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浙教版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档案(dàng)剽悍(biāo)款识(zhì)雪泥鸿爪(zhǎo)B.结束(sù)参乘(shèng)孱头(càn)不着边际(zhuó)C.载体(zài)笏板(hù)框架(kuàng)开花结果(jié)D.溃脓(huì)汤匙(chí)诤友(zhèng)强词夺理(qiǎng)解析:A项,“剽”应读“piāo”;B项,“束”应读“shù”;C 项,“结”应读“jiē”。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有人在网上贴出美国兰德公司“中国分析报告”,说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所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B.此次牵头干预的西方大国还将在国内面临诸多经济问题,而坐壁上观的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则会一路快速发展。
C.有媒体甚至表示,征收排污费其作用不啻于在“北上广深”再来一次“汽车限购”,可见其对车市的影响将不可小觑。
D.为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外出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及时掌握干部职工在岗情况,高青分局切实采取措施,规范机关干部职工请假消假制度,确保了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解析:A项,福址——福祉;B项,坐壁上观——作壁上观;D项,消假——销假。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
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
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
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
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
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
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
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
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 ABAC 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C.表示语言中断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________)(2)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第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______)(3)“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高一语文上册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数据使我们开始明白:许多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的所谓法则,其实并不足够准确。
这些法则在它们的时代背景下是有效的,解决了当时的需要,()。
但在未来,随着更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些捷径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世界更加复杂、更加精确的认识。
微博“考试研究所”认为,在过去,当被问到把一枚硬币抛向空中,其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少时,我们会说一半对一半——那的确是个很好的近似值,然而现实情况却更加复杂,因为每一枚硬币都有细微的不同,而每个人抛掷硬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了大数据,我们才领悟到每一次抛掷都是一次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的机会,而不会再去固守一半对一半的理想化捷径。
每一次抛掷后我们都会记录结果来完善预测,这将使我们渐渐地接近事实。
大数据时代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时代,而不是相信我们通过一条简单捷径就能了解世间万物的时代。
我们正快速进入一个这样的时期:每一件我们观察到的事物都能够,并且将被用于积累更多的知识,就像山洞中的石笋那样稳健地生长。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人表面敬重你,实则背后不屑地把你打回原形。
若如此,不如我们自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完美——承认了,谁又能拿我们怎么样?B.建议比自己的作品聪明的作家改行,事实上他们已经改行了——他们如今是电视制片人、文化经纪人、大腕、款爷。
C.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晚上,“阅读,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图书馆之夜”主题晚会也将在海宁市图书馆精彩上演。
D.有些课文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大家可以找一找,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会不同,此之谓“求异”——这种思辨、讨论,同样也是学习情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之于现在的液压泵、过去的绳索滑轮之于现在的机械起重机B.就像现在的液压泵取代过去的手动操作杆、现在的机械起重机取代过去的绳索滑轮C.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绳索滑轮之于现在的液压泵、机械起重机D.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与现在的液压泵、过去的绳索滑轮与现在的机械起重机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一、语音知识第1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第2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第3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第4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第5题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第6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第7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第8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lawB. ignoreC. walkD. also第9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CabbageB. cageC. captainD. candle第10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ReadyB. weatherC. leaveD. bread第11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第12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armB. partyC. warmD. farther第13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第14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greatB. leagueC. peaceD. neat第15题请选择出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
