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伯牙绝弦》1、理解词语伯牙绝弦知音伯牙绝弦:绝,断绝。
因为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比喻知己丧亡后,自己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2、课文特色:①恰当停顿,读出韵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②借助注释,读通读懂:3、理解重点句子,感悟含义: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弹奏的精妙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自己的知音。
“复”,再,重新。
(钟子期死了),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的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一、教案:《伯牙绝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崇尚道德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 使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感悟到友谊的可贵。
2. 引导学生学习伯牙绝弦的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
2. 学生讨论:为什么伯牙要绝弦?绝弦后的伯牙怎样的心情?四、拓展延伸(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体会友谊的可贵。
2. 学生讨论:如何学习伯牙绝弦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伯牙绝弦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伯牙绝弦后,他与钟子期的友谊会如何发展?2. 学生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二、习题及答案:习题1:《伯牙绝弦》讲述了_____和_____之间的故事。
答案:伯牙钟子期习题2:伯牙绝弦的原因是_____。
答案:钟子期去世,伯牙感到世间再无知音,悲痛欲绝,遂将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答案:伯牙绝弦后,他心如死灰,悲痛欲绝。
习题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答案:我们可以体会到友谊的可贵,要珍惜身边的知音和朋友。
习题5:请简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答案:伯牙绝弦的故事讲述了琴师伯牙与他的知音钟子期的友谊。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伯牙绝弦》练习
题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上语文伯牙绝弦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 ) 弦( ) 谓( ) 泰( )
娥( ) 眩( ) 渭( ) 秦( )
蛾( ) 舷( ) 猬( ) 奏( )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 )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3.这个叔叔很面善。
( )
4.心怀不善。
( )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 )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 )
四、字词解释。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
绝再,重新
鼓于是,就
复断
若弹
乃说,道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小学,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
希望我们精心为大家提供的六年级上语文伯牙绝弦练习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的学习。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3 引导学生领悟友谊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友谊观。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2 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
2.3 友谊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3.1 古代文学的语言理解。
3.2 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伯牙绝弦》。
4.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5.2 新课导入: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5.3 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解释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5.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
5.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价值观的重要性。
5.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习题及答案:习题1:《伯牙绝弦》的作者是谁?答案:未知。
习题2: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给你什么启示?答案:友谊需要真诚、信任和理解。
习题3:请简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答案: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琴,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意境。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毁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的痛苦。
习题4:请解释“高山流水”在故事中的意义。
答案:“高山流水”是伯牙弹琴时所表达的意境,代表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习题5:《伯牙绝弦》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案: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友谊的真谛,即真诚、信任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6.1 附加故事:介绍其他有关友谊的古代故事,如“管鲍之交”、“荀巨伯访友”等,以丰富学生的友谊观。
6.2 文化讲解:讲解古代音乐文化,如古琴的历史、地位和演奏方式等,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七、课堂活动7.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
人教六年级新教材《伯牙鼓琴》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 lè bó yī biǎo yú gōng qín lǘ yú pǔ tōng)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义,在下面画上“√”1、哉,读zāi,可以组词:美哉、壮哉、幸哉。
2、兮,读xī,是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
3、弄,读lòng,是“弄琴”的“弄”,弹琴。
4、若,是“好像”的意思,不是“你”。
三、填空。
这篇课文是古文,是有关音乐方面的,表现了朋友间心意相通。
课文中的字义和现在的意思有点不同,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鼓”指弹奏。
“琴”指古琴。
“善哉”是好啊的意思。
“若”是你的意思。
“必”是如果的意思。
“志”是心志的意思。
“念”是想法的意思。
“破琴”是砸毁古琴的意思。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是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的意思。
四、回答问题。
1、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而成为了知音?答:因为两人都爱好音乐,所以成为了知音。
2、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答:课文中表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的词语有:善哉、必、志、念。
3、什么是知音?你如何理解伯牙绝弦?答:知音是指非常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绝弦是为了表达他对钟子期的思念和感激,也是为了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通过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感悟诗句描绘的情景,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并能熟练诵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和品读来感悟诗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对诗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对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组练习一1、《山中访友》中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课文第五自然段,既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又采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5、“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 这句话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表现了作者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1、《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以奇异的 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 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2、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1)丰富的想象。
