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_自考适用1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25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在学前教育阶段,比较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学前比较教育学旨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各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异同。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些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点复习资料。
首先,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是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度等因素。
对于学前比较教育学而言,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和特点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学前比较教育学还研究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学前比较教育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特点,包括传统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的游戏教育、Montessori教育和Reggio Emilia教育等。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改进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
此外,学前比较教育学还注重研究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息息相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比较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学前儿童的养育和教育的关注点和培养目标。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以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最后,学前比较教育学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统计分析、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在复习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点内容时,我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进行准确、科学的比较研究。
总之,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个方面的学科,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和方法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学习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本章考点归纳
考点1 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考点2 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
例题(1904) 答案:
考点3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例题(1910)答案:C
例题(1910)答案:D
本章考点归纳
考点1 开端计划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例题(1910)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2 《发展适宜性实践》
考点3 高瞻课程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考点4 光谱方案
考点4 光谱方案
考点5 美国当前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考点5 美国当前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考点概述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考点1 日本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例题(1910)答案:D
例题(1910)
考点2 《保育大纲》
考点2 《保育大纲》
考点3 (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
例题(1910)答案:B
例题(1910)
例题(1910)
例题(1904)答案:
考点4 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类型
例题(1910)答案:D
例题(1910)
考点5 幼保一元化(幼保一体化)
本章考点归纳。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总分:34分题量:17题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A.《教育问题专题报告》B.《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C.《普鲁士教育报告》D.《比较教育》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A..怀尔德斯平B.麦克米伦姐妹C.欧文D.萨德勒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A.1∶3B.1∶4C.1∶10D.1∶13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社区中心婴儿室B.日托中心C.幼儿学校D.儿童保育中心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了()A.编织学校B.母育学校C.日间看护中心D.托儿所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一目标是()A.使儿童形成自己的人格B.使儿童社会化C.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D.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20世纪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的弗利托娜开办了()A.幼儿学校B.保育所C.托儿所D.幼儿园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在德国,为了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是()A.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B.家庭互助项目C.临时保姆项目D.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是()A.皮博迪B.舒尔兹C.霍尔D.欧文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希尔领导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A.保育学校运动B.蒙台梭利协会C.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D.儿童看护的发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出现于()A.1763年B.1860年C.1869年D.1880年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A.《幼儿园规程》B.《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C.《学前教育构想》D.《幼儿园教育大纲》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瑞吉欧幼教体系中最明显的特征是()A.弹性计划B.项目活动C.研究性教学D.百种语言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下面属于狭义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是()A.幼儿保健站B.妇幼医院C.儿童咨询所D.日间看护中心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美国的家庭式微型幼儿园被称作()A.学前学校B.日托之家C.日间妈妈D.玩具馆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被认为是较纯粹的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是()A.韦卡特课程B.凯米课程C.海伊斯科普课程D.拉瓦特里课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学前比较教育考试重点背诵必考的内容
学前比较教育考试的重点背诵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儿童发展理论:要熟悉不同学者的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法鲁吉的情感发展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2. 儿童教育原则:要了解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如个别差异原则、终身学习原则、适应性原则等。
3. 儿童教育方法: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儿童教育方法,如启发法、游戏教育法、讨论法等,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4. 幼儿教育课程:要了解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的课程设置,如语言与沟通、技术与科学、艺术与表达等,并且要明确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5. 幼儿园管理与组织:要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原则和组织方式,如幼儿园办园方针、园务管理、班级组织等。
6. 幼儿园安全与卫生:要了解幼儿园安全与卫生的相关知识,如儿童意外伤害防范、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
7.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要了解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8.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问
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自我管理能力差等,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内容是学前比较教育考试中的重点,背诵并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备考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绪论一: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与19世纪初叶。
二: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三: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他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
四: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五:比较教育的作用:比较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他一方面提供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办教育的丰富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或本地区教育实践的范例;另一方面结实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形成条件和制约因素,探索教育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从而使借鉴有理论可资遵循,不至于成为盲目实践。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线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价钱国际见的文化交流。
六: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大都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即包括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又包括对国与国之间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还包括对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
七:学前比较教育区别与教育学科其分支学科的特点,具有以下特征:P141开放性 2跨学科性 3 可比性八: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P16:(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九: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9:1 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和分析问题 2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边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3 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象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
十: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区域研究是织仪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0401学前比较教育章节复习绪论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一、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特征。
(P13-14,P23-24)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特征:开放性、跨科学性、可比性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P16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
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三、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P19-21(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2)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3)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4)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
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
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四、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22-24)(一)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学》学习辅导▲标记重点看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本章主要考核基本知识,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考的概率较高。
二、复习要点(一)重点:1.教育的基本要素2.教育的功能3.现代教育的特征(二)难点:教育的概念的界定(三)知识点1.【识记】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P32.【识记】从教育的起源上看,它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P33.【识记】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P44.【识记】教育活动的形式(着重掌握第一种形式:学校教育;第四种形式:自我教育)P45.【识记】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P56.【识记】学校教育(名词解释)P57.【识记】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具有(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P58.【识记】(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P59.【识记】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P5 10.【识记】教育者(名词解释)P511.【识记】受教育者(名词解释)P612.【识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P713.【识记】(教育内容)是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P714.【识记】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学校(教育内容)的表现。
P715.【识记】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
P816.【识记】教育活动的场所及设备主要有:(校舍、教室、操场、园地、实验室)。
P8 17.【识记】(教具与器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P818.【识记】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P919.【识记】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一、引言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研究和比较,探讨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比较教育》的最全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概述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乐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都有所探索和发展。
欧美国家注重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亚洲国家则关注学前教育的素质提高和创新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的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其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a. 比较原理: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和评价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寻求借鉴和创新的可能性。
