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

姓名:

学号:U2012154

指导老师:章荣军

2015年7月8日

一、设计资料

1.1 工程概况

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 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

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 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二、复合地基设计

2.1 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

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

2.2设计计算

(1)桩长

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

桩径0.3~0.8m,取500mm。

(3)桩间距

桩间距s=(3-5)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

褥垫层取0.2m ,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 布桩形式

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布桩总数5.1994

26

.214.325322=??==

e A A n 根,取208根。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2.4 单桩承载力计算

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

且第六层粉质粘土的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可取500kpa 。 所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

kpa

3.4411

4.34

5.05002522122202105.9187.05.014.32

1

a =??+++?+?+?+???=+=∑=p p i n

i si p A q l q u R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得

MPa A R p 7.619625

.03.44133

a =?= 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p

a

cu A R Mpa f 3

20>=,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2.5 面积置换率的计算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得

22

m e

d d =

m l e 26.2213.113.1d =?==

04895.026.25.0m 2

2

22===e

d d 2.6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得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 其中kpa 170=sk f ,β取0.8;

()kpa 4.239170951.08.019625

.03.44104895.01=??+?=-+=sk p a spk f m A R m

f β。 CFG 桩处理后的地基,一般宽度不作修正 ,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取1.0。

则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5.00-+=d f f spk a γ

其中

30m /85.92

.39

.88.088.181852.0KN =?+?+?=

γ

()()kpa 0.2665.0-2.385.94.2395.00=?+=-+=d f f spk a γ

基础底面的压力a k f kpa <=180p ,故满足要求。

2.7 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基础底面的压力:

kpa k 180p =,

基础地面土的自重应力:

kpa cz 52.319.88.0888.11852.0p =?+?+?=,

所以附加压力:

kpa p p cz k 48.14852.31180p 0=-=-=

复合土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kpa

00.5230tan 8.323230tan 8.322548

.1452532tan 2tan 2=??+???+??=++-=

()(θθz l z b p p bl p c k z 其中查表得

?=30θ

土的自重压力:

kpa

p cz 85.159101821.75.96.818.7229.8888.11852.0=?+?+?+?+?+?+?+?=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kpa 78.3255.0-9.1903.81705.00=?+=-+=d f f ak a γ

其中

30m /03.89

.1985

.159KN ==

γ 故

kpa kpa p p cz z 78.32585.21185.15900.52<=+=+

即满足承载力要求。

2.8 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由于b=25m ,可取m 0.1z =?

则沉降计算深度为:

()m In Z n 3.30254.05.225=-=。

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修正后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即:

si E E ζ=spi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

408.1170

4

.239==

=

ak

spk f f ζ 复合地基的变形沉降s 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1s 和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2s 即:

21s s s +=

(1)1s 的计算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

kpa p p cz k 48.14852.31180p 0=-=-=,

因为加固区深度为16.4m

5.065

6.025/4.16/z >==b ,

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

()Mpa E m mE E s p 45.3940.3951.004895.080001sp =?+?=-+=

其中,查规范取

a k 8000P E p = a k 0.3P E s =

103.6233

.645

.394sp >==

S

E E , 故前面取扩散角ο30=θ符合

则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1s 为:

()()mm E l p p s sp

z 17.445

.39424

.1600.5248.148201=??+=+=

(2)2s 的计算

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2s 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处理深度为

m 9.134.163.30=-。

下图即运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总沉降量,计算见下页表:

MPa

p p E A A E si

n

i n i S 45.76.7744.46.79464.36.76989.233.62987.1688

.12//001

1

=?

?

? ??+++?=??=∑∑ 查表(当ak f 75.0p 0<)得:

65.0s =?

