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中国金融IC卡市场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4
2024年金融IC卡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金融IC卡是一种集成了芯片技术的银行卡,它可以提供更高级的安全性和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变化,金融IC卡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金融IC卡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金融IC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行业报告,2019年金融IC卡的发行量达到了数亿份,市场规模超过了数万亿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行业对安全性的需求增加,金融IC卡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发展趋势1. 安全性需求的增加随着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金融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磁条银行卡存在安全风险,而金融IC卡通过芯片技术提供了更高级的安全保障,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盗刷风险。
因此,随着用户对金融安全的重视,金融IC卡市场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
2. 多功能化需求的增加金融IC卡不仅可以作为支付工具,还可以用于身份认证、电子存储、交通出行等多种功能。
随着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追求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金融IC卡市场将朝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3. 移动支付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支付的便捷和安全。
预计未来金融IC卡市场将与移动支付市场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4.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金融IC卡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金融IC卡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可以为金融交易提供更高级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信任度。
因此,金融IC卡市场在未来可能会探索更多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创新应用。
挑战与对策1. 安全性风险的挑战虽然金融IC卡在安全性方面相对于传统银行卡有明显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黑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金融欺诈行为的增加,给金融IC卡市场带来了挑战。
为了提高安全性,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加强风险防范和监测体系。
2013年智能卡行业分析报告一、智能卡的全球市场 (2)1、智能卡的应用非常广泛 (2)2、智能卡市场需求不断提升 (3)3、银行磁条卡向IC卡发展是国际大趋势 (5)二、国内智能卡市场情况 (7)1、国内智能卡应用领域 (8)2、国内智能卡市场需求 (10)3、国内智能卡产业链 (11)一、智能卡的全球市场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的英文简称,在有些国家也称之为智能卡、智慧卡、微芯片卡等。
其将一个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符合ISO7816标准的PVC(或ABS等)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外形与磁卡类似的卡片形式,即制成一张IC卡。
当然也可以封装成纽扣、钥匙、饰物等特殊形状。
IC卡较之以往的识别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防化学破坏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读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储容量大;四是类型多。
1、智能卡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全球范围看,现在IC卡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财务、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医疗卫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学校管理及其它领域。
从智能卡应用占比来看,目前,在通信领域的占比最高,其次是金融、健康、交通等领域。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智能卡在金融、健康、休闲娱乐等新兴领域的占比将会更大。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一卡通”是以IC卡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设施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通过一张IC卡便可完成通常的钥匙、资金结算、考勤和某些控制操作,如用IC卡开启房门、IC卡就餐、购物、娱乐、会议、停车、巡更、办公、收费服务等各项活动。
从不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校园智能一卡通,小区智能一卡通,办公大楼智能一卡通,企业智能一卡通,酒店智能一卡通,智能大厦智能一卡通等。
2、智能卡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从全球智能卡的发展来看,各区域的发展情况不一样,欧洲比较靠前,亚洲的发展速度最快,中国是最大的应用市场。