(2)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1、在本组课文中,我发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表达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第二组练习一1、詹天佑是我国 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
课文讲了他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事。
2、詹天佑的爱国精神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维护祖国尊严勇敢受命; 克服困难勘测线路;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怀念母亲》的作者是 季羡林 。
课文以 回忆 的形式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
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
诸子悉力莫折。
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
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乃拣取小竹多枝(_____________)诸子悉力莫折(____________)试之皆折(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囊玉(),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戴嵩: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股: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琴师和音乐家。
他与好友钟子期相交甚笃,两人常常相互切磋琴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然而,钟子期突然去世,伯牙失去了音乐的伴侣和挚友,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失落。
他决定绝弦不再弹琴,以示对好友的追思和哀悼。
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以下是一些与《伯牙绝弦》相关的练习题,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一、选择题1.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A. 钟子期去世B. 钟子期背叛了他C. 伯牙失去了琴D. 伯牙不再喜欢音乐2. 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关系?A. 师徒关系B. 兄弟关系C. 情侣关系D. 好友关系3. 伯牙绝弦是为了表达什么?A. 对音乐的厌倦B. 对钟子期的追思和哀悼C. 对琴艺的不满D. 对自己的失落4. 伯牙绝弦的故事给人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A. 友情的珍贵和无法取代B. 音乐的力量和魅力C. 追求艺术的坚持和执着D. 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二、填空题1. 伯牙和钟子期常常相互________琴艺,共同进步。
2. 伯牙决定绝弦不再弹琴,以示对好友的________和哀悼。
3. 伯牙绝弦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________。
4.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因为钟子期________。
三、简答题1. 伯牙绝弦的故事给你的思考和启示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达。
答:伯牙绝弦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它告诉我友情的珍贵和无法取代。
好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是非常宝贵的,也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故事中伯牙绝弦的决定也让我思考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2. 你认为伯牙绝弦对于音乐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答:我认为伯牙绝弦并不是对音乐本身产生了厌倦或不满,而是他失去了与钟子期一起切磋琴艺的乐趣和动力。
钟子期的离世让他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失落,他选择绝弦不再弹琴,是为了表达对好友的追思和哀悼。
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弦()兮()哉()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娥()眩()渭()秦()蛾()舷()猬()奏()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绝再,重新鼓于是,就复断若弹乃说,道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25 伯牙绝弦轻松起步1 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
2 联系课文,我能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鼓:________________ 志在高山:_____________(2)峨峨兮...若泰山!峨峨:______________ 兮:______________(3)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______3 我能按原文填空。
伯牙(),钟子期()。
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乃(),()。
4 细读课文,有所发现。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时代人。
5 读一读,我能理解。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6 我知道。
现代人用“知音”和“高山流水”各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快乐提升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⑤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注释:①女:同“汝”你。
②反:同“返”。
③彘:猪。
④婴儿:泛指儿童。
⑤子:您。
⑥烹:烧煮食物。
第一站阅读短文,说明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子随之而泣。
_________________2.母欺子而不信其母。
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站曾子坚持杀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读了《曾子杀猪》后,你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站我能说出《曾子杀猪》的大致意思。
趣味语文诗句显风度清淡语:微云淡河汉。
沉痛语: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惝恍语: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奇警语: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答案轻松起步1答案:善哉泰山知音终身3答案:略4答案:春秋5答案:略6答案: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
《伯牙绝弦》课后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善哉.(zhāi zāi)峨峨兮.(xīkuī)
绝弦.(xuán xián)破.琴(pèp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
鼓:
2.洋洋
..兮若.江河
洋洋:若: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
谓:知音:
4.乃.破琴绝弦
乃:
三、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伯牙绝弦:
2.知音: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志:A.志向。
B.记。
C.记号。
(1)志.在高山( )
(2)永志.不忘( )
2.复:A.重复。
B.转过去或转回来。
C.再、重新。
(1)终身不复.鼓( )
(2)翻来复.去( )
3.绝:A.断绝。
B.完了,穷尽。
C.极,非常。
(1)伯牙绝.琴( )
(2)聪明绝.顶( )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伯牙善,钟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
子期死,伯牙谓,乃,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
什么动人场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参考答案
一、zāi xīxián pò
二、1.弹2.广大像3.认为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于是
三、1.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已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2.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四、1.A B 2.C B 3.A C
五、1.略。
2.(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
(2)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
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A
4.明月皎皎兮若明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