由上表计算得:

m s s 66.4365.017.67s '2=?==?。

综上所述,总沉降量:

m m 83.4766.4317.421=+=+=s s s 。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可知:

200mm mm 83.47<

故满足沉降要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 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0 夯实地基rammed founda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1 挤密地基compaction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同作用下,将松散土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2 砂石桩复合地基sand-gravel columns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ement fly ash-grav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完整word版)地基处理考试复习题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 3.碎石桩 4.桩土应力比 5.面积置换率 6.掺入比 7.加筋土挡墙 8.土工聚合物 9.托换技术 10.土钉 1.地基处理:在天然地基较弱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等要求,则预先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再建造基础的地基加固方法。 2.复合地基: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地基。 3.碎石桩:是一种粗颗粒土桩,具体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振动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4.桩土应力比: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竖向平均应力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力的比值。它是复合地基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关系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5.面积置换率: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身截面面积与影响面积的比值。 6.掺入比:是指掺加水泥浆的重量与被加固软土的重量的百分比。 7.加筋土挡墙:由填土中布置的一定量的带状拉筋以及直立的强面板三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复合结构。 8.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型建筑材料,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制品的总称,而这些材料都是由聚酰胺纤维(尼龙)﹑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腈(腈纶)和聚丙烯纤维(丙纶)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而合成的。 9.托换技术:指解决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等问题;解决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 的技术总称。 10.土钉:是将拉筋插入土体内部,拉筋尺寸小,全长度与土粘结,并在破面上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土体加固区,其加固类似于重力式挡墙,用以提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加固治理,是一种实用的原位岩土加筋技术。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B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强制性条文13条: 3.0.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造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造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上层。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一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图、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7.3.6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 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介绍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如软粘土、冲填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岩溶等)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消除液化性。经过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不同的地基土有不同的工程特性,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处理的目的和处理方法是有别的。 地基处理按处理原理和作法大致可分为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和加筋法四大类。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十三类,见下表。 类型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工业及民用废渣垫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沟 预压法堆载及真空预压、降水预压、联合预压大厚度淤泥、淤泥质土及 饱和的冲填土 强夯、强夯置换法动力固结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 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 振冲法 振冲挤密与置换振冲置换适用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振冲挤密适用于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 砂石桩法振动或锤击成桩松散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振动沉管灌注,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 素填土、淤泥质土 夯实水泥土桩法冲击、沉管、螺旋钻探及人工洛阳铲成孔地下水位以上的 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处理深度小于10m 水泥土搅拌法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外渗剂进行深层搅拌成桩,分干、湿两类方法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 高压喷射注浆法用单管法、双重管法、三重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水泥或化学浆液)高强度、高变形要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或托换、纠偏工程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2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D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A.10mm B.20mm C.50mm D.25mm

地基处理选择题大全·

1、夯实法可适用于以下哪几种地基土?ABF (A)松砂地基 (B)杂填土 (C)淤泥 (D)淤泥质土 (E)饱和粘性土 (F)湿陷性黄土 2、排水堆载预压法适合于:CE (A)淤泥 (B)淤泥质土 (C)饱和粘性土 (D)湿陷黄土 (E)冲填土 3、对于饱和软粘土适用的处理方法有:DEF (A)表层压实法 (B)强夯 (C)降水预压 (D)堆载预压 (E)搅拌桩 (F)振冲碎石桩 4、对于松砂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CD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碾压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5、对于液化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C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表层压实法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6、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DEFI (A)强夯法 (B)预压法 (C)砂石桩法 (D)换填垫层法 (E)水泥土搅拌法 (F)石灰桩法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I)土(或灰土)桩法 7、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功能有:ABCD (A)排水作用 (B)隔离作用 (C)反滤作用 (D)加筋作用 (E)置换作用 10、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BDE (A)砂垫层 (B )灰土垫层 (C)碎石桩 (D)强夯 (E)灰土桩 14、某复合地基,桩截面积为p A ,以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则置换率为:B (A)p A /2L (B)1.15p A /2L (C)1.5p A /2L 15、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边长为L 的正方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L (B)2d /2L (C)1.152d /2L 16、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纵向间距1s 和横向间距2s 的矩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1s s (B)2d / 21s s (C)1.152d /21s s 17、一小型工程采用振冲置换法碎石桩处理,碎石桩桩径为0.6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