2013年智能卡芯片行业分析报告同方国芯2013年8月目录一、公司在智能IC卡芯片领域持续走在前列 (4)1、IC卡市场开始爆发 (5)2、IC卡产业链中利润及壁垒最高的是芯片厂商 (7)二、随着银联标准成熟,国产芯片金融IC卡爆发将超预期 (8)1、金融IC卡更换需求迫切,2013上半年已经开始上量 (9)2、影响金融IC卡发卡速度及芯片国产化的标准问题得到解决,预计明年起国产芯片金融IC卡将爆发 (13)3、同方国芯在金融IC卡领域爆发潜力大 (17)三、居民健康卡进入放量周期,公司份额排名第一 (18)四、移动支付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具备所有主流方案 (22)1、全球移动支付处于高增长阶段,国内增速高于全球 (22)2、银联和中移动标准统一将成为移动支付高增长的有效催化剂 (23)3、同方国芯在移动支付领域方案最全,NFC双模全卡可能放量 (25)(1)公司在NFC移动支付领域布局全面 (25)(2)2013年推出NFC双模全卡方案,手机无内置NFC模块也可实现移动支付 (26)(3)双界面唯一通过银联认证,卡端非接触支付进展快 (27)五、身份证、SIM卡等老产品线稳定增长,其它产品线具备增长潜力 (27)1、身份证进入换卡高峰期,预计将贡献业绩弹性 (28)2、SIM卡仍将稳定增长 (29)3、社保卡推行加速 (29)六、军工特种元器件受惠于国防信息化及芯片国产化,石英晶体老业务稳定增长 (30)七、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31)同方国芯于2012年、2013年相继完成对同方微电子和国微电子的收购,主营业务从石英晶体元器件拓展成智能卡芯片、军工芯片设计厂商,主业包含原同方微电子、国微电子及原晶源电子业务。
同方微电子,是国内产品线最全的智能卡芯片厂商,SIM卡芯片位居全国首位,是二代身份证四家供应商之一。
卡芯片产品线分为:第一类是电信SIM卡(含大容量卡);第二类是身份识别类(包括二代身份证、社保卡、居民健康卡、金融监管卡、公交卡等;第三类是信息安全(包括网银的芯片、支付终端的芯片);第四类是金融支付类。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银行业务【发文字号】银发[2011]64号【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日期】2011.03.11【实施日期】2011.03.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64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为促进金融服务民生,保障银行卡应用安全,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有关工作意见如下:一、充分认识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国银行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联网通用工作不断深化,应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银行卡成为社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军人保障卡、金融社保卡、公务卡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大规模推广,使银行卡有效承载了社会功能。
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银行卡的应用安全、社会功能拓展、与国际支付体系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卡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损失,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实现“一卡多用”,便民惠民;有利于促进城市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的结合,提升各类交易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利于带动银行卡产业升级。
各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增强紧迫感,切实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二、认真完成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各项任务(一)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银行卡芯片化进程,形成增量发行的银行卡以。
2012年集成电路IC卡行业分析报告同方国芯2012年8月目录一、同方国芯-从元器件制造到IC设计业 (4)1、同方国芯-从元器件制造到IC设计业 (4)2、重组为集成电路设计龙头 (5)3、重组提升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 (6)4、蓝宝石衬底项目即将达产 (7)二、国微电子-特种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龙头 (7)1、国微电子竞争优势明显 (8)2、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业绩 (10)3、重组国微电子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11)(1)产品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 (11)(2)重组国微电子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12)三、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快速成长 (13)1、同方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龙头、领先的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13)2、二代身份证与通信SIM卡保障同方微电子业绩稳定增长 (14)(1)通信SIM卡芯片保持稳定增长 (14)(2)二代身份证进入平稳期,下次换卡高峰在2015年 (16)3、产品线储备丰富,金融支付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17)四、“十二五”金融支付领域迎来发展良机 (18)1、EMV迁移-金融IC卡成长空间巨大 (18)2、社会保障卡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1)3、USB-key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22)4、城市信息化、芯片国有化提升公用事业IC卡发卡空间 (23)五、蓝宝石衬底提升公司业绩 (24)1、蓝宝石衬底制造工艺 (24)2、全球LED照明市场前景广阔、蓝宝石基板需求持续增加 (25)3、蓝宝石基板产能呈现供大于求,2寸片低价格局面难以改观 (26)4、公司蓝宝石衬底业务提升公司业绩 (27)六、石英晶体元器件保持稳定增长 (28)1、石英水晶元器件龙头 (28)2、国际大厂国内设厂、行业竞争加剧 (29)3、行业需求增长将缓慢恢复 (29)七、盈利预测 (30)一、同方国芯-从元器件制造到IC设计业1、同方国芯-从元器件制造到IC设计业2012 年3 月份晶源电子通过重组持有同方微电子100%股权,8 月15 日发布公告拟收购国微电子100%的股份。