b. 普适性原理:学前比较教育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差异,找出通用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推动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1.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比较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发现其差异和共性,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设定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2. 学前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比较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其优劣之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五、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 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2. 促进跨文化教育研究与交流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
自学考试00401学前比较教育考前重点复习题(仅供参考)00401 学前比较教育考前重点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应外在现实,这叫做( B )30 分)A.同化B.顺应C.平衡D.成熟1.1837 年,在德国创办超越以往儿童看护性质的专门9.日本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要求到2001 年实学前教育机构(后被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 C ) 现( 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A.所有0-6 岁儿童都能入园B.所有3-5 岁儿童都能入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园2.1913 年,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以确保贫民子女健C.所有3-6 岁儿童都能入园 D.所有2-5 岁儿童都能入康的教育家是( B )园A.萨德勒B.麦克米伦姐妹10.《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颁布于哪一年?( D )C.泰勒D.怀尔德斯平3.法国学前教育承担着四种职能是教育、保育、治疗A.1978B.1980C.1975D.1976及( A )11.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洛凡扎区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 )A.诊断B.体育C.母育D.身心发展4.美国从1965 开始实施、延续了三四十年,先后使 A.公寓幼儿学校 B.母婴中心 C.保育学校 D.母育学校2000 万幼儿及其教师受益的是( D )12.为了保障儿童的权利,1989 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是( C )A.一个都不能掉队法案B.教育结构计划C.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D.先行计划A.《青少年福利法》B.《儿童权利宣言》5.下面哪条不.是.德国幼儿教育“情境课程论”主要特C.《儿童权利公约》 D.《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点?( A )13.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姚明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是( C )A.编制各种训练程序,以推动幼儿智力发展B.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编排课程A.音乐—节奏智力B.视觉—空间智力C.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C.身体—动觉智力D.交往—交流智力D.建立混合组以取代同龄儿童组14.1975 年巴西教育部设立的、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国家规划的下属部门是( D )6.美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是在哪位教育家的影响下出现的?( C )A.学前教育立法局 B.学前教育规划局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学前教育发展局D.学前教育协调局C.欧文D.杜威15.蒙台梭利认为在设计儿童的活动材料时,应该使7.俄罗斯学前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学前教育建每一种“工作材料”都能满足儿童内在的发展需求。
学前比较教育学单选1.二战后,强调幼儿园是正规学校机构,受文部省管辖的文件是 A.《学校教育法》2.下列国家中,学前教育不隶属于主管文化教育的机构管辖的是 C。
德国3.标志日本学前教育制度化进程基本完成的文件是 D.《学校医、幼儿园医及青年训练所医令》4.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文件是 C.1918年《费舍法》5.以非师范型方式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典型国家是 D.美国6.下列课程模式中,以侧重幼儿认知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是 C。
海斯科普课程模式7.下列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主要设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的机构类型是 D。
学校幼儿园8.二战后,日本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大纲是 B。
《保育大纲》9.下列课程模式中,以教学过程高结构化为主要特点的是 A。
蒙特梭利课程模式10.下列国家中,实行地方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是 B.美国11.二战后,被称为是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是 B.郎之万-瓦隆方案12.幼儿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列入国家预算的国家是 C.法国13.下列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措施中,属于德国采用的是 A。
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14.旨在实现学前教育均等目标的学前教育计划是 A.先行计划15.近代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史上,明确规定学前教育隶属文部省管理的文件是 B.《教育令》16.著名比较教育研究学者康德尔的代表著作是 B.《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17.下列课程模式中,以埃里克森等人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是 B.银行街课程模式18.将有组织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大班来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是 A。
乌索娃19.下列课程模式中,以方案活动为主要课程形式的是 D。
瑞吉欧课程模式20.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是 A.《儿童权利公约》21.下列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被称为“就让孩子玩"的课程模式是 B.河滨街模式22.下列国家中,实行两层次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是 D.英国23.比较研究中,搜集各种文献资料非常重要,下列文献资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 D.书籍2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使用的教育途径的是 D。
1.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2. 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3.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4. 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5.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6.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7.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8.“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10. 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11. 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12.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13.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14. 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15.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16.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7.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18. 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19. 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20.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21.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22.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纵向比较2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24.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书中,对波斯和希腊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25. “比较教育是外国教育史向现在的延伸。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26. 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27. “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这是康德尔观点28.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法29.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30. 首次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国家是美国31. 汉斯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因素分析法32.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称为问题研究33.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称为局部研究34.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称为参观访问法35. 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称为总体比较二,名词解释:1.朱利安(P2):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
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2康德尔(P4):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
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
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学前比较教育(P13):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1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1,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2,整体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05 全国2006年1月试题】3,局部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4,问题研究(P22):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
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5,专题比较(P22)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
总体比较(P22):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二,简答题: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2)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3)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2,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
2)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
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3)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
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
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
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三,论述题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吸取国外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
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
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的方法本身就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使用比较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究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培养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打下最初比较教育的基础。
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如今比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国际关系研究,都以促进世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2要目的。
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的比较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
(每点一分,展开后每点酌情给1至2分)2,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
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2)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
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可靠)、代表性(选择典型)和充足性(丰富多彩)。
3)比较法。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4)分析法。
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对材料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
1. 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欧文.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欧文2. 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怀尔德斯平3.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4. 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费舍法案》5. 《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又称《哈多报告》6.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普洛登报告》7. 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班)8 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学校)9. 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010.在英国的日间托儿所中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成人和儿童比例为1∶411. 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的考试12.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哈里森13. 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7岁前的儿童教育14.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前教育通常指5岁前的儿童教育15. 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临时保姆16. 1820年在伦敦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怀尔德斯平17.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二,名词解释:1.《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2. 《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3. 《普洛登报告书》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
4.《教育白皮书》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