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在学习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出现理解偏差或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政治生活中的易错知识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准确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易错点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在立法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能说公民在立法上平等。
易错点 2:公民的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正确理解:公民的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易错点 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正确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二、我国的政府易错点 1: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正确理解: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是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
易错点 2:政府要依法行政,所以政府可以随意行使权力。
正确理解: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权力,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随意。
易错点 3:政府的权威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决定的。
正确理解: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不是仅仅由道德形象决定。
三、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易错点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正确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易错点 2: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所以可以监督公民的行为。
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是指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不能监督公民的行为。
易错点 3: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正确理解: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就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
公民就是法律概念,人民就是政治概念。
人民一定就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就是人民)3、民主就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
民主总就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就是民主而就是专政)4、我国人民就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我国的政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权力。
因此,人民就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就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6、政治自由权,就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就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指立法平等与守法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与平等实用法律三层意思)8、选举权就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不就是享有选举与被选举为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9、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就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体现。
(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特指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1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可以放弃。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
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
)1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就是全体公民。
高中《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1、不是国家性质决定统治阶级的性质,而是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阶级性质。
2、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所以二者都是属于国家形式,都由国家性质(国体决定的。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从性质讲,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因为是占最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且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形式权利具有保障性(法律、制度和物质保障;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发展程度讲还不完善。
4、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并不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决定、任免等国家权力;而是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国家制度的准则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为此必须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有:(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这些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6、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通过中共实现的,而中共对国家的领导则是通过法定程序(法律来实现的。
7、国家从构成上讲,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大要素构成,这也是从地理角度上讲的“国度”,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主权性,是国家的灵魂。
国家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这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即阶级性。
当然国家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性服从于阶级性。
8、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并不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这是民主阶级性的体现,专政针对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也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给予被统治阶级的民主。
9、民主制的国家才存在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的关系,专制制的国家只有专政,所以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而不是对专政的否定。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2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3在我国,大多数人民享有民主。
5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名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6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7行使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8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其主体是全体公民10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1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任何人都要守法、护法、立法、司法12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也可以放弃。
13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1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15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就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16村民委员和居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组织。
17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18.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19公民享有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0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政府有无威信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2.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3.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4. 设立信访部门,是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5.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6.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
7一个政府有无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机构是人民政府。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
政治生活易混知识点分类归纳一、“性质”、“宗旨”、“本质”、“实质”类1.国家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4.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5.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6.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7.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9.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1.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1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13.贯彻“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4.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1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1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
(注意: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主权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注意:应该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注意: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 )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5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注意:应该是真实性)( 6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应该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7 )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注意:应该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 )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 √ )( 9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注意: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 10)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表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 √ )( 11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说明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 12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 √ ) ( 13 )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
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
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注意:错。
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注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
(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大桥高级中学高二政治组编写1、国家是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监督权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7、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8、我国公民平等地参与立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9、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10、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1、直接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2、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13、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14、专家咨询制度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15、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16、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17、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8、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19、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0、村民自治章程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1、信访举报制度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2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必须采取合法的形式。
23、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4、有序和无序政治参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25、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26、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可以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27、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28、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9、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政治生活》模块易混知识点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公民。
做题时公民和人民这两个词要仔细看。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而不能说国家性质决定统治阶级的性质。
3.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间接选举。
县以下的人大不设立常设机关。
4.我国的政权机构(省、县、镇),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
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居委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公民依法对其行使的监督,都不是政治学所讲的监督权,但属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体决定政体。
国家性质是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原因。
6.我国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国家机构。
7.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其他机构、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政府的基本职能主体只能是政府。
如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都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例如:党行使领导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错误)。
8.人大有监督权,但不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人民检察院。
9.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我国人民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人民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代表才是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和自治组织分别是我国的信访制度和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
10.我国国家主席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但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
11.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真正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行部分职权)。
12.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人大和一府两院是决定与被决定、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在政治生活的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和总结了部分常见的易错点。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但并非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未满 18 周岁、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有些人容易认为政治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这是错误的。
3、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但要注意,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诬告陷害。
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1、民主决策的方式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监督的方式包括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将两者的方式混淆。
2、民主决策强调的是在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民主监督强调的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政府的职能1、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但政府不是全能的,不能包办一切。
2、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时,要注重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有些人容易认为政府应该对企业的具体经营进行过多的干预。
四、政府的宗旨和原则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体表现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要注意区分政府的“为人民服务”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都是为人民服务,但主体不同。
五、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高三《政治生活》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集锦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利。
2、人大代表只能而且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不能代表他个人和他所在的民主党派(假如他是民主党派人士)的意愿和要求。
3、制度建设是党建的治本之策,加大打击力度是治标之举。
★4、凡是见到有“政府”、“部”、“委”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
五级政权的简称+“委”判断为中共组织。
★5、凡是国家的知识应联想到: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知识。
★6、凡是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为什么、怎么样加强与改善党的建设。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
7、国家、省、市、区领导是指其中的党领导和国家机关领导人(主要是政府领导)。
★8、如果材料中只有中共时,使用“中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知识回答。
如果材料中有中共与民主党派时,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知识回答。
★9、今后凡是考查“开门立法”、人民民主监督、公民参与、人民政协、听证会、座谈会等等的重要意义或作用时,均可围绕“有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或进步;有利于发扬民主,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10、在运用外交政策知识解题时应和国家性质、国家的对外职能、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结合起来。
如: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不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也体现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对外职能;我国坚持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应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职能具有维和职能,所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资本主义国家则有扩张侵略职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构成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不适用我国的外交政策。
但对外国干涉台湾问题则要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来谴责驳斥他们。
12、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公民依法对其行使的监督,都不是政治学所讲的监督权,但属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国家机构。
14、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其他机构、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如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
例如:党行使领导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错误)。
15、我国国家主席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
16、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17、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18、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上的领导,不是组织上、业务上的领导。
组织上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
19、国家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有特定的含义。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不包含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利。
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所以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社区的监督,对非国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好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20、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出各自的地位)
21、原则不等于事实。
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的要求。
所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所有的民族政策都必须符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要求,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表现在哪三方面?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2、我国加入条约不等于与他国结盟。
结盟是指加入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军事性、对抗性、排他性的组织;我国目前加入的条约都是符合联合国的宪章与原则,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非军事性的)合作的(非对抗性的)组织。
2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但在立法是不平等的,国家的立法(还有路线方针政策)只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24、阶级斗争在我国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凡是违法犯罪活动都属于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
25、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抗震救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认为首先解决的就一定是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
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C①表明我国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扩大就业来展开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我国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用武力条件有三: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公投”时;台湾当局对统一久拖不决时;外国反华势力介入时。
27、民族、宗教与国家政权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国家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执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稳定。
28、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29、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30、国家修缮宗教庙宇、保护文物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
31、宗教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要求宗教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准则上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行为准则上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是要求他们思想上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33、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不等于所有的利益都相同,也不等于根本利益(统治阶级长远的利益)相同。
34、政治协商不等于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35、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选。
36、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
37、恐怖活动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但不是最大障碍。
38、我国国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点在政体上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政党制度上表现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问题上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宗教问题上表现为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对外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9、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各种民主办事制度。
40、区分:国家机构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