2012-2013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赛迪集团2013-11郑重声明本报告的著作权归赛迪集团(简称为“赛迪”)所有。
本报告是赛迪的研究与统计成果,其性质是供客户内部参考的业务资料,其数据和结论仅代表本公司的观点。
本报告有偿提供给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使用,并仅限于该客户内部使用。
购买本报告的客户如果希望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在事先向赛迪提出书面要求后,必须经过赛迪的审核、确认,并得到赛迪的书面授权。
未经赛迪的审核、确认及书面授权,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本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担,同时赛迪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赛迪的著作权,赛迪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赛迪集团目录研究对象 (1)主要结论 (1)重要发现 (2)一、中国金融IC卡市场准入机制 (3)(一)国内认证 (3)(二)国际认证 (4)二、2012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概述 (6)(一)政策环境 (6)1、发展背景 (6)2、银行发卡现状 (7)3、政策现状 (9)(二)市场规模 (11)1、市场规模与增长 (11)2、产品结构 (12)3、应用结构 (13)(三)品牌结构 (13)(四)基本特点 (14)1、国有银行已经先行布局 (14)2、大量发卡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15)3、国际认证阻碍进军大市场 (15)4、行业应用是本土公司的主战场 (16)5、政策持续推动为业内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16)6、规模增长推动金融IC卡芯片快速发展 (17)三、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发展预测 (18)(一)市场趋势分析 (18)1、金融IC卡国产化趋势明显 (18)2、芯片厂商在产业链上受益明显 (18)3、信息消费和民生建设加快金融IC卡行业发展 (19)4、金融IC卡将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新的制高点 (20)5、金融IC卡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20)(二)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预测 (20)(三)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结构预测 (21)1、产品结构预测 (21)2、应用结构预测 (22)四、中国金融IC卡市场竞争分析 (23)(一)金融IC卡芯片市场竞争分析 (23)1、恩智浦 (24)2、同方国芯 (25)3、国民技术 (25)(二)金融IC卡市场竞争分析 (25)1、天喻信息 (25)2、恒宝股份 (26)3、东信和平 (27)五、赛迪建议 (28)(一)加强研究,整体规划 (28)(二)立足国情,构建标准体系 (28)(三)总结经验,规范有序推广 (28)(四)政府主导,采取市场化运作 (29)(五)利益共享,提高机构积极性 (29)(六)融合功能,实现一卡多应用 (29)表目录表1 2012年底全球EMV发展及普及率 (5)表2 国内各大银行金融IC卡卡种统计 (7)表3 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与政策 (10)表4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IC卡迁移时间表 (11)表5 国内金融IC卡芯片供应商产品、技术对比 (24)图目录图1 EMV标准 (4)图2 2012年国内主要银行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单位:万张) (9)图3 2008-2012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 (12)图4 2012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产品结构(按发卡量,单位:万张) (13)图5 2012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应用结构(按发卡量,单位:万张) (13)图6 2012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品牌结构(按发卡量,单位:万张) (14)图7 金融IC卡产业链 (19)图8 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预测 (21)图9 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产品结构预测(按发卡量,单位:万张)21图10 2013-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应用结构预测(按发卡量,单位:万张) (22)图11 2012年中国金融IC卡芯片市场品牌结构预测(按销量,单位:万颗) (23)研究对象《2012-2013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研究内容是我国金融IC卡的市场发展情况。
金融IC卡是由商业银行(信用社)或支付机构发行的,采用集成电路技术,遵循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现金存取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具有其他商业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的金融工具。
金融IC卡标准: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芯片卡标准,一种是国际上应用较多的EMV标准,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PBOC2.0标准。
主要结论1、截止到2012年4季度,全球共发行EMV卡16.24亿张,普及率达到45%,EMV 终端达到2.38亿个,普及率为76%。
其中欧洲EMV卡发卡量以及普及率全球领先,亚太区域普及率排名垫底,进程最为缓慢2、截至2012年末,工商银行累计发行金融IC卡5120.0万张,是国内发卡最多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自2012年开始发力,截至2012年底,分别累计发行金融IC卡2189.8万张、1683.0万张;中国银行则累计发行金融IC卡1245.6万张。
