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力 学
- 格式:doc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10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课程教案系(部):中专部课程名称:建筑力学班级名称:14建管1+2+班0—五年教案第0章绪论授课章节§ 1-1约束与反约束力一、概述___ 自由体: 在工程中,将能自由地向空间任意方向运动的物体,如工人上抛的砖块,在空中自由飞行的飞机等称 为自由体。
1、 物体的分类——►非自由体:在空间某一方向运动受到限制的物体(例如,大粱受到柱子的限制,柱子受到基础的限制, 桥梁受到 桥墩的限制等等,而不能自由运动。
)称为 非自由体。
2、 约束: 通常将限制物体运动的其他物体叫做约束。
(或限制物体自由运动的条 件叫约束)3、约束力:是约束对于被约束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力,称为约束力,也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
4、 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反力(1)柔索约束① 概念:用绳索、链条、皮带等阻碍物体的运动时,称为柔体约束。
② 特性: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柔体伸长的方向运动。
③约束反力的方向:柔体对物体的约束反力是通过接触点,沿柔体中心线作用的拉力。
如图1-1所示。
在图1 — 2所示的皮带轮中,皮带对两轮的约束反力分别为 F1、F2和 F'1、F'2。
图1-2教学过程设计(2)光滑面约束①概念:当两物体在接触处的摩擦力很小,即可以忽略不计时,两物体彼此间的约束就是光滑面约束。
②特性: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接触面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的公切线或离开接触面的运动。
§ 1-2结构的计算简图一.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用一个能反映结构主要工作特性的简化模型来代替真实结构的简化模型称作结构计算简图。
二.简化原则1•反映结构实际情况2•分清主次因素3•视计算工具而定三•简化方法1•支座的简化:举例。
2•铰节点的简化:举例说明。
3•刚节点的简化:举例说明。
4•计算简图示例:结构的简化举例:如桁架的简化,包括 1.荷载2.支座3.杆连接处。
四.平面杆系结构分类1 .分类i. 梁ii. 拱iii. 冈慄§ 1-3物体受力分析一、 脱离体和受力图在力学求解静力平衡问题时,一般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了解物体受到哪些 力的作用,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这个过程称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建筑力学》课程建设方案为推进我院课程建设和发展,提高育人水平,打造学院课程品牌,二级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负责人结合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学院十四五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制定《建筑力学》未来三年课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5年),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信息化技术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加快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师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以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重点,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高职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 一) 《建筑力学》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是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主要针对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等岗位开设,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建筑力学及建筑结构等方面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点及其承载能力,以解决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达到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分析计算能力,为发展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对结构的大局观和整体感,培养处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初步制定本课程在2023年为院级在线开放课程,2024年为市级在线开放课程,2025年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本课程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付现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与路径的基本技能。
建设工程主修课程一、引言建设工程主修课程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在建设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介绍建设工程主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
二、课程设置建设工程主修课程包括建筑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构造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等多门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建筑物的受力性能和结构设计原理。
通过学习建筑力学,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受力分析方法和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结构体的力学性能和受力分析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结构力学,可以了解各种结构体的受力特点和力学计算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土力学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地基工程设计原理。
学生通过学习土力学,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工程的设计方法,为土木工程实践提供基础知识。
4.构造力学构造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受力分析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构造力学,可以了解建筑结构的力学特点和受力计算方法,为建筑设计和结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5.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工程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材料,可以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规范,为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6.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设计,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规范,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设计方案。
三、教学方法建设工程主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等。
1.理论讲授理论讲授是建设工程主修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
最新电大专科《建筑力学》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 )。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2.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 )独立的平衡方程。
D.63.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
B.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4.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胡克定律在( )范围内成立。
A.弹性阶段5.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支座为( )。
B.固定端支座7.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
D.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8.在一对( )位于杆件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杆‘件将产生弯曲变形,杆的轴线由直线弯曲成曲线。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9.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 )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