A. theoryB. throghC. birthD. there二、词汇与语法知识第1题Johnson,my father’s younger brother,will not be at the picnic,__________to the family’S disappointment.much more第2题 The burglar was caught__________.he left the house he was left the househe was leaving the house soon as he was leaving the house第3题“Look,your wife has just come in.”“______”she did did she has she she has第4题Government officials should always__________in mind the pople’s needs.第5题I'like to take__________of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you all for your coopera-tion.第6题 It is quite necessary for a teacher to have good manners and__________ knowledge.第7题Susan wants to know whether the measures have been agreed__________. 第8题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__________to do next第9题We should look__________the matter before we reach a conclusion.第10题Every officer and every soldier__________obey the rules.to to to have to第11题 She’S some water on her face and she may soon__________.around again back on第12题 Having been found guilty,the man was given a severe__________by the judge。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基础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
我想和你们一样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
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朗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
同学们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诵它。
在我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
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这首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笑容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
”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
”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背诵。
果然被我料中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
“对不起,克劳斯先生。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儿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开始费力地一字一字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
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好像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一样,有点儿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十六计》阅读练习题1.反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疑:疑阵,迷惑对方的布置。
比之:对比、权衡,这里指把握、控制。
自内:在我方。
不自失也:我方没有损失。
翻译: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方的间谍来施展我方的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我方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1.解释下面的字词。
疑:失:2.解释下列语句。
疑中之疑:3.成语“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请说出“反间计”和“将计就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你觉得施展“反间计”对我方有什么好处?2.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注: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
(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
”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翻译:借机乘隙,插足对方事务,掌握对方机要;循序渐进,直至控制其首脑机关,反客为主。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乘.隙插足:() A.趁着 B.把握扼.其主机:() A.掌握 B.扼杀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3.“反客为主”中的“客”和“主”分别指什么?4.“反客为主”在现在比喻什么?3.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注:敌:动词,攻打。
力:最坚强的部位。
势:气势。
兑:阴卦,为柔,为阴势。
乾:阳卦,为刚,为阳势。
翻译:不去直接抗击敌之锋芒,硬接硬拼,而是运用计策间接地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战斗力,这是《易经·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以柔克刚的原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敌:力:势:2.“釜底抽薪”中的“釜”和“薪”分别是什么意思?“釜”:“薪”:3.写出“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釜底抽薪”:4.你觉得“釜底抽薪”和“落井下石”的区别是什么?4.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注:有用:有用处借:借助,使用。
不可:不容易匪:非童蒙: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求:求助翻译:才智高于我的人,不为我用;有小智而爱弄巧的人,不可用;愚庸而顺从的人,可用。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
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2.20世纪60~80年代,韩国和新加坡等新兴的亚洲国家长期将发展经济视为重中之重,注重储蓄与发展,以小规模的社会福利公共开支作为其发展经济的优势。
同时两国政府还倡导尊老爱幼、兄妹相助、光大祖业等观念。
这些做法()①确保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①体现了经济增长优先与低福利的政策取向①实现了东亚国家现代儒学的全面复兴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
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
”这表明列宁A.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B.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D.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4.二战后,最独特的政治风景莫过于英法等殖民大国争先恐后地从各殖民地撤退,甚至“有时欧洲国家比殖民地民族主义领袖更急于尽早给予殖民地独立”。
这“独特的政治风景”A.源于殖民地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B.得益于雅尔塔体系和平民主独立原则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直接影响D.与殖民者国力衰落和国威下降相适应5.“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取得独立,那里的大部分地区独立后又长期不能建立稳定秩序……热衷于推行西方民主制、美国的联邦制和英国的自由贸易制,结果是反而加剧了国内的混乱和分裂局面,加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附。
