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果品
- 格式:pdf
- 大小:288.90 KB
- 文档页数:2
诗经中关于梨的诗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梨的诗句主要
出现在《国风·齐风·葛生》和《国风·秦风·蒹葭》两篇中。
在《国风·齐风·葛生》中有“瞻彼葛矣,它崇左右。
君子攸行,遇
良辰兮”这一句,其中的“瞻彼葛矣”中的“葛”被解释为梨。
在《国风·秦风·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这一句,其中的“所谓伊人”中的“伊人”也被解释为梨。
这些诗句通过对梨的描写,表达了古人对梨树的景观和情感的
赞美。
梨树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移、纯洁高雅的品质,因此在诗经中出现的关于梨的诗句也反映了古人对这种品质的
向往和赞美。
同时,这些诗句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
的感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梨树所寄予的深切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之情。
总的来说,诗经中关于梨的诗句通过对梨树的描写,展现了古
人对梨树的景观和情感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
热爱和感悟。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
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也涉及到了很多的植物。
这篇文章将通过一些《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来了解一下古代人民对这些植物的认知和运用。
1. 苹:《诗经》中有许多关于苹的记载。
苹是中国古代的名贵果实之一,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
《诗经》中,苹多被赞颂为美食,如《大雅·生民之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磑,烝烝辟阜,赫赫揚揚,大其儀矣,溫侯餘脂。
”其中“溫侯餘脂”即是指苹果的美味。
2. 菌:菌是古代的一种名贵食材,有很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诗经》中有“君子有酒,旨且多醴,有菌有羹,有侑于彼行。
”(《周颂·绵》)这则歌颂了菌的美味,及其在宴席上的重要性。
3. 葵:葵是一种紫色的花卉,其化学成分富含维生素C、钙、磷、铁等,具有滋补、补血、解毒等功效。
在《诗经》中,葵也被提到过多次,如“荟兮葵兮,左之左兮”(《齐风·硕人》),反映了葵花的美好形态以及它在园林中的地位。
4. 桑: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养蚕的食料。
在《诗经》中,桑被多次提及,如“匪疚匪棘,李柰其实,下土无事,桑之将茂”(《国风·周南·关雎》),表达了桑树生长繁茂的景象。
5. 梧:梧树在中国古代是非常著名的一种树种,其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常常被形容为“梧桐树”,因此被用作比喻君主的品质。
在《诗经》中,也有不少描写梧树的歌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国风·周南·桃夭》),“采菲薄兮,不盈顷筐;嗟我懿公,无与伦比。
”(《郑风·子衿》)都表达了梧树的美好和人们对其的敬仰之情。
通过这些植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追求和重视,它们不仅作为日常生活所需,也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元素。
这些植物在历史的演变中,不仅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桑葚:从《诗经》里走出来的鲜果作者:王蕾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2年第04期初夏的风轻软柔和,桑树随风轻摇,绿叶间垂下紫红色的果实,令人垂涎,民间俗语“四月桑葚赛人参”。
其实,欣赏一颗桑葚,也会经历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始于颜值,陷于美味,久于文化,终于内涵——营养与药用价值。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从新石器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蚕种桑。
桑树的果实桑葚能让人们果腹,叶子又能养蚕抽丝,供人们暖身,所以它是和人类最密切相关的植物之一,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篇名为“拾葚异器”。
这一点,《诗经》也可以证明:《诗经》中和桑有关的诗就有22篇,光是写桑葚的就有两篇。
《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嘴馋的小斑鸠,别忙着吃桑葚了,吃醉了当心落到猎人手里(古人以为“吃桑葚过则醉”)!怀春的少女们啊,也不要过分沉溺于和男子的热恋之中,免得遭受始乱终弃的不幸命运。
《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即桑葚),怀我好音。
”猫头鹰的叫声听起来不吉利,是人们心目中的“恶鸟”啊,但是它吃了我的美味桑葚,也回报给我甜美的歌声。
——瞧,这桑葚多叫人上头啊!不光好吃得令人迷醉,还有陶冶情操、转恶为善的功效呢!打从《诗经》开了这个头,桑葚就成了诗人们的白月光。
历代描寫桑葚的诗句,俯拾皆是。
如陆游的“桑葚熟以紫,水鸟时遗音”,白居易的“兔隐豆苗肥,鸟鸣桑葚熟”,范成大的“卢橘梅子黄,樱桃桑葚紫”,王迈的“桑葚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古人喜欢在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所以在诗人的笔下,桑葚往往代表着莼鲈之思和田园之乐,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再至汝阴三绝(其一)》中写道: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汝阴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在宋代时隶属于颍州。
68|WorldCuisine
木瓜