试题库-地基与基础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名词解释 1.液限 2.塑限 3.塑性指数 4.液性指数 二、填空题 1.土是由固体土颗粒、和三相组成的 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 3.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可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可用法测定;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则用法测定。 4.土中液态水可分为和自由水。 5.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三项基本的试验指标是、、。它们分别可以采用法、法和法测定。 1.水,气体; 2.多; 3.筛分法,比重计 4.结合水; 5.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环刀法(灌砂法),比重瓶法,烘干法(烧干法,炒干法); 三、选择题 1.下列指标可用来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是—— (1)含水量;(2)孔隙比;(3)土粒比重;(4)相对密实度。 2.颗粒级配曲线很陡时说明——。 (1)颗粒分布范围较小;(2)颗粒分布范围较大; (3)颗粒形状为扁平状;(4)颗粒形状为针状。 3.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 (1)土粒比表面积越大;(2)土粒吸附能力越强; (3)土的可塑范围越大;(4)粘粒、胶粒、粘土矿物含量越多。 4.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下排列顺序是——。 (1)γsat≥γ≥γd>γ’;(2)γsat≥γ’≥γ>γd; (3)γd≥γ≥γsat>γ’;(4)γd≥γ’≥γsat>γ。 5.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为——。 (1)Cu=;(2)Cu=;(3)Cu=;(4)Cu=。 6.某原状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测得含水量W=32.45%,土粒相对密度ds=2.65,液限 WL=36.4%,塑限Wp=18.9%,则该土样的名称及物理状态是——。 (1)粘土,软塑; (2)粉质粘土,可塑; (3)粉质粘土,硬塑;(4)粘土,硬塑。 7.已知A和B两个土样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如表1—1—1所示。 (1)A土样比B土样的粘粒含量多;(2)A土样的天然孔隙比小于B土样; (3)A土样的天然密度比B土样大; (4)A土样的干密度大于B土样。 8·无粘性土随着孔隙比的增大,它的密实状态是趋向于——。 (1)密实;(2)松散;(3)不变;(4)不能确定。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所用起重机械的重锤重量一般为()。 A.8~40 B.8~30 C.9~30 D.9~40 6.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30 D.6~40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8.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9.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10.振冲桩适用于加固()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1.深层搅拌法是利用()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二、多项选择题 1.地基处理就是为了()。 A.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 B.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C.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 D.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E.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 2.下列属于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的有()。 A.换土垫层法 B.重锤表层夯实 C.排水灌浆法 D.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法 E.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法

地基处理与检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排水固结法适用于饱和粘性土A.砂土B.杂填土 C.饱和软粘土D.冲填土 2.强夯法不适用于(C)地基土。强夯法不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A.松散砂土B.杂填土 C.饱和软粘土D.湿陷性黄土 3.对于松砂地基不适用的处理方法是()。 A.强夯法B.预压法 C.挤密碎石桩法D.真空预压法 4.下列不属于化学加固法的是(B)。 A.电渗法B.粉喷桩法 C.深层水泥搅拌法D.高压喷射注浆法 5.坝基处理的重点是(A)。 A.强度、变形、防渗B.变形 C.强度D.强度、变形 6.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D)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 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7.换填法不适用于(C)地基土。换填法适用于软弱土和不良土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 C.深层松砂地基土D.淤泥质土 8.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C)。 A.垫层土的承载力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9.用于换填垫层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中主要起的作用是(A)。 A.换填作用B.排水作用 C.防渗作用D.加筋作用 10.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 D )。

