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量过多或河道堵塞等原因而引发的水灾。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洪涝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
首先,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降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降雨过多,超过地表和地下水的容纳能力时,水就会积聚和涨水。
另外,雷雨暴雨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地势低洼,河道狭窄或河床抬高,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洪涝灾害有所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建设水库等都会改变水文地质条件,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水会对农作物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损害。
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生长,这对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造成了重大影响。
其次,洪涝灾害还会导致道路和桥梁的破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洪水进入居民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引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减轻和预防洪涝灾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人们可以建设水库和调节闸门来调节洪水的流量,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
第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地区的高密度建设和密集的人口活动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雨水花园可以帮助排出大量的雨水。
第三,保护湿地和河道。
湿地和河道是自然界的天然水库和调节器。
通过保护湿地和河道,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水文站等监测设备,可以提早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知识。
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轻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损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1.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说明: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2.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我国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虽然人类难以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降低脆弱性等方面减轻灾情。
《中国的水文灾害——洪涝灾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类型。
2.结合地图分析我国雨涝的分布、成因。
3.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1.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水文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正确对待洪涝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
2.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3.树立“洪灾无情,人有情”的情感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洪涝灾害分布、类型及灾情特点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互动分别讲述自己心目当中的渔子溪是怎样的,进而体现渔子溪是我们校园内的美景,即便是水位高时也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
然后通过播放一段洪水视频让学生看到一些大江大河涛涛洪水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威胁,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关于洪涝灾害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洪涝灾害师:播放《洪水》视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是无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洪涝灾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7第一自然段和图2.18,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2.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哪些?3.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4.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以及各洪水灾害的分布地区、发生时间(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答案,推举学生代表回答)生:1.我国洪水灾害的总体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
2.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哪些?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大城市。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一、洪涝的定义洪涝是指由于降水量过大或者河流湖泊水位升高,导致土地和道路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洪涝的原因1. 降水过多:如果一段时间内降雨量过大,会导致水流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土地淹没。
2. 河流湖泊水位升高:长时间的降雨或者多个河流汇聚会使得河流水位升高,超出河堤容量。
3. 雪水融化:春季雪水融化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河流水位升高。
4. 海啸或台风:海啸或台风过后,会有大量的海水倒灌至陆地上。
三、洪涝的危害1. 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城市、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2. 生命财产安全:洪涝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房屋倒塌、车辆被冲走等危险情况。
3. 恶劣影响:洪涝会导致水质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卫生隐患。
四、洪涝的预防和减灾措施1.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水设施,提高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
2. 防洪治理措施:建立健全防洪工程,修筑堤坝、河道整治等举措。
3. 增加预警设备:提前预警和发布洪涝信息,提醒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4. 水域规划:合理规划河流、湖泊的规划,避免低洼地区的开发。
五、洪涝的救援和修复1. 紧急救援:洪涝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恢复重建:洪涝过后,要尽快开展清淤、修复设施等工作,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
总结: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必须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洪涝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涝灾害考点解读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洪水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8.气象水文要点精析要点一:暴雨洪水的成因、类型、分布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蒸发弱,排水不畅,地势低洼洪涝的多发区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从气候因素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洪水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洪水是指一定时间内,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位上升,超过预定的防洪标准并引起地表及地下水体内水位上升的自然现象。
洪水灾害广泛分布在全球范围,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类型。
下面将对地理洪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洪水的成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炎热、潮湿和多雨将增加洪水的发生可能性。
降雨的频繁和剧烈,会导致降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流增多,湖泊、河流和水库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
2.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是导致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形对降雨的接受能力有直接影响。
地势低洼的地区,因地面水体依赖下降,涵洞管道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堵塞,河道污泥淤积,排水河、梁、溪也容易产生决口,导致洪水。
3.人为因素人类的开发活动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流失森林、破坏湿地,规划扰乱河道,都使洪水发生的风险增大。
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规划土地、建设排水系统,也会破坏地表自然的排水系统,导致雨水不能迅速排除,从而增加洪水的发生。
二、洪水的影响1.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它会导致房屋、道路等建筑设施受损、停电、中断交通等。
洪水还会导致农田、森林、牧场、渔场等农业资源受损,从而影响农民的生计。
此外,洪水还会带来疾病、食品短缺、淡水资源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洪水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致水中悬浮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从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河岸、滨海地区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消灭森林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损害。
三、洪水的防治1.加强洪水预警体系建设预警体系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地对洪水发生进行预警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洪水预警体系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遥感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地理洪涝知识点洪涝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或者河流湖泊泛滥等原因造成的地表水过多,无法顺利排泄或吸收而造成的水灾。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从洪涝的形成原因、灾害特点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洪涝形成原因1.降水过多:当降水量超过土地的蓄水能力时,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容易形成洪涝。
2.河流湖泊泛滥:在降雨量大、时间长的情况下,河流湖泊的水位会不断上升,超过了河道或湖泊的容纳能力,水会泛滥出来,引发洪涝。
3.地表径流受阻: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密度增加、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地表径流受阻,雨水无法顺利排泄,容易形成积水,进而引发洪涝。
