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 海尔的营销哲学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海尔营销组合策略分析一、产品策略:直接针对市场进行产品创新海尔把品牌看成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强调通过品牌树立企业及产品的差异化形象。
品牌使海尔集团在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海尔有句格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
”海尔人知道,只有给市场提供了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会给企业回报最好效益。
海尔品牌策略的核心是凸现服务优势和强调技术与创新。
在缺乏诚信和好的服务理念的时期,海尔的策略更加关注于服务。
这时期,海尔以其独特性、差异性、价值性和延展性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海尔品牌的独特性,除表现在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成长过程。
海尔品牌策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名牌战略阶段、品牌多元化战略阶段和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
作为最显著的品牌个性,它在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上表现出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它的独到之处决定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海尔品牌凝聚了高质量的产品、人性化的服务、迅速反应市场的能力和强大的市场整合力等一系列竞争资源及其资源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这也形成了海尔今天的品牌优势。
海尔凭借其高质量、人性化、“真诚到永远”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其理念的领先合水平的差距,也造就了海尔品牌与其他家电品牌的差距和差异。
对于顾客来说,品牌的价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品牌的认同。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海尔作为一种知名品牌,不仅得到我国广大用户的认同,也为世界所公认,具有难以估算的品牌价值特性。
品牌之所以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品牌具有“天然”的延展性。
因为经过科学而有效运作的品牌有了知名度美誉之后,这个品牌就可获得良好的市场信誉,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在赢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后,企业就要靠路该品牌在其它产品上的拓展与延伸,使新产品借助于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占领市场。
海尔集团的十个经营理念(精选五篇)第一篇:海尔集团的十个经营理念海尔集团的十个经营理念按:海尔从一个亏损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威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集团公司,曾被外界誉为“中国企业界的长征”。
集体经济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应深入了解海尔。
今年6月天津市集体经济联合会组织85人代表团赴海尔学习考察。
大家感到,海尔是中国的骄傲,是集体经济的希望,海尔的经验太丰富了。
联系实际学海尔,又感到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到美国和欧洲建海尔,没有资金建工业园,没有人才搞高科技,没有实力搞现代物流……看来,中小企业和集体经济学海尔,更重要是学思想、学理念、学方法、学精神。
海尔的昨天可能是我们今天奋斗的目标,海尔的今天可能是我们明天奋斗的目标。
初学海尔,由浅入深,十个经营理念介绍如下:一、海尔发展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思路1984年海尔产值348万元,年亏损147万,受命于危难之即的张瑞敏是第四任厂长,没有钱到处借,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规章制度不健全,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的职工甚至在车间里大小便……海尔从生产冰箱开始,实行名牌战略,狠抓质量,抓质量先抓管理,抓管理先抓人的管理,抓人的管理从转变理念入手。
海尔形成了在经营、管理、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核心竞争能力,形成了超速增长的动力体系,创出了令世人嘱目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张瑞敏说: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发展思路,如果没有一个发展思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有所发展。
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思路,也就没有出路,企业就会走向衰败。
我感到所有企业缺少的不是日常管理,缺少的是预见性和思路,即总经理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机会进行战略经营。
二、海尔的质量意识张瑞敏说:没有质量;就没有海尔的今天。
如果当时不抓质量,海尔就不会存在到今天。
抓质量管理就是搞好人的管理和“三全”管理,要从抓观念转变开始。
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产品不搞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等外品,他们认为让有缺陷的产品出厂,这个产品不可能有竞争力,而且也是对用户不负责任。
海尔集团成功之道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其如此大的发展得益于正确合理的市场营销之道。
(1)海尔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战略阶段。
1984年至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致力于增强质量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1992年至1998年,多元化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从整体上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最终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第三阶段是19982003年,年至国际化战略的阶段。
在国内家电行业尚处于一片混战状态时,海尔领导人张瑞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即“走出国门,与狼共舞”。
这个阶段企业旨在增强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
2003 年开始全球化战略。
(2)海尔集团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宗旨,正确处理顾客、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致力于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营销观念。
同时,为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的要求,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海尔集团还建立起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观念,以便把市场需求的变化作为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在具体的营销管理工作中,集团重点培育和贯彻了四项支持性观念,即品牌形象观念、先进质量观念、捕捉商机贵在神速观念和低成本扩张观念,用于指导其具体的营销活动。
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哲学中正之道(中和、中正;大中至正)
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经营理念企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经营规模化
管理模式 OEC管理法(日清日高)
名牌战略 1.核心思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2.质量控制:精细化,零缺陷
3.产品设计:市场细分,引导消费
4.科研开发:与国际水准同步
5.市场营销:先易后难,先国际后国内
6.售后服务:国际星级服务
7.企业兼并:企业文化先行策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8.跨国经营:大名牌,大市场,大科研,大集团
9.人才策略:要让海尔成为赛马场,赛马场上选良驹。
要让人人都有公平感,成就感
宗旨更高、更强、追求"义""利"的最大化
格言 1.用户永远是对的,解除用户烦恼到零,海尔真诚到永远
2.向服务要市场
3.海尔卖的是信誉,而不是产品
4.人人是人才(以员工姓名命名发明创造)
5.你能翻多大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海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一)更好地满足全球消费者得用户者为王。
