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_谈高中英语教材插图的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351.37 KB
- 文档页数:2
教材插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教材插图教学或复习,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英语教材的插图直观、鲜艳、抓人眼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教师利用这个特点展开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使用插图教学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拓宽视野,促进德育美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教材;插图一、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一)揭示单元主题英语教材采用了大量彩色图片,每个单元的开篇页都有一张大版面、极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主题图”。
[1] 这张主题图以最佳视觉效果,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一目了然的告诉了学生本单元主题,配上大写的单元主题,和启发心智,引人深思的名人警句,让这个单元的话题和目的深刻的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
不仅是开篇页,每一个版块也都有相匹配的彩图,这些彩图往往在文字教学之前就能揭示该版块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好这些彩图,让学生猜测该版块话题和内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识图推测能力。
这些大大小小的插图全都围绕一个内容中心,即该单元的主题,能够帮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认知,深刻领略该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二)激发探究欲望教材中的插图版式设计活泼大方,新颖有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1] 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字,而单独的文字学习难免枯燥乏味。
教材插图以其鲜艳的颜色,简明直观的内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导入时若能多用插图,能迅速开启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可以很好地、更深层次地挖出插图中潜在的精髓,然后发挥自己所学到的语言来进行对话,并且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就实现了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2](三)凸显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用教材插图,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活用教材插图,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插图往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关于动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插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语言描述往往比较吃力,而教材插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图像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讲解关于天气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天气状况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不同的天气描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插图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插图相关的口语或书面表达活动,让学生根据插图内容进行描述或编故事,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种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想象插图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插图来开展一些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更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关于家庭成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进行对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让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摘要】插图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如何让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通过探讨插图的作用和功能、利用插图提升教学效果、插图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插图进行教学。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有效。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插图在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笔者认为插图的应用将日益重要,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插图不仅能够美化教学材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插图、教学、重要性、功能、翅膀、效果、注意事项、案例分析、应用、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插图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传达知识和信息的有效工具。
插图通过图像直观传达概念,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相比于纯文字的教学材料,插图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覆盖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插图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概念框架和逻辑思考能力。
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插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能够帮助学生筛选、整理和理解海量的信息,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让知识的传递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
1.2 本文介绍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让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
通过对插图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分析,以及利用插图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插图辅助教学。
插图设计的注意事项也是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希望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验证插图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插图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浅谈课文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发表时间:2020-12-23T11:53:27.7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作者:赵亚红[导读] 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鲜活生动,极大地丰富了课本的容量。
课文插图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插图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新课导入,有助于听说教学和阅读教学,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教师若能够有效使用教材插图,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亚红成都市温江区万春学校 611130 【摘要】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鲜活生动,极大地丰富了课本的容量。
课文插图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插图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新课导入,有助于听说教学和阅读教学,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教师若能够有效使用教材插图,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文插图;阅读教学;听说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有效使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64-01新课改之后,英语教材中编绘了大量插图。
课文插图是教材编者根据没课内容特点精心绘制,每一幅插图都有其存在的特别价值,每一幅插图因此也不能被随便替代。
Go for it英语课本中图文并茂是其亮点之一,既然是亮点,教师就应该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形象直观优势,借助插图内容使复杂的课文内容简单化,让插图带我们走进课文内容。
就我们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相比图画与英文课文他们会更亲近于图画。
课文插画作为非文字性资源,在教材中出现能清楚直观地再现文本内容和情节。
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由此可见课文插图在教材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一、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
- 63 -校园英语 / 职业教育研究合理使用课文插图,有效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浅谈英语课文插图的应用甘肃省白银市工业学校/师玉萍现行英语教科书大多是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课文插图生动形象,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语言情景,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中如果插图使用得法,将会对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现如今多媒体走进了教室,许多老师热衷于制作英语课件,投影图片,而精美的插图被冷落一旁,几乎无人问津,笔者认为这是对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
首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况且你不可能每节课都去使用。
而课文插图随处可见,相看就看,想说就说,非常方便。
使用课文插图的好处有:一、利用好插图,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课文插图往往为揭示主题而设。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我常引导学生分析标题,仔细读图,并根据他们平时积累的知识,对文章可能谈到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
从而引发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看图说话,还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Student Book I Lesson 46 Let ’s go to the zoo Part 2 What are they doing? 中有四幅图画,分别是:The monkey is eating. The lion is sleeping. The elephant is dreaming. The tiger is eating meat.我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话,完成了简单的句型操练。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第二次看图,并针对狮子和大象的图提出如下问题:What is the lion dreaming of? Why is the lion lonely? What is the elephant dreaming of? Is he happy? Why?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The lion is dreaming of his family. He misses his parents ,brothers and sisters very much. He wants to go out of the zoo. He wants to go home. The elephant is dreaming of going out of the zoo. He is dreaming of breaking his cage. 这番讨论使课文内容得到了拓展,即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并使学生热爱动物之心油然而生,使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得到体现,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用教材插图,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活用教材插图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教学手段。
