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课件--八年全册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67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 机械运动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021山西阳泉期末]小明同学为方便学习,预备网购一台口袋打印机,卖家提供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为( )A.8 mmB.8 cmC.8 dmD.8 m答案1.B 【解题思路】 一般手机的宽度在7 cm左右,由题图可知,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与手机宽度接近,约为8 cm,故B符合题意.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A.7.5 m=7.5 m×100 cm=750 cmB.270 mm=270 mm÷1 000=0.27 mC.360 km=360×1 000=360 000D.45 m=45×100 cm=4 500 cm答案2.D 【解题思路】 “7.5 m×100 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A错误;270 mm=2701 000 m=0.27 m,B错误;“360×1 000”得到的数值无单位,C错误;D换算过程正确.3.[2021湖北十堰张湾区期中]请你在数字后补充合适的单位.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7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68 ;教室宽约为60 .答案3.【参考答案】 mm cm m dm4.[2021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期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答案4.C 【解题思路】 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D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不是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也可从任一整刻度线测起,故C错误.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填选项代号),这支铅笔的长度为 .答案5.【参考答案】 D 4.65 cm【解题思路】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A错误;测量时一般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任一整刻度线测起,B 错误;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C错误.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题图D所示,这支铅笔的长度为4.65 cm.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长度时,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3.6 cmB.4 cmC.3.61 cmD.3.612 cm答案6.C 【解题思路】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3.6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故A不符合题意;读数为4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故B不符合题意;读数为3.61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C符合题意;读数为3.612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用刻度尺正确地测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72 dm,其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答案7.【参考答案】 6.7 dm 0.02 dm 1 cm【解题思路】 课桌的长度为6.72 dm,倒数第二位数字7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最末一位数字为估读的数字,其余数字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6.7 dm,估读值为0.02 dm.8.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去测此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 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 3 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估读到 .答案8.【参考答案】 1.054 1 mm 0.1 mm【解题思路】 该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当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接近1.054 m;当测量的结果是1.054 3 m 时,倒数第二位数字4所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因此估读到了0.1 mm.9.观察停表表盘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分钟,一个大格是 分钟,一个小格是 分钟.(2)大表盘: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秒,一个大格是 秒,一个小格是 秒.(3)读数:先读小表盘对应的 ,再读大表盘对应的 .(均填“分”或“秒”)(4)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s.知识点4时间的测量答案9.【参考答案】 (1)15 1 0.5 (2)30 1 0.1 (3)分 秒 (4)337.5【解题思路】 (4)先读小表盘对应的分,即5 min;再读大表盘对应的秒.读大表盘时要注意,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前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指针应在0~30 s 间读数,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指针应在30~60 s 间读数.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故大表盘应读作37.5 s,所以停表的示数是5 min 37.5 s=337.5 s.10.[2021山东临沂兰陵期中]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答案10.C 【解题思路】 误差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误;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 错误,C正确;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而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故D错误.11.[2021河北唐山迁安期中]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C.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答案11.B 【解题思路】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C、D正确.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错误.故选B.12.[2021四川成都十一中期中]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B.2.357 cmC.2.35 cmD.2.4 cm答案12.A 【解题思路】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表明物体的长度测量了三次,应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求得的平均数若是除不尽的,应计算到比测量值的位数多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故物体的长度为L=(L+L2+L3)÷3=(2.35 cm+2.36 cm+2.36 cm)÷3≈2.36 cm.113.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 20 ℃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 ℃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填“错误”或“误差”).答案13.【参考答案】 大 误差 【解题思路】 由于热胀冷缩,所以在0 ℃时钢尺收缩,长度变小,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故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误差.1.[2020山东聊城期末]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即迈出两足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的距离大约是(以成人为例)( )A.0.7 mB.1.5 mC.15 cmD.70 dm答案1.B 【解题思路】 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即“举足两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迈了两步,距离大约为1.5 m.2.[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期中]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零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答案2.C 【解题思路】 A、B、D项均是错误,而不是误差;C项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数值不准确,这是误差,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3.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和真实值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3.B 【解题思路】 将皮卷尺拉得太紧,皮卷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则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4.[2021河南漯河期中]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刻度尺最合适的是( )A.量程3 m,分度值1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答案4.A 【解题思路】 C、D项刻度尺的量程太小,不符合题意;躺着和站立时的身体长度相差不大,应选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即A符合题意.5.[2021河北石家庄高邑期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正确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151 0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最右边的“0”无意义,可以去掉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C.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所以没有测量误差D.该测量结果还可以记录为15.10 mm答案5.B 【解题思路】 最右边的“0”是估读值,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A错误.由题图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B正确.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0.151 0 m=151.0 mm,故D错误.6.[2020上海大同初中月考]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据:2.32 dm、23.20 cm、232.0 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都不相同答案6.B 【解题思路】 对于2.32 dm,3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对于23.20 c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对于232.0 m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7.如图1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如图2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答案7.【参考答案】 3 48 3 18【解题思路】 题图1、图2中大表盘的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表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题图1中,分针指示在3.5 min以后,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48 s,即示数是3 min 48 s;题图2中,分针指示在3 min到3.5 min之间,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18 s,即示数是3 min 18 s.8.[2021 辽宁锦州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B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 (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答案8.【参考答案】 0.1 3.25(±0.01) 3.3(±0.1) A【解题思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25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3 cm;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用A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更精确.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1)各位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2)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同学,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不同.