A.4:6B.5:5 C.7:3 D.2:8 11.在砂石桩法施工中,砂石桩直径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规范规定,可采用的直径为(B)。 A.150~300mm B.300~800mm C.450~1000mm D.600~1200mm 12.砂石桩置换法适用于处理(B )类地基土。 A.杂填土B.饱和软粘土 C.碎石土D.素填土 13.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C )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 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 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14.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湿陷性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 C.消除土的涨缩性D.降低土的含水量 15.在换填法施工中,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B.饱和含水量 C.最优含水量D.临界含水量 16.碎石桩和砂桩或其他粗颗粒土桩,由于桩体材料间无粘结强度,统称为( D )。 A.柔性材料桩B.刚性材料桩 C.加筋材料桩D.散体材料桩 17.在换填法中,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使用( B )。 A.素土垫层B.灰土垫层 C.砂石垫层D.碎石垫层 18.在换填法施工中,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应取为()。 A.100~150mm B.200~300mm

地基处理选择题

地基处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A )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B )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D)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C)。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C)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20 D.6~40 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B )。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A )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8.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B )。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9.振冲桩适用于加固(D)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0.深层搅拌法是利用(C )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11.以下哪些地基加固方法属于复合地基加固(B) (1)深层搅拌法(2)换填法(3)沉管砂石桩法(4)真空预压法(5)强夯法 A 选(1)和(2); B 选(1)和(3); C 选(4)和(5); D 选(1)和(5); 12.换填法不适用于如下哪几种地基土(C) 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D淤泥质土; 13.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 A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冲填土; 14.强夯法不适用于如下哪种地基土(C) A软散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湿陷性黄土; 15.对于松砂地基最不适用的处理方法(D) A强夯;B预压;C挤密碎石桩;D真空预压; 16.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加固法() A砂桩挤密法;B粉喷桩法;C 深层水泥搅拌桩法;D高压喷射注浆法; 17.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B提交复合模量;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D形成复合地基; 18.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取为() A 5~10cmB10~30cm C30~50cm D 50~100cm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总则 1.0.1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 基。 2.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 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 层。 2.1.5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 的地基。 2.1.7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 法。

