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三次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9.21 KB
- 文档页数:4
成本会计网上形考任务-第3次任务1资料: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该企业是大量生产的企业,因半成品不对外销售,所以,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
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该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设置了甲、乙两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
(1)201X年10月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有材料10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20000元,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材料30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4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
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8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2000公斤),车间的机物料消耗性材料1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2000元;共计120000 丿元。
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劳动保护用品),实际成本为4000元,残料入库,计价2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4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生产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12000元,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共计63000元。
按照工资费用的14%十提职工福利费。
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4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80000元;按月折旧率1%十提折旧。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9080元,其中:办公费2000元,差旅费3000元,运输费408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6100元,其中:办公费1000元,差旅费2000 元,运输费3100元。
东北财经大学《成本会计》在线作业三
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不属于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的是:
A.水平分析法
B.指标分析法
C.垂直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答案:B
2.成本是商品价值中的哪一部分:
A.C+V+M
B.C+V
C.C+M
D.V+M
答案:B
更多加微boge30619
3.按企业医务人员工资总额计提职工福利费时,应借记:
A.“制造费用”科目
B.“管理费用”科目
C.“应付福利费”科目
D.“营业外支出”科目
答案:B
4.成本会计的奠基时期为:
A.1880-1920年
B.1921-1945年
C.1945年以后
D.1880-1945年
答案:A
5.应在本月计算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是()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房屋
B.本月内购进的机器设备
C.未使用的设备
D.本月减少的设备
答案:D
6.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水费、办公费应于发生时借记: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成本会计网上形考任务-第2次任务1、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5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10000小时。
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护费2400元;(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福利费;(4)车间消耗材料2000 元;(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1800元;(6)预提修理费800元;(7)本月摊销保险费600元;(8)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运输费)转入1400元;(9)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等共计1880元。
(10)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
(“基本生产成本”列明细账)(本题20分)答:(1)借:制造费用2400 (2)借:制造费用3000贷:银行存款2400 贷:应付工资3000(3)借:制造费用420 (4)借:制造费用2000贷:应付福利费420 贷:原材料2000(5)借:制造费用1800 (6)借:制造费用800贷:累计折旧1800 贷:预提费用800(7)借:制造费用600 (8)借:制造费用1400贷:待摊费用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1400(9)借:制造费用1880贷:银行存款1880本月制造费用合计=2400+3000+420+2000+1800+800+600+1400+1880=14300制造费用分配率=14300/(5000+10000+10000)=0.572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000*0.572=2860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00*0.572=5720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00*0.572=5720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860—乙产品5720—丙产品5720贷:制造费用143002、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投产700件,完工验收入库发现废品80件;合格品生产工时1700小时,废品工时300小时。
电大成本会计形式考核作业3及答案成本会计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B )。
A、重要方法B、最基本方法论C、主要方法D、最一般方法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 A )。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 C )。
A、累计原材料费用分配率B、累计生产工时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D、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B )。
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C、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D、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A )。
A、品种法B、分步法C、分类法D、分批法6、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C )。
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B、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 A )。
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C、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D、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B )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
A、所产半成品B、所产该种半成品C、所耗半成品D、所耗该种半成品9、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 C )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D、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C、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10、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A )。
A、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B、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C、不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D、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C)。
成本会计纸质作业3-4单选多选判断参考答案成本会计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A、重要方法B、最基本方法C、主要方法D、最一般方法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A、品种法B、分批法C、分布法D、分类法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A、累计原材料费用分配率B、累计生产工时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D、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差不多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C、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D、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A、品种法B、分布法C、分类法D、分批法6、成本还原率的计算公式是()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B、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7、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C、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D、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