B.屈服1.约束反力中能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约束为( )。
D.光滑接触面2.平面平行力系有(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C.23.三个刚片用( )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单铰4.力的作用线都互相平行的平面力系是( )。
C.平面平行力系5.结点法计算静定平面桁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 )个。
B.27.轴向拉(压)时,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分布。
A.均匀8.在图乘法中,欲求某点的水平位移,则应在该点虚设( )。
B.水平向单位力3.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
B.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5.图示构件为T形截面,其形心轴最有可能的是( )。
C Z3 、6.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是( )。
C.结点位移7.作刚架内力图时规定,弯矩图画在杆件的( )。
c.受拉一侧9.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进行( )三个方面的计算。
C.强度校核、选择截面尺寸、计算允许荷载10.在图乘法中,欲求某点的转角,则应在该点虚设( )。
D.单位力偶6.在梁的强度计算中,必须满足( )强度条件。
C.正应力和剪应力 7.在力法典型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数值范围可为正、负实数或零的有( )。
建筑力学复习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0分,将相应的空格内,对的打“√”,错的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结构是建筑物中起支承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2、静止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3、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和形状绝对不改变的物体。
(√)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6、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移动。
(×)7、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人小。
(×)9、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随之改变。
(√)10、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11、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平衡力系就是合力等于零的力系。
(√)13、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4、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移动而作用效果不变。
(×)15、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6、合力是分力的等效力系。
(√)17、当两分力的夹角为钝角时,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18、力的合成只有唯一的结果。
(√)19、力的分解有无穷多种结果。
(√)20、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汇交力必然使物体处于平衡。
(×)22、在刚体上作用的三个相互平衡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2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也是矢量。
(×)24、当力平行于坐标轴时其投影等于零。
(×)25、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6、两个力在同一轴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
(×)27、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8、力可使刚体绕某点转动,对其转动效果的度量称弯矩。
力矩与力偶力对点的矩从实践中知道,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转动,力矩就是度量力使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现以扳手拧螺帽为例,如图 2.1所示。
手加在扳手上的力,使扳手带动螺帽绕中心转动。
力越大,转动越快;力的作用线离转动中心越远,转动也越快;如果力的作用线与力的作用点到转动中心点的连线不垂直,则转动的效果就差;当力的作用线通过转动中心时,无论力多大也不能扳动螺帽,只有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转动中心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时,转动效果最好。
另外,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线不变而指向相反时,将使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建筑工地上使用撬杠抬起重物,使用滑轮组起吊重物等等也是实际的例子。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以下的规律: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动中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也成正比。
这个垂直距离称为力臂,转动中心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
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对点之矩(简称力矩),记作。
计算公式可写为(2.1)式中的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
在平面内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力使物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负。
因此,力矩是个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是或。
由力矩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力矩的性质:(1)力对点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例2.1 分别计算图2.2中、对点的力矩。
解从图2–2中可知力和对点的力臂是和。
故mo(F)=±F1= F1sin300=49×0.1×0.5=2.45N.mmo(F)=±F2=-F2=-16.3×0.15=2.45N.m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力臂并不等于矩心与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的力臂是,不是。
合力矩定理在计算力对点的力矩时,有些问题往往力臂不易求出,因而直接按定义求力矩难以计算。
此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这个力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便于求出力臂的分力,在由多个分力力矩的代数和求出合力的力矩。
这一有效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合力矩定理,即:如果有个平面汇交力作用于点,则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即mo(FR)=mo(F1)+ mo(F2) +…+ m o(Fn) =∑m o(F) (2.2)称为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一方面常常可以用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简化力矩的计算。
这样就使力矩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在力臂已知或方便求解时,按力矩定义进行计算;在计算力对某点之矩,力臂不易求出时,按合力矩定理求解,可以将此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分力,如两分力对该点的力臂已知,即可方便地求出两分力对该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从而求出已知力对该点矩。
例 2.2 计算图2.3中对点之矩。
解对点取矩时力臂不易找出。
将F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FX、FY,它们对点的矩分别为mo(FX)=FXb=Fbsinmo(FY)= FYa=Facos由合力矩定理mo(F)= mo(FX)+ mo(FY)= Fbsin+ Facos例 2.3 槽形杆用螺钉固定于点,如图 2.4(a)所示。
在杆端点作用一力,其大小为,试求力对点的矩。
解方法1(按力矩定义计算):本题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已知,要计算力F对点的矩,关键是找出力臂的长度。
为此,自矩心作力作用线的垂线,线段就是力臂,如图2.4(b)所示。
由图2.4(b)中的可得而在中,,所以于是力F对点的矩为mo(F)=Fd=-400×83.9=33560Nmm“一”号表示力F将使槽形杆绕点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
方法2(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将力F分解为水平力FX和铅直力FY,如图2.4(c)所示。
