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模版通用资产负债表-含公式
- 格式:xlsx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1
049◎吴强会计电算化虽已普及,但各种报表格式却没完全统一,如只通过手工编制则较为繁琐。
Excel 可降低会计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在新会计制度下,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利用Excel 函数, 设置最新资产负债表表格,实现会计数据的相互引用 ,迅速准确生成要求格式资产负债表。
财务软件的普及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财务软件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许多数据接口不统一问题,如仍采取抄取等初级处理方式,则工作量非常繁重且容易出错,其中资产负债表的导入导出问题尤为明显。
资产负债表数据接口问题可采取导出总账科目余额表数据后, 借助 Excel 数据处理功能,解决数据接口不统一问题,完成数据合并、增减和传递。
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伸财务软件功能。
获取总账科目余额表在工作中,常会遇到财务软件应用报表数据接口格式不一致。
如:企业间数据接口格式不一致;财务软件预设参数及功能无法满足业务变化需求;企业与税务、工商等机构的数据接口格式不一致等。
由于数据接口不一致,使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自由导入导出。
其实可通过导出或自制总账科目余额表,按照各接口部门要求生成相应报表,就能解决报表数据导入导出问题。
一般获取总账科目余额表主要有以下途径:通过财务软件,引出总账科目余额表为E x c e l 文件。
通过金蝶财务软件导出数据步骤如下:打开金蝶财务软件的科目余额表,点击“文件”→“引出数据”,数据类型选择“M S E x c e l 97-2002(*.x l s )” →“确定”→输入文件名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其他财务软件的操作大同小异。
如没有购买财务软件,只能手工录入总账科目余额表。
由于资产负债表只需要总账期初和期末数据,所以在手工录入数据时,只需按需录入相关数据。
但为确保数据唯一性,必须录入国家统一会计编码。
具体“总账科目余额表“如图1所示,录入期末和期初的借贷方余额即可。
并把此工作表命名为“总账科目余额表”。
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他货币资金;2、应收帐款净额=应收帐款-坏帐准备;3、存货=库存商品+主要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发出商品等;4、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等5、固定资产净值=原值-累计折旧6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8、资产总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合计9、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10、流动负债=短缺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予提费用11、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12、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13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一、本表反映企业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已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做账实操-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一、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总账余额+银行存款总账余额+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3)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4)存货=所有存货类总账余额合计-“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余额)+“生产成本”(总账余额)(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6)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摊销”(总账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7)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总账余额)(8)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余额)-1年内“长期待摊费用”(9)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10)预收款项= “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11)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明细账)(1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总账余额)+利润分配(总账余额)二、资产负债表项目填列方法必须了解的两个概念: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一般就是企业上一年的年末余额,如果没有一年的年末余额,可以参照期末余额的方法把各科目的期初数填列上;资产负债表的“年末余额”,是指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数值,即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的数值。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末余额”:(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工程物资”、“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合计填列比如“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比如“开发支出”科目,需要根据“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比如“长期借款”科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并扣除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模板带公式一、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
1. 表头。
- 包含报表名称(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日期(通常为某一特定日期,如XX 年XX月XX日)、货币单位等信息。
2. 表体。
- 资产部分。
- 流动资产:这是企业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常见的项目有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等。
-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例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长期待摊费用等。
- 负债部分。
- 流动负债:企业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像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 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 所有者权益部分。
- 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盈余公积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公式。
1. 流动资产相关公式。
- 货币资金。
- 货币资金 =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 其他货币资金。
这一公式的意义在于将企业所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汇总起来,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基础。
例如,企业库存现金有1000元,银行存款有50000元,其他货币资金有2000元,那么货币资金 = 1000+50000 + 2000 = 53000元。
- 应收账款净额。
- 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假设企业应收账款为10000元,根据以往经验和应收账款账龄等因素确定坏账准备为500元,那么应收账款净额 = 10000 - 500 = 9500元。
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 年 月 日资产项目行次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流动资产:货币资金1短期投资2应收票据3应收帐款4减:坏帐准备5应收帐款净额6预付帐款7应收出口退税8应收补贴款9其他应收款10存 货11待转其他业务支出12其他应收款13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14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15其他流动资产16流动资产合计20长期投资:长期投资2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24减:累计折旧25固定资产净值26固定资产清理27在建工程28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29固定资产合计35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无形资产36递延资产37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40其他长期资产:其他长期资产41递延税项:递延税款借项42资产总计45年 月 日 单位:元项目行次期末余额年初余额流动负债:短期借款46应付票据47应付帐款48预收帐款49其他应付款50应付工资51应付福利费52未交税金53未付利润54其他未交款55预提费用56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57其他流动负债58流动负债合计65长期负债:长期借款66应付债券67长期应付款68其他长期负债69其中:住房周转金70长期负债合计76递延税项:递延税款贷项77负债合计80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81资本公积82产负债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83其中:公益金84未分配利润85所有者权益合计88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