二、洪涝灾害特点1.污染:洪水过程中,水中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垃圾和化学物质,导致水质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破坏性强:洪水的冲击力很大,可以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扩散广泛:洪涝灾害可以波及到广大的地区,特别是低洼地区,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淹没和倒塌。
三、洪涝灾害应对措施1.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河流的整治和堤防的加固,提高水利设施的承载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预警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和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3.河道疏浚与防治: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工作,清理淤泥和垃圾,增加水流通畅性,减少洪水积水的可能性。
4.生态修复: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高湿地的自然吸水能力,减缓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5.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增加雨水的渗透面积,减少地表径流对城市的影响。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洪涝灾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教版⾼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洪涝灾害考点解读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员伤亡,在各种⾃然灾害中居第⼀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洪⽔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泛滥的现象。
涝渍是洼地积⽔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在________、排⽔不畅的________。
3.从⽓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的直接威胁区。
________容易发⽣涝渍。
4.我国洪⽔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原⼭地少;⼭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时间最长、危害最⼤的洪⽔灾害。
洪⽔的_______分布与暴⾬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度⼀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集中发⽣在每年的4~9⽉.⾃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江河的_______是暴⾬洪⽔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江河的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灾情。
8.洪涝灾害发⽣的决定性因素是⾃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洪⽔2.洪⽔涝渍特⼤地表径流⽔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5.暴⾬洪⽔时空时空季风区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不畅7.⼟地⽔⼟流失低洼地8.⽓象⽔⽂要点精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洪涝灾害考点解读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洪水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8.气象水文要点精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
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
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
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
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
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
(1)淮河流域易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是有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特点。
(2)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
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淮河流域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解析:(1)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因而降水变率大,南方地区受锋面雨及台风的影响,暴雨历史长,强度大。
(2)从自然原因看,淮河地区多洪涝灾害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3)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上、中、下游有所不同。
上游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田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水道。
答案:(1)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2)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流速度慢扇形网状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出海口少,泄洪不畅(3)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要点二: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洪涝灾害】366382洪涝成因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包括气象和水文两大类,它们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洪涝灾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有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河道宣泄不畅也是重要条件。
(2)人为因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对于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拓展:流域和河道等水文状况对洪水的影响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
【典型例题】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自然因素分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
第(1)题,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产生的气象原因,应从天气系统方面去分析,该区主要受准静止锋影响。
第(2)题,分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灾产生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天气系统方面分析。
第(3)题,要求学生从总体上分析影响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要概括出各洪涝区的共性特征。
答案:(1)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夏季锋面雨的影响。
(3)河流中上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要点三: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最为严重,造成长江水灾的原因如表所示: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呈南北对称分布。
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
这种支流的南北对称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
(1)由以上材料可知,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图表的形式考查长江洪灾的成因。
第(1)题,考查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节因素,主要是其支流分布南、北两岸及中下游的湖泊。
第(2)题,要求学生读图及图中资料2,提取有效信息——湖泊面积在缩小,湖泊对干流水量的调节作用在减弱,并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人为原因。
第(3)题,要求学生分析图中资料4,得出长江输沙量大的原因及其引起的后果。
答案:(1)①中游支流南北分布,雨带由南向北推移 ②中下游众多湖泊的调节(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围湖造田(3)草场退化,面积减小,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加剧洪涝灾害要点四:防治措施 【课程 洪涝灾害】366382 防灾减灾-防治措施1.防灾手段(1)加强监测和预报(2)工程措施:水库、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退田还湖、平垸;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3)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应急计划,防洪保险。
2.个人防避(1)防洪准备:关注天气预报;学习滑、游技能;准备逃生物资;连降暴雨可预报,及时转移。
(2)洪水应急:逃向高处;或借助漂浮物等待救援;防毒虫及电击;关门。
互救:落水救上岸;抢救溺水人员(科学控水、人工呼吸)。
【典型例题】(2015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1)该区域属于___________(气候类型),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气候夏季降水特点是?(2)该区域主要以_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图中居民地处_______(山体部位名称)附近。
居民点附近的河流流向为___________。
(3)该区域当暴雨来临时,河水暴涨,引起水流泛滥,造成________灾;降水过多淹没农田,使农作物绝收,造成________灾。
(4)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多雨(2)丘陵(低山丘陵)山谷由东北向西南(3)洪灾涝灾(4)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等,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1)根据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降水特点是夏季多雨。
(2)江南丘陵地区主要地形以丘陵或低山丘陵为主。
图中居民地处山谷中。
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判断河流流向由东北向西南。
(3)该区域当暴雨来临时,河水暴涨,引起水流泛滥,造成洪灾。
降水过多淹没农田,使农作物绝收,造成涝灾。
(4)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中,且分布在河流两岸,一旦山洪暴发,易遭洪灾。
主要措施是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
如迁向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另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等。
思维拓展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西向东属我国邻国的有哪些?(2)在图中画出L1和L2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并说明该分水岭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3)分析说明L2河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网及国家轮廓特征判断我国的邻国为印度、尼泊尔、不丹。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锡金已不再是我国的邻国,而是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分水岭就是两条河流所在流域的分界线,显然图中L1与L2两河的分水岭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活”“新”,即海拔高、易活动、形成年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