”这主要表明()A.拉美国家还未能实现政治独立B.政治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已然消除D.新兴国家的现代化任重道远6.下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橙子(chéng)宜人(yí)凝望(níng)鹪鹩(liáo)B.啮草(shì)藤蔓(wàn)罅隙(xià)规律(lǜ)C.渺小(miǎo)柠檬(níng)装饰(shì)石像(xiàng)D.黑莓(méi)瞬间(shùn)书籍(jí)畏怯(qiè)二、课内鉴赏课文《自己之歌(节选)》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
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自己之歌》(节选):诗中的“我”究竟怎样解释?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2020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真题参考答案试卷一第一部分:完成对话对话一本题是关于假期安排的对话,对话中的两个人是朋友或同学关系。
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陈述句,两个是疑问句,一个是感叹句。
1.【答案】C【解析】杰西卡和娜塔莎正在讨论双方对假期的计划和安排,杰西卡先询问娜塔莎假期有什么打算,空格1是娜塔莎对此作出的回应。
空格1后娜塔莎说自己可能会待在家里,也可能会看看书。
由此可知,娜塔莎也不太确定自己会做什么。
选项C(我也不确定)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
2.【答案】D【解析】杰西卡告诉了娜塔莎自己的假期安排,空格2是娜塔莎对此作出的回应。
选项D(听起来真不错)为感叹句,表明娜塔莎认为杰西卡的安排很棒,符合语境,故答案为D。
3.【答案】B【解析】空格3后杰西卡说如果娜塔莎和他们一起的话,自己的父母也会很高兴。
由此可知空格3应该是杰西卡对娜塔莎发出的邀请。
选项B(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呢?)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符合语境,故答案为B。
4.【答案】A【解析】空格4前是杰西卡对娜塔莎发出的邀请,娜塔莎应对此作出回应。
根据空格4后的回答可知,选项A(你是认真的吗?)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对话二本题是关于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对话,对话中的两个人分别是银行职员和客户。
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陈述句,三个是疑问句。
5.【答案】B【解析】客户想要开一个账户,空格5是银行职员对此作出的回应。
空格5后客户说活期存款账户就行,由此可知,银行职员询问的是客户需要开通的账户的类型。
选项B(活期存款账户还是定期存款账户?)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故答案为B。
选项A(你喜欢什么?)不符合语境,故排除。
6.【答案】C【解析】空格6前银行职员让客户填表,空格6后客户将自己的表、身份证和钱都给了银行职员。
由此可知,空格6应该是银行职员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
选项C(请将你的身份证给我)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
7.【答案】A【解析】空格7前客户说自己还有一个账户,想要将其注销,空格7后客户说自己想把钱存入新的账户。
部编六年级下册生字专项练习一、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腊.月(là xī)眨.眼(zhá zhī)油腻.(ér nì)咽.喉(yān yín )钥匙.(shì bí)粘稠.(zhóu chóu)纤.细(qiān xiān)哭泣.(qì lì)鼻涕.(tì dì)栖.息(qì xì)剔.透(tì yì)绽.放(zhàn dìng)揉搓.(cuō chā)刑.法(xíng kāi)标.志(biāo shì)炊.烟(chuī cuī)2.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琴弦.(xuán)机械.(xiè)地域.(yù)B. 锲.入(qì)蜜饯.(zhàn)唾.沫(tuò)C. 僧.人(sēng)响彻.(chè)一拨.(bō)D. 演绎.(yìn)日晷.(chú)缰.绳(jiāng)3.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1)潺潺.(chàn)目眩.(xuàn)褴.褛(jiān)()(2)措.施(cuò)惆怅.(zhàng)婀娜.(nuǒ)()(3)干涸.(gù)暂.时(zàn)泪潸潸.(shàn)()(4)搀.扶(chān)瞻.仰(shàn)奄.奄一息(yān)()4.用“”画去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爸爸准备在元宵.(xiāo xāo)节宴.(yān yàn)请亲朋好友。
(2)这道糖醋.(chù cù)味的栗.(sū lì)子鸡很美味。
(3)这个挖掘工具很锐.(ruì duì)利,使开凿.(záo zuó)沟渠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苦: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官: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抵:碰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3.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单元知识复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2.春秋时期的大舞台上,征战杀伐此起彼伏,争当霸主各不相让,下列三位诸侯王成为霸主的先后顺序是( )A.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 B.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C.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D.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3.“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4.美国西点军校把中国一部古代兵书作为他们的教材,进行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A.《道德法》 B.《论语》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5.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B.自己建立了夏朝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父位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6.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职位也不再世袭。
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7.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8.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9.曾是春秋五霸的哪一个国家不存在了? 它被哪三个国家代替()A.齐赵魏韩 B.楚赵秦魏C.晋赵魏韩 D.晋秦赵魏10.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中()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1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它的建立标志着()A.国家机构的建立 B.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 D.统治范围的扩大1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 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 D.韩非和孙武13.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朝的_______。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带答案一、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节选)女娲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1.女娲造人的目的是()A.女娲想让人类叫她“妈妈”。