常州工学院地基处理试题C

地基处理(C卷)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班级:05土一、05土二;课程代码:04020940 (开卷)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换填垫层法 答: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1分),并夯击、碾压至密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2分) 2、复合地基 答: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1分),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都与二者有关,二者共同承受基底荷载。(2分) 3、加筋法 答:加筋法是在土中加入条带、纤维或网格等抗拉材料(1分),依靠它改善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2分) 4、劈裂灌浆法 答:劈裂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引起岩石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1分),使其沿垂直于小主应力的平面上发生劈裂,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距离增大,而所用的灌浆压力相对较高。 (2分) 5、挤密土桩和灰土桩 答:土、灰土或石灰、粉煤灰混合物(简称二灰)挤密桩是利用沉管、冲击、爆破等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土、灰土或二灰土,夯实而成的桩(2分),它与周边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承受上部荷载。(1分) 6、锚杆静压桩纠偏法 答:利用锚杆固定压桩架及构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通过电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短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层(1分),当压入的桩达到预定的深度和拟定的承载力时,用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将桩与建筑物基础连在一起,使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通过桩传给地基较深较好的持力层,以减轻其负载,从而达到控制建筑物过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目的。(2分) 二、填空题(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2、饱和土的强夯加固机理可分为加载阶段、卸载阶段和动力固结三个阶段。 3、任何加筋土结构都需要三种基本材料:土和填料、筋材和墙面及护面(有必要时)。 4、对于灌浆理论,按灌浆原理可分为渗透灌浆、压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三、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和施工要点? 答: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1)有效加固深度和单位夯击能;(2)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 (3)单点夯击击数与夯击遍数;(4)夯击间隔时间;(5)垫层设计。 (3分)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⑴平整场地,放线、埋设水准点和各夯点标桩;⑵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⑶起重机就位,并使夯锤对准夯点;⑷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⑸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脱钩;⑹重复⑸,按设计规定完成夯击次数;⑺重复⑶~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⑻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标高;⑼按设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4分)强夯法施工要点:⑴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防振措施;⑵按规定起锤高度、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地基处理 (一)一般规定 1、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应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3、应调查邻近建筑物、地下工程和管线等情况。 4、了解施工场地的环境情况。 (二)松软地基的处理 1、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换填垫层法。 2、换填垫层法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夯实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用蛙式夯、快速冲击夯,砂石等宜用振动夯等。 3、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200mm~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4、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以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4%以内。最优含水量宜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5、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6、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 7、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150mm~300mm厚的砂垫层,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应防止基坑边坡坍塌。 8、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9、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地基处理技术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软弱地基是由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其中不包括哪类地基土?( C ) A.淤泥质土B.冲填土 C.红粘土D.饱和松散粉细砂土 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 D )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 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3.软粘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一般情况下,软粘土不具备以下哪个工程性质?( C ) A.高含水量B.高压缩性C.高压缩模量D.低渗透性 4.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中,当压力—沉降曲线平缓光滑时,下面( )情况可按相对变形s/d(s/b)=o.015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A ) A.砂石桩,粘土地基B.土挤密桩 C.夯实水泥土桩 D.水泥土搅拌桩 1.换填法适用于( C ) A.所有的土层都适用换填法B.全部软弱土c.部分软弱土D.膨胀土 2.换填法不适用于( C ) 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D.淤泥质土 3.在人工填土地基的换填垫层法中,下面( C )不宜于用作填土材料。 A.级配砂石B.矿渣c.膨胀性土 D.灰土 4.在采用粉质粘土的换填垫层法中.在验算垫层底面的宽度时,当z/b<0.25,其扩散角θ采用( _A ) A.θ=200B.θ=280C.θ=60D.θ=00 5.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软弱地基时,确定垫层宽度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是______A______。 A.满足应力扩散从而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要求B.对沉降要求的是否严格 c.垫层侧面土的强度,防止垫层侧向挤出D.振动碾的压实能力 6.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对填料分层夯实应处状态是___B_______。 A.天然湿度B.翻晒晾干 c.最优含水量下D.与下卧层土层含水量相同 7.对湿陷性土采用垫层法处理时,回填材料应尽量采用_____D______。 A.不含有机质等有害杂物的建筑垃圾以消化建筑垃圾。 B.碎石c.粗砂D.就地挖取的净黄土或一般粘性土 8.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C____。 A. 垫层土的承载力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9.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_____D______。 A.4:6 9.5:5 C.7:3 D.2:8 10.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_____C_____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 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 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11.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____B_____。 A.消除湿陷性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四、《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基本规定 3.0.5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6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换填垫层法 4.4质量检验 4.4.2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5预压法 5.4质量检验 5.4.2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强夯法和强夯换法 6.1一般规定 6.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施工 6.3.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6.4质量检验 6.4.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7振冲法 7.4质量检验 7.4.4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8砂石桩法 8.4质量检验 8.4.4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9.4质量检验

地基处理试题

【例题2-8】某建筑物矩形基础,长1.2m ,宽1.2m ,埋深1.0m ,上部荷载作用于基础 底面的荷载为144kN ,允许沉降为25cm ,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 3,地下水埋 深1m ,场地地层分布如图。采用砂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砂垫层的厚度为1m ,应力扩散 角为250,承载力为160kPa, 压缩模量为20MPa 。 (1)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为: (A)57.4kPa (B)32.3kPa (c)68.9kPa 15.6kPa 【正确答案】B (2)垫层自身的沉降为: (A)3.99mm (B)3.38mm (C)4.27mm (D)2.94mm 【正确答案】B (3)下卧层沉降为: (A)18.9mm (B)21.3mm (C)15.6mm (D)24.8mm 【正确答案】A 【解】基底平均压力值: 1200.120)2.12.1/(144=?+?=k p kP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值:3.32)250.122.1)(250.122.1() 0.10.18120(2.12.100=??+??+?-?=tg tg p z kPa 砂垫层底自重应力:0.250.10.70.10.18=?+?=cz p kPa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8.68)5.00.2(2 0.10.70.10.180.150)5.0(=-?+??+=-+=d f f m d ak az γηkPa 3.570.253.32=+=+cz z p p <68.8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沉降计算:1221.4s s s mm =+= 375.30.120 23.321021=??+=s mm 淤泥质粘土 重度2γ=17.0kN/m 3 承载力ak f =50kPa 压缩模量 s E =5MPa 3

