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实验中学差异教学理念下课堂形态的变革与创新(浙师大高琼)
- 格式:ppt
- 大小:24.73 MB
- 文档页数:27
为促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有教育理想、有专业特长、有研究意识、有反思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凝聚共识,构建附校教师共同体,自2018年7月7日起至2018年8月10日,新附校人在杭二中白马湖学校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飞速成长的全新体验。
充满诗意的教学,富有温度的育人——《这一路,这样走来》心裁,凝结着林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在班级管理上,林老师向附校的老师建议道,班主任在接手全新的班级时先要找准两个定位——即“自我定位”和“班级定位”。
自我定位应契合教师自身性格特点和管理风格,班级定位的落实则要具体细化到每个学期的每一场班级活动中。
她还谈到班主任工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牵好家长的手”,并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如何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
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孤身奋战,每一个教师身后都有一个团队,林老师最后分享了她和她的教研组。
她认为,团队合作要从每一个“我”做起,懂得与他人共享,才会收获大家的分享;在小组中,组长引领带头、合理分工,组员勇于承担、乐于谦让;对每一项工作,全组要不断打磨、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卓越的团队合作成果。
一位在语文教学中充满诗意,在育人育德上富有温度的老师,能够聆听她的分享是幸运的。
相信在九月,踏入教师行列之时,林老师的讲座一定会带给附校老师们源源不断的思考和感悟!7月19日上午,杭州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林晓瑛老师带来题为“这一路,这样走来”的讲座,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组团队等方面分享了她从教二十七年来充满情怀的教育故事。
林老师首先从自己的语文学科出发,提出语文最本质的“核心素养”是阅读和写作。
她利用晨读、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阅读”变成“悦读”。
林老师还采用共赏作文、自制文集、合力做班报等形式让学生爱上写作。
每个方法都别出主讲人:林晓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级。
曾获市优秀班主任、县教坛新秀、区教育能手、区课改之星、区管理中坚等荣誉。
52颜渊曾赞孔子之教诲,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笕实”)以此为鉴,以“博约”二字为校训,将其贯穿于博约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以“内生力”为着力点,推动课堂转型,提高学生内生动力,构建持久健康的教育新样态,让教育有温度地落地。
让学习由内而生“我再次感受到来自光年之外的光。
”“两个人疯了,一个人死了,这个世界怎么了?”九年级学生林江看完《第六病室》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简陋的舞台上,用纸板制作的监狱一般的病房立在中央,“病人”们或怒不可遏,或行尸走肉,或沉默绝望,呈现着监狱式的病房景象,演绎着专制的罪恶根源。
戏剧课程是笕实“内生”体系的一个具化,让学生们以文学人物为抓手,触摸世界,感知人性,用稚嫩的表演传递精神。
“城市的灯光让很多星星都隐没了,不过,好在借着这次天文知识大赛,我又将头顶上的星星重新拾了起来。
”九年级学生赵越参加杭州市科技节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后写道:“我想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再次感受到来自光年之外的光。
”为了让星光照亮笕实学子的未来之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笕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生课堂”发展路径,注重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让学生们增强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和体认,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认同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教育行为才更为有效,教育才更具有持续性。
”校长高琼说。
笕实要求教师为每节课制作“内生单”,内容可以是本节课的学习提纲,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可作为课堂导入,也可作为课后练习。
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解、讨论与实践,全程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向,并进行点拨,力图让课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行,让学习在探索问题的路途中发生。
高琼还提到,“内生课堂”的核心要义是“动情、走心、生力”,笕实将博约课程分为博研、博学、博文、博采,从多方面让学生动情、走心,生发向上的力量。
院校合作共同体推动学校发展作者:高琼来源:《教育》2016年第15期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原杭州市机场路中学)创办于1990年5月,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浙江省家庭教育示范学校。
多年来,学校遵循“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保持“循循善诱,孜孜以求”的教风;传承“一丝不苟,绝不放弃”的学风;恪守“自然和谐,人文见长”的校风,实施“环境友好,基础构建”“科组培优,规范有效”“培育特色,经营品牌”三步连环行动计划,全面培育“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博约文化,着力打造“328高效课堂”,努力践行“幸福校园,博约教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内外关系和谐,管理规范有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已连续6年获得“江干区教学质量一类学校”称号,并于2013年获得“江干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
合作构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东新城已成为杭州实施“决战东部”战略的核心区域平台,该核心区域的机场路中学也随之进入最佳发展期。
学校积极谋划快速发展渠道,借助江干区政府实施“笕桥区块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东风,依托江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平台,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与浙江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办学联盟,共同打造院校合作共同体,创新“US合作办学新模式”,2013年8月8日,“杭州市机场路中学”正式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
