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环境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10
淮河的水污染措施概述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淮河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淮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措施。
本文将针对淮河的水污染问题,介绍淮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并详细介绍当前采取的水污染措施,包括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淮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淮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类。
1. 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可以确定其污染源头的污染物排放源,一般包括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等。
在淮河流域,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化肥厂,它们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中,导致淮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2. 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指难以确定具体污染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其主要来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雨水径流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
在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是淮河水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农田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以及农业渗漏和农田灌溉引起的水土流失都会导致淮河水质受到污染。
淮河水污染措施为了减少淮河的水污染,相关部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分别针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治理。
1. 点源污染治理措施为了控制和减少工业企业和化肥厂的废水排放,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2. 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并定期对农田土壤和水质进行监测;•鼓励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种植方式;•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减少农业渗漏和农田灌溉对淮河水环境的影响;•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加大对畜禽养殖的监管力度,鼓励农民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减少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淮河流域【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000km,流域面积为26.9km2.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标准答题】(1)画图略。
(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水患频发,应对措施为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
【详解】(1)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
(2)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
【同类专练】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201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
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校核洪水位时相应容量为135亿立方米。
入江入海水道。
1、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湖、邵伯湖,再由运盐河、金湾、太平、凤凰、新河汇入芒稻河、廖家沟达夹江,至三江营入江,长江与淮河的入江口地理交汇点,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九圣村“淮河入江口公园”,全长158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³/s。
2、里运河:该河是由历史上的邗沟演变而来,经近40多年的多次整治,已成为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
它既可分泄淮河洪水,又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和南水北调东线的干渠。
从杨庄起至江都止,里运河全长159km。
两岸均筑有大堤,其西堤即入江水道的东堤,有防御淮河洪水,保障里下河地区安全的任务。
3、苏北灌溉总渠:是利用洪泽湖水源,发展废黄河以南苏北地区灌溉的输水干渠,也是淮河洪水入海的一条入工开挖河道,西从洪泽湖口高良涧闸起,东至扁担港入海止,全长168km。
设计行洪能力800m³/s,实际动用时,超过了这一标准,1954年汛期,苏北灌溉总渠最大分泄了淮河洪水1020m³/s入海。
4、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全长163.5公里,一期工程设计行洪能力3000m³/s,二期(远景)工程设计行洪能力7 000nm³/s。
▲沂沭泗水系。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总面积近8万k㎡。
沂河。
沂河经山东省的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和江苏省的邳县、新沂等县市后入骆马湖,全长574km。
骆马湖以上流域面积11600k㎡。
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
现在的沂河干流的安全行洪能力:临沂站为12000m³/s,李庄站为7000m³/s,华沂站为6000m³/s。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和历史文化沿线淮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它源自山东省的石成山,穿越安徽,河南和江苏三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河水丰富,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地区之一。
沿着淮河流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一、自然美景淮河流域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自然美景。
首先,淮河流域平坦开阔,河水湍急,河岸两侧常年绿意盎然,构成一道壮丽的景色。
其次,淮河周边的乡村风光也别具一格,民俗风情浓郁,古朴典雅的农田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淮河流域还有大片的湿地和湖泊,为大量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吸引着许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
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的自然景观独特而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二、历史文化遗产除了自然美景外,淮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首先,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例如,安徽的阜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
其次,河南的周口,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淮河流域还有许多古代水利工程,如颍川大堤、淮安灌溉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生态环境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加强水资源调配、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环境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得以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其流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美景。
淮河流域的独特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淮河的生成、演变及其特征一、黄淮海区域地质背景与地貌分异1.区域范围黄淮海区域范围为我国的第二大平原——黄淮海平原,以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条河流东流入海前沉积的一个广阔平原而得名。
根据地貌学的观点,按照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以及流域水系的变化等原则,黄淮海平原划定的界线为:北起燕山山脉的南麓;南抵桐柏山、大别山的北麓,以江淮流域的低分水岭为界;西起太行山、秦岭的东麓,东面包围鲁中南山地,临渤海、黄海。
从行政区划上看,黄淮海平原包括全部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的大部分以及山东的西北、西南部与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部分。
[1]黄淮海平原大体以黄河为轴线,往南到淮河,属淮河水系,通称黄淮平原;往北到燕山山麓,西迄太行山麓,属海河及滦河水系,通称海河平原。
[2]2.地质背景2.1 地质构造与断裂带从地质构造上看, 黄淮海平原的基础是一个受燕山运动影响、于白垩纪前后形成的断陷盆地。
该盆地在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期间继续下陷,沉积了厚达三四千米的第三纪地层和厚达三四百米的第四纪散松沉积物。
沉积物总厚度最大可达5000米以上,小者也有1500米左右。
各地堆积厚度不等,是因为平原下的基岩还有次一级的拗陷与隆起构造。
在新华夏构造体系中,黄淮海平原主要位于两条沉降带上:松辽-黄淮海平原沉降带和黄海-苏北平原沉降带。
因此,黄淮海平原是一个新生代的巨大凹陷盆地,拗陷最深部分偏居西部,即靠近太行山山麓地带。
晚侏罗世时,黄淮海平原范围内有一些分散的小盆地,其中接受了红色碎屑岩、火山岩和暗色泥沙岩的沉积。
白垩纪初,开始进入盆地发展时期,直到现在,拗陷与沉积仍在活跃进行中。
老第三纪时还有若干孤立的小盆地,新第三纪时平原才连成一片[3]。
2.2 地质构造及其对水系发育的影响黄淮海平原下伏的隐伏断裂活动,对水系产生深远影响。
河流流向、河道偏移、河流决口、湖泊形成等等方面都受到断层活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和松散软弱的地盘,直接或间接地增加黄河的活动性;大水系间没有坚硬的分水岭,助长了黄河的游荡性。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一、引言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流域面积广阔,地理位置特殊,被誉为“黄金水道”。
然而,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淮河流域的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给淮河,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成为主要的水污染原因。
2. 农业污染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大量的化肥、农药未经充分分解就被农田吸收,最终流入淮河。
此外,农村直排污口的存在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城市污染淮河流域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污水也成为淮河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紧追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城市在饮用水、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面临严峻的压力,导致城市污水处理不彻底,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三、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影响1. 生态破坏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水污染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栖息地破坏,生态链断裂,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鱼类、垂钓等水产资源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寡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2. 健康危害淮河沿岸居民饮用水的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由于水污染物中存在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长期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源性疾病,如癌症、肝脏疾病等。
四、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情况,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遵法意识,提高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