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科目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54.73 KB
- 文档页数:22
2023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科目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末。
考试内容范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内容。古诗文选材以教材为主,兼顾课外材料;现代文选材则以课外为主,兼顾教材内容。
题型结构与分值:(见下表)
难度设置:
试题难度不超过《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二的要求;整卷难度系数在 0.70-0.80 之间,全卷易、中、较难试题比例控制在 7﹕2﹕1 左右。
考试时间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末。
板块
考查内容
题型与题量
材料类型及长度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 I
(10 分左右) 2 道客观题+1 道主观题
信息类文本(约 1000 字)
现代文阅读 II
(13 分左右) 1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文学类文本(1500 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27 分左右) 文言文阅读
(14 分左右)
2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教材内文言文为主,兼顾课外内容(600 字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
(9 分左右)
1 道客观题+1 道主观题
教材内诗词为主,兼顾课外内容(长度适宜)
默写(4 分)
2 个填空小题
必修教材课标推荐背诵篇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
(10 分左右)
语言表达运用
(10 分左右)
1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反映现实生活的社科或科普短文
(350 字左右)
四、写作
(40 分) 写作
(40 分) 1 道作文题(二选一模式,600 字左右)
文献材料或生活事例 试卷第2页,共8页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巩义市米河镇多个村庄通信中断。有群众收到如下短信:“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小时,请尽快报告情况、联系家人。祝平安!”该短信截图瞬间在网上刷屏,网友直呼:“这就是中国速度!”“生在华夏,被照顾得太好了!”
7月21日,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2H”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跨区域长途飞行,历时4.5小时抵达通信中断区,利用翼龙无人机搭载的移动公网基站,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内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翼龙无人机是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种中低空、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翼龙系列自2005年开始研制、2007年首飞,距今已有十四年,目前发展至第二代翼龙。“翼龙-1”是翼龙系列无人机中的首个型号,可应用于灾情监视、大气研究及气象观测、地质勘探及土地测绘、环境保护、农药喷洒和森林防火、缉毒和反走私等民用及科学研究领域。在“翼龙-1”的基础上,“翼龙-2”无人机进行了全面的机体扩大及气动布局优化,并换装了推力更强的中国国产发动机,提高了实用升限、速度和续航等一系列指标,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使用环境。
而本次应急救灾的主角——“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则是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救灾无人机系统。无人机的全称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不仅包括人们最直观可见的无人机飞机本身,还包括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在无人机升空执行任务时,地面上的相关系统会紧密监视并进行指挥。据翼龙系列总设计师介绍,“翼龙-2H”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无人机搭载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先进设备。
这款无人机系统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灾区“三断”(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和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
本次任务中,“翼龙-2H”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截至21日晚8时,翼龙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产生流量1089.89M,单次试卷第3页,共8页 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受灾民众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为什么不采用覆盖面更大、力量更强、信号更好的卫星通信?翼龙无人机虽强,但毕竟是第一次进入群众视野,大家难免有疑问。
其实这也是灾后重建时常有的话题。卫星通信固然信号强、范围广,但对设备有着很大的要求。卫星通信是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手机通话的,而用空投设施或者伞兵携带卫星电话的方式有很大缺陷:灾区往往情况艰险,不仅有安全风险,而且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只能覆盖到少部分地点,相当于只能建立几个有限的单点通信,效率低下。“翼龙-2H”则不同,通过建立空中基站的方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千米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千米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覆盖面极广。这使得受灾群众拿起手边的手机就可以打电话,通信恢复效率更高,而且及时方便。
相较于卫星中继通话器,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易维护等特点。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时,受灾区陷入三断状态,为了第一时间获取灾区情况,需要组织空降兵跳伞安装卫星设备。当时气象环境恶劣,跳伞处于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无气象引导的“三无”状态,空降任务需要从5000米的高空盲降,毫不夸张地说,空降兵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完成任务。而现在有了“翼龙-2H”无人机,难怪有网友感叹,“再也不用派空降兵冒死跳伞了!”
(摘编自《“翼龙无人机己抵达你镇上空”,断掉的通信连上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雨导致通信中断后,翼龙无人机帮助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B.“翼龙-2H”是第二代,与第一代翼龙相比,它独有的“特长”是应急通信保障。
C.无人机不仅仅是无人机飞机本身,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都属于无人机的组成部分。
D.有了“翼龙-2H”,再也不用像2008年汶川救灾派空降兵冒生命危险跳伞安装卫星设备了。
2.下列各项中不是遇灾断网时不使用卫星通信原因的一项是( )
A.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覆盖少部分地点,效率低下。
B.卫星通信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的手机通话。
C.卫星中继通话器机动性差,成本高,不易维护。
D.由于卫星通信对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普通用户难以承受。
3.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到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
试卷第4页,共8页
二、文学类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掉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掉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试卷第5页,共8页 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
“梦?”
“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