合作策略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坚持“精诚合作、平等互惠、务实高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围绕“立足当下、面向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拓展”的思路,积极践行“高校助推”的发展模式,并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基地搭建、特色打造、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推动附属中学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落实组织保障学校制定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理事会章程》,成立由浙江师范大学、江干区教育局、笕桥镇人民政府和附属中学4个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理事会。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在教育局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理事会的业务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附件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SC1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蒋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SC2上城区区域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缪华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SC3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育后勤管理高效化的实践研究陈超杭州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SC4上城区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路径研究陈继明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SC5未来教室: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SC6庖丁解牛:试动点“亮羽”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马志坚杭州市勇进中学SC7基于师生积极心理的学校快乐管理理论与实践章建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祥SC8基于差异: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构建的实践和研究庞科军杭州市天长小学SC9新班级教育信条研究虞大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SC10构建学前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傅颂九杭州市杨绫子学校SC11草根大讲堂——校本研修的变革与创新叶青杭州市高银巷小学SC12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谭鹏飞杭州市望江门小学SC13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汪琪杭州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SC14提升幼儿闲暇生活品质的亲子活动设计及指导周军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SC15“安吉路”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骆玲芳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SC16初中新概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陈音杭州市朝晖中学SC17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洪松舟杭州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SC18生态文化引领下的“九年一贯”和谐德育的实践研究虞蓉蓉杭州大成实验学校SC19教育生态视角下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基于江心岛实验学校的研究与实践唐西胜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SC20基于“学生大使”形象设计的学生文化培育的研究王红军杭州市青蓝小学SC21新城市儿童:城市化背景下小学生良好教养培育的研究吴国琴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SC22文雅·灵动·阳光——“和乐少年”培育的实践研究费蔚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SC23幼儿园轮滑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房高云杭州市九堡中心幼儿园SC24寄宿小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校本课程建构王卉杭州春芽实验学校SC25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关注教师生命价值的视角袁小英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SC26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假日暖巢”的实践研究葛华芳杭州天成教育集团SC27《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平台》成果推广研究周明荣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科室SC28学玩协同:改善小学生校园生活状态的实践研究郑志龙杭州市人民小学SC29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设计与绿色学案开发的实践研究陈晓莹杭州市大关中学SC30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魏巍杭州市卖鱼桥小学SC3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爱的教育”的实践研究姚爱楠杭州市树人小学SC32基于国际视野的德胜模式学校文化建构研究谢玲玲杭州市德胜小学SC33基于教师内隐激发提升区域师资水平的策略研究吴吉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SC34以视频案例为介质改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张力杭州市翠苑中学SC35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朱红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团府苑小学SC36基于教师发展诉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童兆平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SC37基于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冯岳杭州市学军小学SC38儿童福利院内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喆杭州儿童福利院新苗学校SC39以“阳光运动”为载体构建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郭丽璟浙江省军区汪庄幼儿园SC40现代幼儿园教师形象管理的实践研究蒋蓓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幼儿园SC41以“关键事件”推进80后教师职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李国亮杭州市博文小学SC42基于“钱塘春晓”文化的幼儿园品质提升行动研究蒋一琼杭州市钱塘春晓幼儿园SC43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文化新载体研究虞文华杭州市闻涛小学SC44新城区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行动研究来江飞杭州滨兴学校SC45二自三发展:城区初中“自主发展”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毛思忠杭州萧山区高桥初中SC46城镇小学推行“家长志愿者行动”育人新机制的实践研究倪伯根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SC47卓越理念下打造“精致小校”的策略研究季亚飞杭州萧山区市北小学SC48基于学案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改进与提升的实践研究陈建强杭州萧山六中SC49红色课堂:萧山三中课堂育人模式转换的实践研究徐柏兴杭州萧山三中SC50农村初中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实践研究高志康杭州萧山区河庄初中SC51构筑有生命力的课堂夏国良杭州萧山中学SC52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李晓杭州萧山十中峰SC53基于农村初中学生全程性学习的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周利军杭州萧山区瓜沥一中SC54营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