课程。
2000 年初,英特尔公司宣布在全球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计划在全球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实现科学、数学以及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旨在帮助今天的老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应对明天的挑战(帮助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创造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当时计划到2003 年全球共培训100 万名中小学一线教师,这个目标已经于2003 年6 月实现。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介绍一、“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和北京成为该项目在中国的首先试行地区二、培训目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扩展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的目的”;“使教师们知道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培训内容:该培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上高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和教师能通过利用现代科学通讯技术、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强调动手操作练习、创作每个课程单元教案和评价工具,并符合地方和中央的学术和技术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掌握和使用技术的机会;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参加交流、解决问题。
从整个内容来看,这个培训课程符合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培训过程: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在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的、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完整单元计划;让教师能带着“技术产品”回到学校,并能使这个技术产品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班级学业水准,达到重要的学习目标。
完整的单元计划包括:与教学大纲相符的单元计划(Unit Plan);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及多媒体评价工具;学生网站范例及网站评价工具;单元计划支持材料,如教师演示文稿、新闻稿及网站等。
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做中学”。
在主体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凝聚、汇集知识技能等腰速。
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又以“经验包”的形式留在人的脑子里。
在这个“经验包”里,至少有这样五个方面的“经验”:经过使用,被验证过得“知识”;经过实际应用,更加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新的“知识”“方法”“技巧”;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与问题相伴的“情境”的记忆。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特点分析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是一个由Intel公司提供资助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获得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
在我国,将有四万多名教师参加培训。
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此项目已在我国北京和上海先行启动,随后将扩展到其他省市。
本人有幸参与此项培训工作,并被聘为项目专家组组长,参加了课程的本地化和培训骨干教师的工作。
本文首先介绍项目的性质,接着剖析课程的特点,最后讨论课程本地化问题。
一、项目性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性质可概括为全球性、公益性、合作性和扩散性。
全球性:该项目将涉及20多个国家与地区,计划培训四十万名教师。
目前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国家与地区有中国、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爱尔兰、德国、法国、哥斯达黎加等。
公益性:该项目采取非商业运作模式,与公司的商业行为脱钩,带有公益性质。
当然,这样的活动会极大地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最终促进公司的商务发展,无疑是高明之举。
合作性:该项目强调与政府合作的,接受参与国政府的指导,因为教师培训通常涉及准入性问题。
在我国,此项目是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上海,市教委主任副主任张民生同志亲自策划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工作。
瀑布式:该项目采取瀑布式培训结构,首先由专家培训少量骨干教师,然后由骨干教师执教去培训主讲教师,最后由主讲教师培训基层学科教师,如此形成快速扩散的培训体系。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构。
二、课程特点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模块化结构整个课程分为10个模块,总共40小时课堂教学加上20小时回家作业。
这些模块标题为:(一)课程概述,准备单元计划;(二)为单元计划查找资源;(三)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四)创建学生出版物;(五)准备教师支持材料;(六)创建学生网站;(七)建立单元计划支持材料;(八)整合单元计划;(九)评价单元计划;(十)建立单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