教材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形象真实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活用教材插图,优化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插图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英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插图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英语知识。
图片中的人物、物品或者场景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单词、词组及句型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3.增强记忆效果研究表明,图像对人的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使用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所学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促进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教材插图展示实际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1.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插图。
如果是教学关于动物的词汇,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动物图片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如果是教学日常用语,可以选择一些真实情境中的插图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常用语的使用场景。
2.合理安排插图的使用时机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材插图的使用时机,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弱。
可以在讲解重点知识或者例句的时候使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在进行口语练习或者听力训练时使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与实际情境结合教师在使用教材插图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插图的观察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组织一些与插图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插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妙用作者:金勇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2年第06期正确认识、巧妙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能激起学生对课文产生联想,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乎每一个模块,均配有与该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些插图资源进行英语教学呢?一、正确理解插图实质意义,是教好英语的前提。
首先,要弄清楚编者为什么要在材料中安排插图。
一是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是培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三是加深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记忆和理解。
但目前许多教师都未能充分认识到插图所起到的作用,更说不上运用好这些插图。
一般说来,导入新课主要以教师问为主,学生答的形式,寥寥几句敷衍带过,学生动脑开口说话的机会较少。
因此,课堂很容易形成一潭死水,缺乏生气。
这也违背了编者的初衷,所以英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教材中插图的用意,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用好这些插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文中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说图能力。
翻开课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插图,此时,教师应怎样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呢?笔者几经尝试,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插图想。
通过问答和讨论的形式,简明扼要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话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例如,SEFC教材UNIT15DESTINATIONSREADING中有两幅关于RIO的图画,从画面就可以看出该城市所处的位置,进而可以推断出它的地理特征,它是人们向往的一个旅游胜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2)利用插图说。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尝试用英语说图。
这也是训练学生的“看图作文”的口头练习。
培养学生看图说图,与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用英语写出图中的含义是相吻合的。
这种方法的技巧是教师讲课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先找出图中的重点,分清主次,看清图、看懂图,说出图中大意,只要能说出大意,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说图的胆子大起来,思路开阔起来,这样他们说图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青年师2011·6/
教让
插图为教学插上翅膀
︱︱︱
谈高中英语教材插图的利用
○山东/
陶常迎讲坛
学科纵横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
”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
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可见插图对文本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
图文并茂是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显著特点。
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观,而且新颖有趣、
极富吸引力。
教学时若能巧用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
“教育应贯穿在学生兴趣中,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
趣味盎然的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每节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利用课本插图导入是一种简洁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
每一幅插图都经过教材编写者的深思熟虑,可以说是精心选配,匠心独用。
既富有情趣,又与教材密切相关,有机结合。
学生对文字本身有时并不感兴趣,可对具体可感的插图却兴致勃勃。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相机导入,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灵感,拓展思维,同时让学生获取与文本相关信息。
例如,在学习第七
册M odule1Basketball 时,我们可以借助第2页和第3页关于乔丹和张伯伦的两幅图片导入新课。
由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篮球非常感兴趣,利用这两幅图片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材所选插图有的是文本材料的背景图片;有的是文本材料的形象展现;有的是文本材料的拓展。
图文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精美的图片可以使枯燥呆板的文字叙述跃然纸上,鲜明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材料。
如在学习第三册M od-ule3Reading And Vocabulary 时很有必要先让学生看第2页的插图,了解The Gulf Stream (墨西哥暖流),因为这是课文内容的背景材料,了解了墨西哥暖流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册M odule5Reading And Vocabulary (第58、59页)有6幅插图,并且课文前面有一个任务:Read the passage and math the photos with the para-graph 。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后再去阅读,这样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听力训练中依靠已知材料预测听力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在听力训练时,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提供的直观线索,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听力内容进行大胆预测,这样既有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
想象、推断和探究的能力。
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改革所要求的。
如在第六册M odule2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部分有一幅插图,是
一、插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用插图,提高听力技巧
二、
研读插图,促进文本理解47
/2011·6青年师
教四、借助插图,指导写作训练
高
效语文课堂中的
提问策略
○吉
林/
李玲讲坛学科纵横
对听力材料中故事的形象展现。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猜测故事内容。
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而且把枯燥无味的听力变得生动有趣。
看图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
课本
插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通过运用插图进行写作训练,不仅能寓枯燥的说教于多彩的画面中,而且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了第七册M odule5Reading And Vocabulary 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第58、59页的6幅图片口头复述课文,然后再进行课文缩写。
有生动的图片作为“支架”,可以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灵感,使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写作变得轻松容易,而且新颖有趣。
总之,插图是珍贵的英语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英语教学插上高效的翅膀。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提问等。
其中,教师就文本对学生提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
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产生的思想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中的火种的过程。
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反思传统的提问方式,通过改
变提问的策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并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致”“满堂灌”,我们并不陌生,它已成为教学专制的代名词。
教师总怕课堂太
“安静”,于是就会采取“问题轰炸”的方式来让课堂不出现冷场的情况。
实际上,问题太多、太杂、太琐碎反而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空间,失去锻炼思维深度的机会,以致于对文本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样,问题
没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推进器,反而变成了窒息学生创造力的风霜雨雪。
还记得在教授李白《蜀道难》时,第一课时设计了3个问题:1.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2.按照诗人的思路和所写的情景,围绕“难”全诗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3.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用文中典型的语句来表示。
3个问题看起来少了很多,但是却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且这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也给了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其实,宏观上课堂看起来问题是少了,但是学生思考的时间一点都没有减少,这使得学生从感官上不但不会觉得疲惫,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二、问题不在滥,而在于“效果”问题其实是一种导向、一种筛选。
有价值的问题应是那些能唤醒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创新的问题。
1.探究性问题。
何为探究?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
教师的提问只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深入探究文本的形式。
设置问题具有探究性,才能使问题成为学生阅读思考的起点和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