萧山五中教师发展同盟的架构与运作研究陈胜良杭州萧山五中SC55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王陆芳杭州萧山区绿都花城幼儿园SC56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分级组团走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周光明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SC57基于软实力提升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舒凤全杭州余杭区教育局SC58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沈智明杭州余杭区博陆中学SC59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实践与研究沈毅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SC60基于学校村落一体化的小学生学习系统构建和探索冯建芬杭州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SC61乡镇幼儿园协同教研舫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叶蓉杭州余杭区仁和镇中心幼儿园SC62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幼儿学习方式观察为视角姚向凡杭州余杭区新星幼儿园SC63区域性推进富阳市幼儿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王琴富阳市教育局SC64小学科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杨平儿富阳市实验小学SC65基于欣赏式探询(AI)的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郎超文富阳市永兴学校初中部SC66基于“红领巾回收公司”的小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盛玉萍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SC67小学语文“五环六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邱银娟富阳市富春第四小学SC68基于读写互动的“童心阅读”的实践研究周炜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SC69农村初中积极心理养成的实践研究郭水桐庐分水初级中学凤SC70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分析和对策江红兵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SC71农村初中毕业生流向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性调查的对策研究夏常春桐庐县横村镇方埠中心学校SC72让生命在这里快乐成长申屠国良桐庐县桐君小学SC73农村普通高中“主人教育”的实践研究骆林东临安中学SC74主题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夏盼军临安市玲珑中学SC75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改进研究陈正良临安市上甘中心学校SC76城镇小学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乐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钱炳伟临安市衣锦小学SC77以实现自主高效学习为目标的生本教学行动研究王征建德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SC78基于“绿园”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洪永生建德市更楼小学SC79山区职高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实践研究占建功杭州千岛湖职业高级中学SC80基于农村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主题式磨课”实践研究周山平杭州淳安县姜家镇小SC81让校园的道德天空星光灿烂——基于“浪川之星”山区小学生教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徐建平杭州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SC82高中教师“四项修炼”工作站的实践运作研究黄康静杭州淳安县第二中学SC83基于“阳光导游”的初中礼悦教育构建与实施黄伟民杭州淳安县千岛湖初中SC84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姜瑞强杭州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SC85依托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倪爱勤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SC86依托实训基地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金卫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东SC87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丰富多彩的个性——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徐瑛杭州第二中学分校SC88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邱锋杭州市第十四中学SC89“现代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陈建国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SC90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岗前“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实践蔡泉海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SC91促进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模式探索任学宝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SC92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以《面点技艺实训》课程为例叶东林杭州市中策职业SC93基于民族使命的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张永久杭州第二中学SC94聚集课堂,构建简约、活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课堂教学观的引领张伟韬杭州市源清中学SC95以亲师沟通为纽带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干亚莉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96成人学习方式的革新:培育社区成人学习互助共同体汪国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SC97在体验中成长——“DO都城”体验式教育辅导曹晓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SC98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案研究和干预叶小红浙师大杭幼师SC99“德育小班化”研究张立新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00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戴巧香宁波市四明中学SC101职校工学结合“螺旋式”实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张国方宁波职教中心学校SC102“三生一体”职业能力工程的实践研究—以宁波经贸学校具体实践为例蒋萌宁波经贸学校SC103新课程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研究任善宁波市东恩中学亮SC104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陆海君宁波市第七中学SC105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刘光霞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SC106新时期城市小学家校合作