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林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有害生物的侵害,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害生物防治成为了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有害生物多样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适应性强,且随着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不断出现新的有害生物,给防治工作增添了难度。
2. 防治手段单一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存在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等问题,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
3. 预防意识不强一些林业从业者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识薄弱,存在着被动应对有害生物的情况,缺乏主动预防的措施。
二、对策建议1.加强有害生物监测和研究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需要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研究,及时了解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多元化防治手段加大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推动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防治意识加强对从业者的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采取主动预防和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有害生物对林业的损害。
4.加强国际合作有害生物的迁移和传播常常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等活动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共同应对有害生物的威胁,减少有害生物跨境传播的风险。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应对的对策。
加强有害生物监测和研究、多元化防治手段的应用、提高防治意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将有助于有效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保障林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危害也日益严重。
这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增加了一定难度,尤其是一些外来入侵种的威胁更为严重。
对策一: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针对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情况,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通过研究了解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传播途径等,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问题二:防治手段有限,效果不佳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然而这些手段各有优缺点,且在一些情况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策二: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优化防治效果为了解决防治手段有限、效果不佳的问题,应当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选择合适的防治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问题三:防治工作缺乏协调在许多地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协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常常呈现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资源浪费、效果不佳。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防治机制,加强协调合作为了解决防治工作缺乏协调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的防治机制,加强各地之间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提高防治效率。
问题四: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不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涉及的专业知识繁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然而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技术人才缺乏。
对策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为了解决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业,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问题五: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应用都较为滞后,导致在有害生物发生时往往来不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森林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制定对策来解决,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多种有害生物同时存在。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害生物,如松毛虫、松虫、杉木天牛等,它们不同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使得防治工作变得复杂,一种防治手段可能不适用于另一种有害生物。
2. 化学农药使用量大。
当前,林业防治有害生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使用过多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3. 防治技术不够成熟。
一些新型的有害生物在防治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对于侵入性外来物种的防治技术研究相对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其威胁。
4. 防治策略单一。
目前,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缺乏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的探索和应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应加大对有害生物的生态学、行为学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力度,深入探索防治技术的研发,提高防治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推广综合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在防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生物防治(如天敌利用、生物剂等)和物理防治(如诱捕、隔离等)的作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应加强通关检疫和边境查验,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对已入侵的外来物种加强监测和控制,减少其对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
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提升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有害生物传播。
针对有害生物的跨境传播问题,应加强与临近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共同防范有害生物的传播和侵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与对策林业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类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林业有害生物的存在却给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些有害生物不仅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直接的损害,影响木材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森林的生态功能。
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一)监测预报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监测站点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监测网络覆盖不足,导致一些偏远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情况难以被及时发现。
监测手段相对落后,仍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简单的仪器设备,缺乏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等的应用不够广泛。
此外,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影响了防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防治技术的落后是一个突出问题。
化学防治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容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污染。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推广力度不足。
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林业有害生物,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研究工作相对滞后。
(三)防治资金投入不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监测设备购置、防治药剂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
然而,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投入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这导致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一些必要的防治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实施,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四)专业人才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且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基层防治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有害生物的识别、监测和防治技术掌握不够熟练,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有害生物防治形势。
(五)公众意识淡薄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影响着防治效果。
本文将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林业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技术手段不够先进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依靠农药和生物防治两大手段,但农药对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防治技术虽然环保,但防治效果不稳定,无法满足大面积林木的防治需求。
2. 防治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比较滞后,监管不够细化,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3. 防治经费匮乏由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大量农药和生物制剂,加之防治工作需要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现实中很多地方的防治经费都比较匮乏,导致防治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4. 防治工作组织不够协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但是现实中很多地方的防治工作组织不够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二、对策建议1. 推动技术创新应该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投入,提高生物防治手段的防治效果,做到绿色、高效、可持续。
2. 完善防治法规应该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
4. 改善防治工作组织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完善的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提高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障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完善防治法规,增加防治资金投入,改善防治工作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持续改善。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对林业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防治手段单一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如农药喷洒等。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快速消灭有害生物,但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且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而且,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水源安全。
对策一: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它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势。
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鼓励农民和林业工作者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问题二: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林业部门的人力和物力有限,有时对防治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对策二:加大投入,强化宣传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和防治设备的配备。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对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
问题三: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各地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防治工作的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对策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应建立起统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防治标准和方法,确保防治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并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题四:应急响应不足有些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快速传播和破坏的特性,一旦发生疫情,应急响应不足,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对策四: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应建立健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预警系统、疫情监测和控制预案等,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并控制扩散。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足由于过去长期的过度砍伐和破坏,很多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大大降低。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更容易大量繁殖和扩散,给森林资源造成更大的危害。
2. 生态环境恢复难度大一旦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恢复生态平衡将变得非常困难。
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容易受到新的有害生物侵袭,也会给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加难度。
3. 技术手段不足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需求。
尤其是一些新型有害生物侵入,其防治技术研发滞后,无法及时有效控制。
4. 监测和预警不到位有害生物的侵袭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地方在监测预警工作上存在不足,导致有害生物的侵害没有及时发现,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5. 专业人才不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当前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也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大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限制过度开发和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