A、所产半成品B、所产该种半成品C、所耗半成品D、所耗该种半成品9、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C、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D、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10、采用平行结转分布法,()A、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B、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C、不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D、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水平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B、小批单步骤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2、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A、月末需要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B、月末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月末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D、月末不需要计算产品成本,等到全部产品完工时再计算E、可以计算先完工的产品成本3、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按()A、一张定单中的不同品种产品分别确定B、一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分批确定C、一张定单中单件产品的组成部分分别确定D、多张定单中的同种产品E、同一定单中的不同产品确定4、采用简化分批法设立的基本生产生产成本二级帐,其作用在于()A、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B、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时C、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总成本D、计算登记月末在产品总成本E、只登记直接生产费用和生产工时5、采用逐步结转分布法,()A、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的转移完全一致B、成本核算手续简便C、能够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D、有利于加强生产资金管理E、为外售半成品和展开成本指标比提供成本资料6、平行结转分布法的适用情况是()A、半成品对外销售B、半成品不对外销售C、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资料D、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E、管理上要求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7、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B、成本核算手续简便C、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结构D、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E、便于各生产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分为()A、平行结转法B、按实际成本结转法C、按计划成本结转法D、综合结转法E、分项结转法9、采用分步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可以()A、按生产车间设立B、按实际生产步骤设立C、在一个车间内按不同生产步骤设立D、将几个车间合并设立E、以上均正确10、品种法适用于()A、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三、判断题:1、品种法的特点是不要求按产品的批别但要求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成本。
成本会计3次作业汇总课堂练习21、某企业设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两个车间本月份共发生的费用分别为5,000元和24,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通知单如下:要求: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表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
)分别写出①、②、③、④格的计算过程;(保留小数后两位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一次交互分配法)表1①= ②= ③= ④=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合格品为190件,不可修复废品为10件,共发生工时20,000小时,其中废品工时1,500小时。
共发生费用 : 直接材料80,000元,直接工资44,000元,制造费用60,000元。
废品退回材料库,残值估价800元。
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损失,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2)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课堂练习3某企业2010年3月份乙产品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
乙产品原材料分工序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三道工序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32元、8元、10元。
[要求] 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及其约当产量,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加工程度及其约当产量,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写出①、②格的计算过程。
某企业生产丙产品需要耗用A和B材料。
该企业2010年3月有关资料如下:表2-1 丙产品定额成本表表2-2 2010年3月丙产品投入产出表生产成本明细帐表2-3 产品名称:丙产品 2010年3月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要求] 1、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2、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3、将计算结果填入表5-4,写出①、②、③格的计算过程丙产品成本计算单课堂练习1第1题本月份某企业耗电40,000度,应付电力费16,000元,未付。
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3,000度,其中生产用电30,000度,车间照明用电3,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7,000度。
《成本会计》作业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
A.重要方法 B.最基本方法 C.主要方法 D.最一般方法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
A.累计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B.累计生产工时 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D.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
A.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差较多C.月末未完工产品批数较多 D.同一月份投产的批数很多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类法 D.分批法6.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
A.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产品成本所耗该种半成品费用B.本月产品成本合计/本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D.本月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本月产成品成本合计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
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B.平行结转法和综合结转法C.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 D.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
A.所产半成品 B.所产该种半成品C.所耗半成品 D.所耗该种半成品9.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之间的费用分配。
A.产成品与狭义的在产品 B.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在产品C.前面步骤的完工半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与加工中的在产品D.产成品与广义的在产品10.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A.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B.能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C.不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D.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
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A)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C)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D)各行业企业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经营管理费用参考答案:D2在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中,()是基础。
A)成本计划B)成本控制C)成本核算D)成本分析参考答案:C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属于()。
A)成本会计B)成本核算C)成本预测D)成本分析参考答案:B4生产费用中应当按照受益原则分配的费用是指()。
A)直接计入费用B)固定费用C)间接计入费用D)变动费用参考答案:C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