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沈晓英宁波市镇安小学SC107“外滩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探索王定波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SC108幼儿园“亲近自然”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王小波宁波市江北区祥星幼儿园SC109基于庄市人文资源的小学励志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高立斌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小学SC110普通高中学科学本设计及应用的实践研究陆安定宁波市北仑区明港中学SC11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林世华宁波市北仑中学SC112小学“选择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韶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SC113“妙用经典绘本,巧扮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周飞波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SC114构建中职汽修专业“企业实训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林邦安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SC115“一院四点十校”社区教育格局的构建与研究徐良平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成人学校SC116向145万课外阅读量进军鲍国光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SC117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瘾倾向”行为的干预研究熊开武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SC118普高物理实验素材开发与优化利用的实践和研究高峰慈溪中学SC119红色语文——语文生命态模块构建与实施吴卫新慈溪市慈吉中学SC120实践全人生教育实行轻负担高质量的研究张华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小学苗SC121区域推进农村义务段小班化建设的研究孙剑波慈溪市教育局SC122区域推进青少年“阳光心理”工程的实践研究王标余姚市教育局SC123中小学体验式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余如玉余姚市实验学校SC124机械专业“四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卢建飞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SC125基于自主发展的初中数学“作业超市”的构建与实践沙红颖余姚市舜水中学SC126山区初中家校教育互助组构建的实践研究王利军余姚市洪山中学SC127小学生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柴利波余姚市东风小学SC128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协作教学研究吴伟强奉化中学SC129车间化课堂“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莫国定奉化市职教中心SC130初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俞伯华奉化市锦屏中学SC131“创精富容”校本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卓晖奉化市居敬小学SC132小学生“成长足迹”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的实践研究王剑勇奉化市实验小学SC133基于在地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动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范伟东奉化市班溪小学SC134“读整本书”: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导读实践严晓峰宁海潘天寿教育集团SC135以学案为载体的“三动五环教学”研究薛瑞芬宁海潘天寿中学SC136“百姓课堂”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邬国焕宁海西店成校SC137构建县域家长学校办学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韩国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存心SC138幼儿园组建家长社团的实践研究吴素慧象山县塔山幼儿园SC139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陈英宽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SC140初中数学“先行组织者”设计研究邬云德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41初中学生“三自四练”法的研究方德懿宁波滨海学校初中学部SC142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陈兴昌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SC143以名着为载体“坐庄制”推进区域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蒋红珊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SC144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沈海芹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SC145中学生语文趣味培育的实践与研究陈柳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6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雷子东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7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走班制教学与管理的研究马玉斌温州中学SC148小学低段实施语数包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唐洪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SC149构建高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徐芦生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SC150普通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吴立温州市第三中学SC15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邓权忠温州市实验中学SC152校本的“平台+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朱虹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53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胡晓莲温州市实验小学SC154小学数学阅读内容开发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李丽生温州市籀园小学SC155新温州人子女校外闲暇时间教育对策研究夏李姑温州滨海学校SC156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与实施彭志杰温州市温中SC157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成长的研究余玉松温州市水心小学SC158集团幼儿园“条块式”园本研修的实践研究柯长瑜温州市第四幼儿园SC159温州市鹿城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模式的研究王邦银温州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SC160以“玩”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重构与实践林艳温州市第五幼儿园SC161农村薄弱初中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李美油