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7个
- 格式:doc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6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 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3 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 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注 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 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4.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程序文件清单人力资源控制程序MX-CX-001C1 目的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采取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3.1 人力资源部a)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b)负责上岗基础教育.c)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3.3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 程序4.1 人员安排4.1.1 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为此,公司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各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
4.1.2 公司本着“量才适用”的原则聘用岗位人员和开展公司内岗位调动。
生产部负责相关的人员招聘、调配、业绩考核等事宜。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4.2.1 公司制定《岗位工作标准》,以明确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 新员工培训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职业道德、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
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生产部组织进行.b)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有关管理要求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c)岗位技能培训:学习工艺规程、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各部门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生产部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b)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文件和记录清单各部门的清单细则一、概述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用“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替代了在ISO9001-2008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如“文件”、“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手册”等,弱化了“质量手册”的要求。
总的来说,申请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需要准备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流程、来料/制造过程/成品检验规范、检验报告、组织架构图、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设计开发资料、内审资料、管理评审资料、目标指标统计、培训记录、采购供应商选择评价再评价记录、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分析等。
二、要求解读1.关于文件和记录方面,ISO9001-2015《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文件和记录的说法,使用“成文信息”。
根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第3.8.6关于成文信息的解释: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的及其载体。
同时,在注解中说明,成文信息可涉及:为组织运行产生的信息(一组文件);结果实现的证据(记录)。
也就是说,成文信息包含文件和记录。
2.在新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提得最多的是“保持和保成文信息”。
注意,“保持”和“保留”是有区别的。
抛开“保留”文件的旧版本等过于极端的一些可能,“保持”和“保留”针对的对象完全不一样。
“保持”成文信息,即是指“文件”,保持XX过程的成文信息,也就是要形成该过程相关的文件,如计划、方案等。
“保留”成文信息,即是指“记录”,保留XX过程的成文信息,也就是要将该过程的记录留存,如焊接记录,测量数据等。
三、文件和记录清单1.方针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含公司质量目标和部门分解目标);2.体系类: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管理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操作规程清单;3.清单类:文件一览表、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风险清单、知识清单、基础设施台账等;4.人事管理类:人员的人事档案建立(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学历证,健康证归档)、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和相关记录、关键岗位人员名册、上岗证等;。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4.4.2)5.1.1总则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制定质量方针5.2.2沟通质量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6.1.2)6.策划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6.2.2)6.3变更的策划7.1.1总则7.1.2人员7.1.3基础设施7.1.4过程运行环境7.1.6组织的知识7.2能力7.3意识7.4沟通7.5.1总则7.5.2创新和更新7.5.3成文信息的控制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1顾客沟通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3.1总则7.1.5监视和测量资源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组织环境5.领导作用7.支持5.1领导作用和承诺5.2方针7.1资源7.5成文信息8.运行8.3.2设计和开发策划8.3.3设计和开发输入8.3.4设计和开发控制8.3.5设计和开发输出8.3.6设计和开发更改8.4.1总则8.4.2控制类型和程度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标识和可追溯性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8.5.4防护8.5.5交付后活动8.5.6更改控制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8.7.2)9.1.1总则9.1.2顾客满意9.1.3分析与评价9.2内部审核(9.2.1、9.2.2)9.3.1总则9.3.2管理评审输入9.3.3管理评审输出10.1总则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10.2.2)10.3持续改进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生产和服务提供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9.绩效和评价10.改进7.1.5.1总则7.1.5.2测量溯源(7.5.3.1、7.5.3.2)(8.2.3.1、8.2.3.2)。
实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3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3 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手册(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序号章条号内容序号章条号内容0 0 批准令7 7.2 能力1 1 任命书7.3 意识2 2 引言7.4 沟通2.1 企业简介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2 质量说明书88 运行2.3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4 术语及缩略语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 主要编审人员名单8.3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3 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4 4 组织环境8.5 生产和服务提供4.1 理解公司及其环境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99 绩效评价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5 5 领导作用9.2 内部审核5.1 领导作用和承诺9.3 管理评审5.2 方针10 持续改进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010.1 总则6 6 策划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0.3 持续改进6.2 质量目标附1 公司组织机构图6.3 变更的策划附2 程序文件目录7 7 支持附3 职能分配一览表7.1 资源1.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领导,经研究决定任命XXX同志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并授权其行使以下职权。
1、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工作,确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标准的要气,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代表最高管理者行使质量管理职责,决定有关重大事项,协调体系各部门之间的质量活动,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运行情况;3、组织和协调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与审核工作,批准程序文件;4、领导内部审核;5、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核管理评审报告,向最高管理者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6、组织宣传贯彻有关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确保公司员工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7、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认证机构等外部各方进行联系。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GB/T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
本标准代替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1900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1),采用ISO/IEC导则第1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高层结构;2),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3),更少的规定性要求;4),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5),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6),更加强调组织环境;7),增强对领导作用的要求;8),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附录A给出了相对于GB/T19001—2008的更加详细的变化说明。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略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略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GB/T 10300.2-1988;2),GB/T 19001-1992、3),GB/T 19001-1994、4),GB/T 19001-2000、5),GB/T 19001-2008。
引言,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A1),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C3),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D4),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各方。
实施本标准并非需要:1),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2),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文件;3),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