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赢得用户,就必须考虑调整产品和营销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要求。
但如何满足呢?海尔采取的缝隙营销、服务营销等策略做得很好,比如要取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就通过创新,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符合节能,环保、款式方面的美方需求,寻找别的品牌还未满足的市场需求,通过为消费者着想,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海尔品牌,越来越长久地使用海尔产品。
1.缝隙营销缝隙战略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中,永远存在市场缝隙,谁挤占了这个缝隙,谁就可能获得成功的营销机会。
海尔在国外市场上面临着像GE、西门子、松下、三星等有悠久历史的国际强势品牌的巨大挑战,它们知名度高,但是缺少创新。
海尔进行缝隙营销,就可以避开锋芒,在夹缝中生存,通过优良的设计、产品功能的改进以及广泛的优质服务占领市场。
目前,海尔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以创新和差异化取胜的缝隙产品。
2。
服务营销没有完美的服务体系和手段,就无法吸引消费者。
要吸引并留住客户就必须在卖出产品的前后过程中竭心尽力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因此,服务是投入最大,需要厂家功力最深的一种营销策略,需要长期的准备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海尔十分重视服务环节,把售后服务看成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维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领域,认为服务不仅仅包括维修、安装,答疑等,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
(二)超越国内外竞争者在国内,海尔无疑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排头兵;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尔也基本能靠优质的产品和先入为主之势赢得客户。
而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市场上,海尔海尔面对的是来自GE、惠而浦、松下等家电巨头的横眉冷对,甚至排挤,海尔压力颇大,困难重重。
因为害怕。
就不出去了吗?张瑞敏说:。
不出去的后果更可拍。
”并且,海尔到了发达国家之后,仍然坚持打自己的牌子,有策略地让一个产品先进人,后面的产品再跟进,以迎合沃尔玛,西尔斯等大连锁渠道进货特点的方式,逐渐开拓险象环生的国外市场。
海尔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的产品著称。
本文将对海尔市场营销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首先,海尔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海尔一直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比如,海尔推出的“智能家电”系列产品,充分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便捷、智能生活的追求,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其次,海尔在市场营销中善于创新。
海尔不断引入新技术,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功能,不断拓展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例如,海尔在空调产品中引入了自清洁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海尔还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另外,海尔在市场营销中善于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
海尔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海尔还通过互联网广告、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精准营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最后,海尔在市场营销中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输出。
海尔一直强调“品质为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海尔还注重文化输出,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综上所述,海尔市场营销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不断的创新、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输出等方面。
海尔的成功经验对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市场营销人员有所启发。
海尔的成功哲学:对消费者负责,让消费无忧作者:张丽来源:《家用电器》2017年第10期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家电行业成功跨入了亿万级时代。
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家电企业涌现出来,中国品牌开始在世界家电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智造”代言。
海尔,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家电企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到如今的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海尔名垂青史的“一锤”早就透露了答案——对消费者负责,让消费者消费无忧。
严把品质关:质量与创新并重对消费者来说,品质是其考虑的第一要素,要做到让消费者消费无忧,企业首先应该提供好品质的产品,而早在创立之初,海尔就将产品品质作为了企业经营的核心原则。
1985年,因为部分冰箱存在瑕疵,所有同一批次的冰箱被全部砸掉,当时冰箱1000多元一台,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年的工资。
“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品质观念的警钟。
1986年,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
此后多年,海尔一直严把品质关,不断推出高端品质家电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其现在主推的全空间保鲜冰箱、自清洁空调、双子云裳洗衣机、云厨油烟机等等,这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
在前段时间的家电消费节上,有超过6成的海尔老用户换新升级家电,除了基于对海尔的信任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质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大潮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海尔为何能够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及时提供高品质产品?答案就是积极与用户互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
到目前为止,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起十大研发中心,分布在青岛、日本京都&熊谷、德国纽伦堡、美国路易斯维尔、新西兰奥克兰&达尼丁、墨西哥克雷塔罗(GEA)、韩国首尔(GEA)、美国卡姆登(GEA)、印度班加罗尔海德拉巴(GEA)、中国上海(GEA)。
通过1150名接口人,紧密对接30万多家一流资源网,支持全球资源网络的线下交互及产品转化。
海尔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海尔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海尔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篇1]二十几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现今营业额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海尔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
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战略1、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到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
海尔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展示地淋漓尽致。
2、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
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
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
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
为此,1993年5月,海尔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