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华侨中学SC16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陈良汉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一小学SC163职业中专综合学分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单克胜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64区县“研训一体”工作内涵建构的实践研究李玉宇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SC165构建科普类资讯性阅读模式全面提升儿童阅读素养丁时辉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SC166科技特色学校推行“科技双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项涨禹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SC167小学心育名师工作室与心育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朱爱珍温州市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SC168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王旭娟温州市龙湾中学SC169儿童本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程荣娟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SC170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葛亦虹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1基于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践研究邓纯考瑞安市汀田镇一中SC172普通高中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行动研究张克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龙SC173就业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项目教学的行动研究黄宗放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4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调查及有效措施的研究朱旭南乐清市芙蓉中学SC175促进小学科学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黄静影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6中年教师再发展研究刘仁奇永嘉中学SC177“创建幸福学习共同体,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金建武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SC178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深化研究夏晓华永嘉县上塘中学SC179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轻负高质”有效策略研究谢作黎平阳县教育局SC180平阳县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王德平平阳县教育局SC181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欣赏与诊断”评价策略研究纪相钊平阳县鳌江小学SC182农村初中“分层设点”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易会道平阳县水头学区SC183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的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吴永远平阳县教育局SC184小学教育共同主题式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陈相金平阳县昆阳学区SC185基于微观学与教理论引领的高中课例研究余贤庆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SC186苍南县“领雁工程”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杨成钱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SC187基于校本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李吉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SC188城镇初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与规律质的研究郑朝峰苍南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SC189小学经典阅读实验李中充苍南县钱库小学SC190基于项目运行的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联合体”的实践研究李敏仕苍南县教育局金乡学区SC191浙江“侨乡”-文成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周光仲文成县教育局教科所SC192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王文初文成县教育局SC193寄宿制学校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吴爱红泰顺县育才小学SC194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检测校本深化研究郑元阳洞头县第一中学SC195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戴玲金华市教育局SC196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金耀华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赵晶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8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朱孝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SC199校本教研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高亚军金华一中SC200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邓莉芳浙师大附中SC201心理工作坊在家长会创新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吴琦金华八中SC202“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江美华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SC203道德领导的校本实践俞正强金华市站前小学SC204小学数学课堂多边互动的人际关系构建实践研究郑小丰金华市红湖路小学SC205农村小学“博客家园”构建的实践研究倪宁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小学SC206基于教育博客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的研究方磊金华市婺城区长山小学SC207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华建勇金华市婺城区琅琊小学SC208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庄周赟金华市浙师大幼儿园SC209“城乡教师手拉手”共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方青金华市金东区赤松小学SC210农村小学“阳光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金锦溪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小学SC211基于“学校群”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鲍德华金华市第十一中学SC212多元化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曹亚