(4)如果上述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的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答案9.【参考答案】 (1)误差 不可以 (2)丁 可以 (3)分度值 (4)丙 没有估读值(或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12.82【解题思路】 (5)若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则只有甲、乙、戊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则钢笔的长度L=12.82 cm+12.83 cm+12.80 cm3≈12.82 cm.专项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2021天津河西区期中]如图所示的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1.C 【解题思路】 A选项,测量的长度不是硬币的直径,错误;B选项,硬币左端未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错误;D选项,硬币下端未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错误.故选C.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把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2.D 【解题思路】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采用的是累积法,故A做法正确;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金属丝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采用的是累积法,故B做法正确;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C做法正确;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三角板和刻度尺各一把,故D做法错误.故选D.3.某同学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时,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1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钢丝圈的长度是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mm.若由于疏忽,在数钢丝圈数时少数了一圈,则所得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若在绕圈时钢丝之间有空隙,则所得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若第二次测量时排绕了5圈,与第一次相比,第 次测量的误差较小.答案3.【参考答案】4.95(±0.01) 1.2 偏大 偏大 一【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钢丝圈的长度L=4.95 cm,n=41,故细钢丝的直径d=4.95 cm41≈0.12 cm=1.2 mm.若少数一圈,测量的长度不变,则计算时分母变小,所得结果将偏大;若钢丝间有空隙,则测量得到的钢丝圈长度将变大,所得结果也将偏大.4.[2021 河南洛阳伊川期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 cm.答案4.【参考答案】 1.85【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四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 cm,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1.85 cm.5.左图表示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再用圆规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n,然后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l,那么曲线的长度L= .甲、乙两同学用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他们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 mm、10 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均正确,但两人测得的结果却不同,那么, (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较准确.答案5. 【参考答案】 nl 甲【解题思路】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小,越接近两脚之间曲线的长度,所以甲同学的测量结果较准确.6.[2021 河北唐山丰南区月考]一条纸带厚薄均匀,小亮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A”或“B”).A.2−1B.2−12答案6.【参考答案】 B7.请写出用刻度尺测量地图上从北京到上海铁路线(京沪铁路)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出京沪铁路实际里程.(辅助器材不限)答案7.【参考答案】 找一段柔软的棉线,使棉线与地图上的京沪铁路线完全重合,然后测出这段棉线的长度,就得到了地图上京沪铁路线的长度.用该长度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京沪铁路实际里程.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 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据.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硬币的厚度等.(2)平移法: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隐藏在物体内部时,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利用平移法测量硬币直径和圆锥高度的示意图,其中硬币直径为7.50 cm-5.00 cm=2.50 cm.甲 乙(3)化曲为直法: 测量曲线的长度时,可以用一段不可伸长的细线与曲线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记号间的长度,也就是曲线的长度.(4)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花坛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就可得出花坛的周长.利用此方法还可测量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的长度等.(5)化整为零法:若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如测一卷铁丝的长度),或不便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可先选取物体的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然后设法(如称重)测出整个物体与这一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出整个物体的长度.第2节 运动的描述第一章 机械运动1.我们说某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是指该物体( )A.正在运动B.正在改变运动的快慢C.处于静止状态D.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答案1.D 【解题思路】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关注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D.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2.D 【解题思路】 水向东流,水的位置随时间在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随时间在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物体的颜色,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D.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答案3.B 【解题思路】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具体选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事先选定参照物,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毫无意义.故B正确,A、C、D错误.4.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于日晷的盘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4.【参考答案】 参照物 运动【解题思路】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选择参照物;影子和日晷的盘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5.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答案5.C 【解题思路】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而该车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6.[2021福建漳州期末]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同步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以地球为参照物是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 的.(均填“静止”或“运动”)答案6.【参考答案】 静止 运动7.[2021山西大同期末]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如图所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静止的( )A.发射架B.运载火箭C.月球D.地球答案7.B 【解题思路】 发射升空过程中,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发射架距离越来越远,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结合题意,运载火箭携带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的过程中,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不变,所以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8.下面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里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答案8.B 【解题思路】 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以云朵为参照物的,A不符合题意.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被研究的物体,太阳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符合题意.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树木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观光电梯里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被研究的物体是地面,D不符合题意.故选B.9.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答案9.B 【解题思路】 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保持相对静止,为了节省时间,取得好的成绩,两运动员需在奔跑过程中完成传接棒,故B正确.10.[2021 广东广州白云区期末]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答案10.D 【解题思路】 题中关键部分“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动”,说明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A 错;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的相对位置在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既然甲车是静止的,那么乙车必然是运动的,C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应是运动的,B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运动的,D 对.故选D.11.[2021 黑龙江哈尔滨五常期末]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①纸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②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过程说明了 .答案11.【参考答案】 相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解题思路】 纸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和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不同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①中小球相对于地面某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②中小球相对于地面某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2021 广东广州海珠区月考]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答案1.D 【解题思路】 A项,空气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B项,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C错误,D正确.故选D.2.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如图甲所示,图乙则是三岁的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A.只有3号B.只有2号和3号C.只有1号和3号D.1号、2号和3号答案2.D 【解题思路】 比较可知,1号、2号棋子均向右移动了1格;3号棋子向下移动了2格后又向右移动了1格.所以三个棋子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