A)按规定支付的印花税和车船使用税B)工业企业为进行基本生产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C)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D)销售产品发生的费用参考答案:B6下列不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累计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参考答案:C7下列辅助分配方法中,分配结果最准确的方法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代数分配法D)计划分配法参考答案:C8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差旅费,应计入下列科目的借方( )。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参考答案:A9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产品的废品损失应包括()。
A)管理不善损坏变质损失B)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C)废品过失人员的赔偿D)实行“三包”损失参考答案:B10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产品的废品损失不包括()。
A)修复废品的人工费B)修复废品领用的原材料费用C)不可修复废品报废损失D)实行“三包”损失参考答案:D11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应按废品()计算。
A)计划成本B)制造费用C)所耗用的定额成本D)先进先出法确定的成本参考答案:C12停工损失一般应计入()账户。
A)停工损失B)基本生产成本C)营业外支出D)管理费用参考答案:A13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单位,其“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登记()。
第3 次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 分)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归集和分配,汇总的各种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企业的产品成本。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3.工业企业在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称为经营管理费用。
()4.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5.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6.限额领料单所列领料限额,就是材料的定额消耗量。
()7.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较大的产品。
()8.在成本核算时,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9.采用连环替换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意即是在其他因素均为计划数时,确定这一因素变动影响程度的。
()10.生产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1.实际工作中计算的产品成本与理论成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有何好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哪些企业?采用该方法应具备什么条件?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0分,共5小题,每小题10 分)1. 天一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辅助车间分别供电和提供修理劳务。
2005年3月初分别投产甲、乙产品1000件、2000件,本月有关资料如下:1、甲乙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10000千克,每千克12元,甲乙产品单位消耗定额分别为6 千克,5 千克,车间一般耗用材料5000 元。
2、本月共发生应付工资60000 元,其中甲乙产品共同发生52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
成本会计形考作业3答案某企业生产B产品。
该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月末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
9月份初,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为4000元。
该月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元,直接人工费3000元,制造费用4500元。
该月完工了350件B产品,月末在产品150件。
要求:(1)计算9月份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2)登记9月份B种产品明细账。
B产品成本明细账月日摘要8 31 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4000 45009 30 本月生产费用 3000 45009 30 完工产品成本 30009 30 月末在产品 6000 45001)B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350+150)=40(元)。
B种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50×40=6000(元)。
B种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50×40=(元)。
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3000+4500=(元)。
B种完工产品单位成本=/350=61.43(元)。
2)B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如下:月日摘要8 31 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4000 45009 30 本月生产费用 3000 45009 30 完工产品成本 30009 30 月末在产品 6000 4500某种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完成。
其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30公斤,第二道工序210公斤,第三道工序160公斤。
9月末,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0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第三道工序38件。
该种产品9月初原材料费用为1538元,9月份原材料费用为1462元。
该月完工了800件产品。
要求:(1)计算各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2)计算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1)各道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为:第一道工序130/(130+210+160)×100%=26%第二道工序(130+210)/(130+210+160)×100%=68%第三道工序(130+210+260)/(130+210+160)×100%=100%2)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26%=26(件)第二道工序200×68%=136(件)第三道工序38×100%=38(件)At the end of September。
第三次作业:1、答案直接粘贴在答题框即可,不要用附件(表格除外)2、除判断题外一般300-500字3、严禁直接抄袭,可以参考但要自己概括修改整合1. 分步法适用于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的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例如冶金、纺织、电力、造纸。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学员从分步法适用的企业类型中寻找原因。
2.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员分析原因。
3. 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适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适用于定额比例法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
4. 分批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生产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发电、采掘、造纸等企业,也可以适用小型水泥厂,制砖厂或辅助生产的蒸汽车间等。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各种方法的定义和适用企业入手考虑。
5、从会计核算角度看,生产制造业务过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发生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加工和整理,确定产品成本,而这需要健全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开展来完成,因此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设计。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学生分析原因。
6、当期末在产品数量很少时,对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仍然要考虑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生产成本。
(0153)《成本会计》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单选题]在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中,属于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是()。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分析D:成本核算参考答案: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2:[单选题]下列不计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项目是()。
A:制造费用B:废品损失C:劳动保险费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参考答案:C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3:[单选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根据()确定有关支出是否计入成本。
A:成本开支范围B:成本管理要求C:成本核算要求D:成本决策需要参考答案:A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4:[单选题]下列不形成产品价值,但构成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A:固定资产折旧B:管理费用C:制造费用D:废品损失参考答案: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5:[单选题]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