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
海尔的营销理念随着海尔产品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入,海尔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其他市场则不攻自破,纷纷主动要求拿海尔产品经销权。
2、扎根阶段——通过“三位一体“本土化实现扎根,创海尔国际市场信誉度。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都做到当地化。
只有这样,产品才会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目前海尔在欧美等主要市场都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
在美国海尔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贸易公司在纽约,制造中心在南卡州。
海尔在海外建厂所遵循的原则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即首先要开发出当地市场,通过出口创牌进行市场定位及产品定位,并达到在当地设厂的盈亏平衡点,以此来规避建厂后的风险。
比方说,海尔冰箱对美国年出口量已达到40万台,远远超过了在美国建厂30万台的盈亏平衡点,所以海尔才开始建厂。
按照这一原则,除美国工厂外,海尔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十三个国家建立了工厂。
3、结果阶段——通过“三融一创”,创海尔国际市场美誉度。
“三融一创”,即通过融资、融智、融文化,创本土化名牌,是国际化海尔的最终体现。
惟有如此,才能做到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创本土化名牌。
海尔在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公司总裁聘用的就是当地人,他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从中国派过去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美国海尔和欧洲海尔通过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在网络经济时代,海尔实施竞合的国际市场竞争策略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到中国来了,像日本的7大家电制造企业,都在中国有工厂,韩国的家电企业也有很多,美国的惠尔浦、美泰克、GE,还有欧洲的西门子、菲利浦等等也到中国来投资建厂。
海尔认为无论是中国企业或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都应变成开放的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和外部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市场,和用户都是零距离。
海尔CEO张瑞敏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推倒两堵墙:一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墙要推倒,企业之间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竞争对手的关系;二是企业内部各个职部门之间的墙要推倒,否则就无法感觉到市场的反应。
海尔市场营销分析报告海尔的产品及品牌策略一、产品分类海尔现有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电家居、家居集成、智能家居、软件、、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数字家庭、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的产品类别。
2、产品生命周期近年来全球家电节能、环保、智能、健康化趋势益加明显,节能、环保、智能、健康的家电成为了家电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逐渐担当中高端市场主角。
在我国白色家电的市场保有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更新换代需求也将进入高峰期。
由此不难看出,家电行业发展处于成熟阶段。
三、海尔以质量和创新改变人们的认知(一)、质量创新(1)、质量文化深入人心“海尔创世界名牌,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早在创业之初,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这一理念。
“对产品质量的尊重就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战开始风生水起,海尔却率先将ISO9000标准引入国内,构造了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推进服务质量引领行业,海尔自身也完成了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的转变。
(2)、质量管理一丝不苟图表1海尔质量管理模式发展图资料来源:海尔官网从名牌战略阶段到全球化战略阶段,海尔的质量管理经历了从TQC、OEC再到人单合一T模式的过程。
此外,海尔集团还基于“用户永远是对的”这一理念在内部推广了质量改善室模式。
目前,海尔在全球拥有8万名员工,产品行销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是世界第一的家电品牌,在这一过程中,海尔对质量的高度重视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服务创新质量的要求已经从满足标淮转变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服务质量也要做到星级,“星级服务”、“无搬动服务”、“无尘安装”、“一站式服务”,海尔质量的提升不仅靠产品,更靠全过程、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
海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维修服务体系。
因为如果仅依靠别人的网络,很难达到海尔的质量与服务要求。
更要紧的是,海尔将会因此失去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
海尔营销策划1. 引言海尔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一直以来以其创新的产品和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海尔的营销策划,以及其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 品牌定位海尔的品牌定位是“智能生活创造者”,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高品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海尔注重技术创新和功能研发,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在市场中树立起了其独特的品牌形象。
3. 市场调研在制定营销策划前,海尔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
他们了解了目标用户的需求、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市场趋势和变化。
通过市场调研,海尔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
4. 目标群体海尔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注重生活品质和科技创新。
海尔通过与年轻人的深入交流和了解,不断推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
5. 产品策略海尔的产品策略是不断研发创新的产品,并确保其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他们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并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海尔还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设计,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并增加购买的欲望。
6. 价格策略海尔的价格策略是根据产品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他们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根据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调整。
海尔也会通过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来吸引用户,提高产品的销量。
7. 渠道策略海尔的渠道策略是多元化的,他们利用了线上和线下各种渠道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海尔通过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提供便捷的购买方式;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实体店铺,为用户提供产品展示和售后服务。
8. 宣传策略海尔的宣传策略是多样化的,他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同时也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海尔注重与用户的互动,通过用户评价、产品体验等方式来增加信任度和口碑效应。
9. 品牌形象海尔的品牌形象是年轻、创新和可靠的代表。