B.女娲想让世间不再荒凉寂寞,想叫天地间更加生气蓬勃。
C.女娲闲着没事,用泥捏自己的形象消磨时光。
D.女娲想造出人来管理宇宙。
2.盘古用________劈开了天地,女娲想到了造人的好办法_____________。
这些想象都很奇特,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这也是神话故事的特点。
3.在刻画盘古、女娲这两个神话人物时,故事中都运用了________描写。
4.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评价这两个神话人物。
盘古(___)女娲(___)A.神通广大B.勇于献身5.这个语段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还读过《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考试基础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pù bùdǒu peng tái xiǎn yī xiùɡān zhe jiànɡ yóu chǎo rǎnɡbènɡ tiào二、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笨拙.(zhuó zhuō)花蕾.(léi lěi)单薄.(bó báo)坦.克(tǎn tǎng)咆哮.(xiāo xiào)疙.瘩(gā gē)三、形近字组词。
挠(______)俏(______)竣(______)饥(______)蜡(______)饶(______)峭(______)骏(______)肌(______)腊(______)四、写出带有“肖”的汉字组成词语。
(____)铁如泥冰(____)瓦解(____)声匿迹良(____)美景九(____)云外喜上眉(____)不(____)一顾俊美(____)丽五、选词填空。
拘束约束1、大家见面,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________)。
2、人们自觉接受道德、法律等方面的(________),这是社会的进步。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在天底下,草原(________),而并不茫茫。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六、句子长廊。
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细想来,他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改成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格外温暖。
因为有了________,________变得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条小面包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
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
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
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他人争抢。
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的最小一条面包。
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
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
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
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
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
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
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闹饥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小格林琴对面包师傅充满了感激?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与格林琴“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是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突出了格林琴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为什么格林琴得到了奖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想对文中其他的小孩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瓦解
①一屋子碎瓷。
②主人开始指点,每一枚碎瓷的背后,都有可以言说的过程——一开始肯定不是属于他的,经过了某些曲折,或者来了运气,才进入他的囊中。
③从这些碎瓷片的形态,可以看出是某一件瓷器的边、底、腹,
倘若专业一些可以由微见著
....,在眼前还原出是某一个瓷窑的产品,龙泉窑、耀如窑,还是建阳窑、湖田窑……也可以还原一个瓷器的完整状,像我喜爱的梅瓶、玉壶春瓶或者水盂、镜盒、压手杯……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功夫了。
可以说有还原能力的人无多,除开专业知识外,他的想象力要极其丰富,可以从一片落叶想到它的正常色泽,再还原成一棵当风有声的大树,这是一件费力的事。
碎片上毫无图案、标志的,为人所轻视,而那些标志明显者则为藏家哄抢——开裂使一瓶之碎片分出了等级,这是完好时想不到的——碎片使人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所谓传奇,常常是细节引发的。
一个完好的瓷瓶也许只是一个故事,而碎为数十片,它们在各自的行旅中的丰富遭遇,不是一个瓷瓶所能承载的。
④这些边角,更能让人不安地揣测其不幸碎身的缘由。
就像是漆黑的小道上,听到一串不知从何而来的呻吟,会让人一路花费心力去琢磨,以至于这一路走得挺吃力。
为它在暗处,是个局部。
那些不明
之物,模糊、朦胧,或者暧昧
..吧,会让人更提起精神。
到瓷器厂看成
捆簇新的瓷器堆放着,那是一丁点悬疑都没有的。
⑤瓷器的洁净是让很多人喜爱的,它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人的目光在光洁如绸的面上滑过,有时就收不住。
如果没有来自外面的撞击,一件瓷器在地底的泥泞中取出,无论埋藏多久,都是冰清玉洁的。
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了青铜器,青铜是以身上自然形成的锈迹说明身世的久长,而瓷器则还是一身的清朗。
它们都必须过火而后重生,最终却因瓷脆而铜坚,在漫长的行程中,出现了差别,一个是金刚不败之身,一个却是娇羞薄弱之体,它们对于外物的挤压,态度和结局全然不同了。
一件灵性之物,大抵都有自己的脾性,或突然迸裂,或突然落下,最终由完好而为片段。
经过火的铜器变得坚固无比,对于任何的硬物撞击可以毫发无损,而瓷器则十分脆弱,以碎片的方式瓦解了自己。
⑥和一件完好的瓷器所不同的是,完好者的线条之美是一目了然的。
你看那个元青花梅瓶,瓶口短小沿面平厚,夸大肩腹部的浑圆,又敛约下腹部的瘦长,站立起来时,端庄中含飘逸清高。
手指在上边抚过,柔和清明。
婉转的部分,有一些世俗的亲和成分。
碎片是挤压碰撞之后的结果,很像人生的历程,有一些压力使人透不过气来,最
终瓦解。
碎片都是峥嵘毕露
....,场面奇崛,和完整者比照,才见雨荷烟柳的江南,忽而铜爵春残战沙秋冷,已是塞上烽火了。
瓷器由全而碎,也算是命数不济。
只是碎片的尖锐茬口,凌厉的圭角,连同闪动的寒光,都在张放着兀傲之气,有所不甘。
人们必须戴上手套,避开它的锋刃,才能捏住它,捡拾清楚。
⑦现在,这个宅院里充满了兀傲之气,这是我进得门来时就察觉到了的,尽管瓷片们都站不起来,躺在绸布上边,也不会像搭上机关的暗器突然射将出来。
我还是有了一些戒备——这和参观一个旗袍馆全然不一样啊。
硬朗——这就是碎片对于世界的表情,风雨磨不钝它们,酷热锉不化它们。
如果说艺术品都是有灵性的,那么这些没有资格为大博物馆收藏的碎片,它的灵性就更加隐蔽了。
因为它完美过,也破碎过,因此含纳的信息更密集、更不可知。
⑧在得到允许后,我拈起一枚碎片细审,它是宋时笔筒的碎片,是一枚筒壁。
笔筒是我所需要的,用过的不少,摔过了几个,所以很快根据底部在眼前还原成好几个样式。
碎片图案简单,有两道交错的墨线,我猜想是垂下来的兰叶,垂到一半断了。
一杆毛笔搁在笔架上是没有什么气派的,一定要把它投入笔筒,它们的神气才出得来。
它们如剑戟朝天,或如芦苇花蓬松打开,刚柔兼具,是靠一个站立着的圆形笔筒把它们圈在一起才有这等效果。
一个笔筒破碎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它很像一个腿脚缺失的人,不再与站有缘,而是卧着,或者坐着,成了平面之姿。
对于卧姿和坐姿我没有什么好感,我乐意站着,站着临摹古帖,站着大笔纵横,即便写小楷也必如此。
我很早以前看过一枚修长的梅瓶,静静站立给它带来无比的雅气、雍容、高贵,只是站着,无声响,就已足够。
像这些躺下来的碎片,它看到了窗外挺立的银杏,会不会有一种很隐秘的期待,能否有第二次站起来的机会?