由合力矩定理知,力F对点的矩就等于分力FX、FY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即mo(F)= mo(FX)+ mo(FY) =-FX×120+F Y×40=-400sin600×120+400cos600×40=-41560+8000=-33560Nmm可见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一样。
但在方法1中,求力对点的矩需要通过几何关系才能找出力臂,计算比较麻烦;而方法2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则比较简便。
在实际计算中,常用合力矩定理来求力矩或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力偶及其基本性质力偶和力偶矩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为了使物体发生转动,常常在物体上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平行力。
例如钳工用丝锥攻丝时两手加力在丝杠上(图2.5所示)。
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和作用在同一物体时,它们的合力,即和没有合力。
但因二力不共线,所以也不能平衡。
它们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转动。
力学上把这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叫力偶。
用符号(,)表示。
两个相反力之间垂直距离叫力偶臂(如图2.6所示),两个力的作用线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不能再简化成比力更简单的形式,所以力偶与力一样被看成是组成力系的基本元素。
如何度量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呢?由实践可知,组成力偶的力越大,或力偶臂越大,则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越强;反之,就越弱。
这说明力偶的转动效应不仅与两个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力偶臂的大小有关。
与力矩类似,用力偶中一个力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并冠以适当正负号(以示转向)来度量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偶矩,用表示。
即(2.3)使物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
如图2.6所示。
所以力偶矩是代数量。
力偶矩的单位与力矩的单位相同,常用牛顿·米()。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度量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三要素是: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不同的力偶只要它们的三要素相同,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就是一样的。
力偶的基本性质性质 1 力偶没有合力,所以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也不能与一个力来平衡。
从力偶的定义和力的合力投影定理可知,力偶中的二力在其作用面内的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恒为零,所以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对物体只能有转动效应,而一个力在一般情况下对物体有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
因此,力偶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不同,所以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用一个力代替,也就是说力偶不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和转向相反的力偶平衡。
性质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且与矩心位置无关。
图2.7所示力偶(,),其力偶臂为,逆时针转向,其力偶矩为,在其所在的平面内任选一点为矩心,与离的垂直距离为,则它到的垂直距离为。
显然,力偶对点的力矩是力与分别对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其值为:由于点是任意选取的,所以性质2已得证。
性质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
称为力偶的等效条件。
从以上性质可以得到两个推论。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即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与它在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例如图2.8(a)作用在方向盘上的两上力偶(,)与(,)只要它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作用位置虽不同,转动效应是相同的。
推论2在力偶矩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改变力偶中的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转动效应。
例如图 2.8(b)所示,工人在利用丝锥攻螺纹时,作用在螺纹杠上的(,)或(,),虽然和不相等,但只要调整力的大小,使力偶矩,则两力偶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从上面两个推论可知,在研究与力偶有关的问题时,不必考虑力偶在平面内的作用位置,也不必考虑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只需考虑力偶的大小和转向。
所以常用带箭头的弧线表示力偶,箭头方向表示力偶的转向,弧线旁的字母m 或者数值表示力偶矩的大小,如图2.9所示。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偶或一组力偶,称为力偶系。
作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系称为平面力偶系。
因为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转动,所以同一平面上的多个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是转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偶的合成的结果必然也应该是一个力偶,并且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各个分力偶的力偶矩之和。
即作用在同一平面上的若干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2.4)例 2.4 如图 2.10所示,在物体的某平面内受到三个力偶的作用,设,,,求它们的合力偶矩。
解各力偶矩分别为由(2-4)式可得合力矩为即合力偶矩的大小为,顺时针转向,作用在原力偶系的平面内。
2.4.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当合力偶矩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力偶矩不为零,则物体必产生转动效应而不平衡。
这样可得到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2.5)上式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应用式(2.5)解决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只能求出一个未知量。
例 2.5 梁上作用有一力偶,其转向如图2.11(a),力偶矩。
梁长,梁的自重不计,求、处支座反力。
解梁的端是可动铰支座,其支座反力的方向是沿垂直方向的;梁的端是固定铰支座,其反力的方向本来是未定的,但因梁上只受一个力偶的作用,根据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必须与组成一个力偶。
这样的方向也只能是沿垂直方向的,假设与的指向如图 2.11(b)所示,由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得,(↑)(↓)本章小结1.力矩是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效应的度量。
力矩的大小等于力与矩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力矩的转向用正、负号来表示;因而在平面问题中,力矩可看成是代数量。
2.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所组成的一个特殊力系。
力和力偶是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机械作用量。
力对刚体作用一般都有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而力偶对刚体却只有转动效应,没有移动效应。
力偶既不能用一个力代替,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
力偶使刚体转动的效应用力偶矩来度量。
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力偶中任一力的大小与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力偶矩的转向用正、负号来表示,因而在平面问题中,力偶矩可看成是代数量。
力矩是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度量,而力偶是最基本的机械作用量,力矩与力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3.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力偶可以在其刚体的作用面内任意移动,也可以在力偶矩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
但必须注意,所谓任意移动是指在所作用的刚体内移动,而不能将它移动到另外的刚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