出自《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西晋时期的郭璞为《尔雅》做注时解释说:“木实如小瓜,酢而可食”,木瓜外形像个小瓜,酸酸的也还能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到了木瓜:“木瓜实味酸温无毒,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之。
”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了木瓜:“青色而小,土人剪片爆熟,入香药货之,或糖煎,名木瓜。
”
古代的木瓜和我们今天熟悉的木瓜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现在的木瓜叫做“番
地大物博的中国有适宜各种水果生长的环境,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可以吃得到哪些水果呢?有哪些水果保留至今仍是大众熟知的模样呢?今天我们继续从《诗经》里寻找一些答案。
《诗经》中的水果(二)
木瓜”,番木瓜原产热带美洲,自明清时期传入中国,在中国南方热带城市多有种植。
对于番木瓜何时传到中国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岭南尽杂记》中有关于番木瓜的记载。
这部书成书于十七世纪末,说明我国栽培番木瓜至少有300年历史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宋代王谠的《唐语林》讲到了番木瓜,这本书是根据唐人小说的旧材料编写的。
因此,番木瓜传入中国最晚也应该在十二世纪初,最早可能推至唐代。
《唐语林》中记载了番木瓜传入中国引起的一个风波。
湖州有个郡守为朋
文/九门塔 图片来源/网络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0|WorldCuisine
Copyright©博看网。
博物君NATURE★桑★“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卫风·氓》不少人第一次见桑葚可能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其实酸甜可口、代表美好的桑葚早已被写进《诗经》:与心上人浪漫地“相约桑中”,用“其叶沃若”象征女子的青春美好,“食我桑黮,怀我好音”写吃了桑葚的猫头鹰声音变得好听……《诗经》里多达21首诗都提到了桑,但甜蜜的桑葚也会让人失去自我。
婚后被抛弃的女子,发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劝告——不要沉湎于感情而上当!敢爱敢恨的情感态度让人敬佩。
吃货遇上酸甜果子《诗经》里的 那些水果古人吃水果吗?当然吃!他们不仅吃水果,还赋予了美味的水果多样的内涵。
一时半会儿没法栽培出足够美味的水果也不怕,换个思路,入药、烹茶也能很好地物尽其用。
《诗经》里就记录了不下十种水果,有的还是祭品,可见“水果自由”自古就是一道门槛,千年前的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枸(jǔ)★“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小雅·南山有台》《小雅·南山有台》是周代贵族宴飨宾客的乐歌,用桑、杞、枸、楰等草木赞美君子的美德。
这里枸指的是枳枸,现在叫拐枣。
熟透的拐枣甜甜的,下霜之后更香。
比起美味,拐枣的颜值就可谓“灾难”了,像万字,又像卤鸡爪,长相古怪。
有个说法是,吃了它,写的字就会像鸡爪爬过一样,嗯,总算是解开了字丑之谜。
★棘★“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小雅·湛露》《小雅·湛露》是天子宴请诸侯演奏的乐曲,丰草、杞棘和桐椅,隐喻品德风范,全诗描绘了一幅“清秋夜宴图”。
棘不是荆棘哦,而是酸枣。
酸枣,味如其名,大多很酸。
水果路崎岖没关系,还可以走中药路,因具有宁心安神作用,酸枣仁被列为中药上品,近代药理也证实了它有镇静、催眠作用。
酸枣叶茶也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枣★“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豳风·七月》枣子在周代已是常见水果,也是祭品之一。
古人早知枣子营养又保健,《诗经》里有“八月剥枣”,《礼记》中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
诗经采蘋全文及解释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采蘋》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之一,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下面是《采蘋》的全文及解释:采蘋于泮,彼僕夫子,何謂其好?解释:泮指池塘,蘋是一种水草,意即在泮塘里采集水草。
僕夫子指卑微的子弟,这里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学问的人。
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好采蘋呢?”采采蘋若,薄采其蘋,薄采其藻。
解释:“采采”表示勤劳地采摘;“薄采其蘋,薄采其藻”则表示只采取少量的蘋草和藻类。
关于杏子的诗经杏子是春季的特别果实,在古代文化中有着许多的涵义和象征意义,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经》中,有许多关于杏子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有描述杏子的风景,也有表达人们对杏子的喜爱和向往,更多的是对万物生命力和岁月流转的感悟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经》中的杏子诗篇,探究这些古代文化珍品的内涵和价值。
杏之娟娟,洵美且仁。
讲究行为,民之则宁。
——《国风·陈风·杏之实》这一篇诗歌中,作者特别描述了杏子的娟娟之美,赞美了杏子的品格高尚,以及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
在作者看来,杏子也就是那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极其弥足珍贵的人文品质,这种品质在生活中应该能够广泛地普及,使得民众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和谐宁静。
瞻彼淇奥,青丘之陶令。
杨芳之敷,绵薄之材秀。
——《小雅·采莲》这段诗歌描述的是古人在采莲过程中,看到了杏子的美丽景象所产生的情感感受。
诗歌中提到了“杨芳之敷”和“绵薄之材秀”,暗含了杏子的生命力和生长环境。
在野外,杏树常常生活在最为崎岖的地方,因此它们生长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却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求生精神,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化解着生命的危机。