2.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研发新型的防治方法,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
3.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工作,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有害生物的侵害能够及时被发现和控制,为防治工作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木和林业生产造成危害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植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大量吸取树木养分、损坏树干、叶片和果实、引起林木死亡或减产、造成森林火灾等。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森林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一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预防措施不足在森林防治中,缺乏有效的防治预防措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林木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多变等因素,导致林木的预防工作存在诸多难题。
目前的防治预防工作大多依靠化学药剂喷洒等手段,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控制效果不明显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控制效果难以保证。
由于森林生态环境复杂,有害生物品种多样,且环境因素变化较大,这导致防治工作的效果不稳定,有时甚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森林病虫害爆发时,控制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屡见不鲜。
3.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测手段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测手段,这导致了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虽然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些监测站和防治中心,但由于地域范围较小、工作范围有限等因素,导致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不规范性和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防技术水平要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防技术水平。
通过对有害生物的生物特性、危害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寻求有效的预防技术和方法,提高预防工作的效果。
适当引进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也是提高控制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2. 健全防治机构,加强统一管理应建立健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加强统一管理和监测。
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网络和防治中心,收集有害生物信息、预测病虫害爆发规律,推动制定统一的防治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
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解析。
科研与应用脱节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科研与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科研机构开展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致使应用技术水平低下,防治效果不佳。
对策一:加强科研与应用的沟通与合作。
科研机构应与实际应用单位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实际需求,并将科研成果合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
对策二:建立科研与应用交流平台。
通过组织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促进科研人员与应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
监测和预警体系不完善是另一个问题。
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监测和预警体系还不够健全,无法实现全面、准确的监测和预警。
对策一:完善有害生物监测网络。
建立有害生物监测站点,在各地形成密集的监测网格,提高监测的覆盖面和密度。
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遥测等,提升监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对策二: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
及时将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传达给各级林业部门和相关单位,启动紧急防治措施,避免有害生物的扩散和危害。
防治措施单一化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手段,如使用农药等。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导致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对防治效果产生影响。
对策一:推广非化学防治技术。
加强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
对策二:制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多样化的方案。
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特性和环境条件,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普及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另一个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林业有害生物会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造成树木死亡、林分退化、木材品质下降等。
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改进。
一、问题1.有害生物检测和监测不够全面和及时,导致有害生物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
2.防治方法和技术不够先进和有效,限制了防治效果。
3.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4.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防治措施和方法的开发与推广受到限制。
5.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防治工作不够有序。
二、对策1.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平台,全面掌握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方法。
2.开展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防治工作。
如利用天敌、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生物技术等手段进行防治。
3.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划分,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和人员的专业优势,形成协同作战的态势。
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对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吸引力度,引进优秀有害生物防治相关的人才,提高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5.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各相关单位的行为,提高防治工作的法制化程度。
三、总结有害生物防治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防治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现有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邓阳平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10期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我国的重点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保护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重要作用。
但受主客观方面问题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任务还很繁重。
基于此,剖析当前我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利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29.020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监测预报工作不完善
20世纪90年代,林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网,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起步并逐步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进而使部分地区的测报工作发展迅速。
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较晚,各方面条件不完善,有些地方经济基础较差,在测报网络方面投入少,导致进程不顺利,进而使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未发挥功能。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3]:一是未形成良好的硬件设施,当前各地硬件设施建设无法很好地满足现阶段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状况和相关监测工作的需求;二是监测预警形式单一、技术水平落后,针对应急性的灾害还无法完全及时判断;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四是各地财政在此方面的投入有限,严重制约其发展速度。
1.2 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新技术和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推广力度,在防治时仍按照以往的方式,如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这些方式会导致病虫抗药能力变强、土壤和空气环境遭受污染、误杀虫害杀伤天敌等,且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各地在科技上投入有限,导致防灾科技力量不足。
1.3 林业内部各部门缺乏协调,各生产环节严重脱节
现阶段,我国林业生产的各阶段都未形成很好的联系机制缺乏相互的协调,培育林苗的仅负责培育,种植的只负责种植,有些地方在林业规划时,并没有周密的部署和考虑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未形成很好地防治机制,这些因素使得我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展缓慢。
1.4 相关经费不足,相关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地方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相关防治人员待遇低下、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与经费投入不足有关。
2 主要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事关保护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2.1 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相关工作领导能力
一是从全局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站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科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想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重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4]。
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角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威胁着广大的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也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相关的工作,一方面能将相关损失减少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从站在林业产业创新性发展的角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要提高造林进度,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提高我国林种的品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至关重要[5],因此,必须实现林业产业创新性发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切实提高防灾能力。
四是从树立大国形象的角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多,经济风险也随之而来。
若要降低经济风险,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我国必须高度负责,增强相关的防治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以提高国际地位。
2.2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监测预警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科学的监测网络,明确相关区域负责人,规范工作方式和方式,明确相关流程,规定工作时间,明确相关责任。
要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有害生物,坚决避免危害泛滥才发现的情况出现。
第一,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制度和网络体系的建设力度。
增加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购买硬件设施,提高监测点的办公条件和水平。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水平,形成自上而下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科学合理地构建多层次监测预警体系。
第二,加大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规律性的基础性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相关数据,依托科技建立起数据库,以便后查。
同时,注重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相关的数据系统,充分利用加强监测预警工作能力。
第三,加大对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力度[7]。
面对日新月异的大数据和新技术,必须让各级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工作水平和技术。
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职业能力教育
并颁发合格证,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进而使他们具有驾驭监测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使用先进的硬件设备,并提高对病虫害的预测准确率。
2.3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资金的投入也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是仍维持“谁经营、谁防治”的相关责任原则,加大国家和地方统筹资金的力度。
二是地方政府应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将防虫害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是建立社会基金制度,通过金融机构和社会募捐筹集资金,但也要密切关注相关的资金使用去向,保证资金切实落实到位。
3 结语
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因此,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减轻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7):60.
[2]张应轩,丘建生.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4):67-68.
[3]庞香芝.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J].内蒙古林业,2014(4):17.
[4]李若林.略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要点[J].科技视界.2013(31):379.
[5]吴斡宁.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防治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比较[J].园林科技.2012(1):33-34.
[6]王丽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277.
[7]张强,洪浇蕾,王诗翰,等.浅议新形势下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1):194-195.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