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SC213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方燕秋金华市金东区塘雅中心校SC214小学中高段学生关心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许芬芳金华市金东区多湖小学SC215“虹”的故事伴我们成长——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李武南金华市宾虹小学SC216学习理论引领的读书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徐现峰金华市南苑小学SC217小足球文化与小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研究吕华莹金华市江滨小学SC218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张淑贞金华市苏孟小学SC219小学数学高段教材"二次创新"的有效策略研究何泉义金华市东苑小学SC220初中生学习心态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叶建华金华市南苑中学SC221以学会负责为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周利根兰溪市实验中学SC222入格、升格、风格——高中教师任务驱动式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谢建国兰溪市第五中学SC223以亮点教育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与研究项惠忠兰溪市兰江小学SC224基于诸葛亮智慧文化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徐维良兰溪市诸葛小学SC225“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董旭兰溪市实验小学SC226打造“激情燃烧”的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时政教学策略的研究吕红丰永康市教研室SC227“双制一课程”推动外来民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的研究徐伟永康市杜山头小学SC228小学生媒介识读教育的实验研究黄伟星永康市大司巷小学SC229让课堂因“留白”而灵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留白”使用的实践与研究林巧永康市城东小学SC230星级制促进外来民工子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田送粮永康市白云小学SC231农村初中青年教师校本培养“123”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郑勇奇永康市西溪初中SC232“诵读、感悟、内化、仿写”——小学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倪静川永康市实验学校SC233基于绘本阅读的低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李艳永康市人民小学。
赴杭州学习集团化办学培训心得高新区麻启营学校王长青我随高新区定连两学区34 人一行去杭州的几天的培训学习,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我们共去了三所学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杭州市江干区濮江小学,杭州市笕校实验中学,从这三所学校我们都分别听了课,听了校长以及主管教育的讲座,进行了实地参观社团活动,这三所学校都实行一体化管理,推动全方位发展,队伍建设放首位,避免牛奶稀释,品牌文化的引领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影响,参观的这三所学校各有特色,江湾小学开创艺术特色,濮家小学传承体育特色,笕桥实验中学开创实践特色的学校。
本次培训我感受到了靓丽的杭州不得不让人陶醉,让人迷恋,让人沉思,下面就几天的培训,学习,考察,谈谈体会。
通过参观、听课、听讲座,我对杭州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教育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杭州教育集团的教育理念是要关注“人” ,不仅关注学生” 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大、特长突出以及视野开阔的人。
在“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杭州江干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发展历程中不断转变观念,锻造队伍,打造学习型教师,力促教师主动成长,让教改理念生根课堂,“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濮家小学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白的空间,留白留给学生特别精彩的一片天。
而濮家小学的教师运用教学留白艺术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教学留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点额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改革以改革备课为先行,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布置多层面作业;他们在备课中分享智慧,教师在合作中共赢;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要有主见,进行超前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
【特别关注】初中惹了谁?!圝圝也许你还不知道吧?在基础教育这个大家庭里,初中教育已经成了“发展困难户”,老可怜了。
圝圝起初,国家通过调整政策,曾经的发展洼地,幼儿教育渐见起色,发展起来了;后来,小学、高中教学水平也不断进步,唯独这初中教育终不见好转。
圝圝据有经验的初中校长描述,初中教育这是遇着发展“四困”了,正处在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束手束脚,得不了自由。
那初中教育到底遭遇哪“四困”呢?最近啊,中国教育报记者就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圝圝快跟上小编的步伐,一起去看看吧!初中遭遇哪“四困”?道路选择之困——抓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摇摆不定圝圝“社会对升学的要求,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山阳县中学校长仰孝升如是说。
圝圝然而,现实很无奈。
浙江衢州市常山县一所新建初中的校长张爱民认为,初中学校目前的状态,面临着若生动活泼抓素质教育,学校就活不过今天,死抓应试教育,又活不过明天的尴尬境地。
要实现素质教育为主导,应试教育辅之的境地,难啊!尤其是对于相对贫穷的初中学校家长而言,他们更相信应试教育是让孩子走出山门的第一步。
圝圝有农村家长坦言:“考试成绩,你们城里人不当宝,咱农村人可是重视的嘞。
没有好成绩,怎么考好学校,出人头地?要是哪天学校不搞应试教育了,你让咱农村娃拿什么去跟人竞争?我可不认为,单凭农村的素质教育就能让娃们走出村子,迈进城市。
”圝圝“初中在15年基础教育中是片洼地。
”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说,“前些年,幼教也是块洼地,可这几年通过政策调整上去了。
高中、小学改革也在不断出新,唯独初中,状态始终起不来。
”早在七年前,时任诸暨浣江教育集团(初中)总校长杨明健便困惑说:“刚当校长时最困惑的是怎样去找钱,现在教育经费政府都能保障了,我最困惑的是怎样让学生既能高质量又做到轻负担,这个真的是很难。
”教师发展之困——别人眼里很轻松,其实我们真的“苦”圝圝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各有各的苦。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22期初中科学学科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学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知识,获取科学真谛,提高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1]。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天赋等各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知识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利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获取科学能力。
