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课件3湘美版(1)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5
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多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异同进行简要的表述。
3、能够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差异进行归纳总结。
重点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是这种绘画风格最为极致的一种追求与表现。
极其崇尚素描的安格尔,在笔下塑造的形象已经极为逼真。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背景下产生的。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二、欣赏与比较1、学生欣赏印象派的作品与印象派前的作品。
印象派前的作品《牧羊女》米勒法国《奥尔南的少女》库尔贝法国《森林风》雷斯达尔荷兰印象派的作品《农家女》毕沙罗法国《阿戎堆的桥》莫奈《布吉瓦尔的塞纳河》西斯莱法国2、观察比较印象派的作品与印象派前的作品印象派前的作品:棕褐色调明暗突出无笔触感画面厚重印象派的作品:色彩绚丽阳光感强笔触明显画面轻松与古典绘画传统相比,而是更注重画面色彩的丰富多变,印象派画家对于造型的精准似乎并不在意。
不难发现,印象派画面上笔触开始明显起来,除了明暗的变化,色彩的更多变化越来越凸显在画面中。
三、探究与学习印象派的艺术特点⑴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⑵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⑶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四、学习活动比较米勒的《牧羊女》和毕沙罗的《农家女》,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说一说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第2 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多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
2、能够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差异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的光影和主次感的运用。
2.掌握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光影的方法。
3.学会运用颜色的搭配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4.了解绘画作品构图原则,掌握画布的划分和安排。
5.培养感受自然光影变化,善于观察的能力。
6.发挥创造性,设计出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运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2.了解画布划分和安排,掌握构图原则。
3.培养观察和感受自然光影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光影的表现和画布的构图。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艺术作品中的主次感和光影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光影的重要性和表现方法。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练习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光影效果,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领略光影在艺术中的表现方式。
2.讲解光影的表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并理解光影在画面中表现主次感的重要性。
3.画布构图练习(2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进行画面划分和安排,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4.光影表现实践(4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练习在画布上表现自然光影的效果。
5.创作演练(2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画布上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并进行创作演练。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思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1.相关教学PPT。
2.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3.画布、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课后作业1.自由创作一幅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2.设计几个画布构图,并画出光影效果。
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课题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多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异同进行简要的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差异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运用的方法。
教法学法欣赏、比较分析、探究归纳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9世纪前半叶,欧洲绘画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与风格。
这些流派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进行色彩探索表现的同时,普遍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表现,体现出一种尊崇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二、比较与欣赏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是这种绘画风格最为极致的一种追求与表现。
极其崇尚素描的安格尔,在笔下塑造的形象已经极为逼真。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背景下产生的。
她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三、探究与学习一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
例如人们往往将印象派作品与它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通过找到艺术作品并归纳其所属流派特点的艺术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流派艺术的特点。
从作品局部看彼此的差异。
四、探究与学习二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与古典绘画传统相比,而是更注重画面色彩的丰富多变,印象派画家对于造型的精准似乎并不在意。
不难发现,印象派画面上笔触开始明显起来,除了明暗的变化,色彩的更多变化越来越凸显在画面中。
五、作品分析拓展类比品味德加笔下的舞女们的特点。
学生欣赏作品《牧羊女》米勒法《霍松维勒女伯爵》安格尔法。
学生欣赏课件图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归纳特点。
《青年像》法安格尔《吹短笛的男孩》法马奈学生欣赏局部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比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