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中药鉴定学综合表.

(整理)中药鉴定学综合表.

(整理)中药鉴定学综合表.
(整理)中药鉴定学综合表.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试

根/根茎/茎/木/皮类中药材总结

【注释】

药材:老师强调可能考的,书上有“*”的,书上没“*”但理论课讲过的,理论课没讲过但实验课讲过的,实验课没讲过或书上没有的或老师说不考的来源植物:空着的来源植物同药材名

药用部位:除特殊标注的均须加“干燥”二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b.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野生与家种(牛膝) b.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运输贮藏(细辛) e.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中药鉴定学笔记

'. 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 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 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 (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等不同的植物。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据今年的实地调查证实,沙参类有36种,贯众达58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 思考题

2016年秋季学期素质拓展课 《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考试试卷序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10、5、6、10、5=36') 1、中药知识我知道(10×1'=10') ①中药配伍“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②,“夏月麻黄”是香薷,善清三焦之火的是栀子。 ③在“十九”畏中,五灵脂畏人参;丁香畏郁金。 ④在清热解毒药中尤多用于乳痈的为蒲公英,用于肺痈的为鱼腥草。 ⑤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 补阴药。 ⑥肉桂引火归元,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⑦焦四仙指的是 ⑨附子为乌头的侧根入药,川乌、草乌为乌头的干燥根入药。 ⑩山楂善于治疗肉食积滞,麦芽善于治疗米面薯芋积滞。 2、中药的数字命名(10×0.5'=5') ①一一见喜、②二两面针、③三三七粉、④四四叶参、⑤五五倍子、 ⑥六六神曲、⑦七七叶莲、⑧八八角茴、⑨九九 香虫、⑩十十大功劳叶、 3、中药歇后语(12×0.5'=6') ①秋后的枸杞子,红透了;②桌子缝里舔芝麻,穷相毕露; ③坟头种牡丹,死风流;④六月里吃薄荷,好良心; ⑤猪八戒吃人参果,全然不知啥滋味;⑥荷花出水,一尘不染;

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⑧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⑩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⑾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⑿经常吃,降脂又降压。 4、中药猜谜(20×0.5'=10') ①半夜归来不点灯熟地、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小孩出门披斗蓬防风, ②幼小儿童理想大远志、百岁老人鬓如霜白头翁、一粒一粒拣小米 细辛, ③人生百岁无妻室独活、人不赶牛拉着走牵牛、数九寒日必结冰 天冬, ④皇上依臣主意转使君子、乌鸦千里行孝心知母、名郎中勿医相思病没药, ⑤胸中荷花穿心莲、西湖秋英杭菊、晴空夜明满天星、长生不 老万年青, ⑥永远康宁千年健、老娘获利益母草、警惕家人防己、假满 期归当归。 5、中药别名(10×0.5'=5') ①月石硼砂、②枣皮山茱萸、③锦纹大黄、④阴阳莲虎杖、⑤大芸肉苁蓉、 ⑥元寸麝香、⑦二丑牵牛子、⑧白虎石膏、⑨一见喜穿心莲、⑩双花金银花、 二、问答题(6×8'=48') 1、全国共有几处大型药材批发市场?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一、安徽省毫州市药材市场,亳州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中华药都,主要经营的产品为生药及饮片,如:白术(本地产)、桔梗、天麻、板蓝根、菟丝子、胖大海等。 二、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 三、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成都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销日本、韩国等。是西部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鉴定学复习及答案考试必考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矿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讨论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性,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3,什么是中药真伪优劣?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4,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物多源,易于混杂。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5,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中药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这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重要。2,有的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3,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生长的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4,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必然影响质量。有的中压贮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均能损害药材质量;另外贮存时间对质量也有影响。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分。6,有的中药如人参,八角茴香,天麻,独活等,经过化学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其外观性状与原药材相似,但药材的内在质量却发生了变化。 ,6,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的主要指标。 7,道地药材的概念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8,全国的道地药材代表 东北地区:人参,辽细辛。华北地区:党参,黄芪,地黄,薯蓣和忍冬。 华东地区:浙贝母、忍冬、延胡索、芍药、厚朴、白术和牡丹 华中地区:茯苓、山茱萸、望春花、独活、续断和酸橙。 华南地区:阳春砂、巴戟天、益智、槟榔、佛手、广藿香 西南地区:黄连、杜仲、川芎、乌头、三七、郁金、麦冬 西北地区:天麻、杜仲、当归、党参、宁夏枸杞