由此可见,文章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科学差异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生科学学习差异表现差异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区分标志。
从古至今,差异特征存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差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没有完全没有差异的学生。
尤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分析其差异分布特征,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
(一)知识理解差异知识理解能力是对直接成果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差异不同的主要原因。
结合近年来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表现,可以发现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首次接触到科学理论时能够理解字面内容,并进行逆向思考;第二次层,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科学理论字面内容,能够在其指导下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第三层次,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科学理论字面理解较弱,无法快速进行思维发散。
但需要注意,知识理解能力不等同于学习能力,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差,但可以借助实践优势弥补其不足,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动手实践差异科学学科主要以实验为主,需要学生完成诸多实验。
但可以发现,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擅长数据整理,一部分学生擅长实践操作,一部分学生实践创新性强。
学生动手实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利用学生的差异转化为学习优势,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差异给教学所带来的问题。
328高效课堂之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作者:卢丹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02期【摘要】328高效课堂是我校提出的把课堂4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30分钟新课教授,2分钟的总结和8分钟的导学案,为了使英语课堂也朝着328高效课堂的方向发展,结合我校英语课堂的实际,提出了328高效课堂之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任务布置——教材整合——引导点拨——随堂测验——拓展运用,这五个步骤可以整合为“任务布置——教材整合”(即30分钟的讲授课);“引导点拨”(即2分钟的课堂总结);“导学案”(即8分钟的课堂检测)和最后的“拓展运用”(即课后作业)。
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更是大大提高了英语的成绩。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专项复习;328高效课堂【作者简介】卢丹,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
一、328高效课堂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1.任务布置——教材整合(30分钟)。
对于教材的整合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整理和利用教材的能力。
同时也更有利于合理和高效的使用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更加合理的328高效课堂,这样也就更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了。
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由于现在处于初三的复习阶段,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学生都学过,有了一定的印象和基础。
基于“I tell you ,You will know; I say to you, you will forget;You think you will remember.”的理念。
进行了学生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规律,学会自我归纳学习知识点,(即培养有“问题”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深刻有效,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怎样获得信息和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通过本课的教与学的设计,尽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
基础比较弱的学生,通过本课复习能”吃”得香;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吃”得饱;优等生可以“吃”得多。
作者: 高琼[1];陆吉健[2]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浙江杭州310021;[2]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出版物刊名: 中小学教师培训
页码: 40-4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互动协作;学习模式;核心素养;数学
摘要:PISA2021数学测试所强调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以及数学推理能力,通过真实课堂学生互动协作式学习,能够达到较好的培养,从而促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养成.基于此,研究提炼互动协作式学习内涵及其课堂布局模式,以及指向兼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宏观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互动协作式学习模式.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一次函数》等两个课例,做了两种不同类型模式实践的案例展示.结果显示,数学互动协作式学习模式及其课堂布局,能够较好综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宏观核心素养.。
用创新让课堂焕发新意作者:王玲璐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第10期马益彬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教师,教育硕士,杭州市教坛新秀、新锐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未来名师培养对象,曾多次获得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比赛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市区级一二等奖,专注于信息背景下的生本课堂研究。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乔布斯传》中这样写道。
的确,笔者在马老师身上感受到了那种“创造力”。
要创新,不要标新“创新”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感召力的字眼。
在教学中想要创新,就需要掌握新技术,善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在此基础上勇于改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呈现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
马老师所追求的新时代课堂,恰恰是运用技术来革新课堂,基于学情,更好地以学定教,更好地达成有效的教、高效的学。
课堂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教育追求。
在教学时,他会利用个人的“小马驹语文学习营”的微信公众号,来盘活语文学习资源,熟练掌握白板技术,巧妙地运用一些手机APP软件、移动教学技术,来丰盈课堂。