这篇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对于杏子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然环境的景观之美,也暗示了杏子的生命意志和生命力。
游大梁之上,吾闻其奏之也。
鹤之彩色,猗以替之。
疑予之从几,云何致此?——《诗经·鹤鸣》这一篇诗歌中所描绘的是杏子的美丽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灵美感。
在诗歌中,作者使用了诗歌的声音来试图传达出杏树的美感,而这个声音所带来的美感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是对于万物生命力的自然感悟。
这种自然感悟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灵体验。
维其繁芜,侣其列缺。
见兔[免]于柘,荷蕢而至佩。
踟蹰北路,视矣南国。
——《小雅·采薇》这一篇诗歌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采薇过程中所看到的杏树,这些杏树繁芜密集,色彩明亮,非常引人注目。
作者也通过诗歌表现了心灵的敏感性和感性思维能力,这种感性思维能力对于古代的语言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诗经里出现的水果蔬菜一、诗经里出现的水果1、桃——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周南·桃夭》2、李子——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王风·丘中有麻》3、梅子——摽有梅,其实七兮。
《周南·摽有梅》4、枣——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豳风·七月》5、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卫风· 氓》6、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卫风·木瓜》7、葡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豳风·七月》8、果臝——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豳风·东山》9、杜梨——有杕之杜,其叶湑湑(xǔ)。
《唐风· 杕杜》10、苞棣『dì』——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诗经·晨风》二、诗经里出现的蔬菜1、荇(xìng),即莕(xìng)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国风·周南·关雎》2、芹,即水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颂·泮水》3、茆(máo),即莼(chún)菜——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颂·泮水》4、堇,即石龙芮——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大雅.棉》5、蒲,即香蒲——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陈风》6、葵,即冬葵——七月烹葵与菽。
《国风·豳(bīn)风·七月》7、蕨,即蕨菜——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国风·召南·草虫》8、薇,即野豌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小雅.采薇》9、蘩(fán),即白蒿——于才以蘩?于涧之中。
《国风.召南.采繁》10、苹,即四叶菜、田字草——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国风·召南·采苹》11、葑菲,葑,俗称大头菜,菲,就是萝卜——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邶风·谷风》12、蒌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周南·汉广》13、苦菜,又名苦苣菜——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索引|水果:《诗经》时代的定情物我们现代人男女相爱,一般都是男人主动追求女人,要送女人钻戒或玫瑰花,来表示自己的真心真爱。
那《诗经》时代的恋爱中,男女双方谁更主动呢?与今天恋爱中多是男人主动追求女人相反,《诗经》时代主动表白爱意的多是女性,《诗经》中记录了不少这样勇敢追求爱情的“辣妹”。
那,这些“辣妹子”又是用什么东西向她们的情郎示爱呢?肯定大家猜不到。
答案是——水果。
不是月亮代表我的心,而是水果代表我的心!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故事,似乎总离不开水果的参与。
在《圣经》中,夏娃就是受到了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树所结的果,并让亚当食用,二人才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成为人类的袓先。
《诗经》时代的投果示爱习俗更加麻辣,《诗经·召南·摽有梅》就是一首女孩子用水果来求爱的诗: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是《诗经》中很有名的一首求爱诗,后人有两种解读版本,不论哪种,都是以水果为中心的,这水果,就是梅子。
第一个版本是说梅子成熟时,女孩子在树下唱歌:快去摘那些梅子吧,树上还有七成的果实,你们哪个小子要是想娶我,就去选个黄道吉日吧。
而随着树上的梅子由“七成”变成了“三成”,仍旧没见有小伙子来提亲,女孩子急了,歌词便由“吉兮”换作“今兮”,大有“谁敢提亲我就敢嫁”的味道。
可中意的男子还是没出现,女孩子急得不得了,再也顾不得礼数,只要男人肯开口,自己什么也不顾了,马上就答应。
第二个解读版本是说在政府法定集会的相亲日上,女孩子臂挎着一筐梅子,一路走着,一路向遇见的男人们抛去。
筐里的梅子越来越少,还是没有男人把玉佩赠给她,女孩子的心情就越来越急,干脆直说了:帅哥,今天就是好日子,快来娶走我吧。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首诗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摽有梅”的这个“摽”字上。
有人说,“摽”是“落”的意思,那这首诗就是用梅子成熟落地,比喻诗中的女孩子感于青春易逝;另一说,“摽”是“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