A:没有统一规定B:最长为半年C:最长为一年D:最长为两年参考答案:C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6:[多选题]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包括()。
A:生产费用B:产品生产成本C:生产经营成本D:经营管理费用E: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参考答案:C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7:[多选题]在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包括()。
A:制造费用B:财务费用C:废品损失D:停工损失E:直接人工参考答案:ACDE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8:[多选题]“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
A:入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B:入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异C:发出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D:发出材料的成本节约差异E: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参考答案:BC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9:[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项目的有()。
成本会计学(专科)第三阶段作业1、简述生产类型的分类。
答:产品生产按生产工艺过程可划分为单步骤和多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又可分成连续加工式生产和平行加工式生产。
(1)单步骤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只需经过一个加工步骤即可完成的产品生产。
(2)多步骤生产,是指产品生产需经过若干个加工步骤的生产加工才可完成的产品生产。
1)连续加工式生产,是指原材料投入后要经过若干个加工步骤的连续加工,才能制成产成品的生产方式.2)平行加工式生产,是指各生产步骤同时投料,平行加工制成各种零部件,然后由装配步骤将零部件装配成产成品的生产方式。
产品生产按生产组织方式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是指不断地重复生产品种相同产品的生产。
2)成批生产,是指按照产品的批别和数量,每隔一定时期重复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
3)单件生产,是指根据客户订单所要求的特定规格和数量而进行的产品生产。
生产类型按内部职能划分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以及副业生产.1)基本生产是指产品制造业主要产品的生产,从事主产品生产的车间即为基本生产车间。
2)辅助生产是产品制造业为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和为基本生产服务的生产。
3)副业生产也称为副产品生产,一般是指利用生产主要产品所产生的废料进行的非主要产品生产。
2、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有哪些?答:(1)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按辅助生产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按产品生产地点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
(2)根据生产耗费的原始凭证汇总各要素费用,并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按费用的用途分别记入有关的成本明细账。
(3)将归集的辅助生产成本,按各服务对象所消耗的劳务量,选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有关的成本明细账.(4)将各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所归集的间接成本,通过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按各成本计算对象所消耗的分配标准的比例,分配记入各生产成本明细账。
3、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答:(1)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向,是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分配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成本会计网上形考任务-第3次任务1、资料: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该企业是大量生产的企业,因半成品不对外销售,所以,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
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设置了甲、乙两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
(1)2000年10月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有材料10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20000元,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材料30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4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
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8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2000公斤),车间的机物料消耗性材料1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2000元;共计120000元.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劳动保护用品),实际成本为4000元,残料入库,计价2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4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生产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12000元,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共计63000元。
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4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80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9080元,其中:办公费2000元,差旅费3000元,运输费408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6100元,其中:办公费1000元,差旅费2000元,运输费3100元。
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制造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成本计算对象B.费用归集与分配C.成本项目设置D.成本控制职能2.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 C )。
A.分步法B.分类法C.定额法D.品种法3.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标准成本是( D )。
A.理想标准成本B.现实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基本标准成本4.(A )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A.现行标准成本B.基本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理想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通常它又被认为是( C )。
A.估计成本B.机会成本C.应该成本D.增量成本6.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D )。
A.采购数量B.入库数量C.领用数量D.耗用数量7.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B )。
A.质量控制部门B.采购部门C.工程设计部门D.生产部门8.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C )。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差异9.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是( B )。
A.实际的工资率B.预定的小时工资C.预定的工资率D.实际的小时工资10.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B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11.某企业生产M产品,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标准为20小时,标准工资率为9元,实际每件产品耗用工时为16小时,实际小时工资率为10元,则M产品的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 B )。
A.-40元B.-36元C.160元D.180元12、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类似于( D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B.直接材料用量差异C.直接材料配比差异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3.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应由( B )负责控制。
A.总经理B.部门经理C.车间主任D.财务科长14.若人工效率差异为500元,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则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 B )。
A.1000元B.200元C.100元D.2500元15.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D )。
A.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变动制造费用预算B.(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C.(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D.(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6.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之为( A )。
A.耗费差异B.能量差异C.效率差异D.闲置能量差异17.在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因素分析法中,二因素分析法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可进一步分为( B )。