他们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倾听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并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
海尔经营理念
海尔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
集团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的新理念举例如下:
企业管理:
1.海尔定律(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
以这一理念为依据,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
2.80/20原则,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80/20原则。
即"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数"。
市场观念: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创名牌方面:
1.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2.国门之内无名牌。
质量观念:
高规范精细化零缺陷
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售后服务理念:
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发展方向:
创中国的世界名牌。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
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其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
海尔的营销文化便是由这三方面的凝练而成。
首先,海尔的营销哲学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海尔是由张瑞敏带领部下缔造出来的,因此张瑞敏的经营哲学和思想几乎就成了海尔的经营哲学和与营销哲学。
张瑞敏常说:“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这典型地反映了其深受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老子说:‘吾有三件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海尔营销渠道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海尔几乎在全国每个省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同时不论在省会城市还是县级城市海尔公司都建设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建立销售渠道与网络。
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持,并且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
在海尔模式中,百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海尔工贸公司就相当于总代理商,所以批发商的作用很小。
同时,海尔的销售政策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而且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
除此之外,海尔模式的批发商不掌握分销权力,留给他们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批发毛利率一般仅有3%~5%,在海尔公司设有分支机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的地方批发商活动余地更小。
不过海尔销量大、价格稳定,批发商最终利润仍可保证。
在海尔模式中,制造商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职责,而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
1.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的发展与现状。
海尔的营销渠道网络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区域性网络到全国性网络,由全国性网络再到全球性网络的发展过程。
发展初期,海尔集团依靠商场销售到店中店、再到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树立起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产品策略以及在营销上投入雄厚资金,使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家电专卖店得以高效运营。
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
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其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
海尔的营销文化便是由这三方面的凝练而成。
首先,海尔的营销哲学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海尔是由张瑞敏带领部下缔造出来的,因此张瑞敏的经营哲学和思想几乎就成了海尔的经营哲学和与营销哲学。
张瑞敏常说:“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这典型地反映了其深受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老子说:‘吾有三件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海尔营销渠道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海尔几乎在全国每个省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同时不论在省会城市还是县级城市海尔公司都建设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建立销售渠道与网络。
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持,并且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
在海尔模式中,百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海尔工贸公司就相当于总代理商,所以批发商的作用很小。
同时,海尔的销售政策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而且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
除此之外,海尔模式的批发商不掌握分销权力,留给他们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批发毛利率一般仅有3%~5%,在海尔公司设有分支机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的地方批发商活动余地更小。
不过海尔销量大、价格稳定,批发商最终利润仍可保证。
在海尔模式中,制造商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职责,而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
1.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的发展与现状。
海尔的营销渠道网络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区域性网络到全国性网络,由全国性网络再到全球性网络的发展过程。
发展初期,海尔集团依靠商场销售到店中店、再到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树立起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产品策略以及在营销上投入雄厚资金,使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家电专卖店得以高效运营。
目前,海尔已在全国主要县城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
在城市家电市场,海尔也建立了完善的自控销售网络
海尔集团通过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持,还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
海尔也有一此批发商,但其分销网络的重点并不是批发商,而是更希望和零售商直接做生意,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零售分销体系。
在海尔的营销渠道中,白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海尔工贸公司就相当于总代理商,所以批发商的作用很小。
海尔的销售政策也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还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
海尔的批发商不具有分销权力,留给他们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批发毛利率一般仅有3%一40Io,在海尔公司设有分支机构的地方批发商活动余地更小。
不过海尔的产品销量人、价格稳定,批发商最终利润仍可保证。
在海尔的渠道模式中,制造商承担了人部分工作,而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
海尔渠道模式的商业流程是:(1)海尔工贸公司提供店内海尔专柜的装修甚至店而装修,提供全套店而展不促销品、部分甚至全套样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