正如哲学家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他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班级读书会上,就对传统的阅读导读课进行了创新实践。
马老师一直坚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教过”仅仅表现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而“学会”关注的是学生,是学生的起点,即学情,关注的是课堂生成的资源。
这样的课或许总有磕绊,但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是反映学生实际水平,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与成长的课堂。
在这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环节,马老师让学生学会“默读”。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情,要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需为学生提供方法的帮助,搭建“学会”的支架。
马老师以微课的形式,借用“围裙妈妈”这一人物角色,讲述默读的要领,不发出声音,用眼睛看文字,一行一行地看下去。
默读还要看着文字,用心去想象等。
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近日,笕桥小学数学组在俞国芳主任的带领下,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精心安排下,“人人一课”教研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活动由三年级组率先开展。
经过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认真讨论与准备。
首先,由经验丰富的王娟老师执教《倍的初步认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对“倍”这一新的概念有了一个清晰且直观地认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接着,钱佳丽老师执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钱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习新知。
两节课结束后,王霞老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充分体现出了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活动低段老师全程参与,高段老师也踊跃听课,体现出了笕桥小学数学组的踏实与努力。
在评课环节,低段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大胆的评价,评出了课堂中的精彩,也指出了不足。
尤其是对钱佳丽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使钱老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笕桥小学数学组的活动才刚刚起步。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以后的每一周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相信在每一位老师的努力下,笕小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一定会蒸蒸日上。
每一次学习都是青春的一次蜕变三县岭中学朱顺桃初秋的九月,我们一群年轻的新老师带着愉快又激动的心情在汪立民主任和余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风景秀美的一座城市——杭州,开启了为期一天半的“小组合作制”的学习之旅。
说实话,我对“小组合作制”这种学习方式是很陌生的,从我们读书以来一直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老师牵着走!之前只是听说过而已,有这么种学习方式。
所以,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较为全面、全新的认识。
九月二十五日,我们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笕桥实验中学,聆听了笕桥中学高琼校长关于“现代视野下课堂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的第一场报告,他主要介绍了他们学校的课改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我们了解了笕实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各种办学管理方式。
他们的教育理念也很节地气——平民教育。
让每一位基层的人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后面我们随堂参观了他们的课堂,走进没一个教师吸引我的不是班级小组座位,而是他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
这些文化建设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竟然能把这些文化建设的如此之好,我是第一次见!每个小组有积极向上的组名,有属于自己的组歌、组花,有小组成员自己制定的组训和组规。
每一个的小组配合的也十分默契。
后面听了一堂化学课,让我也感触颇深。
下午听了课改联盟中心高翔主任的讲座,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教师给学生发的导学案,它能很好的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掌握了解本节课内容,但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学生都会了,那岂不是失去了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乐趣。
他们认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不在新知的探索而在掌握某种新知后的愉快。
但我认为:探索新知有好奇也有兴趣,掌握后也会有愉快!因此,可以设计一个预习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再上课进行新知的探索,这样学生心里有底,老师心里也有底,同时,学生也不会失去探索新知的好奇和兴趣也会得到掌握新知后的愉快。
此次我们学习时间虽短,但我们的学习的收获却不少。
所以我觉得,要想弄好小组学习制,我们不能硬套别人的模式,我们要取其精华,然后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创设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小组合作制。
内生课堂:初中高质量育人的十五年探索
高琼;张艳;孙婕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年(卷),期】2022()5
【摘要】内生课堂是以提升学生的内生力为导向,着力激活学生内生动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追求课堂内在价值的课堂。
它通过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形成课堂契约化自治管理,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实施点赞式评价方式,以内生指数为评价依据、以点赞银行为评价载体,让评价从基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走向促进学习的增值评价。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通过内生课堂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性课程资源、融合性技术资源和开放性空间资源。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高琼;张艳;孙婕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转变习作观念营造生本课堂——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探索
2.\"问题\"背后的思考\r——生本课堂下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探索与改进
3.“问题”背后的思考——生本课堂下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探索与改进
4.有教无类藏爱心有效转化促育人——初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探索
5.圆满教育培养追求完满的人——广州市荔湾区坑口小学基于内生的“圆运动文化”育人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