A.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C.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D.实际差异和计划差异18.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是指(AD )。
A.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B.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差异C.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D.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脱离预算金额而形成的差异19.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20.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 C )。
A.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B.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C.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D.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标准成本按适用期不同可以分为(AD )。
A.现行标准成本B.理想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D.基本标准成本2.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步骤有(ABCD )。
A.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B.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C.汇总计算实际成本D.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3.需要调整基本标准成本的情况有(AB )。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C.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小幅调整D.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4.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无论对哪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ABCDE )。
A.工时标准B.费用标准C.用量标准D.价格标准E.材料标准5.用量标准包括()。
A.原材料单价B.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C.小时工资率D.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E.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6.在进行标准成本分析时,形成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有(AC )。
A.供应厂家价格变动B.购入材料质量低劣C.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订货D.违反合同被罚款E.紧急订货7.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包括(ABD )。
A.工作环境不好B.新工人上岗太多C.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D.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E.加班或使用临时工8.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使用(AC )。
A.直接人工工时B.机器工时C.直接材料消耗量D.直接工资总额9.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AB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关于成本控制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BC )。
A.成本控制制度会受到大多数员工的欢迎B.对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控制可以从略C.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D.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确定成本超支的责任人三、判断题(对)1.标准成本制度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类企业,也可以用于服务类企业。
(对)2.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中,原材料无论是借方和贷方都只能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
(错)3.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错)4.在标准成本系统中,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指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市价。
(错)5.购入材料30000千克,标准成本0.3元/千克,实际成本0.27元/千克,则其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9000 贷:材料数量差异900元贷:银行存款8100。
(错)6.作为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用量标准必须是直接人工生产工时。
(对)7.利用三因素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根据“生产能量”与“实际工时’之差,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求得的。
(错)8.企业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按正常生产能力预计本月计划生产甲产品100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15元。
本月实际生产95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330元,则本月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为节约170元。
(错)9.为了贯彻一致性原则,会计期末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必须一致。
(错)10.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产品成本,因此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会计期末必须将完工产品成本加减各项差异,将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四、计算题1.兰花公司生产B产品,单位产品标准材料成本为800元,其中材料标准用量为40千克,材料标准价格为20元,实际材料成本为648元,其中,单位材料用量为36千克,实际材料价格为18元。
要求:(1)计算兰花公司B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B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以上计算需列出算式)答:(1)B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648-800=-152元(2)B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计划用量)*计划单价=80元B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72元2.某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控制乙产品的成本,乙产品每月正常生产量为1000件,每件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为4千克,每千克的标准价格为1.5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2小时,每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200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1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元。
本月实际生产乙产品880件,实际材料价格为2元/千克,全月实际耗用了6500千克;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2000小时,支付工资12600元,本期实际耗用变动变动制造费用1296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7800元。
要求:(1)计算和分解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和分解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计算和分解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计算和分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照三差异法计算)。
答:(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6500*2-880*4*1.5=772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1.5)*6500=3250元直接材料用量差异=(6500-880*4)*15=4470元(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2600-880*2*5=38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2000-5)*2000=26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880*2)*5=1200元(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2960-880*2*6=24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960/2000-6)*2000=96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6=1440元(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7800-880*2*4=760元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7800-8000=-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8000-2000*4=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880*2)*4=9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