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3.2.2地图导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9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②①④③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分组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01实验报告【实验目标】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划分。
【实验器材】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硬导线)、剪刀、量角器等。
【实验过程】1.确定两极和赤道。
可以用乒乓球的黏合线作为________,离黏合线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为南、北极点,如图A。
2.画经纬线。
在乒乓球上等距离画出若干条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纬线。
3.做地轴。
如图B,把一根粗铁丝折一下,使铁丝倾斜并与水平面成________。
把另一段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圆环上放书或其他重物作为地球仪的底座,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
4.组合固定。
将其中代表地轴的直铁丝部分穿透乒乓球的南、北极点,并将顶头弯曲,以防乒乓球脱离。
取另一根铁丝,弯成半圆形并接在乒乓球两端的地轴上。
这样就完成了小型地球仪的制作,如图C。
5.在自己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上画上七大洲的轮廓。
【问题与讨论】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形状有何特点?2.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形状有何特点?3.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有多少度?4.如果赤道的度数是0°,南极、北极的度数是多少?5.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有何特点?6.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点的位置?7.地轴与水平面的角度是多少?8.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02实验突破)1.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仪上,经线圈的长度等于赤道的长度B.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总是等于66.5°C.所有的经线相等,所有的纬线相等D.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2.下面各图形能反映地球仪形状的是( )3.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下列有关地轴、赤道、南极和北极的标注,正确的是( )A.①北极;②南极;③赤道;④地轴 B.①地轴;②赤道;③南极;④北极C.①北极;②南极;③地轴;④赤道 D.①地轴;②赤道;③北极;④南极4.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要把铁丝弯成比乒乓球略大的半圆,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 )A.66.5° B.90° C.23.5° D.60°5.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0.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与赤道平行。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3)北Array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总结第一节、我们的地球1.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赤道半径约 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
3.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4. 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
5.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24小时。
6. 地球的绕日公转: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重难点)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是缩小了的地球,是球形的地图。
2.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南极和北极。
4.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呈圆半形。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⑴经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⑵东经和西经:0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做代号;0度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做代号。
东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西经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⑶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西经20°(20°W)以东、东经160°(160°E)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20°W)以西、东经160°(160°E)以东为西半球。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下地幔内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 经线:也叫 。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
(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作代号。
(3) 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但表示的内容越,精确度越。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