地基处理与桩基技术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桩径取d=5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复合地基置换率m=0.18,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问水泥土抗压强度平均值fcu(90天龄期,折减系数η=0.3)达到下列哪个值时,才能满足要求?() A.2.83MPa B.2.63MPa C.2.43MPa D.2.23MPa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以下哪项不属于应急预案的内容?() A.机构与职责 B.事故报告程序 C.现场应急救援程序 D.施工作业用火必须审批,领取用火证,方可作业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3.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开挖深基坑,技术上需要同时采用降水井和回灌井,请问回灌井的主要作用是下列哪个选项?() A.回收地下水资源 B.加大抽水量以增加水头降低幅度 C.减少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

D.保持坑外地下水位处于某一动态平衡状态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4.关于水泥土旋喷桩相对于夯实水泥土桩和搅拌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压喷射注浆法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砂土,也可用于粘性土; B.施工时在土层中钻一个小孔(直径50mm-108mm),在土中通过喷射作业形成直径达0.4m-2.0m,甚至更大的固结柱体,且在地层中偶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采用; C.固结体强度高,在粘土中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5MPa,而在砂土中可高达10 MPa-20MPa; D.可以广泛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5.可行性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市场及资源情况如何,建设规模、建设工期、总投资额为多少,以及( )如何等方面。 A.工程造价 B.建设单位 C.经济效益 D.施工技术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6.下列哪种组合能较全面准确地说明可行性研究的作用?()Ⅰ、可作为该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审设计任务书的依据Ⅱ、可作为该项目招聘项目法人和组织项目管理班子的依据Ⅲ、可作为向银行或贷款单位贷款和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Ⅳ、可作为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协议的依据和工程勘察设计的基础Ⅴ、可作为购买项目用地的依据Ⅵ、可作为环保部门审查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和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2017年地基处理及桩基技术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关于SMW工法及TRD工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是利用专用的多轴深层搅拌机就地钻进切削土体,同时注入水泥浆液, 经反复搅拌充分混合后,再将H型钢或钢板桩等芯材插入搅拌桩墙中,形成既能挡土又能阻水的复合型地下连续墙体。 B.SMW工法具有墙体厚度小,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型钢可回收, 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C.TRD工法与目前传统的单轴或多轴螺旋钻孔机所形成的柱列式水泥土地下 连续墙工法没有什么不同。型钢同样可回收。 D.TRD工法,即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工法,是利用锯链式切割箱连续施 工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某桩基工程场地由于地势低需进行大面积填土,为降低因填土引起的负摩阻力,减小沉降,降低造价,采用下列哪种方案最佳?() A.填土-成桩-建厂房 B.成桩-填土-建厂房 C.成桩-建厂房-填土 D.边填土、边成桩-建厂房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3.同样的土层,同样的深度,作用在下列哪一种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最大?() A.悬臂式混凝土桩 B.刚性地下室外墙

C.土钉墙 D.水泥土墙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4.软土地基上某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8m,拟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垫层厚度1.6m,问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该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因素?() A.换填垫层材料的性质 B.换填垫层的压实系数 C.换填垫层的质量检测方法 D.换填垫层下的软土的力学性质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5.换填法地基处理在选择材料时,下列哪种材料比较适合于处理厚层湿陷性黄土?() A.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的粗粒工业废渣 B.有机含量小于5%、夹有粒径小于50mm石块、碎砖的素土 C.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的砂石 D.体积配比为2:8或3:7的灰土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作用不是( ) A.利于排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