中药鉴定学笔记

中药鉴定学笔记 考试题型解析 一、A型题(单选题)(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例:.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取样法 规定,对待检的一般药材1500件,应抽检的 包件数是 A. 65件 B.60件 C.55件 D. 50件 E.45件 标准答案:C 考试题型解析 二、B型题(匹配题)( (配伍选择题) 每道试题由A、B、C、D、E5个备选答案与2或2个以上题干组成,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每个题干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1次也不选用。例:[52-54] A.五味子 B.小茴香 C.枳壳 D.枸杞子 E.山茱萸 52.组织中有油细胞的药材是 53.组织中有油室的药材是 54.组织中有油管的药材是 标准答案:A,C,B 考试题型解析 三、X型题(多选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例:原植物属于菊科的药材有 车前草 B.茵陈 C.青蒿 D.蒲公英 E.石斛 标准答案:B, C, D 总论 第一单元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一、中药鉴定学的四大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合理利用药材资源

4.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详,传之有误 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源情况较为普遍4.历史沿革中的品种变迁 5. 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 三、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 实地调查,考证本草 考查本草以外的地方志等资料 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药一名 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整理中药复杂品种 四、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除品种外,还有: 1.栽培 2.产地 3.采收加工 4.贮藏运输 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位 6.提取化学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五、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方法 1.从民间的用药经验中寻找新药源,发展民间草药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找寻3.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 6.根据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单元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采收和药材质量的关系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 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同名异物:贯众 ⑵同物异名:人参 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 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 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 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 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 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 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 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 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多糖。 4.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 7.附子道地产区四川。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子芩与枯芩。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主要活性成分是。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碱。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蒽酮甙。 23.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13.当门子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 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 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桑白皮 B、地骨皮 C、肉桂 D、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牡丹酚原苷 B、牡丹酚 C、牡丹酚苷 D、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 B ) A、小茴香 B、马钱子 C、五味子 D、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27.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28.枳壳类药材以( B)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中药鉴定学笔记上课讲义

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 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 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 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 (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等不同的植物。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据今年的实地调查证实,沙参类有36种,贯众达58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横切面的鉴别要点: 1.牛膝:木栓层细胞数列。异常维管束2-4轮,最外一轮维管束较小形成层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木质部有导管和纤维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中心木质部成2-3分叉,薄膜细胞含少量草酸钙砂晶。 2.黄连:木栓层为10数列细胞,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较宽,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另有根迹维管束。中柱鞘纤维呈束。木化并伴有石细胞。维管束外韧性排列成环,随部无石细胞。 3.人参: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皮层狭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整齐。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近形成层处有较多而小的树脂道环列。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射线宽广,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簇晶棱角尖锐。 4.小茴香:外果皮为1列呈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国皮在接合面部分有两个椭圆形的油管,在背面的每2棱线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细胞长短不一。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质。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众多细小糊粉粒每个糊粉粒包有细小草酸钙小簇晶。种脊维管束由若干细小导管组成。,位于接合面的内果皮和种皮之间 5.薄荷:呈四方形,表皮为一列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纤毛和非纤毛。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内有10余列厚角细胞。内皮层一列,凯氏点清晰。维管束四角处发达。形成层呈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心常有空隙。 ? 6.番泻叶: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常含粘液质,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毛腺。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均有一列栅栏细胞上表面的栅栏细胞长柱形均150微米,通过主脉,下表面的栅栏细胞较短,靠主脉下方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且纤维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任务:鉴定中药的品质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性状鉴定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 ?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和依据:《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是部颁药品标准。/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法,简称“五大鉴定法”?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目的:为保证药材质量,便于临床用药调剂、消除或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便于运输、贮藏,利于药品的标准化。 ?大血藤、鸡血藤的来源及性状的不同点: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横断面皮部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排列不规则的细孔。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皮部内侧树脂样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木部淡红色或棕色。 ?白木香三个切面的显微鉴别特征:a横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圆形,多角形2-10个成群存在,木纤维多角形,具内涵韧皮部b切向纵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具缘纹孔导管,内多侵填体c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50层细胞,有时可见纤维 ?大黄来源、主要粉末显微鉴别特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0-160um有的190um,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有单粒和复粒 ?黄连来源及区别: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味连:多弯曲有分支,积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粗糙,质坚,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木部金黄色,中央髓部红棕色。雅连:多单枝,略呈圆柱形,过桥较长,节间明显。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形如蝎尾,过桥少有,断面平坦 ?青蒿来源和活性成分: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抗疟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含挥发油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化学》复习笔记总汇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 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 ①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 ②在含O的化合物中,极性的大小与含O的官能团有关:含O官能团所表现出的极性越大,此化合 物的极性越大。 ③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型极性小;解离型(结合型)极性大。 2)选择溶剂原则:相似相溶 (4)提取方法: 1)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学成分,或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缺点:效率低、时间长。 2)渗漉法:不用加热,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时间长 3)煎煮法:使用溶剂为水,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的提取。缺点:不是用于含有挥发性或淀粉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提取。 4)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使用溶剂为有机溶剂。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少,节省了溶剂,缺点:加热时间长,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时要十分小心。 5)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结构破坏比较小。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萃取。 特点: 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②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产品是纯天然的。 ③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④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 ⑤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 ⑥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⑦萃取介质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 ⑧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联用,高效快速的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2.非溶剂提取法 (1)水蒸气提取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2)升华法: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提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