3、截至2012年末,国内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达10892.0万张,全年发卡量达8451.3万张,同比增长492.0%。
2012年国内金融IC卡发卡量的猛增,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央行高度重视国内EMV迁移工作;国内金融IC卡单价于2012年出现大幅下滑;加载金融功能的行业应用卡的大范围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银行的发卡积极性。
预计未来3年,金融社保卡、居民金融健康卡将迎来大规模发卡期,这将带动国内金融IC卡市场快速增长。
未来3年金融IC卡发卡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21.6%。
到2015年末,国内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将会达到92221.5万张。
4、目前,国内发行的金融IC卡主要分为普通金融IC卡、金融社保卡和居民金融健康卡三类。
2012年,普通金融IC卡发卡量达5676.6万张,占总发卡量的67.2%;金融社保卡发卡量占总发卡量的32.1%;居民金融健康卡仅占总发卡量的0.7%。
5、目前,国内金融IC卡市场的供货商主要有天喻信息、中钞信用卡、恒宝股份、中国捷德、金邦达、东信和平、易联众等。
2012年,国内金融IC卡市场的最大供货商为天喻信息,得益于是国内发卡量最大的工商银行的主力供货商,其金融IC卡销售量为3518.9万张,占41.6%的市场份额。
6、目前国内已发行的金融IC卡几乎全部采用恩智浦公司的芯片,2012年中国国内金融IC卡芯片市场恩智浦占据92.0%的市场份额,共销售了10120万颗芯片。
重要发现1、国内金融IC卡的战略布局始于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1.0)》,业内称为PBOC 1.0,该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金融IC卡有了统一的规范,并为建立全国统一的IC卡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2、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包含芯片商和制卡商,目前的银行卡芯片主要由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供应,同方国芯、国民技术、华虹NEC、中电华大等是国内主流芯片供应商。
无论是基于金融安全还是国有化替代的考虑,银联在推动金融IC卡的进程都会极大程度上采用国产化芯片,芯片厂商是整个产业链上受益最明显的部分。
3、国内金融社保卡、医疗保健卡发放工作的相继展开,金融IC卡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应用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
而这些行业应用,恰恰是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力点———结合行业应用的金融IC卡芯片只需通过国内认证即可。
4、后续基于金融IC卡的移动支付会得到大力发展,从而繁荣基于金融IC卡的各类应用,并最终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后续基于金融IC卡的应用大规模发展,利好具备强大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及整合的厂商。
一、中国金融IC卡市场准入机制推广金融IC卡之前必须对卡的标准有统一的规范,具体而言,在国内是PBOC3.0规范,而在国际上则是EMV标准。
国内金融IC卡芯片认证分为国家强制认证(CC认证)和行业安全认证(银联认证)两类。
国家强制认证由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负责执行,而行业安全认证由银行卡检测中心负责执行。
相对而言,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比较容易通过这两项国内认证。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IC卡芯片认证也分为国家认证(CC认证)和行业认证(EMVCo)两类。
目前欧美各国基本都设置了CC认证,属国家强制认证。
行业安全认证方面,目前由Visa、MasterCard和JCB等国际组织联合开展的EMV产品检测认证最为成功,在全球的影响也最大。
(一)国内认证中国银联标准(PBOC2.0标准):PBOC2.0规范就是《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国人民银行)。
QPBOC(“闪付QuickPass”)是基于PBOC2.0借贷记应用基础上的快速支付, 主要通过非接触界面进行快速交易。
Q:Quick。
为了有效解决国产芯片厂商难通过EMV认证的问题,我国在银行卡变更为IC卡的过程中也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即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颁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 )卡规范(2.0)版》(即PBOC2.0标准),全面推行国内金融IC卡EMV迁移,并推动自主的PBOC2.0标准。
符合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和银联卡标准和规范,由银联成员机构发行,使用银联BIN号,由银联提供跨行、跨地、跨境受理和清算的金融IC卡就是银联IC卡。
对于中国内地发行的银行卡来说,通过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负责的CC认证是基础,银联标准和EMV标准是壁垒,目前只有通过这几项认证的芯片厂商才能大批量供货,此前国产芯片厂商一直无法通过国际的EMV标准,而国内又没有成熟的检测体系和检测实验室(银联标准只好作为推荐标准,但并非强制标准),因此,银行发IC卡时多采用了恩智浦的芯片即EMV标准IC卡。
(二)国际认证(1)EMV 标准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
EMV的命名来自于Europay、万事达卡( MasterCard )与威士卡(VISA)三大国际组织英文名称的字首所组成。
此三大组织于1999年2月共同成立之EMVCo组织,发展制定EMV支付芯片卡的规格、标准与认证。
图1 EMV标准数据来源:赛迪2013,10EMV标准属于框架性的标准,各大国际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在EMV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土化的IC卡标准。
例如,VISA制定了VSDC标准,MasterCard制定了M/Chip 标准,英国制定了Ukis标准,JCB制定了J/Smart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