⑨冰冷是碎片的特征,不管出自哪一口窑,窑火灭后温度骤降,
成为毫无温度的物体。
在这个走向萧索的秋日,捏住碎片时,的确有一点点寒意从远处传来了。
一个瓷器馆总是很冷清的,配合着清寒的瓷。
即便从柜子里取出来,也没有几个人爱去碰它,真有点拒人无声的傲慢。
欣赏瓷器,当然也不会对欣赏者提什么要求,只是瓷的凝固、澄明、光洁,使氛围骤变,欣赏者自然也就轻了脚步,断了声响。
静着读、净着赏,这是我以为要恪守的两个原则。
如果一枚印花笔洗没有破碎,它那弯曲的弧度里,可以储存多少水,浸泡多少羊毫狼毫?一枚白龙纹梅瓶,可以在严冬来时,插入多少橙黄的蜡梅,香破几代人的鼻子?而一枚酱釉小品瓶,它鼓起的腹部,主人又有多少秘密隐藏其内?这些都需要静下来、净下来才能想、才有趣味。
不同质地的物件对于人的情绪导引多有差别,即使是瓷之碎片,还是使人安和下来,和它们共同持守着整个展馆的阴柔、清肃。
瓷器是有一些清高气
味的,尤其是碎片,更不可小觑,千百年锋刃不泯
..,是那时的风骨撑到了现在。
⑩不妨说,那些有幸至今完好的,支持了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而不幸成为碎片者,依然让人看到了瓷的本质的守护;正是由于残破,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
(取材自朱以撒散文《瓦解》)
7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由微见著:又作“见微知著”,看到小的局部,就能推断整体。
B.暧昧:不光明正大;不可告人。
C.峥嵘毕露:本意是山峰高耸,文中用来形容碎瓷尖利的特点。
D.不泯:“泯”读音mǐn。
不泯,没有丧失的意思。
72.结合③④两段内容,概括碎瓷能带给人的“悬疑”有哪些。
73.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74.作者为什么将“静着读、净着赏”作为自己欣赏碎瓷要恪守的两个原则?
75.文章结尾处,作者说碎瓷在对“瓷的本质”的守护上表现得“尤为出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
71.B
72.碎瓷有限的信息诱惑观者揣测碎瓷属于瓷器的哪个部分,瓷器的出自哪个瓷窑,还原破碎前瓷器的完整形态,联想瓷器破碎的原因或过程。
73.作者想象碎瓷具有人的心理和性格。
即使已经破碎只能躺下的碎片仍然期待再次站起来,因为只有站立的姿态才能体现瓷器内在的雅气和高贵,从而写出了碎瓷不甘的心态,体现出它硬朗兀傲的性情。
74.欣赏者只有以宁静、纯净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瓷器本身的澄明、光洁;也才能慢慢生发出对碎瓷完整生命过程的联想,并在联想中体会无穷的趣味。
75.瓷的本质的特征是干净光洁、决绝硬朗、冰冷清高(净、硬、冷),碎瓷依然保持着瓷的这些本质的特征;并且因为破碎,碎片尖利,进一步剔除了世俗亲和的成分,体现出更为冷硬、兀傲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